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珂
[摘要]新課改視野下的中學語文教學方法,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博觀約取,注重生活的積累;二是引而不發(fā),注重學生良好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三是循序漸進,注重滲透式訓練;四是畫龍點睛,注重方法的指導。
[關鍵詞]作文教學;作文興趣;模仿訓練;畫龍點睛
一、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注重生活的積累
作文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作文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為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但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訓練起步早,基礎較好;讀寫訓練中,閱讀訓練的分量較重,時間多,范圍廣,寫作訓練無論從時間上還是數量上相對來說都較少,而且收效甚微??梢娮魑慕虒W在語文教學中任務還很艱巨。
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經常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同時,推薦優(yōu)秀讀物,選擇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畫傳神之處、妙語連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讓學生動心、動情,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閱讀興趣。并且,在每天的語文課上拿出五分鐘,讓學生做演講。這樣就大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閱讀量也增加了。后來,我干脆在教室里設立一個圖書角,每天下午大課間定為讀書時間。同學們既可以自由誦讀,也可以記下優(yōu)美的詞句,還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相互交流識記。這就為學生的作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學生的作文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經過平時的積累,大部分同學的語言表達的更加豐富、生動形象了。
二、引而不發(fā),注重學生良好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也說: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設法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使他們更自覺的、積極的接受寫作訓練,主動的去提高寫作水平。
在激發(fā)寫作興趣方面,我首先注重了中學生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特點,例如帶著孩提時代幼稚與童心的小學生剛入中學時,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喜歡向老師敞開純真的心扉,大膽熱情,想象豐富多彩。這個時候的作文教學,應盡量適應他們純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師》這樣的題目,過去可能寫過多遍了,可能難以寫出新意,我就改為《老師的……》,這下學生的思維就活躍多了,紛紛列出題目,如老師的“笑容”、“眼睛”、“皺紋”等。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點來寫,果然寫活了老師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學期以后,學生就逐漸進入閉鎖期,這時他們希望老師能夠尊重他們,表現在作文上則喜歡寫一些比較深刻的東西。針對這一時期的心理特點,我就指導學生寫一些哲理性或科學性強的作文,于是友情、機遇、挫折、自信、科學研究這樣的話題在他們的筆下閃現了與眾不同的色彩,打造了全新的亮點。
其次,激發(fā)寫作的興趣還要盡量實現寫作空間的開放。寫作是最具有開放性的,囤于課堂的作文教學必然是失敗的,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走向校外去認識、感受豐富的生活,不斷擴大寫作領域。教室之外、圖書館、閱覽室、體育場、風景名勝、農貿市場等,都應成為學生主動求知、感悟生活的課堂。有條件的地方,還可開辟更大閱讀空間,加大知識容量和信息密度,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視野,縱橫綜合的思維和恢弘博大的胸襟,讓五彩繽紛的生活成為每個學生寫作的源頭,讓本應充滿生命氣息的作文走出窒息靈魂的傳統訓練樊籬,再現其亮麗的色彩,實現其思維的拓展。學生的思維是最活躍的,視界是最明澄的,個性是最獨特的,生命意識是最強烈的。
三、循序漸進、由表及里,注重滲透式訓練
1、以課文為范文,作文滲透在教學中
在講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指導學生加以模仿訓練,非常有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背影》是一篇樸實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講授這一課時,我提問道: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為什么卻能把父愛表現得那樣感人,那么催人淚下呢?我們能不能寫一段關于自己的父母的故事呢?講課時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認識父愛表現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愛是熱情的鼓勵,嚴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溫暖的關懷……因為作者能夠感受到愛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愛親情表達得這么好,這么動人。
2、勤于練筆,培養(yǎng)寫作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處處留心,挖掘閱讀教學中的作文訓練點,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提供練筆的機會。如仿寫、續(xù)寫、寫讀后感和日記等。仿寫,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是寫作的必然過程。在寫作訓練中,應該注意仿寫練習。仿寫既非生搬,更非抄襲,而是從范文得到啟示和借鑒。模仿的文章可以是名家名篇,也可以是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續(xù)寫,這是繼續(xù)、補充原文的內容、情節(jié),使原文獲得新的發(fā)展的一種練習。這種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寫作的興趣。續(xù)寫的文章一般宜選用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文。練習寫讀后感,不僅會加深對所讀文章,所看影視片和戲劇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而且還有利于促進讀寫結合,增強寫作能力。
四、畫龍點睛、撥云見日,注重方法的指導
在作文指導上,目前不少教師只是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來講什么選材要新穎,主題要鮮明,結構要嚴謹,事例要典型等等,講起來頭頭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穎,卻又說不清楚,因而指導的力度有限。寫作教學就是要將寫作指導貫穿學生寫作的整個過程,包括寫前指導、寫中指導和寫后指導。
寫前指導包括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準備寫作材料和培養(yǎng)構思能力。如老師組織學生將要寫的題目或題材分組討論,討論不是漫無邊際地亂談一通,而是根據老師或教材具體問題開展討論,使人人胸中有數。要努力調動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有寫的愿望,有東西可寫;寫中指導主要是指教師在學生作文過程中指導學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這是過去作文指導被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總之,新課程改革下作文教學的必須圍繞學生主體,圍繞“生活化”的基本路線進行,使學生獲得真正的寫作體驗,而這需要廣大教師變革教學思想和教學實踐活動,深入學習新課程改革理念,我深信,只要勤于實踐,努力挖掘,大膽創(chuàng)新,堅持不懈,作文教學一成會取得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蘇霍姆林斯基設計的作文題目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陳毛美等.中學語文教材教法[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
[4]梁中杰.現代基礎寫作學[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8.
[5]王立根主編.作文智慧[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4.9.
[6]山西.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
[7]葉圣陶作文論(葉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