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印譜

        • 印譜古籍中的印油老化研究
          00)0 引 言印譜是以印章蘸取印泥鈐蓋制作的一種特殊古籍,以原鈐本為代表,制作材料主要由紙張、印泥、墨等組成。印譜用紙以白而細膩的紙張為佳,以連史紙等上等竹紙和棉連等薄型宣紙為主。印泥主要由色料、印油和艾絨制成:色料以朱砂為主,晚清以后開始在朱砂中混入鉛丹、洋紅等其他紅色顏料;印油早期有菜油、茶油、芝麻油、蓖麻油等種類,后固定以蓖麻油制作,并對蓖麻油采用長時間晾曬等陳化處理,或者加入蠟等材料改善其性質(zhì)。相比在其他古籍中的較少使用,印泥在印譜中被廣泛使用,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xué) 2023年6期2024-01-11

        • 沙孟海先生《西泠四家印譜跋》手稿(節(jié)選)
          沙孟海書學(xué)院藏印譜流傳之難,魏錫曾績語堂題跋說到丁蔣遺譜不過數(shù)本,何元錫、何澍父子輯拓本最著名,毛庚本、朱壽萱本續(xù)出,皆極名貴。魏錫曾論皖、浙印派時曾說:“讓之(吳熙載)生江北,未遍觀丁、黃作,執(zhí)曼生(陳鴻壽)、次閑(趙之琛)譜為浙派。”又說:“習(xí)次閑者未見丁譜,自謂浙宗,且以皖為詬病,無怪皖人知有陳、趙,不知其他?!碑?dāng)時印人只看到陳鴻壽、趙之琛作品,看不到丁、蔣、黃、奚真譜,這是事實。魏錫曾上距丁、蔣諸老不過一百年,已有此情況,何論今天。這本西泠四家印

          中國篆刻 2023年6期2023-07-21

        • 《廣州大典》所收印譜之印學(xué)意義及其編印局限和啟示
          典》中有4冊收錄印譜,分別置于不同門類下,共計27種。所收印譜多為廣東印人所輯或刊刻,集中展示了廣東印學(xué)的面貌與發(fā)展。本文通過對《廣州大典》中所載印譜之著錄、形制、來源等進行考察,同時結(jié)合廣東印學(xué)之發(fā)展特點,以明晰《廣州大典》所收印譜的文獻價值與優(yōu)劣得失。關(guān)鍵詞:《廣州大典》 印譜 價值得失《廣州大典》是集錄了1911年之前在廣州出版的廣州文獻,或廣州籍人士著作的大型叢書。[1] “其書按經(jīng)、史、子、集、叢五部進行分類,對廣東文獻典籍進行了系統(tǒng)的搜集與整理

          粵海風(fēng) 2023年1期2023-05-30

        • 甘旸《集古印正》管窺
          就有多達48 種印譜集中出版,幾乎占有明一代印譜編輯數(shù)的二分之一[1],其中包含民間書坊對印譜的出版印刷提供的技術(shù)保障。這一方面說明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篆刻技法乃至印論的提升提供了經(jīng)濟基礎(chǔ);另一方面說明在印章鑒識與收藏上,體現(xiàn)了文人篆刻藝術(shù)家對篆刻藝術(shù)的無比熱情,還有他們非同一般的認識和審美。甘旸(1568 前后—1625 前后),字旭、旭甫,號寅東,秣陵(今江蘇南京)人,晚年選擇隱居在雞籠山下,通過書刻自我娛樂。萬歷二十四年(1596),刊行自己的摹古印譜

          大學(xué)書法 2023年1期2023-03-16

        • 印蛻刻本集幀 ——印譜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蛻刻本集幀來分析印譜所包含的主要內(nèi)容、制作對象的創(chuàng)新點、其設(shè)計裝幀的全部過程以及它的價值與意義。印蛻集幀活動起源于宋朝,其應(yīng)金石之風(fēng)誕生,流傳至今,已經(jīng)成為篆刻藝術(shù)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對于原拓的保留與文化的傳承至關(guān)重要。除印蛻之外還需對于印章來源及質(zhì)地考證、印文注釋等進行文字說明,如此才是印譜的完整形式。本文的研究對象《汲陶廬藏印選蛻》同時運用翻刻、雕版印刷、古代裝幀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對印譜進行再創(chuàng)造,呈現(xiàn)出印譜在當(dāng)代的價值流變。一、《汲陶廬藏印選蛻》的組成內(nèi)

          藝術(shù)品鑒 2023年2期2023-03-14

        • 論鄧石如印譜的編纂與研究
          踐今見各式鄧石如印譜的收錄規(guī)模大抵在200方左右,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約30方)有原石存世。毋庸諱言,在今人的判斷中,鄧石如在書法方面的用力是要遠逾于其篆刻的。故而,許多學(xué)者在討論鄧石如的篆刻藝術(shù)時,除了提及其代表作如朱文長方形印“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圖1)等及魏錫曾(1832-1882)于同治三年(1864)所作《吳讓之印譜跋》中的名言“書從印入,印從書出”①之外,似再難覓得多少可敷于用的實質(zhì)性討論。圖1 [清]鄧石如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附邊款)隨著若干新

          中華書畫家 2022年11期2022-11-27

        • “詩以序之” ——郭沫若為四本印譜作序
          六十年代,為四本印譜作序,皆以詩詞代之。個中緣由,似非偶然,試將序文一一讀來。一、《瞿秋白筆名印譜》1958 年,上海方去疾、吳樸堂、單孝天三位篆刻家為紀念瞿秋白60 誕辰,兼為國慶10 周年獻禮,聯(lián)袂合作《瞿秋白筆名印譜》。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于1959 年11 月,以20 開宣紙線裝本出版,沈尹默封面題簽,扉頁書名由康生題寫。郭沫若賦七絕一首,以墨跡刊印,全文如下:名可屢移頭可斷,心凝堅鐵血凝霜。今日東風(fēng)吹永晝,秋陽皜皜似春陽。題瞿秋白筆名印譜一九五九年

          郭沫若學(xué)刊 2022年2期2022-10-28

        • 《紅樓夢印譜
          趙穆紅樓西廂合璧印譜》,但流傳甚稀。所以,王少石篆刻的《紅樓夢印譜》,紅學(xué)家馮其庸稱為“首創(chuàng)”。王少石,安徽宿縣人。家貧,耕牧以自給。喜愛金石書畫,傾慕昌石(吳昌碩)、白石,因自名少石。他在《〈紅樓夢印譜〉紀實》中記錄了刻譜經(jīng)歷:1979年6月,經(jīng)書法家許廬和同是書法家又是紅學(xué)家的馮其庸建議,開始創(chuàng)作《紅樓夢印譜》。1980年6月,印《紅樓百印集》,收印一百二十方。這一印集與王少石其他有關(guān)紅樓夢的印作,曾由馮其庸攜至美國、蘇聯(lián)、日本的大學(xué)展出并發(fā)表。198

          尋根 2022年4期2022-08-04

        • 《李白鳳印譜》拓編記
          品為主的《李白鳳印譜》。我有幸參與了《李白鳳印譜》的拓編工作。說起來,都是40年前的事了。一、受命拓印《李白鳳印譜》是1983年出版的,但該書的拓編工作從1980年就開始了。那年初夏的一天,李白鳳先生的夫人劉朱櫻老師捎信,讓我去她家商議一件事。劉朱櫻老師是我初中時的語文教師。她沒教過我們年級的課,偶爾到語文教研室去的時候見過她,給她行過禮。初中畢業(yè)后沒有再見過她。后來,拜見李白鳳先生時,再次見到劉老師,才使我們續(xù)上了師生的緣分。劉老師高興地告訴我,中州書畫

          大學(xué)書法 2022年2期2022-05-20

        • 鑄鑿刻琢在古青銅玉石器物上的文字 ——印譜、印章學(xué)、金石學(xué)及其篆刻的根基
          代和前人留下大量印譜,所匯集的種類包括先秦古鉩、秦漢官印私印、封泥、歷代閑章、歷代官印、西夏官印、元代花押印、明清流派印等。印譜,亦稱印存、印稿、印集、印式、印舉、印藪、朱記,是篆刻的印蛻圖譜的通稱??偟氖侵福海ㄒ唬⒐糯蚯叭谁t印的印蛻匯集成譜,如北宋楊克一《集古印格》、元吾丘衍《古印式》;(二)將同一時代的印人,或同一流派印家的印作輯錄成為合集,如清末丁仁匯集清代浙派印人的《西泠八家印選》;(三)將一個篆刻家的個人作品編成專集,如清同治二年魏錫曾鈐輯的

          藝術(shù)品鑒 2022年7期2022-05-17

        • 羅振玉印譜序文中的印論研究
          關(guān)鍵詞:羅振玉;印譜;印論引言羅振玉(1866—1940),初字堅白,后字叔言、叔蘊、式如,號雪堂,浙江上虞永豐鄉(xiāng)(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考古學(xué)家、金石學(xué)家、古文字學(xué)家、收藏家,于敦煌學(xué)、古代金石器物學(xué)、甲骨文字學(xué)成就最為突出,創(chuàng)甲骨文書法之先河,為“甲骨四堂”之一。而今人對其篆刻藝術(shù)的關(guān)注較少,事實上羅振玉在篆刻上造詣頗深,是近代杰出的篆刻家。羅振玉不僅自己投身于篆刻藝術(shù)的實踐中,而且在晚清動蕩的時局中,致力于收藏、輯錄、研究中國古

          書畫世界 2022年1期2022-02-24

        • 連云港市博物館收藏的江恒源印章
          章,編有《補學(xué)齋印譜》。連云港市博物館在2017年從社會上征集到其印章20多方及《補學(xué)齋印譜》一本。關(guān)鍵詞:江恒源;印章;篆刻;《補學(xué)齋印譜》江恒源(1885-1961),字問漁,又號蘊愚,別號補齋。清光緒十一年(1885)出生于灌云縣板浦鎮(zhèn)(今連云港市海州區(qū)板浦鎮(zhèn)),1961年2月病逝于上海。1921年他從北京大學(xué)國文系畢業(yè),三四十年代先后擔(dān)任過中華職業(yè)教育社辦事部主任、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副理事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河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國民政府參政員

          檔案與建設(shè) 2021年6期2021-07-28

        • 明代前中期私家印譜鉤沉
          刻影響著這一時期印譜的編輯理念。盡管元末的戰(zhàn)爭與明初朝廷的高壓政策,客觀上遏制了趙吾以來仿漢文人用印及與之相適應(yīng)的藝術(shù)化集古印譜的發(fā)展勢頭,從現(xiàn)象上看,明前中期文人用印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與集古印譜編輯似乎平庸無奇,既缺少元人的開創(chuàng)性,又沒有達到晚明時期的高潮,故今之學(xué)者大多忽視這一時期印譜發(fā)展應(yīng)有的歷史地位,往往一筆帶過。但事實上,此際文人在艱難的境況中非但沒有放棄努力,而且盡自己的所見所能在繼續(xù)前行;隨著元末陶宗儀、朱珪、鄭曄們的進入明代,隨著宋人、元人集古印譜

          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美術(shù)與設(shè)計) 2021年1期2021-04-06

        • 安丘張氏印譜知見錄
          林之需。是以原鈐印譜,歷經(jīng)歲月遷延,留存于世者實屬鳳毛麟角。安丘張氏印人,自清初至民國,約數(shù)十家,文獻記載及坊間所傳有印譜二十余種,然世易時移,于今泰半散佚無存,幸存者且多歸于公藏,世人難窺本來面目。今將本人歷年所見安丘張氏印譜,略按輯印先后,摭錄于此,借以考見安丘印派之源流遞嬗,以供同道參稽。因見聞有限,漏略難周,冀有增益,期諸來日可也。一、《張氏印譜》(又名《相印軒藏印譜》) 閑敏樓主人藏本線裝二卷二冊,書簽、書名頁均題“張氏印譜”,有“辛亥丙辰劫馀”

          中華書畫家 2020年11期2020-12-10

        • 金石同契 共好結(jié)納 ——朱彝尊與書法篆刻家的交游
          出色的篆刻家,有印譜傳世。因?qū)τW(xué)的喜好,他與當(dāng)時多位篆刻家有往來,許容就是其中的一位??滴醵吣辏?688),許容親自登門拜訪朱彝尊,帶著自己的印譜向朱彝尊請教。朱彝尊讀完印譜后對許容的篆刻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寫長詩一首贈之:如皐許容近過我,手出圖譜重錦蒙。古文離離雜鐘鼎,爾雅一一詮魚蟲。乃知六書得其故,大小繆篆能兼通。后來,朱彝尊被貶官之后,因厭倦灰埃蓬勃,轅馬喧闐,一心想入住山林,朱彝尊各地搜索,或“思循西山之麓”,或“躋乎北山之巔”,但這些地方

          藝術(shù)品 2020年11期2020-12-10

        • 古意盎然說印譜
          劉強印譜是以印章為載體的一種特殊的古籍善本,是研究篆刻、文人交游、文字學(xué)、書畫鑒定等方面的重要史料,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印譜的歷史可以上溯北宋。北宋崇寧、大觀年間,專以古璽印為輯錄對象的書刊開始出現(xiàn),比如楊克一的《集古印格》、王厚之《漢晉印章圖譜》等。南宋淳熙三年,王俅《嘯堂集古錄》將37方古璽印與商周青銅器銘文合輯一書,使印譜成為金石學(xué)著錄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而言,該階段屬于印譜形成的初始階段。明代中期以后,《顧氏集古印譜》《楊氏集古印譜》《范氏集古印

          檢察風(fēng)云 2020年7期2020-05-14

        • 萬歷江南文人篆刻生活中的印譜制作與出版
          ,而這為萬歷時期印譜的刊行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一、萬歷時期印譜的版式、制作、價格與防偽印譜作為印章的載體,對于印作的保存和傳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黃惇先生認為印譜大體可以分為集古印譜、摹古印譜以及創(chuàng)作印譜三種基本形式。對于印譜在歷史上逐漸完善的過程,他在《中國印論類編》“論集古印譜與摹古印譜”提要中說:印譜在歷史上作為圖錄的形式出現(xiàn),也有著逐漸完善的過程,大體上經(jīng)過了一、手摹成譜,二、刊刻成譜,三、鈐拓后剪裱成譜,四、刊印序跋和框格后鈐拓成譜,五、制

          大學(xué)書法 2020年1期2020-02-14

        • 明清印譜集古風(fēng)尚與日本古印譜編撰 ——以日本國會胄山文庫舊藏本《博愛堂集古印譜》為例
          考古而著錄的集古印譜《璽譜》,[1]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關(guān)于印譜最早的記錄??芍?span id="m000eqq" class="hl">印譜觀念在產(chǎn)生之初,就受到了金石學(xué)中的“集古”觀念影響。印譜作為印章的載體,依據(jù)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集古印譜、摹印印譜和印人自刻印譜。[2]其中的集古印譜一直占據(jù)印譜主流,即使明代中后期自刻印譜開始濫觴,但集古類印譜仍為印譜大宗。至清代中后期印譜的集古熱情依然不減,并隨之出現(xiàn)了輯印一萬多枚的巨制集古印譜。一、從宋代金石學(xué)到明清印譜中的集古現(xiàn)象宋代學(xué)者歐陽修、劉敞等因注意到典籍及其注

          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美術(shù)與設(shè)計) 2019年6期2020-01-09

        • 公私并錄銅玉具采
          周媛《集古印譜》六卷,明太原王常編、武陵(上海)顧從德修校,書內(nèi)集有玉印22。余枚,銅印3200余枚?!邦檹牡?,字汝修,號蕓閣,上海人,官鴻臚寺序班”,與其兄顧汝由、顧汝和均風(fēng)雅好事,博古善書。顧從德刻《集古印譜》、顧汝和刻《玉泓館帖》,皆為藝林精品。顧氏三兄弟對收集古印亦是不遺余力,正如明代詩人沈明臣所言:“上海顧氏稱世家,三世以博雅傳,自御醫(yī)公世安氏搜購始,及光祿君汝由,鴻臚君汝修,大理君汝和,光祿子天賜,歷祖孫,父子,兄弟綿遠矣,而搜購遠近不遺余力,

          收藏家 2019年8期2019-09-10

        • 篆籀巨擘張在戊及其篆印編著考述
          于搜羅,所藏所輯印譜甚是豐富??滴跷迨?,高鳳翰來安丘張家,張在戊出示印譜,高鳳翰《湖海集》中有《贈張申仲詩》八首,其小引及注曰:“申仲出印譜見示,自言所藏近千余顆,岣嶁殘碣嶧山石,摩挲相賞坐當(dāng)窗,妒殺君家太無賴,赤蚪金螭五百雙?!边@本印譜目前雖沒有見到,從這首詩的表述,可略知印譜的大概內(nèi)容,可以確定是一本藏印譜,“近千余顆”說明數(shù)量很大,“岣嶁殘碣嶧山石”說明這本印譜極有觀摩學(xué)習(xí)價值,引得高鳳翰“妒殺君家太無賴”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滴跷迨?,張在戊在完成

          山東檔案 2019年3期2019-07-23

        • 我與《齊白石三百石印》的情緣
          真自然。本文從對印譜精心印制,逐步提高藝術(shù)修養(yǎng),隨著歲月的積淀,對齊白石大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及中華文化更添敬仰之情。關(guān)鍵詞:齊白石;石印;印譜;手工制作初識《齊白石三百石印》是在1989年。那時,我剛考入天津楊柳青畫社,學(xué)徒期將滿,社里組織新制作《齊白石三百石印》印譜,老師傅們都緊張的忙碌著各道工序,很幸運,我被選拔出來,跟師傅們一起制作印譜。從此,我與《齊白石三百石印》開始了一段不解之緣。那是初次拿到印譜的樣書,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看著如此古樸精致的書冊,我心中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6-14

        • 高式熊的藝術(shù)人生
          千紐,有《趙叔孺印譜》行世。高式熊得到一本《趙叔孺印譜》,里面有300方鈐稿。這位篆刻家精湛的藝術(shù)使他深為折服。每晚在燈下,他按著印譜勾摹,直至深夜。趙叔孺仔細看了他帶去的印譜和圖章,贊不絕口:“這方圖章,刻得好!”趙叔孺肯定了他師從秦漢的方法是正確的。聽說他因買不起石頭而刻一方磨一方,趙連連嘆道:“可惜?。】上О。 比缓笥致犝f高太史不支持他學(xué)印,忙說:“我來跟你父親講,他會同意的!”改日,趙叔孺就對高振霄提起式熊的刻苦和天賦:“你怎么能不給他刻圖章?好好

          書畫世界 2019年4期2019-06-12

        • 古巴諺語印譜
          金鑒《古巴諺語印譜》目錄《古巴諺語印譜》(康生題寫書名)我喜歡閑章,也喜歡搜集專題類小印譜。今天我要跟您說的是1964年10月由朝花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由方去疾、吳樸堂、單孝天篆刻的《古巴諺語印譜》。此印譜由康生題寫書名、由郭沫若集其諺語書序。得到這本印譜說來也是緣分。我去潘家園參觀全國第25屆連環(huán)畫交易會時,在舊書市場見到此冊印譜。雖然很薄的一冊,內(nèi)容卻讓我另眼相待,是我極喜歡的以篆刻形式出版的小小專題印譜。1960年代,我國與當(dāng)時的古巴很友好。記得當(dāng)時有

          北京紀事 2019年6期2019-06-03

        • 從日本藏《飛鴻堂印譜》窺探日本江戶時期印壇對中國篆刻的接受
          啟淑及其《飛鴻堂印譜》探析朱樟在《漢銅印叢》的序言中寫到:“凡近時工銕筆者不惜重聘,延之家園,親與參訂商榷,務(wù)蔪悉合于古,亦盈萬館鈕,匯為《飛鴻堂印譜》四十卷,海內(nèi)高手,大半在焉,可為極篆籀之大觀?!焙?nèi)印人匯集于杭州(后人稱為“飛鴻堂印客”),使得清初篆刻印風(fēng)通過《飛鴻堂印譜》得以流傳。汪啟淑(1728—1800),字慎議,又字秀峰,號讱庵,人稱印癡先生,安徽歙縣棉潭人,寓居杭州,鹽商出身,后官至工部都水司郎中。汪啟淑平生癡愛印章,周秦至元明印信無不盡力

          渤海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9年2期2019-04-03

        • 錢塘丁氏輯《西泠四家印譜》及其附存印譜新探—兼議“西泠八家”名稱之流變
          西泠八家”相關(guān)的印譜,其中出現(xiàn)較早,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丁丙所編《西泠四家印譜附存四家》(西泠印社藏),在上海圖書館、西泠印社及私人藏家中留存不少。但筆者近來見到一套較為特別的《西泠四家印譜附存四家》,為已故南京印人鮑傳鐸舊藏。是譜一函十冊,磁青封皮,無簽條。開本大小為縱24厘米,橫15.1厘米。版框藍印,縱17.1厘米,橫11.8厘米,書口上印分冊譜名,下印“百石齋”,皆篆書。每頁鈐一印,不附邊款,亦無釋文,共收錄八家印章390方(印面)。前有丁丙隸書《西

          藝術(shù)品 2018年10期2018-12-20

        • 粵印留痕,憶幾段藏譜舊事
          梁基永印譜,顧名思義是匯集歷代官私印章及印人所刻印章作品的一種專門載體。它是歷來篆刻從實用到藝術(shù)形態(tài)的匯編,也是后人學(xué)習(xí)篆刻藝術(shù)必不可少的范本。明清以來,文人參與了印章創(chuàng)作,印學(xué)研究風(fēng)氣大盛,印譜作為印章的載體便為印人和愛好者們所寶愛,喜愛收集印譜的文人學(xué)子大有人在。機緣際會,筆者收了十幾年的廣東印譜,所得不過數(shù)十種,雖然數(shù)量看來有限,卻實在是迄今所知廣東古代印譜最多的一種,五年前已化私為公,今日都靜靜地藏在廣州圖書館的書庫中,可保其天年。而說起印譜收藏,

          收藏·拍賣 2018年5期2018-09-21

        • “西泠八家”之蔣仁印章印譜考辨舉隅(下)
          (二)《吉羅居士印譜》辨異筆者曾過目一冊《吉羅居士印譜》,該譜的怪特之處在于雖然題名與西泠印社“潛泉印叢”版的《吉羅居士印譜》(又名《蔣山堂印譜》,二冊)相同,但冊數(shù)、內(nèi)容迥乎不同?!皾撊病卑娴摹都_居士印譜》較為常見,全書二冊,開本大小29厘米×13厘米,封面署檢為“吉羅居士印譜”,版心上方印“蔣山堂印譜”,版心下方印“潛泉印叢西泠印社”(圖5)。前有吳顥、施朝榦等人所作蔣仁小傳,每頁鈐一印,并附邊款。圖5圖6圖7而筆者所見的這本奇怪的《吉羅居士印譜

          江蘇教育 2018年37期2018-06-06

        • 有情無情
          篆查字典,翻古人印譜,拼在一起做成一個構(gòu)圖。老師一看,說:“這方印沒有做到有情?!薄坝星??印也有情嗎?”我們問?!爱?dāng)然啦?!崩蠋熣f,“所謂有情,便是字和字之間產(chǎn)生了關(guān)系,以取得聯(lián)系。一方印的印文,每一個字都要瞻前顧后,左揖右讓,才會有神趣?!蔽覀冊僮屑毧纯醋约簩懙挠「?,果然是每一個字都“離了婚”。“不單是刻印,書法也是如此,一行字中要注意到疏密,行與行之中要照顧到字的大小。東一個、西一個把字拼起來,那就不叫寫字和刻印,變成排字工人撿字粒了?!崩蠋熜χf。我

          愛你 2017年11期2017-11-15

        • 《黃秋印譜》的特殊意義
          史,但把印章制成印譜,從最早的北宋楊克一《集古印格》算起,只有九百年歷史(所謂《宣和印譜》據(jù)我考證為子虛烏有)。印譜的制作,從刻木版到蓋原印,到墨拓邊款,其間又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后續(xù)期。從北宋《集古印格》到明代中葉,好印、藏印者很多,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用原印來鈐蓋印譜。都是由不識古字、不曉古意的匠人,依樣畫葫蘆地拿它翻刻到棗梨木上印刷出來,所以這些印譜里面的古璽印面目全非。直到明代隆慶年間,上海人顧從德用古代流傳下來的古璽印,用好的朱砂印泥,直接鈐到綿連紙上去

          中華書畫家 2017年9期2017-10-11

        • 特殊的“古籍”
          徒間的面教手授,印譜更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學(xué)習(xí)范本。印譜,是專門匯錄歷代印章作品的書籍,它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供人們欣賞、研究或收藏;二是為篆刻者提供臨摹、借鑒的藍本。因此,各種印譜歷來受到藝術(shù)愛好者的珍愛。特殊的“古籍”提到印譜,便不可忽略“篆刻”和“印章”。印譜匯集了歷代印章和篆刻家的篆刻作品。印章在古時為封建王朝服務(wù),皇帝、宰相、將軍將其作為一種印信和憑信。目前,玩篆刻的大有人在,但真正了解篆刻的人其實并不多。很多人將篆刻作為一種謀生技能。在目前印

          寧夏畫報 2017年5期2017-09-20

        • 讀印隨札五題
          印蛻之書籍名之為印譜。古代專門收錄印蛻之書籍,名之為印譜。“印之有譜,肇自宋宣和殿”(王福庵《魯庵所藏印譜簡目·序》),而宋徽宗《宣和印譜》已佚不傳。直至明、清兩代,由于篆刻藝術(shù)空前發(fā)展,印譜也隨之盛行。印譜之作用,不獨可為印章保存印蛻、邊款墨拓,又可廣為傳播,供人賞鑒。因而頗受文人、藏書界,尤其是篆刻界的青睞。近年,筆者因襄助友人創(chuàng)設(shè)“蘇州市蔡謹士蔡廷輝(父子)金石篆刻藝術(shù)館”(民辦,公益性事業(yè),已于2016年2月開館),余在整理現(xiàn)代著名篆刻家蔡謹士先生

          大觀(書畫家) 2017年1期2017-09-03

        • 我的刻印歷程
          局出版的《吳昌碩印譜》來學(xué)刻。因為不知道同時要學(xué)習(xí)書法,大約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所獲不多。其間,呂鳳子老師曾陪我去拜見過吳昌碩先生。吳老和藹可親,不以我年幼而不屑接談。我跟呂老師進了吳家的門,一上樓便見吳昌老正在聚精會神地揮毫作畫,但見老筆紛披,畫出一幅蓊郁的《葫蘆圖》。待到可以暫時停筆的時候,吳昌老才和我們對坐閑談。呂老師把我介紹給吳昌老,說我在書畫之外,還會刻印。趁呂老師介紹的當(dāng)兒,我趕緊把所刻的習(xí)作拓本遞上。吳昌老反復(fù)端詳了好一陣,才很溫和地對我說:“還

          老年教育 2017年3期2017-06-05

        • 古質(zhì)的堅守 ——品讀鐘天鐸的篆刻藝術(shù)
          年間,案頭長置些印譜,撫書讀印,怡然自樂。在這兩年間,案頭的印譜也常讀常換,有的欣然一翻也就束之高閣,不知何時才會去問津了。只有少數(shù)印譜,常溫常新,不曾置換。檢而錄之,乃《十鐘山房印舉》《趙之謙印譜》《吳昌碩印譜》《受齋印譜》《來一石印譜》數(shù)種而已。趙冷君作印,寓拙于巧;吳俊卿作印,寓巧于拙。兩者向為篆刻家所取法參悟。之于《受齋印譜》,我兩年來也時常翻閱。此譜所收諸印,古質(zhì)清雅,大氣沉著,無存一絲俗流。或問:“《受齋印譜》為何等印譜?受齋者又為誰?”受齋者

          中國書畫 2017年2期2017-06-05

        • 錢君的《長征印譜
          方沈雁冰題“長征印譜”齊燕銘題詞豐子愷題詞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的錢君匋在藝壇異常活躍。他在音樂書籍裝幀篆刻等領(lǐng)域四面出擊,尤其是篆刻家的身份特別耀眼。篆刻收藏方面,錢君匋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得機緣,收藏了大宗吳昌碩、趙之謙、黃牧甫篆刻原石。1960年代初應(yīng)香港《大公報》之約,錢君匋和篆刻家葉潞淵合作撰寫有關(guān)金石篆刻的隨筆,宣傳推廣篆刻藝術(shù),后來他和葉潞淵合作的這批文章,以《中國璽印源流》為名出版成書。在輯譜方面,1960年和1962年分別完成二部手拓本印譜

          中華書畫家 2016年10期2016-10-26

        • 三種“颙園藏石”黃牧甫印譜考略
          颙園藏石”黃牧甫印譜考略李吾銘(嶺南師范學(xué)院美術(shù)學(xué)院,廣東湛江524048)黃牧甫原鈐印譜傳世者有數(shù)十種,其中內(nèi)頁書口印“颙園藏石”字樣者比較少見,筆者經(jīng)眼者有三種,其中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兩種,南京圖書館藏一種?!帮J園藏石”黃牧甫印譜無論在藝術(shù)、歷史還是文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價值。黃牧甫;印譜;颙園;颙園藏石一、黃牧甫及黃牧甫印譜概況黃牧甫(1849~1908年)①關(guān)于黃牧甫卒年,唐存才、李剛田等均定為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初四。但韓天衡以新發(fā)

          藝術(shù)探索 2016年3期2016-10-19

        • 九百年印譜史漫說
          □ 韓天衡九百年印譜史漫說□ 韓天衡什么是印譜?就是我國周秦兩漢的璽印、明清以來流派印章匯輯而成的譜錄,準確地講是鈐印于土紙的線裝本。中國的印章藝術(shù),有三千年上下的歷史,但是匯錄印譜,即拿這些印匯集在一起成書,只有九百年的歷史。談到印譜,歷來都講印譜之祖是《宣和印譜》。實際上這是個虛構(gòu)的歷史、人造的故事。宋徽宗在宣和年間,編了《宣和畫譜》《宣和書譜》,所以明代后期的人就想當(dāng)然地造出了一本《宣和印譜》,實際上是子虛烏有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印譜是哪本呢?它是比

          中華書畫家 2016年9期2016-09-19

        • 印史學(xué)家周亮工的創(chuàng)作 ——略見古雅
          兒子集成《賴古堂印譜》,更是印譜史上的大事。學(xué)者以為,周亮工《賴古堂印譜》、張灝《學(xué)山堂印譜》、汪啟淑《飛鴻堂印譜》,是早期印譜史上的三大重鎮(zhèn)。而在他的個人著述中,《賴古堂印譜》也以其獨特的色彩,與他的詩文集《賴古堂文集》《尺牘新抄》《書影》,以及畫學(xué)文字《讀畫錄》,當(dāng)然還有《印人傳》,一起構(gòu)成了一個立體的、多側(cè)面的周亮工的藝術(shù)形象——這是一個學(xué)問家式的形象。學(xué)問家治印,大抵缺少一種專家式的風(fēng)度。不過,也正因為是學(xué)問家,過于低俗的趣味與格調(diào),只怕也會有本能

          老年教育 2016年8期2016-09-19

        • 趙之謙存世印譜淺說
          林章松趙之謙存世印譜淺說◇林章松晚清藝壇上,無庸置疑,趙之謙(撝叔)是得到世人一致公認的集詩、書、畫、印四絕于一身的天才式的人物。他是晚清最為重要藝術(shù)家之一,且他的戛戛獨造均是在中年時或中年之前就已經(jīng)完成,個性之強烈、水準之高超,都達到一流水平??v觀整個藝術(shù)史可知,趙之謙如此橫溢的才華,罕有其匹。在書法方面,趙之謙(撝叔)早年受何紹基影響,寫得一手漂亮的顏體行書,之后風(fēng)格又轉(zhuǎn)向北碑,變得剛烈渾穆,被世人稱為“顏底魏面”。他是清代碑學(xué)理論最有力的實踐者,其魏

          中國書畫 2016年8期2016-09-12

        • 《飛鴻堂印譜》中印人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探繹
          ■海玉豪《飛鴻堂印譜》中印人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探繹■海玉豪一、 《飛鴻堂印譜》與 《飛鴻堂印人傳》考略《飛鴻堂印譜》及 《飛鴻堂印人傳》輯錄清初一百二十八位印人的作品,并附傳記,通過對 《飛鴻堂印人傳》中所錄印人的地理位置考察,可窺視康熙至乾隆年間印風(fēng)及印人分布。汪啟淑 (1728——1799),字慎議,又字秀峰,號訒庵,人稱印癡先生,安徽歙縣棉潭人,鹽商出身,后官至工部都水司郎中?!讹w鴻堂印譜》流傳極多,版式不一,原鈐本有兩種,一是記錄所刻者名實的有款本,

          書法賞評 2016年1期2016-09-07

        • 清品文玩
          ”舊藏民國書畫及印譜,其中的印譜更是首次在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上拍。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表示:“本次上拍的齊白石及徐悲鴻的印譜,稀有難得,整場拍賣可說是書、畫、印的完美結(jié)合?!北敬闻馁u結(jié)果,證實了市場對印譜這一小眾拍品的認可。徐悲鴻《自用印譜》估價25萬港元至35萬港元,以110萬港元成交;齊白石《贈胡寶珠印譜》估價12萬港元至18萬港元,以75萬港元成交。印譜雖屬于古籍善本部門,但其自身的藝術(shù)特色跨越了書、畫、印,集鑒賞、臨寫于一體,是研究史學(xué)、文

          藏天下 2016年11期2016-09-03

        • 印譜:古籍中的另類收藏
          陳東在收藏市場,印譜雖然被歸類于古籍善本,但其歷史文物價值意義非凡,一度成為收藏家佐證書畫真假的有力憑證。同時,印譜集鑒賞、臨寫于一體,是研究史學(xué)、文字學(xué)、篆刻發(fā)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特殊的“古籍”提到印譜,便不可能忽略“篆刻”和“印章”。印譜匯集了歷代印章和篆刻家的篆刻作品。印章在古時為封建王朝服務(wù),皇帝、宰相、將軍將其作為一種印信和憑信。中國南京金陵印社社員、石城中國書畫研究會理事潘方爾認為,印章反映了一個朝代文學(xué)、歷史、文字等的序列演變,在文物鑒定

          中老年健康 2016年7期2016-07-29

        • “2016春季·當(dāng)代書畫名家邀請展”青州站王友誼書法作品展
          王友誼大篆寫本》印譜一卷《道德經(jīng)》印譜四卷,《心經(jīng)》印譜五卷,《佛說吉祥經(jīng)》印譜一卷,《梅花詩賦》印譜一卷,《佛選像·天干地支》印譜一卷,《自用印》印譜二卷?!度纸?jīng)·王友誼大篆寫本》由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同年作品被選入全國首屆當(dāng)代書壇名家系統(tǒng)工程“三名工程”書法展,并榮獲中國書法領(lǐng)域最高獎——蘭亭藝術(shù)獎。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6年4期2016-07-15

        • 山東博物館藏《高鳳翰印譜》賞析兼論印譜源流
          物館藏有《高鳳翰印譜》一冊,冊頁裝,木夾,共11開,印文下有釋文,末有跋語半葉。印譜有康生收藏印,尾后有康生題記半葉,記錄印譜發(fā)現(xiàn)過程。據(jù)跋語所述,此冊印譜乾隆甲子年(1744年)于維揚印成,收有高鳳翰印264方(筆者細數(shù)有284方,去掉脫文,實有277方)。惜流傳至今,“古和尚”“磊落嵚崎”“鷹阿山人”“玉圃”“怪石供”“墨癖”“張”(有釋文無印文)七枚印蛻缺失;有幾枚印文殘缺不全,如“鳳翰”缺“鳳”字,“西園”脫“西”字。按康生印譜末所識“此印譜為高氏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6年6期2016-06-27

        • 先輩留下的精神財富
          先生編的《黃牧甫印譜》,很好,你可以看看。他告訴我,張先生就住在九福里,我正想去拜訪張先生,不想有一天,我家里來了一位中年人。他一進門,便自我介紹說:我是張咀英(魯庵先生的號)。然后拿出一本《黃牧甫印譜》,送給我。我喜出望外,如饑似渴地學(xué)習(xí)起來。這件事,我終生難忘,至今還記得那是1941年,我二十一歲,魯庵先生四十二歲。他家所藏印譜有四百多種,大多十分珍貴。可他從不吝嗇。他對我說,你學(xué)篆刻,必須要多看印譜。他將家藏印譜分批送到我家,看完再換。這樣,兩年左右

          大觀(書畫家) 2016年1期2016-06-06

        • 小石山房集古印
          張楠印譜是中國古籍中的一朵奇花,它不僅為印學(xué)研究和藝術(shù)交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而且推動了印章藝術(shù)向前發(fā)展。中國的印章,始于春秋,盛于秦漢,濫于六朝,宋元逐漸衰微。印譜應(yīng)該始于宋代,宋代印譜不像后來的印譜原印鈐打,而采用木版印刷的技術(shù),經(jīng)木版摹印而成。宋代印譜的編集最早為北宋徽宗時期的《集古印格》。此外宋代印譜還有宋徽宗“敕撰”《宣和印譜》、王厚之的《復(fù)齋印譜》、顏叔夏的《古印譜》、姜夔的《集古印譜》、王俅的《嘯堂集古錄》等,但都已佚。元代印譜有吾丘衍的《學(xué)古

          中國收藏 2016年6期2016-05-14

        • 西藏的印章及《印譜
          政權(quán)時期所編各種印譜,現(xiàn)已整理的主要印譜有《噶廈印譜》、《譯倉印譜》、《王統(tǒng)印譜》、《扎什倫布寺印譜》、《御賜歷代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以及歷任攝政印章與金冊目錄前無奇異珍寶珠串》等16本藏文手寫本。這些印譜通常記載的主要內(nèi)容有:甘丹頗章政府的印信使用情況、甘丹頗章政府歷任行政長官簡歷、歷代達賴喇嘛的簡歷、固實汗為主的歷任和碩特汗王譜系、滿清皇帝紀年等。具體到每一枚印章,則根據(jù)掌握的資料扼要介紹所錄印章的來源、頒發(fā)時間、頒發(fā)地點、印章所有者當(dāng)年申請授領(lǐng)頒發(fā)印

          西藏人文地理 2015年4期2016-03-04

        • 高式熊楷書《茶經(jīng)》出版
          06年出版《茶經(jīng)印譜》之后的又一杰作。該書的出版,不僅豐富了《茶經(jīng)》版本,亦為著名高齡書法家手書《茶經(jīng)》之最。高式熊,1921年生,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人。中國書協(xié)會員、西泠印社副秘書長、上海市書協(xié)顧問、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書法、金石篆刻家。其父高振霄(1877~1956)乃晚清翰林太史、新中國上海市第一批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書法家,1904年參加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科舉考試,得中二甲第四十七名進士,入翰林院,官編修,時人常稱呼“高太史”。高老幼

          中國茶葉 2016年8期2016-01-17

        • 關(guān)于《來楚生印痕》
          編集十部來先生的印譜,還央我親手鈐拓,說有一批擁躉,崇拜來先生,希望能得到高品位的原鈐本。日本人崇拜來楚生先生,這是事實。在這之前不久,東京的東京堂已經(jīng)出版了《來楚生印譜》。內(nèi)容是我提供的,由極負盛名的北川博邦先生編輯,還委我題了耑頁,撰寫了后記。乃是日本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來先生印譜。在當(dāng)時,引發(fā)了日本篆刻界的“來楚生熱”。是啊,沉溺于篆刻的朋友都明白,盡管現(xiàn)在印刷技術(shù)很高超了,已臻從未有過的清晰,印刷品印譜也幾乎接近完美。然而,軟而溫馨的線裝書,滋潤可愛的

          新民周刊 2015年16期2015-09-10

        • “2015春季—當(dāng)代書畫名家邀請展”王友誼作品選登
          王友誼大篆寫本》印譜一卷《道德經(jīng)》印譜四卷,《心經(jīng)》印譜五卷,《佛說吉祥經(jīng)》印譜一卷,《梅花詩賦》印譜一卷,《佛選像·天干地支》印譜一卷,《自用印》印譜二卷?!度纸?jīng)·王友誼大篆寫本》由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同年作品被選入全國首屆當(dāng)代書壇名家系統(tǒng)工程“三名工程”書法展,并榮獲中國書法領(lǐng)域最高獎—蘭亭藝術(shù)獎。endprint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5年6期2015-07-06

        • 郭沫若為序的《養(yǎng)豬印譜》緣何塵封半個世紀
          沫若為序的《養(yǎng)豬印譜》緣何塵封半個世紀劉一聞編者按: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養(yǎng)豬印譜》,由海上印壇“三駕馬車”方去疾、吳樸堂和單孝天三位先生共同完成,得到金石界一致好評,齊燕銘、郭沫若還親自為其寫了扉頁和《序詩》。但由于種種原因,《印譜》的出版一波三折,屢次受挫。2015年2月7日,這本篆刻界久負盛名的“武穆遺書”在上海舉辦首發(fā)暨簽售儀式,終于與讀者見面。本文節(jié)選自篆刻家劉一聞先生為《印譜》所作跋文,大、小標題為編者所加。作者與方去疾先生篆刻界的“武穆遺書

          世紀 2015年3期2015-03-08

        • 談?wù)劰袤鹩枧f藏《隱簃印存》
          個冷攤上淘得一本印譜,封面題簽為“隱簃印存”。這本印譜買到后就放在書架上,幾十年來只是偶爾拿出來翻一翻。印譜的封面有官箴予四方印章,可以斷定這是官箴予的舊藏。印譜沒有序跋,但收入的印章很多,大約有數(shù)百方,都是五代宋元明清以來的名人用印,并且都是直接鈐蓋,但這些印章的真?zhèn)稳绾?,實未加以深究。近來因在書架上找書,又把這本印譜翻了出來,覺得不無欣賞價值,順手拍了幾張照片發(fā)布在微信朋友圈里,誰知道竟引起許多朋友的興趣,紛紛希望我對這本印譜作一番介紹,于是我才第一次

          文史雜志 2014年6期2014-11-06

        • 周亮工《賴古堂印譜》探析
          一周亮工《賴古堂印譜》探析歐陽摩一周亮工為官于明末清初,仕途坎坷,但他不為所困,在學(xué)術(shù)、文藝、鑒藏等方面精心研習(xí),取得非凡成就,成為當(dāng)時的著名學(xué)者和大鑒藏家。其所編輯的《賴古堂印譜》,為明末清初三大印譜之一。本文對周亮工生平事跡、學(xué)術(shù)、藝術(shù)及鑒藏成就、《賴古堂印譜》成書經(jīng)過、現(xiàn)存各種版本等作梳理和研究,認為該印譜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獻價值,對后世匯輯印譜影響深遠。周亮工《賴古堂印譜》現(xiàn)存版本1 周亮工生平與學(xué)術(shù)成就①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一字

          新世紀圖書館 2014年3期2014-06-12

        • 虞山派篆刻溯源
          倉)張氏《學(xué)山堂印譜》、虞山顧氏《小石山房印譜》卷五和《名印傳真》卷四,均能見其印作。⑤參見歸之春、馬一超編著《館藏常熟·印壇翹楚》,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頁。從印作的藝術(shù)水準來看,其中當(dāng)以戈汕的功力最為可觀。據(jù)《重修常昭合志》載:“戈汕,初名國祚,字莊樂。善畫”[8]753。另據(jù)王小龍的研究,戈汕與明代虞山琴派開創(chuàng)者嚴天池“同為琴友,又均擅長書畫、詩詞以及家俱品賞”,嚴天池為戈汕的《蝶幾譜》作序《蝶幾譜說》,事跡載《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11冊

          常熟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5期2013-04-02

        • 印人郁重今
          精心編注的《歷代印譜序跋匯編》,已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為“天下第一名社”獻上一份厚禮。這部約40萬字的“匯編”,以西泠印社社藏印譜500余部為基礎(chǔ),精選其中最重要的142部,從明代《顧氏集古印譜》開始,至近代吳昌碩《若鐵印選》止,廣收名譜的序跋題記,并加詳細注釋,具有印學(xué)理論典籍方面的學(xué)術(shù)價值。古代印譜中的序跋,涉及有關(guān)印學(xué)、文史、藝術(shù)等方面的重要內(nèi)容,實際上是印譜中的“論文”。在印學(xué)方面有頗深造詣的書法家陳振濂為該書作序,說:要研究印學(xué)史,印譜是一個繞

          文化交流 2009年3期2009-06-30

        国产女人好紧好爽|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免费人妻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东北老女人高潮大喊舒服死了| 中文乱码字幕精品高清国产|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日韩国产自拍精品在线| 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av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中文日韩Av|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av|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 激情综合五月开心婷婷| 18女下面流水不遮图|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天堂岛国精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av剧情久久精品久久| 未满十八勿入av网免费|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国产高清在线91福利| 蜜乳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女人被爽到呻吟gif动态图视看 | 日本污视频|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蜜臀| 天堂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依依成人综合在线网址|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亚洲发给我的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一级内射视频| 女人下面毛多水多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日韩女同视频在线网站| 蜜臀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理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