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菲
〔摘 要〕文章首先對如何應用博客的核心技術(Tag、Track-back、RSS)進行學科資源建設和學科知識服務進行探索;然后選擇若干“211工程”高校圖書館,對其學科博客開展和應用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研,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自建博客平臺適合高校館開展學科服務。
〔關鍵詞〕學科博客;學科服務;Tag;Track-back;RSS
1 利用學科博客進行學科文獻資源建設
學科館員應用博客技術,了解學科建設發(fā)展動態(tài)和服務對象的個性化信息需求,為學科資源建設提供參考。利用學科博客進行學科文獻資源建設主要分下面3個步驟。
1.1 服務對象信息庫的建設
進行學科文獻資源建設,學科館員必須掌握本學科建設發(fā)展情況和學科所在的院系教師學生的情況。首先需要建設服務對象信息庫[1],服務對象包括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和往屆畢業(yè)生,服務對象信息庫內(nèi)容應包括服務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專業(yè)、聯(lián)系電話、QQ、微博、博客),教師的任課和科研情況(包括項目名稱、來源、時間、完成情況、獲獎等);研究生的專業(yè)、研究方向、導師、論文選題、立項課題、參與課題情況等;本科生的教材;往屆畢業(yè)生的工作單位,從事的工作。然后學科館員從服務對象信息庫中遴選出部分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和往屆畢業(yè)生為學科博客的關注人群。學科博客的關注人群是有條件的,他們應該有微博和博客,并且有經(jīng)常利用微博和博客記錄學習、工作、生活的習慣。
1.2 創(chuàng)建學科博客資源聚合
學科館員可以借鑒廈門大學圖書館的“圖書館界博客資源聚合”(http:∥wiki.xmulib.org/rss/)[2]的模式,在學科博客頁面上對本學科關注人群的博客進行聚合,學科館員利用RSS技術集聚與學科相關人員的博客。具體應用是:學科館員利用RSS閱讀器訂閱被關注人群的博客后,對于被訂閱的內(nèi)容,博主只要有更新,其更新內(nèi)容的摘要就會同步提醒訂閱者,從而獲得關注。學科館員可以及時將博主的博文收錄到“學科博客資源聚合”中。“學科博客資源聚合”的分類列表可以比廈門大學“圖書館界博客資源聚合”更細一些,分三級類目:一級類目按博主的身份分為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和往屆畢業(yè)生四大類;二級類目是博主;三級類目是博主被學科博客轉載的博文。
1.3 利用學科博客資源聚合發(fā)現(xiàn)讀者隱性知識需求
1.3.1 利用“關注”
在學科博客資源聚合上,學科館員可以通過博主關注的對象了解讀者的知識需求,如學科館員在瀏覽本科生微博和博客的關注對象時發(fā)現(xiàn)他們共同關注了誰,那圖書館的采購就應考慮這部分讀者的需求了。
1.3.2 利用標簽(Tag)
在學科博客資源聚合上,學科館員只要點擊一篇博文的Tag就可以搜索到相同Tag的全部博文,學科館員可以通過博文數(shù)量發(fā)現(xiàn)讀者的共同知識需求,從而調(diào)整我們的資源建設方向,提高學科資源的利用率。
1.3.3 利用評論、引用和查看次數(shù)
博客日志是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學科館員通過了解近期博文的評論、引用和查看次數(shù)等情況,了解本學科關注的熱點問題。
2 利用學科博客開展學科知識服務
學科知識服務的核心內(nèi)容是揭示本學科資源,學科博客是學科資源管理的有效工具。學科知識服務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揭示館藏學科資源;二是采集因特網(wǎng)的學科資源,豐富學科知識服務內(nèi)容。博客平臺幫助學科館員通過原創(chuàng)、轉載、鏈接等多種內(nèi)容組織形式完成學科知識的生產(chǎn)。利用博客技術對所有學科資源進行組織整理聚合,使之互相關聯(lián),形成學科知識網(wǎng)絡體系。
2.1 利用博客日志分類整合學科知識
由于圖書館的館藏文獻都是按傳統(tǒng)的學科分類法進行整合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有些新興的學科知識無法按傳統(tǒng)分類法歸類。學科博客的日志分類比較開放、靈活、自由,學科館員可以選擇另一種資源整合的分類方法作為傳統(tǒng)學科分類的補充,給讀者提供另一種獲取知識的途徑,從另一個角度更方便直接地獲取知識。學科博客日志的分類可以有一套或兩套分類體系,兩者互為補充。譬如博客日志除了傳統(tǒng)學科分類外還可按資源類型分類,按資源類型可分為:數(shù)據(jù)庫、軟件、期刊、論文、圖書、專利與成果、標準、學術新聞、討論組、會議和學術活動、招生與就業(yè)、學會與組織、研究單位、大學院系、產(chǎn)品與市場、搜索引擎與門戶、參考信息源、多媒體、報紙雜志、政策法規(guī)、專家學者、研究報告、圖書館、博客。
2.2 利用博客的核心技術聚合學科知識
2.2.1 Tag技術
Tag作為知識管理工具,與傳統(tǒng)的關鍵詞一樣有信息檢索作用,但它比關鍵詞更為靈活、有趣。博主可以隨意為博文添加一個或多個Tag,有些Tag在博文中可能沒被提及過,但并不妨礙它成為博文的Tag,譬如一些Tag只是博文的總結性詞匯。
利用博客Tag可以有效地進行知識組織,零散的博客文章,只要添加了Tag,就能使它們相互關聯(lián)實現(xiàn)知識共享。譬如對“應用教育”這個Tag感興趣,可以點擊自己博文的“應用教育”Tag就可以查看其他博友提交的有相同Tag的日志,幫助以最快的方式查找某一個Tag的全部博客文章,找到志趣相投的博主,了解對方對這個Tag的觀點,并可以通過博客的評論功能與對方展開討論。
學科館員利用Tag進行學科知識服務分下列3個步驟:①發(fā)現(xiàn)學科關注熱點。譬如學科館員用“應用教育”這個Tag搜索,發(fā)現(xiàn)某階段以“應用教育”為Tag的博文數(shù)量特別多時,就可以認為它是博主關注的熱點。②組織圖書館的相關文獻,整理成博客文章。博文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是電子文獻的超鏈接,可以是數(shù)據(jù)庫網(wǎng)址,可以是關于“應用教育”的博客資源聚合,也可以是其它資源的介紹。③上傳。博文上傳前設“應用教育”為Tag,這樣讀者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關于“應用教育”的相關資料。
2.2.2 Track-back技術
Track-back中文常譯為“引用通告”,它是站點之間互相通告內(nèi)容引用的一種信息技術[3]。Track-back與傳統(tǒng)的參考文獻引用有相通之處。
傳統(tǒng)參考文獻引用,如:中國知網(wǎng)(CNKI)。CNKI是一個網(wǎng)狀的知識鏈接,讀者檢索到一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后,系統(tǒng)會將相關的“引證文獻”、“共引文獻”、“同被引文獻”、“二級參考文獻”、“二級引證文獻”、“讀者推薦文章”、“相似文獻”、“相關研究機構”、“相關文獻作者”、文獻分類導航等相關文獻信息呈獻到讀者面前。CNKI是通過論文的參考文獻發(fā)起引用通告的,發(fā)起引用通告的主體是文章的作者,引用文獻也局限于CNKI內(nèi)部資源。
Track-back的引用通告發(fā)起人是閱讀博文的讀者,譬如筆者瀏覽了“教育達人”的關于“應用教育”的一篇文章,然后進入自己的博客對這篇文章撰寫評論,并注明“教育達人”這篇博文的地址后提交,這時博客服務系統(tǒng)會同時將筆者的引用信息粘貼在“教育達人”那篇博文的后面,這樣,當再有人瀏覽“教育達人”的那篇文章時,就會在這篇文章的“Track-back信息欄”中看到筆者的引用通告,點擊該鏈接便可打開瀏覽筆者的評論文章。這樣評論與被評論之間就形成了網(wǎng)狀引用關系,這種關系如果產(chǎn)生“蝴蝶效應”,筆者就是“應試教育”話題的發(fā)起者。
學科館員對話題的發(fā)起和深入開展起關鍵性作用,學科館員要充分利用圖書館文獻豐富話題內(nèi)容,同時也利用學科博客這個視窗宣傳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利用Track-back發(fā)起引用通告(也可以說是發(fā)起話題)分兩個步驟:①撰寫評論發(fā)起話題。學科館員關注教師和學生的博客動態(tài),撰寫評論發(fā)起話題,也可參與已有的話題討論。②豐富話題內(nèi)容。整理圖書館館藏學科文獻制作成博文上傳服務器,其形式和內(nèi)容可以與上述的制作Tag的博文一樣。
博客Track-back對傳統(tǒng)參考文獻引用方式的突破。博客Track-back的引用自由、靈活、開放,可以將“讀秀”“CNKI"和其它網(wǎng)絡文獻資源通過Track-back形成引用相關,使書與書之間(甚至具體到章節(jié)與章節(jié)之間),書與期刊論文之間,書、期刊與其它網(wǎng)絡資源之間形成引用關系,組織知識網(wǎng)絡體系。一直以來,圖書科研內(nèi)容都處于文獻引用孤島,期刊論文幾乎壟斷了文獻引用領域。學科館員利用博客Track-back進行知識聚合,將在某種程度上打破這一壟斷局面。另外,自從文獻資料數(shù)字化后,紙質(zhì)文獻也遠離了文獻引用領域,成為文獻引用領域的另一個西伯利亞。紙質(zhì)文獻(圖書、期刊和報紙)的具體內(nèi)容要成為博客Track-back中的一份子,其工作量太大,在實際應用中也沒這個必要。我們只要利用博客,使之與圖書館書目數(shù)據(jù)相關,讓讀者方便地找到紙本文獻就行了。譬如,學科館員制作一篇以“應用教育”為題目和Tag的博文,博文內(nèi)容只是一個聯(lián)機檢索鏈接,學科館員在鏈接旁提示“應用教育”的文獻分類導航。當然,對紙質(zhì)文獻,學科館員也可作進一步的資源揭示,幫助用戶更全面地了解紙質(zhì)文獻的內(nèi)容信息。譬如:書評,書評的來源可以是多方面的,學科館員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找到現(xiàn)成的書評,以超鏈接或轉載的方式介紹給讀者;學科館員自己寫書評;開展讀書活動,鼓勵有興趣的教師和學生寫書評與大家分享。
2.2.3 RSS技術
在學科館員進行學科知識服務的過程中,主要用了RSS的信息聯(lián)合功能和信息推送技術。①RSS信息聯(lián)合功能[4]。學科館員通過RSS閱讀器訂閱各個站點發(fā)布的信息,了解學科動態(tài)。學科館員通過RSS訂閱與學科相關的內(nèi)容后,就不必一站一站、一頁一頁地的翻閱查找了,RSS會主動將你訂閱的內(nèi)容推送到你的閱讀器里。節(jié)省了時間,避免了廣告的干擾。②RSS信息推送技術[5]。學科博客日志分類按資源類型分類,每一個資源類型就是一個RSS信息源,讀者下載RSS閱讀器后可以訂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或多個資源,還可以根據(jù)資源的特點和自己的喜好設置更新頻率,從而簡便、快捷、高效地獲取動態(tài)信息。
3 “211工程”高校學科博客應用現(xiàn)狀及服務
3.1 利用博客平臺開展學科服務情況
筆者選擇5所“211工程”學校利用遠程訪問的方式進行調(diào)研,分別有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圖書館、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有兩種平臺,一是學科網(wǎng)頁,二是學科博客。大部分學科只有學科網(wǎng)頁,只有新聞傳播學科既有新聞傳播網(wǎng)頁也有新聞傳播博客,其在新浪注冊了“如有來生還學新聞還上清華[6]”博客。
北京大學圖書館在新浪注冊了“圖書館視界”博客和12個學科個性化服務博客,如:北大圖書館數(shù)學學科服務、北大圖書館物理學科服務、北大圖書館化學學科服務等。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有兩種服務平臺,一是學科服務平臺,二是學科博客。上海交通大學自搭平臺建設學科博客[7],共有14個學科,如:材料學科、機械與動力工程、船舶海洋志建筑工程等。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自搭平臺建設了哈工大圖書館建筑學學科博客。
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在新浪注冊了16個學科博客,顯示正在建設中,如:華中大機械工程與航海學院、華科材料學院學科服務、電氣與水電學院學科服務等。
3.2 學科博客利用情況
筆者選取上述5所學校的新聞傳播學科博客做調(diào)查,由于上海交大和哈工大沒有這一學科服務,所以筆者選取了上海交大的人文學科博客和哈工大的建筑學學科博客。5所學校的學科博客利用情況調(diào)查見表1:
表1的各項指標都有其現(xiàn)實的統(tǒng)計意義,訪客量代表學科博客受關注的程度,日志量和最新更新日期代表學科館員利用學科博客進行學科服務的積極性。在表1中:上海交大和哈工大的日志量、訪客量和最新更新日期等各項指標皆比較理想,博客利用率高。因而可以認為自建平臺模式比較適合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
3.3 學科博客的學科服務內(nèi)容
學科博客學科服務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博客頁面的設置和博客日志分類上。在上述的5個學校的5個學科博客中,博客類型不同,學科服務開展的深度和廣度也不盡相同。例如在博客日志類目設置上,在新浪注冊的學科博客類目設置普遍比較簡單,開展的服務也偏向圖書館的日常業(yè)務咨詢,如最新消息、每周新書、新書簡介、疑難解答、學習生活。自建博客平臺的學科博客日志分類比較趨向?qū)W科知識的整理、歸納和揭示。如:哈工大建筑學學科博客日志分類有:建筑文獻導報、設計競賽信息、教學與參考、咨詢與服務、悅讀與書評、資訊與通告、招生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獎學金與基金申請、設計經(jīng)典實錄、學生作品展示、建筑旅行繪畫攝影、哈爾濱城市建筑、圖書館設計、冰雪寒地建筑、體育建筑大跨空間、建筑分館新書、哈工大建筑師、建筑類圖書館、默認分類。
4 結 語
博客技術日臻完善,為學科服務提供了一個學科資源組織和學科知識共享的平臺。國內(nèi)高校圖書館學科博客處于起步階段,各館學科博客的博客類型和服務內(nèi)容不盡相同。筆者通過對若干“211工程”高校館學科博客的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圖書館自已搭建博客平臺的利用率高,學科服務內(nèi)容也比較翔實,值得借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青枝.以BLOG為平臺構建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網(wǎng)絡工作新模式[J].圖書館學研究,2007,(2):34-37.
[2]廈門大學圖書館.圖書館界博客資源聚合[EB].http:∥wiki.xmulib.org/rss/,2011-11-29.
[3]李兀李聲威,陳成國.blog核心信息技術研究[J].情報科學,2011,(6):391-397.
[4]劉旭東.RSS技術在數(shù)字圖書館知識服務中的應用[J].情報科學,2011,(11):1684-1687.
[5]左聰.RSS推送技術與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7):157-159.
[6]新浪.如有來生還學新聞還上清華[EB].http:∥blog.sina.com.cn/newsisnewsblog,2011-11-29.
[7]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學科博客[EB].http:∥www.lib.sjtu.edu.cn/view.do?id=1590,2011-11-29.
(本文責任編輯:馬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