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稱
- 了不起嗎?我也了不起!
作文題目,用第一人稱“我”,表明文章要以第一人稱敘說自身的生活和學習、自身的成長和體驗。要注意題目中的副詞“也”,是強調(diào)有變化、有轉(zhuǎn)折,也可以是強調(diào)“我”與他人的對比,寫作時要把這種變化、轉(zhuǎn)折、差異以及產(chǎn)生的原因?qū)懗鰜?,才能切合題意。比如,“我”之前認為自己懦弱,通過一件事情,“我”變得堅強、勇敢,覺得自己了不起?!傲瞬黄稹保皇且欢ㄒ隽梭@天動地的事情,而是要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選擇能表現(xiàn)自己在知識、能力、意志、品質(zhì)等方面進步的積極的事例,弘揚正能量,體
廣東教學報·初中語文 2022年14期2022-05-23
- 本月精選
世界——讀《第一人稱單數(shù)》 036風華·ARTISAN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and there is plenty celebration新歲近,慶有余 060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ceremonial festival for Chinese people.As the year-end is coming,have you planned to go back home? Have you
廈門航空 2022年1期2022-01-22
- 社交基因、親近性傳播與新敘事機制
親近性敘事,第一人稱敘事成為其重要特征?!拔摇睌⑹略从凇叭巳思疵襟w”的自敘性敘事機能,具有親和、對話和“我在場”的交互優(yōu)勢,這種深植社交基因的敘事方式重塑了敘事和傳播機制。情緒極化、強化焦慮和“后真相”綁架,是自媒體親近化敘事需要防范的問題。關鍵詞:自媒體;社交基因;親近化傳播;第一人稱;新敘事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21)02-0168-05在移動化、視頻化、智能化傳播語境中,以社交基因為內(nèi)核的自媒體,以
中州學刊 2021年2期2021-04-07
- 淺談“魯濱孫”漂流記的必然性之美
鍵詞:初心;第一人稱;與自己對話作者簡介:古瑩(1985-),女,漢族,北京人,高中教師,英語本科,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英語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化。[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5--02引言魯賓孫,這個作者筆下的人物距今已有300年之久,然而作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卻經(jīng)歷著與他類似的心路歷程,人生抉擇。時代在變,工作,生活,情感的壓力似乎卻越來越重,重到喘不過氣來,我們活
青年文學家 2021年5期2021-04-06
- 山西省晉城市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
晉城市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一共有五種形式:瓦、俺、俺家、咱、咱家。其中“瓦”“俺”是單數(shù)人稱代詞,“咱家”是復數(shù)人稱代詞,而“俺家”和“咱”既可以表示單數(shù),也可以表示復數(shù)。關鍵詞:山西方言 晉城方言 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晉城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全區(qū)白水河、北石店河流經(jīng)南北,丹河與沁河縈繞左右,屬山西晉語邯新片獲濟小片。本文將以晉城市城區(qū)范圍內(nèi)的方言為代表,對方言里的第一人稱代詞進行細致描寫。一、瓦[u 213]在晉城市方言中,“瓦”是單數(shù)第一人稱代詞,表示說話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運用“第一人稱”視角,提升政治認同
,以學生的“第一人稱”視角審視和建構思想政治課堂,優(yōu)化學生體驗,才能真正說服學生,打動學生,達到培養(yǎng)政治認同的目的。關鍵詞:“第一人稱”視角;思想政治課;政治認同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1A-0068-0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yǎng)定位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政治認同,就是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中華人民
江蘇教育研究 2020年31期2020-12-28
- 漢泰第一人稱代詞對比研究
特別是泰語的第一人稱代詞具有典型的謙敬功能,說話者會根據(jù)雙方的性別、年齡、職業(yè)等確定指代自己的詞語,以適應不同的交流場合,但現(xiàn)代漢語的第一人稱代詞并沒有這樣的功能。國內(nèi)泰語教程編寫的對話里,第一人稱代詞大都只是簡單地按男女性別區(qū)分出“??”和“?????”。若不分場合只用一個人稱代詞與泰國人交流的話,難以達到理想的交際效果。目前對漢泰人稱的對比研究大多是比較第一二三人稱的用法和翻譯情況,只有李靜[1]的《漢泰第一人稱代詞對比分析研究》列舉了漢泰第一人稱代詞
海外文摘·藝術 2020年6期2020-11-18
-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聞史教科書的宣教功能初探
詞:新聞史;第一人稱;批評話語中圖分類號:G239.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3-0049-04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深圳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新聞史書寫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202010590003意大利學者克羅齊指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研究的對象是過去的事實,但歷史研究本身卻是當代的行為,史學研究的目的、功能也會隨著時代變化而相應地發(fā)生變化[1]。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提出
新聞研究導刊 2020年23期2020-09-10
- 淺析《貓城記》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
聞。本文擬從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的角度切入,采取文本細讀的方式,結合文本來深入研究《貓城記》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文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不僅具備反諷意義,更是具備“闖入者”和“出走者”的雙重身份,本文將結合敘事學理論著重探討《貓城記》中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娟P鍵詞】《貓城記》;敘事視角;第一人稱【中圖分類號】I106-03 【文獻標識碼】A《貓城記》是老舍先生創(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的作品,他在小說中構建了一個發(fā)生在貓城的故事,主要講述了“我”和朋友乘坐飛機冒險闖
中國民族博覽 2020年3期2020-04-16
- 《我的名字叫紅》中敘述人稱的選擇與個人意識的呈現(xiàn)
個人意識 第一人稱一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紅》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與深刻的思想內(nèi)核,以一場謀殺為大背景下的故事通過不同人物的“我”的第一視角有著不同的展現(xiàn)。整個故事巧妙地糅合了真實的歷史與作者豐富的想象,在本應緊張的謀殺之中,帕慕克穿插了對于藝術的困境、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個體生命的思考,以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并以一種冷靜客觀的風格呈現(xiàn)出來。這種矛盾凸顯出了帕慕克創(chuàng)作中強烈的個人主觀的價值認知。2006年帕慕克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從敘述視角探析《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敘述視角;第一人稱一、敘述視角概述敘述視角的定義最初來自結構主義批評家們對敘事學的研究,指敘述者在敘述語言中注視和講述故事以及人物的特定角度。本文的敘述理論是以法國著名敘事學家熱拉爾·熱奈特的敘述理論為基礎。熱拉爾·熱奈特將敘述視角稱為“聚焦”,并將其分為三類:零聚焦、內(nèi)聚焦以及外聚焦。零聚焦是一種全知全能的敘述視角,一般稱其為“上帝視角”。在這種敘述模式下,敘述者好像“上帝”,可以全知全能地從任何角度、任何時空來敘事,屬于最傳統(tǒng)且自然的敘述模式。但零聚
大觀 2020年12期2020-02-21
- 敘事文體寫作中的敘述人稱摭談
的人稱主要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第一人稱是敘述者站在“我”(“我們”)的立足點上進行敘述,“我”既是生活事件的觀察者,又是故事的敘述者。文章的全部內(nèi)容都是從“我”的角度看出、聽出,都是從“我”的角度敘述出來的。用第一人稱來敘述,由于敘述者所敘的是自己親身的所見、所聞、所歷,讀者讀起來就會倍感真實、親切,作者寫起來也有很多方便之處。當然,用第一人稱來敘述也有缺陷,作者在敘事時,囿于“我”的所見所聞所歷,至于“我”視野范圍以外的事情,就不大好敘述了。在敘事文體
文學教育 2019年29期2019-11-27
- 敘事文體寫作中的敘述人稱摭談
敘述,主要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第一人稱敘述的表達效果是真實、親切,但是敘事范圍有限。第三人稱敘述比較自由,但是缺乏親切感。文章需要兩種人稱敘述時,須注意人稱轉(zhuǎn)換的自然、順暢。關鍵詞:敘事文體 敘述人稱敘事文體的人稱,是敘述者在文章中敘事時的立足點、觀察點。由于敘述者立足點與觀察點的不同,敘事的人稱主要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第一人稱是敘述者站在“我”(“我們”)的立足點上進行敘述,“我”既是生活事件的觀察者,又是故事的敘述者。文章的全部內(nèi)容都是從“我”的角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9年10期2019-11-07
- 淺析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的敘事結構與真實性建構
體時代下的“第一人稱”視角紀錄片,采用以導演自身問題牽引、心理變化、行動過程為線索,多限知視角整合的雙線結構以及以人物發(fā)展軌跡為中心的人物塑造方式完成敘事,以采訪元素化、多限知視角交叉對立的方式建構真實性,完成了對傳奇人物薇薇安·邁爾從發(fā)現(xiàn)到尋找以及再次發(fā)現(xiàn)的過程,全方位呈現(xiàn)了對一個“缺席”的主人公最大限度地客觀真實地塑造。既完成了導演自身的表達,也是對薇薇安隱藏在攝影作品背后的巨量信息與情感的傳達。關鍵詞:第一人稱;限知視角;敘事結構;真實性紀錄片《尋找
藝術大觀 2019年25期2019-10-12
- 從女性主義敘事學解讀《藻海無邊》中女主人公權威的建構
改寫。通過以第一人稱簡述女主人公的悲慘境遇,簡·里斯深刻地揭示了在歐洲中心論和父權制觀念的影響下,女主人安托瓦尼特所受到的壓迫。本文從蘭瑟的女性主義敘事學視角出發(fā),從敘述聲音入手,探討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如何獲得話語權并建立自己的權威。關鍵詞:《藻海無邊》;女性主義敘事學;第一人稱;權威構建[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3--02引言:簡·里斯是英國著名的當代女作家,她的代表作《藻海無邊》于196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3期2019-09-16
- 第一人稱敘事方式的探索性使用
讀,詳盡考察第一人稱敘事方式在這些作品中的運用狀況。關鍵詞:長篇小說; 第一人稱; 敘事方式; 小說文體 不知不覺間,2018年又將成為過去。在這歲末年初的時候,回首2018這一自然年度內(nèi)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我們無論如何不能不承認,相比較來說,這一年度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取得了豐碩成果的長篇小說的“大年”。具體來說,這一自然年度內(nèi),進入了我們關注視野的長篇小說主要包括有賈平凹的《山本》,李洱的《應物兄》,王安憶的《考工記》,劉醒龍的《黃岡秘卷》,劉亮程的《捎話》
文藝論壇 2019年1期2019-09-10
- 中日第一人稱代用現(xiàn)象對比分析
。僅從日語的第一人稱代詞上來說,據(jù)辻敏樹統(tǒng)計就有五十一個之多。然而在日語的實際使用過程中,第一人稱的用詞并不僅僅局限于這五十多個人稱代詞,而是存在著大量使用其他名詞代用的情況。該代用現(xiàn)象在中文中也同樣存在卻又與日語不盡相同。兩種語言環(huán)境下的第一人稱代用現(xiàn)象反映了兩個國家不同的語言習慣及文化風情。關鍵詞:第一人稱;代用;漢日對比日語的第一人稱體系龐雜、用法繁瑣,而關于日語第一人稱的研究也一直是國內(nèi)外語言學者永恒探索的課題。趙淑玲(1996)從漢日對比的角度出
青年時代 2019年20期2019-08-30
- 淺析自我反射式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敘事手法
用導演約翰的第一人稱視角,將其發(fā)現(xiàn)、尋找、總結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這一做法打破了觀眾和制作組之間的墻壁,具有寫實生動的優(yōu)點?!娟P鍵詞】第一人稱;敘事;人物塑造1.“第一人稱”的敘事思路影片不僅在鏡頭中展示出了“第一人稱視角”,在整部紀錄片的敘事思路中,也展示出了這樣的主觀思考方式。影片采用線性敘事方式,整部電影圍繞著“尋找”這一核心動作展開。影片的敘事思路按照如下順序展開:“我”獲得了薇薇安的膠片,對其故事產(chǎn)生興趣;由“為何不將照片示人”的疑問引出“
智富時代 2019年7期2019-08-16
- 《月亮與六便士》的內(nèi)聚焦敘事
說,故事采取第一人稱內(nèi)聚焦敘事模式講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jīng)紀人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突然決定放棄一切,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藝術的故事。本文從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塑造、主題三個角度,探討內(nèi)聚焦模式表達的敘述效果。關鍵詞:《月亮與六便士》;第一人稱;內(nèi)聚焦敘事;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7-121-02熱奈特在《敘事話語》中為了區(qū)別過于專門的視覺術語如視角、視點等,采用了“聚焦
青年文學家 2019年17期2019-08-06
- 孫犁:存在的一種詩意思考
主體在其筆下第一人稱“我”中重新建構。關鍵詞:第一人稱;外在空間;自我建構孫犁從1938年創(chuàng)作小說以來,保持著一貫的“孫犁風格”,即在小說中對主流意識和傳統(tǒng)美學之間進行探索和以人性支撐故事的基本模式。通過在小說中對第一人稱“我”的建構,孫犁不僅展示出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同時隱約之中也體現(xiàn)出文藝規(guī)范解放區(qū)作家的尷尬與無奈。一、第一人稱敘事方式在中國傳統(tǒng)的古典小說中第三人稱全知敘事視角,在作者主體與讀者接受的上進行著雙重規(guī)約。如此敘述角度既掌控著作者的思維模式,很
北方文學 2019年18期2019-07-25
- 《自傳的回聲》第一人稱敘事視角分析
品中,他使用第一人稱敘事視角展示人生全景:從孩提到青春、從成熟到衰老、生與死的搏斗、艱辛謀生與執(zhí)著追求,給人以強烈的主體感覺。本文主要分析這部作品中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的典型運用及其特色所在。關鍵詞:自傳;敘事風格;第一人稱[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5--01一、敘述自我視角下對人生甘苦的思索在人生末程回望人生,一位功成名就的文學大師該是什么心境?在《自傳的回聲》中,我們讀到的是一位愛懷舊的老
青年文學家 2019年15期2019-06-20
- 古漢語第一人稱指示語的主觀性探微?
于主語位置的第一人稱指示語的使用情況,旨在揭示古漢語中不同形式的第一人稱指示語與語言主觀性之間的關系??疾彀l(fā)現(xiàn),在古漢語中,說話人可通過選擇不同形式的第一人稱指示語來表現(xiàn)不同身份或不同視角的自我,體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語言的主觀性。這一發(fā)現(xiàn)為語言主觀性思想提供佐證。1 引言語言的主觀性(subjectivity)是人言語時的自我表達,這種表達在語言中的體現(xiàn)具有多樣性,第一人稱指示語就是其中的一種。本文考察《孟子》中位于主語位置的第一人稱指示語的使用情況,旨在揭示
外語學刊 2019年5期2019-04-09
- 《曲終人散》中的黑色幽默基調(diào)探析
;黑色幽默;第一人稱;探析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9)24-0121-03《曲終人散》是美國當代著名的青年作家約書亞·弗里斯的處女作,他憑借這一作品,樹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并在2009年取得了不俗的銷量?!肚K人散》講述了美國芝加哥一家廣告公司白領群體的日常生活,以美國經(jīng)濟危機和網(wǎng)絡泡沫破滅為時代背景,以第一人稱“我們”為主視角,深入刻畫了該背景下這家廣告公司白領群體在流言蜚語的心理打擊、公司裁
西部學刊 2019年24期2019-03-25
- 第一人稱代詞 I 的實體討論
據(jù)以往文獻,第一人稱的研究范圍有語言學和語言哲學。在語言學范圍內(nèi),第一人稱I的單獨探討不多,多和其他人稱在語用學范圍內(nèi)被探討,文獻主要集中探討第一人稱I的具體指稱對象或者第一人稱I的非正常情況下使用的語用效果,例如萬濤,高鵬(2011)探討人稱I和we的語用,吳雍琪(2018)探討了第一稱的選擇。同時,第一人稱I也是語言哲學的研究對象,代海強(2016)討論維特根斯坦論對于第一人稱I的觀點。王湘南(2016)探討了第一人稱I的概念含義與運用條件,討論了第一
大眾文藝 2019年21期2019-01-29
- 淺析紀錄片“第一人稱”敘事方法的故事化傾向
近些年,采用第一人稱敘事的紀錄片越來越多,以第一人稱“我”為敘事主體,即可能帶來主觀性極強的效果,也可能為成為故事化手段。從敘事空間、敘事視角、懸念、沖突等方面分析紀錄片“第一人稱”敘事方法的故事化傾向。關鍵詞:第一人稱 故事化 敘事學第一人稱紀錄片最開始是一種私人紀錄片,隨筆記錄的樣式,“它的標志不僅是在影片中使用了第一人稱的聲音,還體現(xiàn)在帶領觀眾進入故事講述者所經(jīng)歷的世界中?!?[1],近些年,采用第一人稱敘事的紀錄片越來越多,比如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西部論叢 2018年8期2018-09-03
- 論池莉小說《霍亂之亂》的內(nèi)聚焦敘事
亂之亂》采取第一人稱固定內(nèi)聚焦敘事模式表現(xiàn)出曲折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具有巨大的思考容量。小說的中心矛盾牽連著各種問題的沉浮,可信的敘述者塑造了偉大的靈魂,內(nèi)聚焦敘事表現(xiàn)出了對人生道路的抉擇和崇高人性的審視,傳達了對堅守信念者的崇高敬意。關鍵詞:第一人稱 固定內(nèi)聚焦 陌生化《霍亂之亂》是作家池莉1997年發(fā)表的一篇中篇小說,講述了某地防疫站應對一次突發(fā)霍亂疫情的故事。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各具特色,作品兼具可讀性和思想性。而這種魅力的產(chǎn)生,與作家采取了第一人
文學教育 2018年6期2018-06-21
- 論網(wǎng)絡小說中第一人稱敘事的消逝
品表現(xiàn)形式從第一人稱敘事為主,飛快過渡到了以第三人稱敘事為主。時至今日,第一人稱敘事已基本從網(wǎng)絡小說作品中消失。造成第一人稱敘事在網(wǎng)絡小說中極度式微的原因只要是網(wǎng)絡小說題材的變化、作品篇幅的巨大化,以及閱讀受眾特定的閱讀興趣。關鍵詞:網(wǎng)絡小說;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敘事;消逝作者簡介:胡懿(1981-),碩士,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明清小說研究、創(chuàng)意寫作研究。[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
青年文學家 2017年33期2017-12-23
- 作文:第一人稱敘事
嗎?文章運用第一人稱,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深刻反映了舊農(nóng)村的衰敗和蕭條,表達了對新生活的渴望……第一人稱敘事,是文學作品最主要的敘事視角之一。它是一種直接表達的方式,不論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敘述的都像是作者親身的經(jīng)歷或者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它的優(yōu)點是能使讀者產(chǎn)生一種真實、親切的感覺;從作者創(chuàng)作方面來說,它更便于直接表達思想感情,通過這樣的口吻,可以在文章中細膩地描寫心理活動。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慣用第一人稱敘寫生活中真實的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30期2017-09-04
- 漢代銅鏡銘文中的第一人稱
經(jīng)出現(xiàn)過6個第一人稱代詞:我、吾、余(予)、朕、卬、臺,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我”和“吾”。根據(jù)朱慶之對兩漢26部文獻的研究,兩漢時代,“卬”“臺”不再用為第一人稱代詞;在戰(zhàn)國后期文獻中消失了的“朕”雖然重新出現(xiàn),但成為帝王的專屬第一人稱代詞;“我”、“吾”、“予/余”三個詞仍然大量使用。漢代銅鏡銘文作為出土文獻資料,忠實地保留了當時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情況。我們主要依據(jù)《漢鏡銘文圖集》(中西書局,2016年4月出版)對兩漢銅鏡銘文中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情況研究
中國收藏 2017年4期2017-05-13
- 明治期日本文學中第一人稱的變遷及其理由
要:日語中的第一人稱種類繁多,如“わたくし、わたし、ぼく、おれ、わがはい”等。現(xiàn)代日語中經(jīng)常使用的第一人稱是從明治開化期以后,經(jīng)過許多作家的努力及其作品實踐,直到明治40年代左右逐漸確定下來。并且,相比之前的江戶時期,明治時期使用的第一人稱數(shù)量少,種類集中。本稿將對此變遷過程及其原因進行探討。關鍵詞:明治期日本文學;第一人稱;變遷一、江戶后期·明治初期·明治40年代的第一人稱春日和男(1978)將日語國語史劃分為以下幾個時代:上古(奈良時期及之前),中古(
魅力中國 2016年47期2017-04-12
- 日語第一人稱代詞使用透視的日本文化
周 靜?日語第一人稱代詞使用透視的日本文化□周靜我們在日語學習和教學中,發(fā)現(xiàn)日語第一人稱代詞盡管數(shù)量眾多,但在實際日本人的生活中卻極少出現(xiàn),受到種種限制,本文擬從日本社會文化方面的特征來闡述日語第一人稱代詞在實際生活中受限使用的原因。二、下面我就從日本文化方面闡述一下日語第一人稱使用受限的原因,日本文化里有一個獨特而顯著的特點,①日本人的集團主義,日本人會把自己自然而然的看成是屬于某個集團的一份子,日本人喜歡合群的生活,更重視集團的共同一致的行動,這種集團
劍南文學 2016年10期2016-11-21
- 陳景韓對第一人稱敘事小說翻譯的探索
·?陳景韓對第一人稱敘事小說翻譯的探索·國 蕊·在中國古典小說中,第一人稱敘事十分罕見,其中又以第一人稱主角敘事的作品更為闕如。第一人稱敘事受到文人、讀者的關注要歸功于晚清的翻譯小說,20世紀初的滬上著名報人作家陳景韓即是熱衷閱讀域外第一人稱小說,并積極將其譯介入國內(nèi)的典型代表。本文通過將陳景韓一系列的第一人稱翻譯小說與底本進行對照,究明陳譯本在第一人稱翻譯中產(chǎn)生的“訛誤”,考察陳景韓對第一人稱小說的理解和接受過程;并通過對晚清報刊連載、單行本小說的爬梳得
明清小說研究 2016年4期2016-11-15
- 基于語料庫的古漢語第一人稱代詞研究
料庫的古漢語第一人稱代詞研究湯濰芬古漢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主要有“我”“吾”“余”“予”“朕”等,是古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語料庫工具,分析了古漢語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并通過對大量語料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在使用情況、詞義發(fā)展、語法功能等方面都顯示出了鮮明的特色。古代漢語;第一人稱代詞;使用頻率;語法功能第一人稱代詞作為古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研究對象。與現(xiàn)代漢語中第一人稱代詞僅為“我”不同,古漢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形式多樣,主要有“我”“吾”“余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10期2016-11-07
- 新聞報道中的“第一人稱筆法”
報道中運用“第一人稱筆法”就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體現(xiàn)。第一人稱筆法,以“我”的口吻將新聞事實娓娓道來,不僅增加了新聞報道的可讀性,還能拉近受眾與報道之間的距離,但在具體運用中,要注意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娟P鍵詞】第一人稱;親切感;參與感;創(chuàng)新意識;真實性;客觀性;審核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242-01綜觀當前的新聞報道作品,大都采用第三人稱的口吻進行敘述,這種敘述方式向受眾展示了新聞嚴肅、莊
戲劇之家 2016年16期2016-09-28
- 英漢學術論文第一人稱社交指示用法對比研究
英漢學術論文第一人稱社交指示用法的異同,為英語本族語者撰寫英語論文提供參考。檢索了一百八十篇英漢學術論文語料,對其中第一人稱的使用和社交指示用法歸類總結,發(fā)現(xiàn)論文寫作風格和社會文化因素影響英漢論文第一人稱的使用。關鍵詞:第一人稱;社交指示;指稱;語用功能;學術論文人稱的非常規(guī)用法反映了使用者根據(jù)不同社交場合對語言的靈活運用,接收者需要正確理解使用者傳達的社交意圖。學術論文中“是否選用人稱代詞能揭示出作者如何看待自己在某一研究中的作用及表明作者與讀者、同行間
亞太教育 2016年20期2016-07-04
- 淺析如何品讀《舞女》
鍵詞:讀解;第一人稱;悲??;大轉(zhuǎn)機一、迄今的讀解—八十年代到00、一0年代1975年,竹盛天雄寫道:“《舞女》的晦澀之處在于,把作品完全在獨立的世界來通讀?!彼^豐太郎和愛麗絲的絕望,正是鷗外對故土的歸屬感的體現(xiàn)。既要從作品本身,深入到鷗外內(nèi)心的解讀。七十年代,三好行雄和越智治雄的《作品論》中也有同樣看法。把作者和作品分離來看,把作品作為自律的世界的意向雖也增強了,但沒有任何變化的僅限于《舞女》,鷗外作為作者的問題也被拉近了。進入八十年代,受法國結構主義和
北方文學·下旬 2016年2期2016-05-30
- 淺談新聞中的第一人稱體例
淺談新聞中的第一人稱體例王曉寧 段盛杰(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4)摘 要:如今,第一人稱體例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各種體裁的新聞中,打破了以往第三人稱新聞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第一人稱新聞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和生動的現(xiàn)場感等優(yōu)點,能夠使新聞報道收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這是其他人稱體例所難以比擬的。第一人稱體例報道的新聞能夠較好地滿足受眾和創(chuàng)作主體的心理需求,因此將會更加普遍地應用于新聞報道中,在監(jiān)督、宣傳、引導等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關鍵詞:第一人稱;真實性;
新聞研究導刊 2016年8期2016-03-02
- 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中的第一人稱指示語的語用意義探析
一特定語料中第一人稱指示語發(fā)揮的語用意義與作用。文章將首先介紹美國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的特點及其重要性,闡明這一類型語篇的特殊性;接著會從語用學角度介紹第一人稱指示語的使用;最后例舉喬治·華盛頓,喬治·H·W·布什,以及巴拉克·奧巴馬三位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中的第一人稱使用具體說明。關鍵詞: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第一人稱;指示語;語用學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11-0166-02一、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的意義及重要性美國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11期2015-12-10
- 淺論《我的第一個師傅》文本中的人物敘事
第一個師傅;第一人稱《我的第一個師傅》是魯迅后期一篇頗有特色的文章,甚至可以說是“魯迅作品中最具人情味和人間氣息的幽默詼諧的雜文”,但同時,文本中較多地融入了敘述和抒情的因素。錢理群先生曾將魯迅的散文分為四類——“《朝花夕拾》里的散文、《野草》里的散文、收入魯迅雜文集里的散文、以及魯迅的演講詞”,所以在這里,我們也可以把這篇文本看做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回憶性散文,顧名思義,是作者在特定時期對特定人事的再回憶,在某種意義上說,追憶性散文其實是借往昔舊事來書寫當
博覽群書·教育 2015年6期2015-09-29
- 海明威《永別了,武器》中第一人稱的作用
了,武器》中第一人稱的作用王曉晨(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沈陽110041)摘要:分析了在《永別了,武器》中海明威使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動、可信。研究了通過第一人稱,海明威表達了亨利對戰(zhàn)爭和愛情態(tài)度的改變,認為該敘事手法對小說的故事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而彰顯主題。關鍵詞:海明威; 《永別了,武器》; 第一人稱歐內(nèi)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2015-04-02
- 《大唐西域記》第一人稱代詞研究
大唐西域記》第一人稱代詞研究張艷華(新疆師范大學,烏魯木齊830054)《大唐西域記》成書于貞觀二十年,由玄奘口述、弟子辨機撰寫成書,記述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所見所聞。由于其特殊的語體形式(即有對國家部分的客觀記述,又有對傳說部分的生動描寫),它為我們研究唐初時期的語言提供了豐富的語料。本文以《大唐西域記》中的第一人稱代詞為研究對象,從稱數(shù)和句法功能兩個方面,通過定量定性對其進行分析,以揭示《大唐西域記》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情況。《大唐西域記》;第一人稱代詞;稱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7-05
- 漢語第一人稱代詞的歷史演變
008)漢語第一人稱代詞的歷史演變彭廣文(青海師范大學 文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8)古漢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主要有“吾、我、余(予)、朕、卬、臺”幾個,在不斷地發(fā)展演變后“我”在現(xiàn)代漢語第一人稱代詞中占據(jù)了主體地位。漢語語言歷時長久,第一人稱代詞從古至今在數(shù)量、稱數(shù)、格各方面都經(jīng)歷了深刻的發(fā)展變化。漢語;第一人稱代詞;變化漢語第一人稱代詞研究主要涉及第一人稱代詞的數(shù)量、稱數(shù)、句法功能等方面。就文獻資料展開研究的,如張玉金[1]對西周、春秋時期使用的第一
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3-12
- 常說“我們”更快樂
音,并計算了第一人稱單數(shù)和第一人稱復數(shù)在心理訪談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并與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快樂程度進行了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使用第一人稱單數(shù)“我”較多的人更容易出現(xiàn)抑郁問題,而使用第一人稱復數(shù)“我們”較多的人與他人相處更和諧,也更樂觀。研究者認為,談話時經(jīng)常使用“我們”的人,會把自己放到社會關系中考慮問題,一般容易有較好的社會支持。而使用“我”的人,做事時習慣把自己獨立于社會之外,但又渴望獲得關注。
支部建設 2013年18期2013-08-15
- 戰(zhàn)國時期楚方言第一人稱代詞句法功能及謙敬功能計量考察
國時期楚方言第一人稱代詞句法功能及謙敬功能計量考察尹喜艷(廣東農(nóng)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 管理系,廣州 510507)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在《楚辭》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戰(zhàn)國時期楚方言第一人稱代詞系統(tǒng)由“余(予)”、“吾”、“朕”、“我”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備,“吾”賓語功能存在不足,“朕”不作定語,“我”不作賓語,且這些第一人稱代詞都不具有謙敬功能。戰(zhàn)國時期;楚方言;第一人稱代詞;句法功能;謙敬功能黃盛璋指出,從殷周到秦統(tǒng)一,語言是發(fā)展變化的,存在時間和
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2年3期2012-09-16
-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使用最普遍的第一人稱代詞。其實,“我”的最初含義與人稱毫不相關,而是一種尖端為三角刺,形狀類似戈的古代青銅兵器?!墩f文解字》中說:“我,古殺字”。說明在古代,“我”就是用來戰(zhàn)場拼殺的?!拔摇笔⑿杏谏讨苤翍?zhàn)國時期。那么,“我”是如何由兵器而變臉為第一人稱的呢?古代的王室一年當中有兩件最重要的事要做:祭祀與戎戰(zhàn)。所謂“國之大事,在祀在戎”是也。所以,古代的王室貴族都習慣將自己的部落、宗族統(tǒng)稱為“手持戰(zhàn)戈的人”,即“我這方的戰(zhàn)士”,于是,作為第一人稱的“我”便出
共產(chǎn)黨員(遼寧) 2012年18期2012-08-15
- 論文英文摘要中的第一人稱代詞淺論
英文摘要中的第一人稱代詞淺論王建寧(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文章以語言學期刊論文英文摘要為例,討論論文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稱代詞“I”、“We”和指示代詞“This”及冠詞“The”在出現(xiàn)頻率、語義和功能上的異同,以說明恰當使用第一人稱代詞有助于論文寫作者提高英文摘要水平,從而有效地、客觀地展示其研究成果。語言學期刊論文;英文摘要;第一人稱;代詞國內(nèi)諸多重要期刊的來稿規(guī)范、投稿須知明確告知作者英文摘要須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且應盡力減少作者主觀臆猜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1年9期2011-08-15
- 作文用哪種人稱寫
詞?!拔摇笔?span id="oau0060" class="hl">第一人稱,“你”是第二人稱,“他”是第三人稱。寫作文根據(jù)什么來選擇人稱呢?一般情況下,自己熟悉的、知根知底的、親身經(jīng)歷的事,就用第一人稱來寫。這樣,別人讀起來就覺得跟真的一樣,一點也不懷疑。比如,小學第七冊語文課本中的《小獅子愛爾莎》,就是用第一人稱寫的:有一次,它回來了,發(fā)著高燒。我一步也不離開它,它總是用兩只爪子輕輕地抱著我的脖子入睡。我給它驗血、吃藥,和它睡在一起。我自己也忘記了我是個人,愛爾莎是只獅子了。它漸漸恢復了健康,可是我舍不得丟
課外生活(小學1-3年級) 2009年4期2009-05-05
- 什么時候用第一人稱寫作文
而且很會用“第一人稱”。所以,讀她寫的作文,就像是在聽她講自己身邊的故事,在聽她講自己的故事。很多學寫作的小朋友,不會選用恰當?shù)娜朔Q。什么時候用第一人稱,什么時候用第三人稱,什么時候用第二人稱,這得根據(jù)具體情況。一般來說,寫景和狀物的作文,因為你描述的重點是景物,所以一般都用第三人稱,這時,你所描繪的景物,在你的眼里,就是他者,就是另外的一個對象,因此寫景和狀物時,你都要把它當做一個客觀的對象,然后你從各個側面來描繪它的特點,它的不同于其它景物的地方,它的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08年10期20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