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堯
[關鍵詞]化學教學;點撥教學法:原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2-0081-01
點撥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它可以使學生將化學實驗、基本原理以及零散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形成知識網(wǎng)絡,電可以引導學生靈活地解決疑難問題。采用點撥教學方法有利于落實“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素質教育。
一、點撥教學法的優(yōu)勢
1課前點撥,掃除學習障礙。預習新課前的點撥猶如出征前的戰(zhàn)斗動員令,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從而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自學,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苯酚”前簡介苯酚的用途時,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內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把結構——性質——用途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就能抓住重點有條不紊地投入到學習中。
2梳理思路,指點方法。解題過程中的點撥,可以通過梳理思路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掌握解答一類題的技巧,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配平、計算中,教師指出“根據(jù)電子守恒原理可知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的升降總值相等”的結論,學生則會在一切氧化還原反應中首先想到這一結論并靈活運用。
3歸納點撥,突出重點。章節(jié)歸納總結中的點撥,既要突出教學重點,又要將內容濃縮成知識點并入原有知識網(wǎng)絡以銜接新舊知識。例如,在學習濃硝酸時,就要構建濃硝酸、氯氣、鐵、銅等物質之間的網(wǎng)絡,指點學生用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去分析這一系列的反應,這樣可以弄清物質氧化性的強弱與產(chǎn)物成分的關系以及鈍化的條件等有關知識。
二、點撥教學法的原則
教學中必須堅持的原則是:揭示出問題的本質,切合學生的實際,語言簡練、生動形象并具有啟發(fā)性。抓住問題的要害點撥,雖然只是片言只語卻能一針見血,點到疑除。例如,甲酸的性質比較特殊,教師要抓住甲酸有醛基和羧基的特點進行點撥,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結構決定性質”的理解。點撥教學是師生間信息交流、知識反饋的過程。只有了解學生的情況,抓住學生疑惑的關鍵,方能達到點到疑除的最佳效果。生動形象的點撥可以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創(chuàng)設出有益于發(fā)散思維的良好情境,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起到“引發(fā)劑”、“催化劑”的作用,為學生析疑解難,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養(yǎng)成積極的思維習慣。
三、常用的點撥方法
1比喻點撥。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書寫化合物的電子式時可打比方:離子化合物中的成鍵電子是“私有制”的,歸陰離子所有,并標有“貧富”差別(得失電子數(shù)目——電荷數(shù),在陰離子上加寫方括號);共價化合物中的成鍵電子是“公有制”的。屬成鍵原子雙方,圍不得“籬笆”,分不出“貧富”(不標出電荷數(shù))。
2提問點撥。當學生的思路與方法發(fā)生錯誤、遇到阻力時,教師及時提出問題加以指點并引導學生尋求新的途徑。如硫酸銅溶液在溫度改變時析出或溶解晶體的計算,首先要分清溶質和溶劑的成分,明確晶體的成分,淡化過程,注重始終狀態(tài),抓住某些化學量的變化,進行巧妙解題。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精心設計所提問題,每一問都要切中要害,使學生能夠恍然大悟。
3實驗點撥。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利用實驗進行點撥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最深,也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例如,鐵在濃硫酸中的鈍化反應,可用以下實驗點撥:將鐵釘放人濃硫酸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洗凈,再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看是否有銅析出,若有則鐵在濃硫酸中沒有被鈍化,若沒有則鐵被致密氧化物保護而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