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詩
- 微言何以相感:春秋賦詩的內(nèi)在理路及辨體觀念
德全 任競澤春秋賦詩,又稱賦詩言志,是指春秋時人在外交宴享朝聘盟會之際,借賦詩來言說自己或自己國家的意志?!稘h書·藝文志》對這一歷史現(xiàn)象進行了概括性描述:“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边@段話為歷來研究者引述,但學(xué)界對這段話的闡釋似不夠深入:何謂微言,為什么要“微言相感”,怎么樣才能做到“以微言相感”,“微言相感”的言說效力若何,這一“微言相感”的言說方式對后世中國文學(xué)、文化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等等,這些問題在學(xué)術(shù)界尚沒有
北方論叢 2023年6期2024-01-09
- 從《左傳》看春秋時期賦詩活動的演變趨勢
400715)賦詩活動是春秋時期一種獨特的文化活動,《漢書·藝文志》記載:“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盵1]“斷章取義”是當時運用《詩》的一種慣例和普遍原則,即僅取詩的部分意義或比喻義、引申義。先秦文獻中記載賦詩的典籍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國語》和《左傳》,但《左傳》《國語》記載的賦詩并非都可以稱為“賦詩斷章”,因為“它是指宴飲朝聘之際,主人、賓客為表己意而自選詩之特賦,不包括造篇及例賦。
焦作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 2022年2期2022-03-17
- 主持人的話
》中的“哀傷”類賦詩作對照,便可知《文選》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賦予了這些作品以“哀傷”之名。哀傷,既是齊梁時代的一種文學(xué)寫作潮流,也是當時的一種普遍情感。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傳統(tǒng)的“文選學(xué)”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文選》的編纂,第二是《文選》的選錄標準,第三是《文選》的版本。至于《文選》的分類,過去的研究大多是順著文體辨析的傳統(tǒng)思路,去講它三十多種文體的成立與其功能,對于《文選序》中所說“詩賦體既不一,又以類分”,也就是在賦和詩這兩種文體內(nèi)部,又進一步按照
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21年1期2021-12-02
- 簡帛《詩》文本與今傳本章序差異考論
——從?;韬啞对姟氛勂?/a>
存在較多的“斷章賦詩”現(xiàn)象,逐漸打破了以“樂”為中心,強調(diào)整章賦詩,而產(chǎn)生大量的“重義輕聲”的《詩》用情況。這種斷章而用,相對靈活的賦詩、引詩、稱詩的方式為《詩》文本在不同場合和地域交流中產(chǎn)生了“章序有別”的可能。本文立足出土文獻所見章序有別的《詩》文本,力圖揭示產(chǎn)生差別的諸多原因。一、新出《詩》類文獻中與今傳本章序差異之考索新出文獻中的《詩》在章序上與今傳本《詩經(jīng)》(即《毛詩》)多有差異,對于當前的《詩經(jīng)》研究裨益眾多。新出?;韬詈啝┛傆嫾s5200枚,其
- 此中有真意 時光不老去
【關(guān)鍵詞】情感;賦詩;作詞;三句半 這幾年,我在期末評語中特別花了心思,改變了評語的形式,將評語與傳統(tǒng)文化結(jié)合在一起,給學(xué)生和家長帶去了驚喜,也給自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為你賦詩寄心語 我們在學(xué)習(xí)古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時候,學(xué)生們對詩歌的內(nèi)容品析得津津有味,在感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之余,也艷羨古人詩文背后的深情厚誼。在他們看來,能夠“以詩贈友”,情誼絕非一般。從他們企盼的目光中,我暗下決心:就等學(xué)期末,我要為每個學(xué)生賦詩一首,作為他們的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21年47期2021-01-12
- 春秋賦詩與西漢賦家群體活動的文學(xué)意義及特征演變
群體性活動,春秋賦詩與西漢賦家群體活動極具代表性,雖然與后世文人群體性活動有所區(qū)別,但在此類活動中,由于有詩、賦、賦詩者、賦家的參與,其性質(zhì)也具有文學(xué)性的一面。盡管前者以用詩為主,后者以作賦為主,活動中采用了不同的文體及對文體運用的方式不同,但在用詩、作賦的過程中都展現(xiàn)了獨有的文學(xué)意義,以及從用詩向作賦活動的轉(zhuǎn)變中特征演變鮮明。本文擬在群體性視閾下,抉發(fā)春秋賦詩活動的詩學(xué)意義與西漢賦家群體活動的賦學(xué)意義,以及對比兩類活動所呈現(xiàn)的不同特征,從而對早期詩學(xué)活動
海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 2020年5期2020-12-20
- 唐代分韻賦詩用韻研究
058)一、分韻賦詩的緣起“分韻”,又稱“賦韻”或“探韻”,即分得韻字。分韻賦詩就是文人在集會上采用分韻的方式,使用所分得的韻字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的活動。這一活動起源于魏晉南北朝的聯(lián)句,在初唐經(jīng)帝王和宮廷文人的推崇與實踐發(fā)展成熟,分韻詩也隨之成為唐代一種重要的詩歌類別。根據(jù)分韻方式的不同,唐代的分韻詩共有兩種創(chuàng)作方式:其一由聯(lián)句詩的分韻方式發(fā)展而來。即詩人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時,分得了所有具體的韻字,如許敬宗的《五言七夕侍宴賦韻得歸衣飛機一首應(yīng)詔》,這說明在這次分韻賦
淮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20年1期2020-04-26
- 蘭亭之會的人數(shù)之謎
孫承公等二十六人賦詩于左;前余姚令會稽謝勝等十五人不能賦詩,罰酒各三斗 ”,凡四十一人,分兩組。唐朝何延之《蘭亭記》也是記載四十一人,并提到其中十一人姓名:太原孫統(tǒng)、孫綽兄弟,廣漢王彬之,陳郡謝安,高平郗曇,太原王蘊,釋支遁,王羲之及其子凝之、徽之、操之。北宋黃伯思《東觀余論》“跋《唐人書蘭亭詩》后”云:“是時與集者四十有一人,今存者二十有六而已。”存者是指留下詩作的二十六人。四十二人之說晚出。據(jù)南宋桑世昌《蘭亭考》卷一所錄賦詩二十六人姓名,不能賦詩十六人
讀書 2020年2期2020-03-09
- 春秋時期女性賦詩、引詩析論
春秋時期;女性;賦詩;引詩;詩歌教育摘?要:春秋時期的貴族賦詩、引詩,見于《左傳》《國語》等典籍記載,是引人矚目的文化現(xiàn)象和政治現(xiàn)象。盡管賦詩、引詩活動絕大多數(shù)是男性貴族所為,女性的身影也數(shù)次出現(xiàn),包括賦詩兩事、引詩一事。對這些女性用詩事例作深入辨析,可以從“詩歌使用主體”這一視角審視春秋時期的女性,也能加深對詩歌“合室”功能的認識。女性賦詩、引詩,表明當時的貴族女性教育中包含著詩歌教育,詩歌教育與性別身份及相應(yīng)職責密切關(guān)聯(lián)。這是貴族女性用詩現(xiàn)象得以存在的
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 2019年6期2019-12-27
- 春秋賦詩及“斷章取義”
辟,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①春秋同姓不婚,所謂“辟宗”,就是要回避同宗婚姻?!白凇痹谶@里指宗族,也可指同宗不婚的禮制。盧蒲癸說,宗族沒能避開我,我也就不必回避同宗,表達了對宗法禮制的蔑視。用“賦詩斷章”來取譬,說明賦詩斷章同樣有著突破禮制的特點,并且已成為一個被廣泛接受、可以取法的現(xiàn)象。長期以來,人們根據(jù)“余取所求”四個字認為“賦詩斷章”即“賦者與聽者各取所求,不顧本義,斷章取義也”②。而《左傳》中并不存在不顧本義的賦詩情況。相反,在
文藝研究 2019年4期2019-12-21
- 會背詩可穿越到春秋當貴族
不相同,那就是:賦詩。這里賦詩不是創(chuàng)作詩歌的意思,其實倒有點像現(xiàn)在的點歌:點一首《詩經(jīng)》里現(xiàn)成的詩,讓樂隊演奏,這叫賦詩。當然,賦什么詩,一定得符合具體場合的具體要求。晉國的公子重耳流亡了十九年,到秦國后受到秦穆公盛情款待。宴會上,重耳要向秦穆公表示感謝,還很想知道,秦國愿不愿意幫助自己回國。但既然他是貴族,就不能直接問這個問題。于是重耳賦了一首《沔水》,因為詩里有“沔彼流水,朝宗于?!钡木渥樱@可以理解成歌頌秦國像大海一樣偉大,也是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水
南方周末 2019-10-102019-10-10
- 文吃與武吃
。見此,叔孫豹遂賦詩一首《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意思是,看那老鼠都有皮,人卻沒臉沒皮,不懂禮儀,顯然是諷刺慶封。按照當時的外交慣例,慶封當賦詩應(yīng)答,然而,他埋頭大嚼,壓根兒就沒聽懂,或者是聽懂了沒法回答,只好裝傻充愣。這是《左傳》里的一個外交笑話。為了避免在表達外交意見時出現(xiàn)言辭上的失禮,忤怒對方,達到預(yù)期的外交目的,“賦《詩》言志”就成為春秋時相當盛行的一種外交慣例和風(fēng)范,即運用“詩三百”中某些適當?shù)脑娋鋪砦癖磉_心志情感,
意林繪閱讀 2019年4期2019-05-08
- “立象盡意”思維下的“興必取象”與“歌詩必類”
101000]“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語出《襄公二十八年》:癸臣子之,有崇,妻之。慶舍之士謂盧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曰“宗不辟余,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齊盧蒲癸因有求于慶封之子,所以不顧及春秋“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禮法,迎娶慶舍之女為妻,這是不符合“同姓不婚”①的違禮行為。盧蒲癸卻用“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來為自己辯解,認為這種做法雖然違禮,卻依舊通行。一、“賦詩斷章,余取所求”,違禮在“余取所求”一般認為,“賦詩
名作欣賞 2018年32期2018-07-13
- 蘇軾詩畫關(guān)系理論發(fā)微
——以故為新的賦詩
211189)“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句,是探討詩歌創(chuàng)作的方式,理解詩義的重點在于厘清“賦詩”與“此詩”的關(guān)系,難點在于檢討“賦詩”的意涵。實際上,蘇軾所論的賦詩,“就宋人看來,其精神無非是‘繞路說詩’,……‘于題外立意’”。[1]54但是,從元代以降,即有另一種觀點認為,“賦詩”指的是詩歌創(chuàng)作(及創(chuàng)作論),并將蘇軾詩義解作“論詩必此詩”或“作詩必此詩”。*“論詩必此詩”之說,見于明代陳繼儒《眉公雜著》;“作詩必此詩”之說至晚在元代湯垕《畫鑒》處即已出現(xiàn)
- 晉武帝時期的政治生態(tài)與皇室賦詩活動
用其尊位積極組織賦詩活動。西晉皇室賦詩活動頻繁舉行,究其原因,除大量的文士聚攏在各級皇室成員身邊可為其提供智力支撐外,統(tǒng)治者的政治需求也起到?jīng)Q定性作用。同時,此類賦詩活動多具有深刻的社會政治背景,并且隨著當時政治生態(tài)的變化,其動機或主題又呈現(xiàn)出諸多差異。從史籍記載與現(xiàn)存應(yīng)制詩兩方面進行綜合考察,武帝、惠帝、懷帝、愍懷太子以及成都王司馬穎等人都曾組織過賦詩活動。其中由于武帝在位時間(265—290)相對較長且當時政權(quán)內(nèi)部相對穩(wěn)定,這一時期皇室賦詩活動更為頻繁
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8年2期2018-01-18
- 語境的嵌入與建構(gòu):《左傳》賦詩活動的語言哲學(xué)考察
與建構(gòu):《左傳》賦詩活動的語言哲學(xué)考察霍永壽, 胡冰(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 英語語言文化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420)本文通過《左傳》賦詩(一種直接轉(zhuǎn)述語)個案分析,梳理賦詩活動中詩歌源語境與目標語境之關(guān)聯(lián),考察賦詩活動的意義生成機制。通過構(gòu)建意義生成三角論,研究發(fā)現(xiàn),源語境與目標語境間存在相似性和差異性,藉此須對源語境進行嵌入(包括歸零)處理,同時重新建構(gòu)目標語境。語境的嵌入與建構(gòu)構(gòu)成了《左傳》賦詩活動意義生成的基本維度,從而構(gòu)成漢語轉(zhuǎn)述話語語言哲學(xué)研究的
山東外語教學(xué) 2017年5期2017-10-23
- 古代也有“詩詞大會”嗎
當筵歌詩”“投壺賦詩”先秦時期的人喜歡詩歌,是通過“當筵歌詩”“投壺賦詩”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當筵歌詩”是中國古代最流行的一種“斗詩”形式。據(jù)史料記載,當年齊侯、衛(wèi)侯和鄭伯到晉國,拜賀新君即位。席間行投壺之禮,賦詩助興。衛(wèi)侯舉箭而歌:“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陛喌烬R侯,齊侯舉矢而歌:“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比绱恕岸吩姟保粌H是中國“斗詩”最早的古籍記載,也開了酒令令詞的先河。魏晉時期:“金谷酒數(shù)”“曲水流觴”魏晉南
意林·少年版 2017年9期2017-06-08
- 居喪賦詩話袁枚
晉到晚清,居喪不賦詩的習(xí)俗延續(xù)千年之久。這一習(xí)俗主要指詩人居親喪或妻喪期間不寫詩,并終身不賦哭親詩(參見拙文《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千年約定》,《文學(xué)遺產(chǎn)》2015年第1期)。然而,對于中國古代詩人而言,創(chuàng)作生命何其寶貴。他們“堂陛之賡和,友朋之贈處,與夫登臨宴賞之即事感懷,勞人遷客之觸物寓興,一舉而托之于詩。雖窮達殊途,悲愉異境,而以言乎攄寫性情,則其致一也。夫性情所寄,千載同符”(愛新覺羅·玄燁《御制全唐詩錄序》)。當這種貫穿古今的張揚詩性文化的傳統(tǒng),與居
古典文學(xué)知識 2016年4期2016-10-15
- “述客主以首引”成因新探
生大致經(jīng)過賦物、賦詩、賦體三階段。賦物是政府的上征下獻行為,它其實是一種隱性的隔空對話。賦詩則是賓主雙方借詩歌以傳情達意、或表達外交訴求的一種詩意對話,而賦體“述客主以首引”的結(jié)構(gòu)則是對賦物與賦詩對話模式的繼承與延續(xù)。關(guān)鍵詞:賦 賦體 賦物 賦詩“述客主以首引”是劉勰對賦體文學(xué)結(jié)構(gòu)特征的經(jīng)典概括,《文心雕龍·銓賦》篇云:“賦也者,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也。于是荀況《禮》《智》,宋玉《風(fēng)》《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述客主以首引,極聲貎以
文學(xué)教育 2016年6期2016-05-14
- “敗筆生輝”話趣詩
思敏捷的人能即席賦詩,創(chuàng)作出前幾句是常言拙語、似乎3歲孩童也能說出,最末一二句奇峰突起、令人拍手叫絕的詩,極盡曲折跌宕之妙,別有奇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敗筆生輝”詩。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讀書不多,卻有些才華。相傳朱元璋登基那天早朝,突然聽到一聲嘹亮的雞鳴,他認為是祥瑞,喜不自禁,詩興大發(fā),當即以《詠雞鳴》為題賦詩,先吟出詩的第一句:“雞叫一聲撅一撅?!彪A前眾臣聽了,覺得出語太俗,但一個個都不敢笑出聲來,只好忍著往下聽。又聽得第二句:“雞叫兩聲撅兩撅?!庇械?/div>
作文評點報·小學(xué)三、四年級 2016年8期2016-03-10
- 《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的詩義使用機理 ——以《載馳》為例
的使用機理。春秋賦詩;《載馳》;詩義;使用機理一、《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的傳播《詩經(jīng)》集結(jié)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作品。春秋時期是《詩經(jīng)》編結(jié)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一個“用《詩》的時期”。通過先秦傳世典籍所記春秋時期的引詩、賦詩,可以對春秋時期的《詩經(jīng)》傳播狀況進行大致的考察。1.先秦歷史典籍涉及《詩經(jīng)》數(shù)量統(tǒng)計現(xiàn)有先秦歷史散文主要以《左傳》《國語》為例,其中《左傳》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止于魯?shù)抗哪?前454),其涉及《詩經(jīng)》的數(shù)量是先秦典籍中西安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6年5期2016-03-03
- 先秦賦詩傳統(tǒng)與“賦、比、興”之義*
申明并感謝。先秦賦詩傳統(tǒng)與“賦、比、興”之義*陳雪雁[中山大學(xué),廣州510275]關(guān)鍵詞:賦;比;興;賦詩;政教;詩言志收稿日期:2014-08-14作者簡介:陳雪雁,女,中山大學(xué)哲學(xué)系博士研究生。中圖分類號:B22文獻標識碼:碼:A文章編號:號:1671-7511(2015)02-0067-06摘要:歷代對“賦比興”的解釋看似明晰卻極難厘清。種種解讀多有從“作詩法”論之之嫌。只有回溯到先秦賦詩傳統(tǒng),才能略探“賦比興”義理的源頭。在先秦政教禮儀中,“賦比興云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5年2期2015-12-08
- 短評
賦詩索賄是權(quán)力以大吃小朱家臣為1955年9月出生,2007年起任周口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時間長達7年。周口公安系統(tǒng)一名基層干部說:“俺過去根本不認識他。有一年春節(jié),我意外地收到了他發(fā)來的短信,大致意思是鼓勵鼓勵,末尾是提醒我還有機會能進步?!薄澳阆?,他那么大的領(lǐng)導(dǎo)能給我發(fā)個短信,抽空能不去見他嗎?結(jié)果到他辦公室剛說上幾句話,他就遞給我?guī)讖埌l(fā)票,大概有1萬多元?!敝旒页家灶愃频?span id="5lfbbxr" class="hl">賦詩索賄累計金額400余萬元。一位官員,在六七年時間里,經(jīng)常琢磨著把自己因私消費方圓 2015年16期2015-09-10
- 《左傳》中的斷章賦詩現(xiàn)象
《左傳》中的斷章賦詩現(xiàn)象張藝贏(遼寧大學(xué)文學(xué)院,遼寧沈陽110036)斷章賦詩在《左傳》中十分普遍。所謂斷章賦詩就是在特定場合,截取《詩經(jīng)》中某句或某段,改變原有意意旨而賦予全新的意義。斷章賦詩既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禮節(jié)上不可或缺的,有時還有諷諫作用?!蹲髠鳌?;斷章賦詩;春秋先秦時期,詩歌舞樂活動十分發(fā)達,早期是只有上流社會的人才能夠接觸到的,后來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xué),才使得《詩經(jīng)》能夠被廣泛認識,但是在孔子的觀念中,《詩經(jīng)》并不是可以隨意提及和探討的,這一點從《論沈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5年3期2015-04-10
- 論春秋時代“賦詩引詩之風(fēng)”的地域性與時間性
0)論春秋時代“賦詩引詩之風(fēng)”的地域性與時間性梁曉穎1,2(1.吉林廣播電視大學(xué)四平分校 吉林四平 136000;2.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賦詩引詩這種文學(xué)精神在春秋時代不斷發(fā)展,有文化歷史傳承方面的因素,更有各霸主國家利用周禮維護其自身地位的因素。從各國賦詩過程中,可以看出他們有著共同的文化認同、共同的文化底蘊和共同的文化基因。由于晉、楚、秦等霸主國家的推崇,“賦詩引詩之風(fēng)”表現(xiàn)出明顯的地域性和時間性。春秋時代;賦詩引詩之風(fēng);文化認綏化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9期2015-04-10
- 《左傳》賦詩:“造篇”與“誦古”之別
的地位,《左傳》賦詩也因之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重點。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隱公三年注曰:“‘賦’有二義,鄭玄曰‘賦者或造篇,或誦古’,是也?!保?](P31)也就是說“賦詩”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造篇”即詩歌創(chuàng)作,一種情況是“誦古”即諷誦古人已有之作借以言志。前者為我們更多更直接地展示了春秋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契機、情境和才能,卻未能如后者一般在研究中得到足夠重視。一、造篇之“賦”春秋文學(xué)活動中詩的主要介入方式是“賦詩”,但此“賦詩”如鄭玄所言是一個多義詞。楊伯峻在隱公佳木斯大學(xué)社會科學(xué)學(xué)報 2014年3期2014-08-15
- 從《左傳》賦詩活動看“微言相感”的語用功能
期的用詩活動中,賦詩是一種極為獨特的言說方式、話語型式和活動類型。其特點是:在語言交際活動(經(jīng)常是外交朝聘、盟會活動中的賓主宴享,國內(nèi)政治活動中的君臣應(yīng)對,以及臣子、同僚間的日常交際)的某些情況下,互動雙方在使用日常語言來傳遞各自的互動意圖的同時,也會選取和朗誦(即本文的“賦”)《詩經(jīng)》中某一首詩的某一章節(jié)(經(jīng)常是首章)來作為語言交際的話步(move)或話輪嵌入日常語言交際,從而達到交流某些思想、傳遞某些意圖的目的??鬃印安粚W(xué)詩,無以言”(《論語·季氏》①當代外語研究 2014年6期2014-03-29
- 春秋賦詩傳統(tǒng)及春秋精神探析
大夫的必讀書目。賦詩則是春秋時期公卿大夫微言相感的一種特殊方式,用詩可以委曲達意,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既是一個人文化修養(yǎng)的象征,更是一個國家的形象代表,在國家外交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周代禮樂文明的一種特有形式。孔子尤其重視對《詩》的踐習(xí)和在外交中的運用,多次訓(xùn)誡弟子及兒子要學(xué)《詩》。他對孔鯉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盵2]這里的“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說話,不是不能說話,而是在正規(guī)場合無法有效地言說。他對伯魚說:“女為《周南》《召南》乎?人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6期2013-08-15
- 論春秋時期賦詩斷章中的擬古精神
盟會、聘享中每每賦詩以言其志。先秦典籍中有關(guān)賦詩記載的只有《左傳》和《國語》,《左傳》共記賦詩六十八篇次,而《國語》只有六篇次。賦詩斷章是賦詩言志和斷章取義的簡稱,《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曰:“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②杜預(yù)注曰:“譬如賦詩者,取其一章而已。”③楊伯峻注曰:“賦詩斷章,譬喻語。春秋外交常以賦詩表意,賦者與聽者各取所求,不顧本義,斷章取義也?!雹苜x,《說文解字》說:“賦,斂也。從貝武聲?!雹輳摹百x”的本義貢賦來看,古時貢賦必陳之于庭,引名作欣賞 2010年5期2010-08-15
- 蘇軾巧詩罵貪官
知哪個月下雪?!?span id="fbl5d55" class="hl">賦詩完畢,王筆沾沾自喜,自以為美,等待人們贊賞。此時,一位賓客亦賦詩一首:“一個出字兩重山,一樣顏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睏钯F連夸這兩首詩作得好,然后也作了一首:“一個呂字兩個口,一樣顏色茶和酒;不知哪張口喝茶,不知哪張口喝酒?!睏钪脑姰斎悔A得了一陣掌聲。蘇軾早知楊貴與王筆都是貪官污吏,便借題發(fā)揮,漫不經(jīng)心地賦詩道:“一個二字兩個一,一樣顏色龜和鱉;不知哪一個是龜,不知哪一個是鱉?!币髟娡戤叄脻M堂喝彩聲。王筆在鼓知識窗 2001年11期2001-03-25
- 蘇軾巧詩罵貪官
知哪個月下雪?!?span id="ljtdbzd" class="hl">賦詩完畢,王筆沾沾自喜,自以為美,等待人們贊賞。此時,一位賓客亦賦詩一首:“一個出字兩重山,一樣顏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睏钯F連夸這兩首詩作得好,然后也作了一首:“一個呂字兩個口,一樣顏色茶和酒;不知哪張口喝茶,不知哪張口喝酒?!睏钪脑姰斎悔A得了一陣掌聲。蘇軾早知楊貴與王筆都是貪官污吏,便借題發(fā)揮,漫不經(jīng)心地賦詩道:“一個二字兩個一,一樣顏色龜和鱉;不知哪一個是龜,不知哪一個是鱉?!币髟娡戤?,引得滿堂喝彩聲。王筆在鼓知識窗 2001年11期2001-03-25
- 《詩經(jīng)》在春秋時期的詩義使用機理 ——以《載馳》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