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桂平 孫慶澤 孫啟宏
摘要: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對高校田徑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高校田徑教學過分強調田徑的競技功能,而沒有重視其健身功能,大多以競賽項目和專項技術為核心來進行教學。本文結合新課程標準,從田徑的健身作用這一出發(fā)點,對高校田徑教學改革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健身作用;高校;田徑教學;改革
2001年4月國家教委頒發(fā)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著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體育意識,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的教學理念,并確定了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1]。
田徑運動對當代在校大學生這一群體來說,有其重要意義。因為大學生在這一階段中,身體的各方面機能都已發(fā)展成熟,適當?shù)奶飶浇∩磉\動對大學生各機能系統(tǒng)有著重大的保持和改善作用。經(jīng)常參加田徑健身鍛煉,能有效地提高人體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能促進人體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和各器官系統(tǒng)機能的發(fā)展,能全面地發(fā)展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等身體素質[2]。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更加重視田徑運動的健身價值、培養(yǎng)人的價值、發(fā)現(xiàn)人能力的價值,這已經(jīng)成為人類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是人類的永恒追求。因此,把田徑運動作為基礎運動項目,不僅是提高大學生素質、提高人的意志品質、提高各種運動能力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大學生健康水平的需要。本文從田徑的健身作用這一出發(fā)點,對高校田徑教學改革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一、分析與討論
田徑項目是體育運動的基礎項目,由于教材的局限性,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田徑運動只是運動員的事情,是屬于競技項目,忽視了田徑的健身作用,沒有讓學生理解田徑運動健身的重要意義?,F(xiàn)在的田徑課教學過程手段及形式單一、技術難度大、缺少趣味性和娛樂性。田徑運動課程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同時,還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田徑課教學是一種片面以運動技術為主的教學,這與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對人才的需求產(chǎn)生了偏差。
1.“健康第一”的田徑教學指導思想尚不明確
高校田徑教學長期以來受競技體育思想影響,田徑課教學的培養(yǎng)模式是以競技為主,重技術、輕能力,將傳授知識、技術看作是教育的主要目標,沒有重視田徑的健身作用。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以培養(yǎng)運動員的模式培養(yǎng)學生,使學生誤認為田徑運動是屬于運動員的運動,導致高校的田徑教學難以開展。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田徑運動已經(jīng)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運動項目,在運動技術、教學方法、比賽規(guī)則、健身理論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點。由于田徑運動鍛煉對于抵抗疾病、增進健康有明顯效果,受到千百萬人的重視,特別是跑步活動逐漸風行,美國、德國、日本等一些發(fā)達國家掀起了“長跑熱”。田徑運動在全民健身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時時刻刻以《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為指導思想進行田徑教學,使全民健身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2.高校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相對滯后,田徑教學過程中運動訓練的科學性把握不好
教師應該深刻領會《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改革思路,并了解田徑運動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本領域的科研動態(tài),深入研究田徑運動新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一些簡單實用的健身方法,并且把這些方法切實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不斷把現(xiàn)代田徑運動科研成果充實到高校田徑教學內容中。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高校田徑教學中,一定要注重運動訓練的科學性,嚴格遵守科學訓練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從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出發(fā),把它們合理地運用到高校田徑教學中。拿區(qū)別對待原則來說,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們的個體差異、性別差異、運動年齡等,為學生們制定具體的健身運動方案,使每個學生健康水平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田徑健身方面的教材相對陳舊,內容相對不足
長期以來,高校田徑課程設置內容重復,教材內容陳舊、單一,許多田徑教程上更是缺少健身方面的內容,導致愛鍛煉的大學生都不知如何去練習,以及練什么好,所用教材仍未擺脫傳統(tǒng)束縛,這是一種相當尷尬的局面。高校田徑教材主要以競技項目為主進行編排,以運動技術的掌握規(guī)律進行設計,而對于項目的健身原理未能有效闡明,更缺乏對項目趣味性、娛樂性等特性的挖掘。這種重技術、輕健身的教學要求,使得學生難以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
4.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不合理,健身效果不明顯
高校體育教學的本質就在于促進大學生樂于進行體育學習。在新課標下,田徑教學提倡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發(fā)現(xiàn)法、綜合法、互評法、實習法、作業(yè)法、趣味法等進行教學。從根本上變過去的“厭學”為現(xiàn)在的“樂學”,從而提高大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做到真正地提高大學生們的健康水平,使教學的健身效果得到明顯的提高。教學應突破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根據(jù)大學生樂于接受新事物的特點,從教與學的客觀實際出發(fā),變教學過程的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注重讓大學生體驗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充分利用非競技田徑類健身運動普遍發(fā)展全體學生身體素質,在提高體能的基礎上,充分顧及大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特點,選擇一兩項田徑運動項目進行系統(tǒng)學習。同時積極開發(fā)拓展內容,如登山、遠足、越野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終身體育服務。合作學習是體育運動的特性之一,在田徑課程的學習中,強調兩人之間或多人之間的合作學習可以使大學生產(chǎn)生更多的靈感,獲得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健身體驗,所以高校體育教師應有計劃地為大學生提供相互幫助、相互指導的機會,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整個田徑教學過程具備運動與健身的科學性,使每個大學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
5.沒有正確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為主導,是指教師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上發(fā)揮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角色,變主講為主導,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出發(fā)點。通過教師正確的主導,引導學生樂學、活學、會學與善學。只有合理地建立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才能把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才能使學生體驗到學體育的快樂,才能體驗到身心健康所帶來的愉快。
6.學業(yè)成績的考核不合理,表現(xiàn)為注重競技指標,忽視健身指標
我國高校田徑教學評價體系長期以來一直停留在身體素質達標和競技技術評價這一層面上。高校田徑成績評價是以學生的絕對成績作為主要評價依據(jù),這種評價方法的根本弊端在于忽視了學生現(xiàn)實存在的個體差異,沒有體現(xiàn)出不同的個體在學習田徑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和進步幅度,偏離了高校體育教育和評價的目的[3]。學校體育田徑教學受競技思想的影響,考核評價也是以運動技術、身體素質和運動行為為評定標準,缺少體育運動的趣味性和健身性,造成了“大學生酷愛體育運動卻厭惡上體育課”的局面。
要改變這樣的局面,首先,由單一專項技術評價向競技能力、健身能力和健身習慣相結合全面評價的轉變,以增進學生健康為核心,以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同一學段的學生因遺傳、生活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體力差別要遠遠高于智力差別,因此須考慮分級制定考核標準,使得每個教學班級里的學生都能夠獲得自身能力范圍內進步幅度的合理評價。再次,在田徑教學考核評價中要重視對非智力因素的評價,如體育態(tài)度、體育意識、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等,這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在高校田徑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完全可以按《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在內容上可從五個方面進行全面性的評價,即:出勤和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質;體能和運動能力;技術動作評定;理論成績。除了對學生進行全面性評價外,在對體能和運動能力的評價方面可適當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權,這既體現(xiàn)了考試內容全面性與選擇性的結合,又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參與的學習積極性,完善和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健康第一”的高校田徑教學指導思想尚不明確;
(2)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相對滯后,田徑教學過程中運動訓練的科學性把握不好;
(3)田徑健身方面的教材相對陳舊,內容相對不足;
(4)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不合理,健身效果不明顯;
(5)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教學趣味性差;
(6)學業(yè)成績的考核不合理,表現(xiàn)為注重競技指標,忽視健身指標。
2.建議
(1)確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注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使田徑健身的科學性體現(xiàn)更明顯;
(3)調整高校田徑教學內容,使其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相吻合;
(4)改革與素質教育要求不相適應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大有利大學生身體健康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
(5)在高校田徑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高校田徑課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使大學生的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
(6)建立合理的考核體系,考慮大學生們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加大學生生理健康方面指標的考核。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顧海石,等.談談田徑健身運動的作用和體育指導.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2):72-73.
[3] 王國民,等.中學田徑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對教學內容改革的對策.山東體育科技,2005,27(4):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