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月萍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學困生;表現(xiàn);形成原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2-0025-01
教學中各科都存在學困生,通過觀察、詢問、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復雜和多方面的。下面,筆者結合教學體會談談學困生的形成及轉化策略。
一、學困生在教學中的表現(xiàn)
1精力分散。在課堂上,由于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不感興趣,往往在上課一開始就分心走神,有的干脆做其他功課或搞小動作,有的爬在課桌上睡覺。
2心理逆反。學困生往往對師長及同學疏遠、淡漠,甚至無端仇視教師及成績好的學生。
3信心喪失。學困生有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也曾發(fā)奮用功想學好數(shù)學,但一遇到困難,就心灰意冷,喪失學習信心。
二、學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對絕大多數(shù)學困生來說,其學困的原因并非智力因素。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方面。
1主動性差。很顯然,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因為升學的需要或教師、家長的壓力。對于一貫以自我為中心、不服從外界壓力的少數(shù)學生來說,這種片面的學習動機并不能內化為他們自身的求知欲。這些學生學習數(shù)學只是應付教師,上課時被教師牽著鼻子走,自己不主動思維,滿足于表面的一知半解,學習效率低。時間一長,不能適應愈來愈難的教學要求,成為學困生。
2接受能力差。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不存在智能的懸殊或學業(yè)的優(yōu)劣,所存在的只是他們對學習內容理解和掌握時間的快慢。對學習內容理解、掌握較慢的學生常常跟不上課堂教學的進度,漸漸出現(xiàn)知識缺陷,日積月累,難以克服,隨著教學層次和要求的提高,他們難以適應,便成了學困生一族。
3自覺性差。在起始階段,學生往往感到數(shù)學學習新鮮、好玩,從而對數(shù)學產生興趣,所以開始階段數(shù)學學習的效果很好。但隨著新鮮感的消失。教學難度的加大,不少學生漸漸對數(shù)學產生厭倦情緒。學習興趣的不穩(wěn)定必然導致學習積極性的下降。長期下去,便形成了學困生。
三、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1轉變觀念。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真心實意地熱愛和尊重學困生。不能漠視、歧視、挖苦、諷刺、訓斥學困生,更不能通過家長來“教訓”他們,或通過布置懲罰性的作業(yè)等迫使他們就范。這樣做只能使師生情緒對立,使學困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2激勵為主。對學困生堅持正面引導的原則。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做到以下兩點:首先。要給學困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成功感可以給學困生帶來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fā)其求知欲。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盡量多參與符合或略高于其水平的活動,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當然,學困生不一定會回答出理想的答案,這時。教師要耐心啟發(fā),讓他們自己去修正答案。其次,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他們,使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學困生來說,哪怕是一點一滴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鼓勵,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3改進教法。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兼顧學困生。教師應讓學困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的知識不足,并指導其及時彌補。教學時,要盡量多用直觀教學、啟發(fā)教學、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轉化學困生是一項復雜的心理工程。教師要有長期付出的思想準備。這是因為學困生自控能力比較低,心理脆弱,稍稍遇點兒挫折,容易自暴自棄,走極端,思想缺乏穩(wěn)定性,這就需要教師不厭其煩地做好說教工作,切忌急于求成。教師要用誠心去幫助學困生,用愛心去感化他們,進而促使其踏入先進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