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法寶
【摘要】初中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是制約語文教學發(fā)展的瓶頸。因此,必須對學生作文的評價進行改革,把評價的權(quán)利交還給學生,并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評價,讓他們在作文評價中進行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從中提高作文素養(yǎng),增強作文成功感,這是作文教學改革的出路之一。
【關(guān)鍵詞】作文評價 成功感 措施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許多學生都害怕寫作,即使提筆作文,有的也半天“憋不出寶”來,連規(guī)定的字數(shù)也達不到。這些大都跟作文評價過于機械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多年的教學實踐也表明,并非學生真的沒有能力寫好作文,而是與他們對自身作文能力的自信心不足、寫作成功感低下有關(guān)。學生作文的成功感是指學生主體認識并深切體悟到作文這一客觀系統(tǒng)對自身的存在與發(fā)展所呈現(xiàn)著的積極意義,從而能在作文過程中產(chǎn)生相應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往往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和作文能力的催化劑。如果我們抓住作文評價這個“杠桿”,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成功感,他們的作文能力就肯定會有較大提高。
二、方向:通過作文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功感
學生能夠在寫作上有所“表現(xiàn)”,這是他們克服畏懼思想、獲得智力發(fā)展的飛躍階段,而要使學生在寫作上敢于“表現(xiàn)”,樂于“表現(xiàn)”,就必須激勵他們的成功心理。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期間,受激勵的程度愈高,學習的動力就愈大,且有長期的正向效應,無激勵的或被歧視的則成績難以提高。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部分中有“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多采用激勵性的評語……”這些內(nèi)容都對作文評價指明了方向。因此,必須對學生作文的評價進行改革,把評價的權(quán)利交還給學生,并通過引導他們參與評價,使其在作文評價中進行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在積極主動的互動學習中提高作文素養(yǎng),從而增強作文成功感,這是作文教學改革的出路之一。
三、措施:使學生得到多種成功的體驗
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是單一的、靜止的、甄別式的。而新課程倡導的作文評價則強調(diào)學生作為主體參與評價,其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1.多些情趣,鼓勵為先。
教師的作文評價可以采用畫圖評價,即用簡筆畫代替眉批、批語評價、口頭評價、獎勵評價,檔案袋評價等。即使寫作文評語,也要防止寫成固定評語,語言僵化、空洞乏味,就毫無情趣可言。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就會抹殺學生寫作的興趣與信心。所以應注意以下幾點:
(1)評定等級不使學生喪失信心。作文內(nèi)容只要是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語句較通順,都應給予肯定,至少給及格分,要讓絕大部分學生產(chǎn)生一種有播種就有收獲、有付出就有回報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2)要有熱情洋溢的鼓勵性評語。教師從不同角度去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的優(yōu)點,有一點就要給予充分肯定,或標題新穎,或開頭簡潔,或書寫工整,或某一詞語用得精當?shù)轿?,一個句子寫得特別精彩,一個段落寫得特別生動,都要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同時,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以閃光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習作。
2.多把尺子,分層衡量。
學生習作本身就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在這個訓練過程中,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很大。因此,教師不能用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的作文。尤其是對后進學生,更應該以多重標準去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后進生的作文標準是: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寫真人真事,意思表達基本清楚;中等生的基本標準是: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標點符號正確,寫真人真事,意思表達清楚;優(yōu)等生的基本標準是: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標點正確,語言表達清楚具體,寫真人真事,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依據(jù)這樣的尺子去評價學生的作文,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就能調(diào)動其寫作的積極性,并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愿望。
3.多方互動、改中提高。
(1)師生互動。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是教師精批細改,耗費不少心血,可是作文發(fā)到學生手中后,他們關(guān)注的是得分,而不是教師的精批細改之處。同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明白教師的批改意圖,所以收效不大。這樣的評價是靜態(tài)的、單向的。因此,教師可以將作文中的文字標點、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當面向?qū)W生指出進行,面對面的評價。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意圖,對需要修改的地方,當場進行添、刪、改。
(2)學生互動。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是以教師為主,評價的權(quán)利在教師手中。學生的任務是寫作文,教師的任務是批作文。這樣,教師耗時耗力且不利于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新課程要求學生參與到作文的評價中,讓他們互改或自改,這樣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但是學生評改也存在粗糙的問題。有的同學在思想上不夠重視,沒有認真對待,導致有錯未改或滿篇亂改;有的同學不知從哪入手、怎樣批,最后應付了事。這樣批出來的作文效果確實不好,從而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經(jīng)過長期實踐,筆者認為采取學生互相評改與教師批閱評講相結(jié)合的方法比較有實效。這種方式突出了學生主體參與評改能力的培養(yǎng),以他們自主評改作文為最高目標,從而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變“教師評改”為“學生自主評改”,真正達到“教”學生評改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主筆。作文評改是以一定的知識、能力為基礎的,讓學生動手評改作文,也是對他們能力的一種考查。因此,學生評文、改文的能力需要一個培養(yǎng)、訓練的過程。同時,讓學生批改作文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而必須杜絕盲目的無序狀態(tài)。
其次,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評改要求。要批什么,改什么,在作文評改之前必須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任何一次作文訓練,教師總要按訓練計劃提出訓練要求。評改就要以此為根據(jù),具體細致,讓學生有章可循。惟有如此,學生才能把評和改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在某一方面。
第三,引導學生抓住文體特點和本次作文的要求進行評改。不同的文體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寫作要求有其訓練的重點和目標。在評改過程中,應該先讓學生明白文體特點,并領(lǐng)會本次作文的寫作要求,然后再圍繞重點進行評改,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集體評改,做出示范。光有上述要求還不夠,一般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往往意識不到所要評改的習作與教師的要求之間有什么差距,看不出習作的毛病在哪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范文,學習修改。這樣就把教師原本比較抽象的“要求”,轉(zhuǎn)化為學生頭腦中的具體的感性認識。
最后,學生互評。學生依照上面的指導提示,積極批改。學生在看自己的文章時往往找不出毛病,可是看別的同學的文章會很快找出毛病所在,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評改作文的機會,時間長了對自己的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增強了他們寫作文的自信心。
教師前期訓練指導,要重在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側(cè)重評價內(nèi)容方面,積極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后期訓練可以著重加強作文技巧的指導。此時學生的寫作興趣漸漸形成,希望自己的作文在謀篇布局、結(jié)構(gòu)安排、文字運用等諸方面更上一個臺階,作文的評改也要跟上節(jié)奏。
接下來,就過入教師復查、學生評議階段。文章交給學生評改,并不意味著教師就萬事大吉了。教師不但在評改前要集體指導評改要求,評改中還要參與到學生中去個別指導;最重要的是評改后要起檢查督促及分析評講作用。每次學生評改完畢,將作文本收上來,進一步檢查互評內(nèi)容是否到位,批改是否細心,必要時寫上教師意見,以確保批改質(zhì)量。同時,教師還要起引導調(diào)解作用。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可能整齊劃一,所以評改水平也會參差不齊。水平低的學生也有可能把一篇原本優(yōu)秀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致使原作者火冒三丈;或者因批改中用詞不注意而刺傷別人,從而引發(fā)同學之間的矛盾。如確有個別不妥之處需做好記錄,然后課下單獨面批指導,從而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篇學生習作。
評改結(jié)束后,應把評完以后的作文本返還到學生本人手中,要求他們認真看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對同學批改是否認可,有不同意見跟批改的同學討論,討論不能通過的問題找老師評判。
最后是講評,這是作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重視作文講評,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作文講評,不僅僅是對本次作文分出優(yōu)劣,作出評價,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如何寫好下一篇作文。因此,它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可先把本次作文的整體情況介紹給全班同學,具體講評時抓住典型由學生主講。教師可拿出一篇完全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習作,讓作者宣讀優(yōu)秀作文,借此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剖析時,帶領(lǐng)學生按照寫作要求逐條對照,衡量是否達到要求,并講出充足的理由。另外,也需要剖析一些典型病文,可選兩三篇有代表性的病例,引導學生,按照寫作要求,逐個“診斷”,找出“病癥”,并對癥下藥,進行修改。這一個過程需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不斷的爭論與思考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3)多與家長互動,增進溝通。關(guān)注學生不僅是教師的職責,也是家長的職責,應該讓家長參與到作文評價中來。倡導家長閱讀作文,或?qū)W生讀給家長聽,讓家長做學生的熱情讀者,并給予一些評價。比如“三八節(jié)”、“母親節(jié)”到了,讓學生寫一篇感謝母親的作文,然后回家讀給媽媽聽,讓學生跟家長展開心靈對話,將作文與做人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
四、深化:多給機會,享受樂趣
每次作文批改后,筆者總是擇其稍好者,或出??瑥堎N傳閱,或推薦投稿,或當眾宣讀講評。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使他們樂于作文。不僅課堂作文不再被動地苦熬,而且課外練筆、報刊投稿也成了他們的愛好和樂趣。
激勵學生的作文成功感,不僅要激勵作文成績較好的同學找出自己的“敗筆”,踏著“敗筆”不斷前進,而且要善于從成績較差的同學的作文里發(fā)現(xiàn)寶石,讓他們也在成功中奮起。筆者實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激勵,設成績優(yōu)秀獎和成績進步獎,設優(yōu)秀作業(yè)獎和作業(yè)進步獎,設題材創(chuàng)新獎和題目新穎獎,設美工獎和書法獎,讓大多數(shù)學生得到激勵的機會。這樣,讓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長的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屬于自己的“蘋果”。
自從學校建立XX文學社,各個班級相應成立分社以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校教務處的牽頭下,全體語文老師借助XX文學社這一平臺,通過舉辦種種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文學寫作的氛圍中受到熏陶,在寫作實踐中得以成長。我們還注意把寫作訓練與聽、說、讀等語文綜合能力訓練結(jié)合起來,如寫發(fā)言提綱、廣播稿、演講稿、讀書心得等,舉辦優(yōu)秀作文報告會、作文自評、互評、討論等。
學校鼓勵各個班級在教育在線論壇專欄開設班級學生作文專帖。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自愿地、自由地在網(wǎng)上發(fā)表,文章隨時可能被讀者閱覽。這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的寫作激情可能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有的同學甚至喜歡上了寫作。事實上,學生的寫作并不局限于應考所需的作文形式,學生更原意寫的,更多發(fā)布的是隨筆、日記等充分抒發(fā)胸臆的自由作文。此類文章更能反映學生的真實寫作水平,也往往更能引起學生交流、點評的興趣,因而十分值得重視。在非畢業(yè)班級,可以此為主要著力點,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點評能力。還可以組織全校學生上網(wǎng)瀏覽作文,開展班級競賽,評選校園網(wǎng)絡文學作家。學校還可以班級為單位,創(chuàng)辦作文小報或編輯作文集,讓學生為報刊命名,寫序言,編插圖,設計封面。這些都為所有的學生開辟了廣闊的文學芳草地,使他們在網(wǎng)絡世界里自由翱翔。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只要確立以生為本的思想,并采用科學方法進行多種評價,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成功感,促進他們作文素質(zhì)的提高,使其真正地愛寫作文、會寫作文,讓作文教學走進一個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區(qū)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司繼偉.寫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進展[J].心理學動態(tài),2000,(3).
[3]李斌輝.論學生寫作效能感的形成[J].教育評論,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