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游
- 蘇軾、蘇轍早年的遠游及其教育影響
蘇洵陪同下赴京師遠游,飽覽了終南山、華山、黃河、長江等名山大川及沿途的其他自然景觀,游覽了寺廟道觀、亭臺樓閣、古代遺跡等人文景觀,對各地的風土人情也有所接觸和了解。兩次遠游對蘇軾、蘇轍的教育影響呈現(xiàn)在多個方面,其一是儒家入世思想與佛道出世思想的沖擊與碰撞,其二是對自然與社會的認識加深,其三是文學修養(yǎng)的提高。關鍵詞:宋代教育;蘇軾;蘇轍;遠游遠游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孔子、孟子均有周游列國的經(jīng)歷,史家司馬遷早年曾云游天下,魏晉名士多寄情山水、崇尚玄游,唐
文史雜志 2023年5期2023-09-07
- 幫兒子擺脫“手機控”
:手機控;健身;遠游;愛好;人際交往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5-0080-01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成了“手機控”,整天眼睛不離手機,吃飯、睡覺、上下學途中……但凡有空,必定拿出手機把玩。我的兒子也不例外,放學回到家書包一甩便玩起了手機,甚至邊吃飯邊看手機。兒子今年讀小學六年級,馬上就要升初中了。他是何時變成“手機控”的,我還真記不清楚。看著兒子整天沉湎于手機之中,荒廢了學業(yè),我真是心急如焚。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家中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5期2023-05-30
- 材料作文“在家與遠方”寫作指導
恪守“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也有人認為,一個人唯有離開家,走向無盡的遠方才能真正成長,好青年志在四方。對此,你有什么體悟和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寫作指導材料主要講隨著人慢慢長大,有的人要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這就涉及家和遠方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認為青年人不宜離家太遠,應恪守“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這里著重的是子女對父母的義務,父母健在時,子女便應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梢詮挠H情、責任、陪伴等角度分析立意;也有人認為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22年31期2023-01-11
- 論《楚辭》在漢代的接受與經(jīng)典化
——以《遠游》相關爭議為中心
證,這一情況以《遠游》一篇最為典型。《遠游》舊傳為屈原所作,然其文中透露的信息卻顯示此文當作于西漢時期,它之所以被歸入屈原名下,與《楚辭》在漢代經(jīng)典化的大背景有關。因此,本文擬從此入手,梳理《遠游》的作者與寫作時代,并結合漢代《楚辭》接受的大背景,剖析其被認定為屈原之作背后的原因及意義所在。一、《遠游》的作者問題《遠游》為《楚辭》中的一篇,其主題與《離騷》相類,多表現(xiàn)主人公神游四海八荒之意趣,歷來認為是屈原所作,如漢代王逸即云:“《遠游》者,屈原之所作也。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2-10
- 故事粥
付小方遠游者走進一片森林的深處,發(fā)現(xiàn)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不禁感嘆道:“這里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遠游者決定——在這里安家。他在湖邊搭建了一座結實的小木屋,臥室、廚房、客廳一應俱全,而且全都收拾得干干凈凈——他可是個講究的遠游者哦!接下來,遠游者還在附近開墾出一片田地,初冬種小麥,仲夏種玉米,邊邊角角還種了些時令蔬菜。白天,遠游者在田里忙碌,閑時就在森林里四處走走,或到湖邊釣釣魚。到了晚上呢,他就守著火爐讀書、發(fā)呆。這樣的日子過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不過,在寧
東方少年·快樂文學 2022年6期2022-07-05
- 藏到詩詞里的鞋
詞里的鞋吧!足著遠游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jié)選自[唐]李白《嘲魯儒》遠游履 《嘲魯儒》是一首諷刺詩,諷刺那些只知道死磕經(jīng)書、不知變通、不懂經(jīng)國濟世之策的東魯(今山東)儒生。李白寫下詩句進行反譏,其中詩里的衣著描寫,更襯托出儒生們迂腐可笑的舉止:他們穿著紋飾考究的遠游履,頭上戴著平整端莊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風度地上了大路,寬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還未邁動,先揚起了一片塵土。瞧這裝扮,果真是講究呢。 提起“遠游履”,這可是唐代最流行的
小天使·三年級語數(shù)英綜合 2022年2期2022-03-24
- 從“游必有方”看訓詁方法
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边@是《論語·里仁》中的一句話,其中“父母在,不遠游”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但是“游必有方”不好理解,問題出在“方”的解釋上。學者們對“方”的理解、訓釋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本文通過對前人的訓釋的梳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談談訓詁的方法。對于“游必有方”中“方”最早的古書注解是鄭玄所注地《十三經(jīng)注疏·論語注疏》:鄭(玄)曰:“方,猶常也?!盵1]這里“方”就是“常”的意思。但是兩個字都不好確定意義?!胺健痹诂F(xiàn)代的義項很多
文學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遠游》屈原作補說
摘要]王逸認為《遠游》為屈原所作,后世楚辭學者多從之。清代胡濬源則認為此說非是。近現(xiàn)代學者或從王逸之說,或證成胡氏之說。胡濬源等否定王說的主要根據(jù)是認為春秋戰(zhàn)國時的楚國不可能有道家神仙思想和黃老學說。近些年來,大量戰(zhàn)國秦漢簡帛文獻出土并整理發(fā)表。這些出土文獻證明,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思想文化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定高度,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及黃老思想已廣為流傳?!?span id="w8g0ogk" class="hl">遠游》中有黃老神仙思想是符合當時楚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從思想層面否定屈
北方論叢 2021年4期2021-07-17
- 俗語心解之:父母在,不遠游
么,“父母在,不遠游”這句古訓對建設家風還有意義嗎?其實,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全句為:“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币馑际牵改冈谑赖臅r候,要在家用心侍奉;如果出遠門,要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坝伪赜蟹健辈攀侵攸c,但常常被忽略。如果從心理學角度理解,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孝”包含的一些深層含義。心理學將人性分為生物(生理)性、精神(心理)性和社會(倫理)性。相應地,“孝”也應該包括對父母生理上的照料、心理上的支持和倫理上的傳承?!案改冈?,不遠游,游必有方”這句
婚姻與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1年6期2021-06-01
- 《遠游》真?zhèn)伪嫖龇椒ê喪?/a>
表性的三種考證《遠游》真?zhèn)蔚姆椒ǎ阂皇菑恼Z言風格角度出發(fā)來考證;一是從遠游歷程出發(fā)來考證;一是從《楚辭》成書體例角度來考證。這三種方法各有優(yōu)勢,也都還存在不足之處。本文總結了對于《遠游》一文真?zhèn)伪嫖龅囊恍┛捶ǎ瑑H供參考?!娟P鍵詞】 《遠游》;屈原;真?zhèn)伪嫖?方法【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7-0026-02《遠游》是《楚辭》中最具爭議的文章之一,關于它的作者問題一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7期2021-05-05
-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of Parenting in Chinese and Americ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
賢,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bringing up children to provide for one's late years”, which means that parenting is deemed by many Chinese parents as a preparation for a better realization of filial piety in the future.Conversely, American pa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2021-04-08
- 你不知道的“名言后半句”
川1.父母在,不遠游。下半句是“游必有方”,原來不是不讓遠游,而是必須要告知去向。2.“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子路》,后面還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意思就是: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固執(zhí)的人啊,告誡人們還應變通行事。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背鲎浴肚f子·養(yǎng)生主》,一直被許多人用于鼓勵學習珍惜時間,而在這之后還有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意思是說:拿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有些危險??!4.“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爆F(xiàn)在人們普遍理解
作文周刊·小學四年級版 2020年40期2020-10-15
- 《論語》知多少?
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弧局v解】父母在世,不出遠門,要陪伴身邊并照顧他們。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的去向,讓父母放心?!緦W習運用】強調(diào)子女應奉養(yǎng)并孝敬父母。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弧局v解】有大智慧的人,遇見有迷惑的事物,他會利用聰明才智解決問題;有仁愛之心的人,不會憂愁,他會寬容對待給他帶來憂愁的人和事;勇敢的人,面對強敵,不會畏懼,會義無反顧地去迎接挑戰(zhàn)。【學習運用】強調(diào)內(nèi)心的強大作用。
小雪花·小學生快樂作文 2020年8期2020-10-12
- 安定城樓
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②。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③。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選自《李商隱詩集》,田松青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注釋】①迢遞:極高的樣子。②王粲春來更遠游:王粲,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他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但并不得志。③欲回天地入扁舟:春秋時期,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乘扁舟歸隱五湖。李商隱用此事,說自己總想著年老時歸隱江湖,但必須等到把治理國家的事業(yè)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初中生世界·九年級 2019年10期2019-12-02
- 《楚辭?遠游》作者及創(chuàng)作時間研究概述
摘? 要:《遠游》是《楚辭》的一篇,是中國古典文學“游仙詩”的“始祖”,也是《楚辭》作品中引起后人討論較多的篇目之一。對與《遠游》篇,后世的討論多集中于創(chuàng)作者和創(chuàng)作時間,各家學者各持己見,眾說紛紜。關鍵詞:遠游;作者;創(chuàng)作時間;概述作者簡介:安瑞超(1991.1-),男,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xiàn)就讀于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6-0-01一、關于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6期2019-11-01
- 《楚辭?遠游》作者及創(chuàng)作時間研究概述
摘? 要:《遠游》是《楚辭》的一篇,是中國古典文學“游仙詩”的“始祖”,也是《楚辭》作品中引起后人討論較多的篇目之一。對與《遠游》篇,后世的討論多集中于創(chuàng)作者和創(chuàng)作時間,各家學者各持己見,眾說紛紜。關鍵詞:遠游;作者;創(chuàng)作時間;概述作者簡介:安瑞超(1991.1-),男,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xiàn)就讀于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6-0-01一、關于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6期2019-11-01
- 《遠游》之“韓眾”必先于屈原
摘 要:認為《遠游》非屈原之作的“最堅”證據(jù)之一,即“韓眾”為“秦始皇時之方士”。然前賢時彥辨析“韓眾”所指時,多未能注意到“三個前提”“漢人所說之韓眾有二”等關鍵性因素,得出的結論往往存在不少漏洞。對影響該問題的諸多因素進行多維度的整體觀照,所得出的結論只能是:《遠游》中的“韓眾”斷非“秦始皇時之方士”,而必為先于屈原的得道者無疑。通過《遠游》中的“韓眾”這一被學者認為“具有很強實證性的材料”,無法動搖王逸提出的《遠游》為屈作的結論。關鍵詞:《遠游》;屈
中州學刊 2019年4期2019-06-25
- 《遠游》著作問題再探
源提出了對屈原《遠游》著作權的質疑后,關于《遠游》的作者問題一直是楚辭研究學術界爭論不休的重要討論。數(shù)代大家都提出過具有重大價值的研究見解,但是目前還尚未有所定論。學術界基本上存在著三種觀點,一說是漢人所作,一說是與司馬相如《大人賦》有關,另一說是堅決認為為屈原所作。關鍵詞:遠游;作者;屈原,神仙思想作者簡介:何歡歡(1996.4-),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xiàn)就讀于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
青年文學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古典文學“遠游”母題的美學探索
無盡時空。一、“遠游”母題的心理分析中國古代文人對于“遠”的心靈追求和文化態(tài)度,與對“道”“意”“象”“圓”等玄妙旨趣的追求,共同反映出中西哲學迥然相異的內(nèi)容與特性。中國古典生命哲學更趨向于構建一個不可分割、物我混同、天人合一的精神空間。在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思維當中,世界并非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現(xiàn)成的實體,而是永遠處在一個開放的、不斷拓展的狀態(tài),周游不息。從歷代的文藝實踐而言,藝術家對于“遠”的追求和渴望,展現(xiàn)出華夏民族極其獨特的“詩性智慧”。這種重直覺和譬喻的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6期2019-03-28
- 如何理解“父母在,不遠游”
孔子一生屢次遠游,其中兩次周游列國,累計長達十四年之久??鬃拥母赣H在孔子三歲的時候去世,母親也于他十七歲時去世??鬃雍湍蠈m敬叔到現(xiàn)在的河南洛陽向老子、萇弘請教,算是他的第一次遠游。這一年,孔子已經(jīng)三十四歲了。而后,他在齊國待了兩年。后來,他離開魯國,到了衛(wèi)國,一年后回到魯國。第三年再一次離開魯國,開始了長達九年的列國周游。可見,孔子遠游,都是在他父母去世之后發(fā)生的事。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墩撜Z·里仁》釋義:侍奉父母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孔子
創(chuàng)新作文(3-4年級) 2017年5期2017-12-07
- 如何理解“父母在,不遠游”
理解“父母在,不遠游”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墩撜Z·里仁》釋義:侍奉父母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孔子教育人們,父母在世時,子女不要輕易出門遠行,盡量守在父母身邊盡孝。如果一定要出門遠行,必須安頓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訴父母自己的行蹤,不要讓年事已高的父母無人照顧,還要牽掛遠在他鄉(xiāng)的子女。子女對父母孝順,才是真正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方式??鬃右簧鷮掖?span id="msmkiae" class="hl">遠游,其中兩次周游列國,累計長達十四年之久。孔子的父親在孔子三歲的時候去世,母親也于他十七歲時去世。孔子
創(chuàng)新作文(小學版) 2017年14期2017-11-01
- 中國古代遠游文學及其文學史意義研究
503)中國古代遠游文學及其文學史意義研究劉麗紅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司各莊鎮(zhèn)司各莊中學 063503)我國古代文人喜歡遠游,并且有一種遠游的情結,這也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在中國古代,文人的游學和宦游都是我國古代遠游的體現(xiàn),因此也萌發(fā)了古代文人進行遠游文學的創(chuàng)作靈感,而遠游文學包含了神游、紀游文學以及仙游和夢游文學等體例。其在我國文學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文學意義。本文通過對中國古代遠游文學和文學史的意義進行,著重探討了各類遠游作品的內(nèi)涵特點,以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2017-07-12
- 從傳播角度看《遠游》、《卜居》、《漁父》的作者問題
)從傳播角度看《遠游》、《卜居》、《漁父》的作者問題陳雨東(湖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楚辭》的《遠游》、《卜居》、《漁父》三篇的作者歸屬,自明人始有疑。前此之王逸、朱熹都明確指出:“《遠游》者,屈原之所作也?!雹倜鞔翳Τo提出了很多別解,但并未懷疑《遠游》的作者問題。清代中葉胡浚源將《遠游》排除在屈原作品之外,認為遠游多言神仙事,與屈原所作不合②。此后,關于《遠游》的作者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恫肪印贰ⅰ稘O父》兩篇也存在很大的爭議。
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年3期2017-07-12
- 從“不遠游”與“游必有方”中看孝道
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苯沂玖丝鬃訉ψ优M孝的理解,并且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與時俱進,挖掘出關于孝道更深層次倫理意義,提出孔子的孝道對于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聯(lián)系的現(xiàn)世意義。【關鍵詞】孝;遠游;方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笨鬃诱f:“父母雙親在世,不要去遠方游歷,如果一定要出遠門,就要有一定的去處。”“在”指“健在”;“方”指“一定的去處”,這里說的是有一個明確的去處,能夠不讓父母擔心的去處。一、不遠游與游必有方人們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有自己的內(nèi)心的解
智富時代 2017年6期2017-07-05
- 遠有遠的妙,近有近的福
的憧憬,一度執(zhí)著遠游,只想能“有多遠走多遠”。去了一趟三峽大壩。順江而下,彼時天氣晴好,萬里碧空下,江面上浮光躍金,清風送爽;兩岸青山如畫,映入眼眸。沿途更有錦繡一般的三峽風光,讓人心醉神迷。到達大壩,那實現(xiàn)了“隔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偉大構想的浩浩工程,令人嘆為觀止。登上185平臺,俯瞰四圍,一幅氣勢恢宏的壯麗畫面盡收眼底,心中不由得涌起陣陣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作了一次“都江堰-青城山”之游。天公作美,到達都江堰,游人如織。陽光朗照下的都江堰,容光煥
做人與處世 2017年6期2017-04-19
- 遠意
活?!案改冈?,不遠游?!倍?,人雖在外,心卻在家鄉(xiāng),仿佛也不曾遠游。逢節(jié)假日,總會回家來,看望父母。與父母同坐一屋,關掉了網(wǎng)絡,收起了手機,一心一意陪父母聊天。親情的陪伴,不該有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奥浠ㄓ幸怆S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這更有一番遠意。落花遇流水,一遇傾心,一廂情愿——只愿隨水漂遠,愈遠愈情深意篤。只可惜,流水不領情,不為所動——只顧一路奔向遠方,愈遠愈淡薄疏離。遠,無關時空,只關心意。
時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9期2016-12-10
- 論《楚辭·遠游》文本的組成
1)?論《楚辭·遠游》文本的組成張樹國(杭州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 浙江 杭州 311121)圍繞《楚辭·遠游》作者是否為屈原問題,一直存在著很大爭議。近年來出土大量楚地竹書,為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材料。竹書篇卷體例中的“附益”現(xiàn)象對《遠游》文本的解釋具有啟發(fā)意義?!冻o·遠游》以文中“重曰”二字為界,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淮南王劉安原作《遠游》,下部為揚雄《廣騷》,為揚雄早年模擬《離騷》《大人賦》而成的集句式的“百衲體”,不是很成功的作品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10-19
- 簡析《離騷》和《遠游》的兩種“游”
要:《離騷》和《遠游》中都有關于主人公游歷的描寫,但是作者對兩篇中關于“游”的描寫是不同的,兩篇作品的整體感情基調(diào)也不一樣,但是,無論是《離騷》主人公徘徊不定之下的游歷,還是《遠游》主人公決絕的游仙之樂,都可看作屈原復雜思想在作品中的不同表現(xiàn),都表達了作者的憂世之情。關鍵詞:離騷;遠游;屈原《楚辭》中存在著一個以“遠游”為主題的作品系列,包括《離騷》、《九章》、《遠游》、《九辯》等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寫到了“游”,本文結合文本重點分析《離騷》和《遠游》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2015-05-28
- 那些被誤傳的名言是有后半句的
1.父母在,不遠游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薄墩撜Z·里仁》意思是:要是出游,必須要告知去處和理由。點評:不是不讓你去啊……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yǎng)生主》意思是: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點評:就是告訴你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了。3.三思而后行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薄墩撜Z·公冶長》意思是:現(xiàn)在的人多誤解了意思,覺得做事應該
意林·少年版 2014年21期2015-01-05
- 旅途,與“形”為友
一些時間,去他鄉(xiāng)遠游,體驗異地的風土人情。endprint“假期”二字,聽起來是多么誘人!盡管有假期作業(yè),但你可以白己安排,總能夠騰出一些時間,去他鄉(xiāng)遠游,體驗異地的風土人情。endprint“假期”二字,聽起來是多么誘人!盡管有假期作業(yè),但你可以白己安排,總能夠騰出一些時間,去他鄉(xiāng)遠游,體驗異地的風土人情。endprint
新高考·高二數(shù)學 2014年1期2014-09-10
- 太一信仰與《大人賦》關系考論
〕《大人賦》與《遠游》俱在追求“太一之境(神)”,以北極為皈依。但就《離騷》言之,以西極為圣地,而《東皇太一》又將“太一神”立在東方,因此《遠游》與屈原作品之追求捍格不通,絕非屈原作?!洞笕速x》的產(chǎn)生正與武帝時代的信仰變革相關,符合“太一”以北斗為車輿即“斗為帝車”的運行模式,而《遠游》不合,因此《大人賦》早于《遠游》產(chǎn)生,為司馬相如原創(chuàng)。作者為勸說武帝放棄對“太一神”的癡狂與迷信,以“北斗拱極”圖式構建《大人賦》的文本結構,讓“大人”按照“太一”巡天模式
社會科學研究 2014年3期2014-09-02
- 讓父母外安其身內(nèi)安其心
人說“父母在,不遠游”,這是不是一種孝?但你想想,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遠游有多難,坐著吱吱呀呀的牛車,這一走,父母有生之年能不能見到孩子都難說。今天有飛機、城鐵還有動車,在今天的這種條件下,有手機,有網(wǎng)絡視頻,你可能遠游歸來的時候,父母還是心情歡暢的。所以,“孝”這個字按中國話說是“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如果我們跳出具體的行為去看“孝”,作為一種態(tài)度,特別是在今天它有什么樣的實踐意義,那我們就可以站在今天的歷史坐標上,再去闡述“孝”字。為什么說“論心不論
民生周刊 2014年15期2014-08-08
- 辨?zhèn)闻c論證
——《遠游》與《大人賦》的關系考辨
統(tǒng)觀點與新觀點《遠游》與《大人賦》存在語言、結構、思想上的一致性,在傳統(tǒng)學者眼中是一個基本共識。他們認為《大人賦》借鑒了《遠游》的語言、詞匯及藝術手法,但藝術性遠遠不及《遠游》。試舉數(shù)例:相如作遠游之體,以大人賦之也。(《史記索隱》引張華)[1]297司馬相如作《大人賦》多襲其語,然屈子所到,非相如所能窺其萬一也。(朱熹)[2]111原之作此,實以往者弗及,來者不聞為恨,悲宗國將亡,而君不悟,思欲求仙不死,以觀國事終久將何如耳。……后來賦家,為閎衍巨麗之辭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4-05
- 《逍遙游》《遠游》及《仙真人詩》游仙精神比較研究
,《逍遙游》、《遠游》與《仙真人詩》是代表性的作品,盡管“游”的特點有所不同,但其中所蘊含的游仙精神都為游仙詩提供了生發(fā)的土壤。一、心靈出游:莊子《逍遙游》“游”可解釋為一種精神世界里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行為,這種“游”往往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莊子在《逍遙游》中對這種自由的、無拘無束的遨游作了生動的描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1]P14他描述藐姑射山上的神人:“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事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
文教資料 2013年13期2013-08-15
- 《遠游》應確認為屈原作品
吳汝綸始,否定《遠游》為屈原作品的學術觀點一直在學界占上風。這種觀點以《遠游》中多道家、神仙思想,而屈原一生在楚國,無由得知道家、神仙思想為主要依據(jù)。然而,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后在楚地出土了大量前屈原時代的簡帛資料。這些出土文獻證明,道家、神仙思想早在屈原以前在楚國就十分流行,且規(guī)模相當廣泛。因此,屈原作品中有道家、神仙思想意識和觀念是合乎邏輯的。表現(xiàn)在《遠游》中的仙道意象和意識合乎屈原的生活現(xiàn)實和思想邏輯。因此,《遠游》為屈原之作毋庸置疑。關鍵詞:
中州學刊 2009年3期200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