槐華勝 張婕 黃河
痤瘡是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因影響容貌美觀,患者求治心切。臨床以往多采用藥物治療痤瘡,但存在耐藥性及易復發(fā)等不足[1]。自2012年1月以來,筆者科室選取100例痤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聯合穴位自血療法及皮膚護理治療痤瘡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00例痤瘡患者,其中女52例,男48例,年齡18~35歲,平均年齡為24.6歲。病程0.2~3年,平均病程1.4年。經隨機抽取將100例患者分為聯合組50例與對照組50例。聯合組采取穴位自血療法及皮膚護理治療,對照組僅采用穴位自血療法。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病情發(fā)展程度等比較,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方法
2.1治療方法:聯合組所有患者均于肘靜脈取6ml的血液,并將血液注入患者兩側足三里穴位,分別3ml。共治療6個療程,1周為1個療程,每周1次。與此同時,清潔患者面部、去除粉刺并敷面膜,采用電療殺菌等皮膚護理措施;對照組僅采取穴位自血療法,方法同聯合組。觀察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
2.2療效判定標準[2]:治愈:皮損消退90%以上,無新的皮疹出現,僅遺留少量色素沉著;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偶有新疹出現,遺留少量色素沉著;好轉:皮損消退30%以上,仍有新的皮疹出現,遺留少許色素沉著;無效:皮損消退30%以下,仍有新的皮疹出現。
2.3統計學處理:本組研究所得的相關數據均采取SPSS15.0統計軟件展開統計分析處理,組間的對比以t來檢驗,以P<0.05代表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聯合組50例患者經治療及護理,痊愈30例,顯效14例,好轉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8%。對照組50例療,痊愈15例,顯效15例,好轉5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60%。經對比發(fā)現,聯合組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 討論
痤瘡屬于皮膚科一種常見的且復發(fā)性較強的疾病,以往臨床采用維A酸類藥物治療,療效好,副作用較大;目前較多報道光療法也有很好療效,費用相對較高。本文通過采取聯合穴位自血療法及皮膚護理治療痤瘡,總有效率為88%,臨床效果滿意。
采用穴位自血療法,主要是以中醫(yī)學中“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醫(yī)學原理為根據,在足三里穴展開血療法。這是因為足三里屬于足陽明胃經,始于鼻翼的兩側,并繞行于面部,最后向下通過胸腹,直通下肢以及足中趾[3]。通常痤瘡多發(fā)于面部、前胸及后背,這和足陽明胃經的行走路線是相符合的。本研究取患者自身的肘靜脈血,將血液注入患者兩側的足三里穴。由于血液中有許多微量元素、激素以及血細胞,這些均能緩慢、持續(xù)地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同時促使免疫球蛋白得到有效的釋放,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以及抑制變態(tài)反應,有效調節(jié)自身內分泌的紊亂狀態(tài),不斷改善患者的微循環(huán),進而起到促進皮損消退及消炎的作用,從而從內到里抑制痤瘡的復發(fā)。
本組研究在采取穴位自血療法的同時,給予患者進行皮膚護理,所起到的治療效果是單獨進行穴位自血治療的效果無法對比的。皮膚護理,首先是清潔護理,應按時采用適宜的潔面乳進行潔面和去除粉刺,能夠有效清除痤瘡患者面部毛囊內部存留的皮脂和痤瘡棒狀桿菌。給予電療,主要是由于紫外光電療器能夠起到消炎殺菌之效。此外紫外光離子噴霧器噴霧所產生的臭氧以及紫外線均具有消炎殺菌的功效。給予面膜敷面護理,采用的面膜應選取具有清熱解毒以及活血化瘀之效的面膜;可見在治療痤瘡時,采用穴位自血療法的同時,給予相關的皮膚護理,能夠有效防止痤瘡炎癥的進一步擴散。
總而言之,對于痤瘡,臨床采用穴位自血療法治療,能夠促進皮損的消退,同時給予皮膚護理,能夠達到消炎滅菌的功效,聯合使用穴位自血療法及皮膚護理治療痤瘡,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任雷生,唐冬菊,樊玉.自血療法在皮膚科的應用[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0,31(1):75-77.
[2]景慧玲.引火歸原法治療遲發(fā)性腎陰不足型痤瘡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2):307-308.
[3]張貴堂.自血療法加皮膚護理綜合治療尋常型痤瘡療效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2):122-123.
[收稿日期]2013-04-11 [修回日期]2013-05-10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