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與學是師生心靈的交流,成功的教學不僅僅是靠教師單方面的知識傳授。作為一名教師,課堂上怎樣藝術(shù)的啟發(fā)學生、怎樣提問學生、怎樣管理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師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本論文主要從備課內(nèi)容、課堂教學的設(shè)計、提問的藝術(shù)性、課堂氣氛、教學引導、教育觀念、知識鞏固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吸引;注意力;學習興趣
提起組織教學,老師們一定不會否認這是課堂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原因是組織教學是貫穿一堂課始終的直接影響教學成效的一個因素。另外,它是任何學科、任何一堂課都要做的重要工作。
組織教學的任務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終組織到當堂課的學習上來。課堂上,當老師起勁地講述一些枯躁的,并無趣味的知識時,學生頭腦里是否蕩漾著你的聲音?怎樣把一些坐立不安,好奇心各一,隨時可能思想開溜得學生吸引到自己身邊。如果學生腦海里想的是別的有趣而激動人心的傳奇事件的話,教師應該怎么辦?這就提出了教師工作中最值得研究的課題——如何控制學生的注意力。
從注意的生理機制上看,新穎刺激物有利于大腦皮質(zhì)興奮中心的形成與加強,產(chǎn)生無意注意。在現(xiàn)行教材中確實存在一些吸引學生注意力集中的內(nèi)容。比如,美術(shù)課中五彩繽紛的掛圖和素描細膩線條;音樂課中優(yōu)美的旋律和悅耳動聽的歌聲;理化課上妙趣橫生的實驗現(xiàn)象和實際應用的吸引;語文課上“詩中有畫”的意境和充滿激情的誦詠……,這些都自然的吸引學生的注意,為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但是,形式要為內(nèi)容服務,教材的內(nèi)容不可能處處“引人入勝”,作為一門科學,其內(nèi)容決不會都有自然的吸引力。比如數(shù)學就是一門抽象的學科,產(chǎn)生于實踐而高于實踐,它舍棄了事物五顏六色的生動表象,抽取空間位置及其數(shù)量關(guān)系而上升為“模型”,其間充斥著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判斷、運算和證明,真可謂“干燥無味”。因此,僅用教材內(nèi)容來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學生所學得的知識是不完全不系統(tǒng)的。這就需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必要時需要意志力的主意。他總是和人們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分不開的。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引起和保持學生有意注意的必要條件。為此,除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使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外,在課堂教學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采用一切教學手段,把所學知識具體化、趣味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huán)。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少調(diào)動有意注意的方法。
組織教學是每堂課必做的重要事情。我以為吸引學生注意力更是課堂組織教學的關(guān)鍵所在。究竟怎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方法,我的體會是:
一、寓教于趣,以趣培志
就語文這門課程來看,教學的特點就是它的內(nèi)容的形象性,結(jié)構(gòu)的多元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因此我們從語文教學內(nèi)容上吸引學生注意力,就要將文學性和趣味性相結(jié)合。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的結(jié)論。只有當學生目的明確,“學有所得,學能所有”良性循環(huán),學習方能生趣,趣又能促進學習。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調(diào)料”形成這樣一條鏈:有趣——樂趣——志趣,教的樂趣,學的樂趣,趣培遠志,教師能這樣就不用愁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了。
二、引人入勝,講練結(jié)合
教學方法上吸引學生注意力,要注意初中學生心理特點,特別是初一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點。課前十分鐘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以后隨時間加大而注意力逐漸減小。因此課堂設(shè)計應有吸引人的開頭。戲劇創(chuàng)作就有這樣的經(jīng)驗:“開場十分鐘是一定要吸引觀眾,不然就難以引人入勝”。上課雖不是演戲,卻也同戲劇一樣是一門藝術(shù),如果能一上課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chǎn)生旺盛的求知欲,躍躍欲試的心理活動,我們就抓住了課前十分鐘,四十五分鐘就有了良好的開端。方法上教師可以飽滿的熱情,從容的儀太,嚴肅而又和靄的目光,給才經(jīng)過課間休息,且?guī)е灰恍那?,匆忙進入教室準備上課的學生以無聲的預告:快上課了!使好動的學生安靜,昏沉的學生清醒。學生的注意力一集中,知識的傳授也就如同水到渠成可以順利進行。教學過程中采用講講、練練,練練、講講,講練結(jié)合,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老師講,學生也講,各種形式交替,多種并用,不使學生因單一的聽講而產(chǎn)生困倦。此外注意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全部因素,那就是:①當學生明白知識的重要性時;②學習有疑問時;③學習感興趣時;④學習有壓力時。其中①②條是有意注意,是自覺的,③④條是無意注意的,是自發(fā)的。只有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結(jié)合,課堂教學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巧教疑難,引而不發(fā)
對于語文教學中,難度比較的知識,如語法教學和文言文的知識應巧教疑難,引而不發(fā),因時布疑,喚起注意,采用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提問,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通俗,化復雜為簡明。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逐步接近難點,化難為易。攻破難點。通過對難題有正確的認識,消除恐懼感,學會對語文難點的解答,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樣又促使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對于個別典型人物,如頑皮學生即注意力極易分散的學生,采用課外多談心,了解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幫助找到解決這些不好習慣的方法。在課內(nèi)則采用多暗示和提示等方法,適當施加壓力,化壓力為動力,這樣做也可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注意力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教師的組織才能將突出的表現(xiàn)在處理課堂意外事件的方式方法上。在這樣的事件出現(xiàn)時,學生的無意注意將取而代之對聽講的有意注意。如何使突然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這才是最難把握的。作為一個老教師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也愿意與同行共勉。
作者簡介:侯素秋,湖南省岳陽市岳化三中,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