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鋼
摘要:本文在對上海地區(qū)五所高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進行和諧校園建設和評價的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得出存在的三個方面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三條對策。
關鍵詞: 高校 和諧校園 建設 現狀 問題 對策
和諧社會是中國現代化社會的最高價值核心和最高社會境界。高校是整個社會系統(tǒng)中極其重要的子系統(tǒng),是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主要場所,它是否和諧直接影響到和諧社會的建立。因此,對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和評價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將有助于和諧校園的建立,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此次調查對象為上海地區(qū)五所高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其中教育部直屬的“985高?!币凰?;國家“211工程”高校一所;上海市屬教學研究型高校兩所;全日制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一所。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50份,收回有效問卷412份,回收率為92%。
一、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和評價的現狀分析
(一)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現狀
不論是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還是教師和學生,對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92%的被調查者認為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并且,對高校進行和諧校園建設的目的也有較深刻的認識,認為目的是提高校內和諧度,促進社會和諧的占90%;認為促進學校管理和學校發(fā)展的占63%;認為盡可能減少和避免校園不和諧因素的占73%;認為響應上級、中央文件號召的占44%??梢?,被調查者認為建設高校和諧校園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但是也反映出不少問題:一是對高校和諧狀況認同度不高。僅有4%的學生認為所在學校非常和諧;認為比較和諧的占47%;認為所在學校和諧狀況一般的占36%;認為不太和諧的占9%;認為很不和諧的占4%。分別有41%和40%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教師認為學校和諧狀況一般。二是開展和諧校園建設的獨立性和系統(tǒng)性不夠。有28%的被調查者表示所在學校正在開展和諧校園建設,并且有計劃,有具體的活動載體;59%的被調查表示學校把和諧校園建設貫徹于各項工作中,但沒有獨立的計劃;13%的被調查者則表示所在學校沒有開展任何形式的和諧校園建設。三是和諧校園建設不夠深入。探索和諧校園建設,構筑和諧校園文化體系的占32%;嘗試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比的只占18%。
(二)高校和諧校園評價現狀
通過調查,使我們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一是大多數被調查者對和諧校園評價抱著積極和支持的態(tài)度。42%的被調查者表示“非常支持高校進行和諧校園評價”;44%的被調查者表示“支持”;13%的被調查者表示“無所謂”;1%的被調查者持“反對”態(tài)度;沒有人“非常反對”。二是開展過和諧校園評價的學校較少。71%的被調查者表示“所在學校沒有進行相關評價”;29%的被調查者表示“所在學校進行過相關評價”。三是缺乏科學和合理的評價標準。在71%表示“所在學校沒有進行相關評價”的被調查者中,61%的被調查者認為其原因是“沒有合理的評價標準”;28%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因為“操作難度大,浪費人力物力”;36%的被調查者認為“評價結果準確性不高”;22%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上級的推動和經費支持”。四是評價主體主要是領導,教師和學生參與較少。認為評價主體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的被調查者分別占76%和84%;認為評價主體是教師和學生的被調查者分別占60%和43%;只有6%的被調查者表示有家長參與評價。五是和諧校園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僅有1%的被調查者認為評價結果非常準確;11%的被調查者認為和諧校園評價結果準確;50%的被調查者表示和諧校園評價結果有一定的準確性;35%的被調查者認為評價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3%的被調查者認為評價結果存在很大誤差。
二、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和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校成員對和諧校園內涵的認識不夠科學、全面和深入,影響了和諧校園建設的實效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猶如一股春風吹遍了中國大地,建設和諧城市、和諧社區(qū)、和諧學校、和諧企業(yè)等的呼聲、想法或行動驟然興起,國民渴望生活、學習或工作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一時間和諧成了大家追求的目標,不言而喻“和諧”已是人們日常交談中常用的詞匯。但是,在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現狀調查中,發(fā)現普遍存在把“和諧校園”等同于“文明單位”等的傾向,甚至把和諧校園評價與辦學水平評價混淆起來,這是不利于建設和諧校園的。顯然,對和諧校園內涵認識模糊不清,就很難把正真意義上的和諧校園建立起來,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形成。至于把和諧校園評價看成是辦學水平評價,就會把辦學水平的評價標準作為和諧校園的評價標準,這不僅會造成和諧校園評價結果不科學和不有效,而且還會誤導學校成員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這是要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規(guī)劃不夠具體、系統(tǒng)和全面,使和諧校園建設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由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成員對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認識,絕大多數人認為其目的是提高校內和諧度,促進社會和諧,這可能與對《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傳達、學習和宣傳有關。但是,調查結果也告訴我們,有計劃地建設和諧校園的學校并不多,仔細分析起來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學校領導對和諧校園內涵認識模糊不清,不知道要把和諧校園建成什么樣子,無法做好建設和諧校園的規(guī)劃、計劃或方案,以至于不能把和諧校園建設真正落到實處;二是學校領導由于身陷于繁忙的日常行政事務之中,沒有更多的時間考慮借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良好環(huán)境,在學校做調查研究,有計劃、有目的地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三是學校的上級教育行政領導部門沒有建立起較為有效的監(jiān)督檢查機制,即便是有個別省市的教育行政領導部門推出了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但是其內涵與現行的文明單位評價指標體系相似,不能科學和有效地導向、監(jiān)督和檢查和諧校園建設。
(三)缺乏科學和完善的高校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不能有效引領、督促和諧校園的實現
由調查結果發(fā)現多數學校沒有建立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以致學校不能科學地和有針對性地開展和諧校園評價活動,缺乏通過建立反饋機制,有效診斷和調整和諧校園建設的進程,使和諧校園建設難以順利實現。我們知道,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是和諧校園數量和質量要求的具體體現,它不僅是和諧校園評價的參照標準,而且還是和諧校園建設目標內容的要素,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不言而喻,缺乏科學和完善的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是不能有效引領、督促和諧校園實現的。當前高校缺乏科學和完善的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對和諧校園內涵的認識不夠準確和深入,較難確立科學的和行之有效的和諧校園建設目標,這就使得科學和完善的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不能建立;二是學校領導對和諧校園評價工作不夠重視,沒有較好地組織學校各方力量,建立科學和完善的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三是學校內部缺乏教育評價的專業(yè)人才。
三、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和評價的幾點對策
(一)通過廣泛和有效的宣傳,讓高校師生準確理解和認識和諧校園的建設目標
首先要厘定和諧校園的內涵,確立和諧校園建設目標。我們通過文獻研究和對上述上海地區(qū)五所高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訪談所獲信息綜合分析得出的和諧校園建設目標是建立和完善各種規(guī)章制度,管理科學、民主,各項工作優(yōu)質協調發(fā)展,同時學校內部人際關系良好,形成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尊師重教、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人文環(huán)境,并且還具備良好的工作、學習硬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社會發(fā)展協調互動,讓每一個成員都能發(fā)揮工作和學習的潛能,使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專業(yè)人才。其內涵分述如下:(1)現代學校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依法辦學、民主治校、科學決策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各項政策體現公平正義,創(chuàng)新活力充分激發(fā),學校管理平安有序;辦學理念科學、特色凸顯、質量較高,學科專業(yè)布局和師資結構合理,實現規(guī)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fā)展。(2)學校干群關系、同事關系、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平等融洽,師生員工共建和諧校園、共享發(fā)展成果;校園文化繁榮,校風嚴謹誠信、創(chuàng)新進取、和諧包容、團結協作、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校園高雅、優(yōu)美、潔凈。(3)學校更加主動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通過人才培養(yǎng)、知識創(chuàng)新和文明示范,形成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強有力服務和輻射,學校又在服務輻射社會和諧發(fā)展中爭取社會的強大支持。(4)以人為本的觀念牢固樹立,師生員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體現,民主權益、發(fā)展權益、學習權益等得到統(tǒng)籌兼顧和切實保障,各類群體能夠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其次,要充分運用廣播、板報、校報、電視、網絡等手段,廣泛和有效宣傳和諧校園建設目標,讓學校成員不僅要認識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還要準確理解和認識和諧校園的內涵和建設目標,只有這樣,建設和諧校園的呼聲、理念或想法才可能變?yōu)橛嗅槍π缘膶嶋H行動。
(二)高校領導要把建設和諧校園的理念變?yōu)楹椭C校園建設的行動計劃,扎扎實實做好和諧校園建設的各項工作
在和諧校園建設中,學校領導將能起到規(guī)劃、組織、引領、宣傳等重要作用,因此,學校領導首先要認識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準確理解和諧校園的內涵,確立和諧校園建設目標。其次,做好和諧校園建設的行動計劃,精心布置各項工作,可以先從學校制度、硬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入手,逐步推進到“各項工作優(yōu)質協調”、“人際關系良好”和“與社會發(fā)展協調互動”的境地,達到“讓每一個成員都能發(fā)揮工作和學習的潛能,使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專業(yè)人才”的目標。最后,領導班子成員之間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協調地工作,為廣大師生員工樹立榜樣,有效促進學校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建設,以推進和諧校園全面建成。
(三)建立科學和完善的高校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形成“導向-評價-反饋-教育-行動”的良好監(jiān)控機制,促進和諧校園的早日建成
根據學校確立的和諧校園建設目標和行動計劃等設計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良好的監(jiān)控機制:一是導向。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能讓學校每一個成員都能了解建設和諧校園的具體要求,是學校每一個成員建設和諧校園的行動指南,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二是評價。根據和諧校園評價指標體系對學校進行評價,就能了解和諧校園建設的現狀,尋找與建設目標之間的差距,診斷存在的問題;三是反饋。和諧校園評價的方式與文明單位評價、辦學水平評價是不同的,和諧校園評價的方式主要是自我評價,即學校領導和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的評價,而文明單位評價和辦學水平評價的方式主要是他人評價,即學校的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進行的評價。因此,把和諧校園評價結果反饋給學校全體成員,他們將會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來對待,認真分析評價結果;四是教育。和諧校園評價結果反饋給學校全體成員,同時也是教育學校全體成員的過程,這會使每一個成員了解到自己在建設和諧校園過程中,哪些方面做得好,應該繼續(xù)發(fā)揚;那些地方存在不足,必須加以改進;五行動。學校成員知道了和諧校園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就能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行動方式,有效推進和諧校園建設。這種機制能讓學校每一個成員知道自己在建設和諧校園中做了什么?還需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只要學校全體成員共同努力,和諧校園一定會早日建成。
參考文獻:
1.吳鋼.現代教育評價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何貴林.通過和諧性制度建設構建和諧校園[J].教育與現代化,2007,(1)
3.謝永川.淺談高校和諧管理[J].中國成人教育,2007,(5)
作者簡介:吳鋼(1960 - ),男(漢), 浙江鎮(zhèn)海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管理學系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評價和教育系統(tǒng)學的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