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學風建設,是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永恒主題。要加強高職學生學風建設,就應該在明確學風內涵的基礎上,研究學生學風系統的核心及其層次關系,抓住問題的實質,并通過對核心問題的分析引導,從根本上改善高職學生的學習風氣。
[關鍵詞]學風 層次 關系 動機 引導
作者簡介:史曉江(1966-),男,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財會金融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會計教學與研究。
一、學風內涵及其辯證關系
(一)學風的內涵
學,指學習,具有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風,指風氣,具有指向性和滲透性。學風,簡而言之,指學習的風氣。學風是學校的靈魂,它以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是制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學風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學校的治學精神、治學態(tài)度和治學原則,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yǎng)成和表現出來的共同的典型的思想行為傾向,是學生在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學習態(tài)度及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綜合表現。
角度不同,對學風內涵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就學校整體層面而言,學風既可以是治學之風,也可以是學術之風,還可以指學生的學習之風。從學生個體角度看,學風是指學生學習的風氣,是學生在校園學習生活過程中經過長期教育和熏陶逐步形成的一貫的行為風尚和精神面貌,是學生個體的知、情、意、行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
(二)學風的一般分類及其辯證關系
學校的學風根據其范圍大小不同,可以劃分為三種學風:學生個體學風、班級集體學風、學校整體學風。
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學風是構成班級集體學風和學校整體學風的最基本單位??梢哉f,學生個體學風決定班級集體學風,班級集體學風又將決定學校整體學風,班級集體學風、學校整體學風又會反作用于學生個體學風的形成。學校整體學風的形成基礎,歸根結底又在于學生個體學風和班級集體學風的培養(yǎng)。三者之間存在著一種既相互作用又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的辯證關系。
二、學生個體學風內涵的心理學層次
學風的本質是抽象的,學生個體學風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反映,是學生學習精神、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結合體。同時,學風的表現又是具體的,按照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圍繞學生學習的動機產生的目標、態(tài)度、行為、成效、社會反映等,構成了一個漸進的過程,最終將體現在學生的各種行為及其成效中,包括學習精力的投入,課堂表現、興趣愛好、遵守紀律的情況、學習成績等等諸多方面。
學生個體學風的核心和源動力更多的來自于精神層面,它是決定學風方向的根本。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圍繞學習動機這個核心,影響學生個體學風的因素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學習行為、學習成效、社會反映等五個層次。其中,動機決定目標,目標決定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成效。成效又會影響動機,它們之間也同樣存在著一種相互作用又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的辯證關系。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最終將體現為社會反映,即學生個體學風的整體表現。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個體學風的核心,而學生個體學風又決定著班級集體學風和學校整體學風。因此,學生學習動機的正確引導是整個學風建設的核心。
三、學習動機的引導
動機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 并促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作用。相對于學生個體的學習動機來說,可以概括為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導致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tài),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
(一)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
學生的學習動機復雜多樣,可以歸納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
1.內部因素
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對學習動機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包括學生的自身的理想或愿望、自信心、意志品質、興趣愛好等因素,且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
2.外部因素
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外部因素是非常錯綜復雜的,包括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等等,其中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社會因素又包含著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導向,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社會輿論導向、大學生就業(yè)狀況等等諸多因素,這些因素在學生學習動機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
(二)學習動機的引導方法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法。正確的人生觀會使學生產生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并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強大動力, 推動其學習行為朝著預定目標奮進。這是學風建設最根本的意義,也是學風建設的重要手段。
2.注重班級文化建設
如果說,學生個體學風和班級集體學風的培養(yǎng)是學校整體學風的形成基礎,班級文化的樹立與培育則是學生個體學風和班級集體學風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班級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較強的影響力,早已成為教育者的共識。如果說文化是“人們生活的方式”,則班級文化就是班級學生生活的方式。搞好班級文化建設,利用班訓、班歌、班徽、主題班會、宣傳欄、黑板報、興趣小組、志愿者活動等班級文化建設方式,積極塑造健康向上的班風,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堅忍不拔的個性。利用氛圍對學生的熏陶和約束作用,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風建設的有力保障。
3.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好的動力。作為高職院校,應當利用實踐性教學,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的興趣,進一步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育學生優(yōu)良學風的切入點。
參考文獻
[1]韓延明。學風建設:大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永恒主題[J ] 高等教育研究, 2006 ,(3)
[2 ]李伯黍。教育心理學[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
[3 ]沈國強。當代大學生學習動機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