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彤
摘要::初中階段的地理知識構成是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方面共同組成的,兩方面都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想要做好中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離不開地理生活化教學,只有做好了地理生活化教學,才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時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教學效率;生活元素;課外實踐
最新的課程標準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線工作者在教學時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利用有效地教學資源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可以去自主的探究地理學科知識。如何實現(xiàn)這一新要求?這是需要根據(jù)地理學科的只是特征來進行分析和考量的,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其思維正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轉變就是教學最大的難點。由于地理學科的知識點非常切近生活,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活化的知識,把空間性和抽象性非常強的地理知識進行簡化,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進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初中階段重視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促進學生更全面的發(fā)展
學知識就是為了用,這也是新課標提出的中學生應當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地理學科中的很多知識學習的意義就在于讓學生可以有效地利用自己所學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而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很大,想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就必須及時轉變傳統(tǒng)地滿堂灌課堂。除了學習任務的大之外,中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轉型關鍵時期,讓學生根據(jù)課本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自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和課堂的教學質量。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處于地球的哪一個溫度帶,學生們可以根據(jù)這個溫度帶的特征來分析什么季節(jié)容易下雨等。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把晦澀難懂的抽象知識同身邊的氣候有效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做好初中階段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結合生活元素,加強學生的課堂思考能力
地理知識歸屬于文科是有原因的,書本中所包含的知識都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利用學科這方面的特點來進行生活化知識的穿插,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正確認知和養(yǎng)成很好的邏輯思維。拿書本中抽象的知識進行舉例:在講解地球運動等相關知識點時,如果只是依靠教師講解公式和定理,那么教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聽的抓耳撓腮也很難懂的真正的知識點。但是這時候如果換一種教學方式,結合周邊的環(huán)境來讓學生自發(fā)地去思考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像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為什么晚上看不到太陽?為什么我們夏天的白天時間長,而到了冬季黑夜時間長呢?通過這樣一系列生活化的知識提問,讓學生們知道了這些生活中日??梢姷默F(xiàn)象視同我們這節(jié)課要講的知識點息息相關的,學生們在聽問題的時候,腦海就會不由自主的進行思考。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讓我們的課堂變得趣味性十足,還讓學生們知道了地理知識的魅力,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就會以更大的積極性來投入進來。這對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都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
進行戶外地理實踐課,讓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地理
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去進行實踐活動,可以在保證開放性和交互性的同時,充分照顧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學生的理解能力,基礎知識掌握都大大不同,教師根據(jù)這些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在進行戶外活動時形成小組進行共同探究,尤其是在水土資源的調查方面和當?shù)厝宋娘L俗的學習時,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學習“白山黑水”-東北三省這一章節(jié)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去戶外感受下東北這邊特有的文化,例如:為什么愛喝酒?為什么愛唱歌?等等。學生們通過調查了解,匯總知識后知道了,這是同本地的地理環(huán)境密切掛鉤的,常年的嚴寒導致人們需要喝酒取暖,而一年一熟的種植環(huán)境又讓人們有大量的空余時間來進行文娛活動。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根據(jù)所學知識點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些情境要符合我們的課堂。例如:把中國的氣候變化根據(jù)其文字尋找適合學生們的旋律用音樂的方式播放出來,讓學生們在記憶的時候更有興趣。
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要貼近生活
任何學科知識點的學習都是離不開作業(yè)的,因為作業(yè)是課堂教學任務的延伸,但是想要更好地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那么教學方式就不能一成不變的采用傳統(tǒng)地方式,教師應當重視課后作業(yè)練習中的學以致用,讓學生們知道地理知識的重要性,他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例如:讓學生們根據(jù)所學的中國地圖來思考中國的幾大山脈?以及為什么南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除了這樣的方式還可以組織“我愛祖國大好河山”的主體辯論會,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就是讓學生一周內盡量整理自己所知道的人文內容和地理內容,這樣的學習方式最大程度上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們不僅學習起來會更加積極,還會在整理任務完成作業(yè)時培養(yǎng)自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結語:
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難度非常高,因為他是學生接觸地理知識的初始,地理教師只有做好學生的啟蒙工作才可以為學生以后更長遠的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地理教師應當不斷地夯實自己的教學基礎,爭取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104.
[2]邢藝. 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探究[D].魯東大學,2013.
[3]耿夫相.追求生活化的地理教學[J].地理教學,2012(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