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從作文教學的方法論出發(fā),提出了作文訓練針對性和有序性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作文訓練;閱讀;練筆;仿寫;激發(fā)興趣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文又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集中反映。而大多數(shù)學生提起作文,都感到苦惱頭疼。老師在作文批改中往往是感嘆學生作文雜亂無章,不知所云。因而,如何讓學生喜愛寫作文,并且常常體會到成功感而逐漸寫得好作文,是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我在數(shù)十年的教學實踐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最大限度地把課堂功能和校內(nèi)外實踐結合起來,對作文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勤于練筆
所謂“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泵恳粋€人,憑直接經(jīng)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的,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jīng)驗。而獲取間接經(jīng)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大多數(shù)技工學校學生的形象思維差,文辭積累少,生活閱歷淺,因而就須每天閱讀,獲取和貯存信息,使胸中有故事。把閱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我從引導學生多讀書入手,上至中外名著,下至《讀者文摘》、《故事會》以及地攤小報等雜志書籍,讀書范圍不限,依個人水平和喜好而定,僅僅要求內(nèi)容積極健康,并且根據(jù)個人感悟寫出周記或隨筆一篇,體裁不限。每周專門設置一節(jié)閱讀課進行講評。在講評的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特別喜歡對立觀點與看法的爭論。我因勢利導地把文中的觀點歸納出來,例如:“人之初,性本善。”與“人之初,性本惡”;“互聯(lián)網(wǎng)與人腦孰優(yōu)孰劣?”等等,組織學生開展自由辯論,并注重節(jié)后的總結與表彰,讓學生們在引導、討論、分析中得以開闊思路,這樣逐漸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了起來。
二、引導學生從"仿寫"起步,逐步克服畏難情緒
廣泛閱讀,逐漸積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怎樣做能較快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呢?我覺得仿寫不失為一條捷徑。由模仿到感悟,由感悟到創(chuàng)造。這是技能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fā)展的規(guī)律。
對于初學寫作或寫作有困難的學生,訓練要求不宜過高。提出的訓練目標越高,與學生水平造成的落差越大,訓練方式越新,學生越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這時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中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仿寫,既可以讓他們覺得有章可循,又可以讓他們發(fā)散思維學習聯(lián)想,還可以讓他們覺得原來文章就是這樣寫成的,是可以輕松學會的。例如,學習了《荷塘月色》一課后,我讓學生體會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自然景色的,繼而讓學生學習文中多姿多彩的景物描寫以及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點,仿寫了《校園一角》片段。學習了《荷花淀》一課后,讓學生體會文章是怎樣通過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色來映襯主人公的內(nèi)在美,讓他們仿寫了《春天的我》片段。學生在知道了“怎么寫”和“寫什么”后,再進行訓練,外有老師指導,例文為范,內(nèi)有學生親身經(jīng)歷,作起文來,有文可依,有章可循,自然陶醉其中不覺苦了。起初,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可能平淡些,但與以前相比便有了質的不同,無形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提高了。
當然,“仿”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教師引導好了,仿寫就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學生從范文中的人物形象會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熟人;從范文的事與理會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從范文的精妙構思,設計自己文章的框架……從多方面受到啟發(fā),便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筆將自己的感受傾之于筆端,最終實現(xiàn)作文的創(chuàng)新。
三、精心運用綜合手段,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語文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實現(xiàn)由“要我寫”向“我要寫”的轉變。實現(xiàn)這一轉變的基本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給出適合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好的文題能讓學生感到興致盎然,能調(diào)動他們的寫作熱情。
技工學校學生大多處在青春期和叛逆期階段。許多學生還不能很快地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根據(jù)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樣一些題目《童年的夢》、《童年趣事》、《新學校新夢想》、……學生對這些題目非常感興趣,為以后的作文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良好的作文訓練效果應該是學生優(yōu)秀的稟賦、自身素質的不斷強化與寫作規(guī)律的有效引導的結晶。而作文教學又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今后,我們要努力奮斗,繼續(xù)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不遺余力地工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蘇霍姆林斯基設計的作文題目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劉文(1966-),河南省安陽市高級技工學校講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