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華
摘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痹谛W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很多問題都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獲得知識。
關鍵詞 數(shù)學課堂;自主探索;小學數(shù)學
在日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直觀生動、富有變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產(chǎn)生觀察、討論、思考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最終讓學生具有扎實的數(shù)學根基、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敏捷的思維能力。
一、讓課堂充滿“活動”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運用直觀的教具給學生進行課堂演示,并鼓勵其親自動手操作來獲取新知,不但符合小學生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過渡的思維特點,而且還可以把學生置身于問題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多觀察、多動手,激發(fā)其思維,促使課堂能充滿“活動”的氛圍。
例如,教學“1立方米”這個知識點時,教師把學生按12人一組分成4個小組,讓每個學生準備一根1米長的米尺,來圍成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同時讓學生親自去體驗一下1立方米的空間究竟有多大。這樣,學生在頭腦中很形象地構(gòu)建起1立方米的概念。
又如,在教學“圓面積計算”一課之前,要求學生先在一張正方形紙上剪一個近似的圓,然后把這個圓再剪成若干個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在這個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中,學生較好地體驗到近似圓其實就是由這些一模一樣的等腰三角形所組成的。接下來在教學圓面積時,教師提問:“如何能把圓拼成長方形呢?”教師出示教具進行直觀演示,同時也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拼成的長方形大小與圓原來一樣大,長方形的長等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等于半徑。發(fā)現(xiàn)了這些規(guī)律以后,學生們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長乘以寬,順理成章地推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
二、讓課堂充滿“快樂”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帶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在恰當?shù)臅r機巧妙運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知識點的學習之中,確保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這一知識點時,不少學生覺得判斷兩種量的關系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提不起學習興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索性放下書本,和學生們一起快樂地唱歌,并且要求每人只能唱兩句。一組學生唱完后,教師和學生一起談唱歌的人數(shù)及所唱的句數(shù)有什么關系。學生們頓時醒悟:原來這也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所唱的句數(shù)”與“唱歌的人數(shù)”的比值“每人唱歌的句數(shù)”(一定),所以所唱的句數(shù)與唱歌的人數(shù)成正比例。教師接著問:“受時間限制,現(xiàn)在只允許唱20句,你們覺得每人可以唱幾句呢?可以有幾個人來演唱呢?”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每人唱的句數(shù)×唱歌的人數(shù)=唱歌的總句數(shù)(一定),因此每人唱的句數(shù)與唱歌的人數(shù)成反比例。”通過這樣的啟發(fā),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在學生的腦中形成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表象,也使課堂氣氛始終處于和諧、融洽的氛圍之中,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
三、讓課堂充滿“疑問”
在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繼而去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獲取數(shù)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毫升和升”時,教師分別出示以毫升為單位、以升為單位的量杯,然后問學生:“你們看到量杯上面有什么呢?”“為什么這些刻度沒有從杯底開始標出呢?”“ML、L這些符號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實際上也就為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定下了目標,接著學生帶著這些疑問,通過實際操作逐步解決這些問題,較好地掌握了毫升和升的知識。
四、讓課堂充滿“猜想”
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定的問題氛圍,想方設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促使學生大膽猜想,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的問題,獲得新知。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教師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一個被蓋住的只露出一個鈍角的三角形問學生:“你們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是鈍角三角形。”教師接著出示一個被蓋住的只露出一個直角的三角形問學生:“你們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學生們又齊聲說:“這是一個直角三角形?!苯處熡殖鍪颈徽谏w的只露出一個銳角的三角形問學生:“你們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很多學生說:“是銳角三角形。”也有少部分學生喊道:“不一定?!?教師故作不解地問:“那你認為是什么樣的三角形呢?”“我認為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或者鈍角三角形?!薄澳銥槭裁磿@樣想呢?”師問。學生說:“因為這里只露出了一個銳角,而我所說的這三種三角形都是有銳角的,所以答案不能確定。”聽了同學的話,其他學生也紛紛表示認可。通過教師一步步的引導,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課堂氣氛變得非?;钴S。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展了空間觀念與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知識生成的過程,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具有生活實際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不斷加強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思考、總結(jié)。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而且能開闊學生的數(shù)學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