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周亮工《賴古堂印譜》探析

        2014-06-12 01:18:26歐陽摩一
        新世紀(jì)圖書館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周亮印譜鈐印

        歐陽摩一

        周亮工《賴古堂印譜》探析

        歐陽摩一

        周亮工為官于明末清初,仕途坎坷,但他不為所困,在學(xué)術(shù)、文藝、鑒藏等方面精心研習(xí),取得非凡成就,成為當(dāng)時(shí)的著名學(xué)者和大鑒藏家。其所編輯的《賴古堂印譜》,為明末清初三大印譜之一。本文對周亮工生平事跡、學(xué)術(shù)、藝術(shù)及鑒藏成就、《賴古堂印譜》成書經(jīng)過、現(xiàn)存各種版本等作梳理和研究,認(rèn)為該印譜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獻(xiàn)價(jià)值,對后世匯輯印譜影響深遠(yuǎn)。

        周亮工《賴古堂印譜》現(xiàn)存版本

        1 周亮工生平與學(xué)術(shù)成就①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一字減齋,一作緘齋,號(hào)陶庵,又有櫟園、櫟老、櫟下生、櫟下先生、諒工、適園等別號(hào)。原籍祥符(今屬河南開封),移家金陵(今江蘇南京),從小在金陵長大并主要生活于此。

        周亮工自幼勤奮好學(xué),聰慧過人。但其仕途不順,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皆以北籍(原籍祥符)不得應(yīng)考,科舉受阻。直到明崇禎七年(1634)周亮工23歲時(shí),他的試卷被開封祥符縣令孫承澤看到,大為贊賞,取為第一,他才開始踏上仕途。崇禎十三年(1640),周亮工中進(jìn)士,次年封為山東萊州府濰縣縣令。清軍南下,圍攻濰縣,亮工臨危不懼,組織軍民抵抗,終于擊退清軍,保全濰城。明亡,亮工間道南奔,從明福王朱由崧于江寧,卻遭錦衣馮可宗誣為“從賊”而下獄,出獄后隱于南京牛首棲霞之間。順治二年(1645),豫親王多鐸兵下江南,亮工詣軍門請降以求生,授兩淮鹽運(yùn)使。三年,調(diào)揚(yáng)州兵備道。四年,遷福建按察使,尋遷布政使。十一年,授左副都御使,后遷戶部右侍郎。十二年,以“貪酷諸罪”被革職,赴福州審理。此時(shí)海盜從閩安入內(nèi)地,進(jìn)圍福州。城中騎卒僅數(shù)十,情勢甚危,巡撫宜永貴從士民請求,委派亮工守城西門,賊乘大雨攻城,亮工手發(fā)大炮擊斃海盜頭目三人,賊懼,解圍而逃,城賴以全。因其為革職候?qū)徶?,未被記功降罪。入獄,幾獲死罪。十七年,順治帝降旨予以減罪,改徙寧古塔,未行,以“太后壽誕,人犯減一等”而獲赦。因父母皆亡故,回南京奔喪。康熙元年(1662),部議復(fù)亮工僉事道職,起補(bǔ)山東青州海防道。五年,調(diào)江南江安糧道。八年,漕運(yùn)總督帥顏保劾亮工縱役侵扣諸款,得旨革職逮問,論以絞刑。九年,復(fù)遇赦得釋。仕途的落魄挫折,使周亮工徹底灰心和失望。兩次革職赦歸,回到作為大明王朝舊都、反清文人聚集地的金陵后,周亮工與遺老交游,始反省前非,對自己的官宦生涯進(jìn)行否定。1670年,周亮工“慷慨嘆息”,焚毀了生平著作文字,絕與世文字因緣。兩年后(1672),周亮工病逝[1-3]。

        周亮工為官兩朝,宦游一生,屢起屢躓,仕途坎坷。但他不為所困,在學(xué)術(shù)、文藝、收藏鑒賞等方面精心研習(xí),都取得非凡成就,受到時(shí)人和后人的推重,成為明末清初著名學(xué)者、詩人、收藏家、鑒賞家、印論家。

        周亮工工詩善文,秉承秦漢風(fēng)骨,為文以復(fù)古為己任,不肯隨附時(shí)調(diào),頗能創(chuàng)出新意。家有賴古堂,藏弆書籍、印篆、書畫、古物甚富,精于書畫、篆刻藝術(shù)的研究與鑒賞,世所公認(rèn),當(dāng)時(shí)國內(nèi)凡能畫、能篆刻者,無不將自己所長贈(zèng)之,以求鑒賞。據(jù)說,凡是被他的詩文提到的藝術(shù)家,身價(jià)立刻大增,這也可看出亮工在當(dāng)時(shí)的影響之大[4]。他曾評陳卓、吳宏、樊圻、李又李、盛丹等八人為“金陵八家”,載于乾隆《上元縣志》??陀^而切實(shí)的評價(jià)為其贏得了良好的聲譽(yù),同時(shí)也提升了他自身的書畫水平。正如秦祖永《桐蔭論畫》所評:“先生精于鑒賞,故落筆便得三昧,良由其天分勝也?!绷凉ど齐`篆,書法逼近漢魏之風(fēng)。草書亦佳,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之國朝書品一章中,列其草書在“能品下”。偶作山水畫,筆墨簡淡,清逸之氣縈于尺幅間,嫣然秀逸,韻致翩翩,完全由書卷中探索得來。他的傳世作品有兩幅:一幅《山水軸》,現(xiàn)為香港私人收藏;另一幅《晴樹煙嵐圖》,現(xiàn)藏南京博物院,此圖筆墨秀而不媚,剛勁處峻峭似漸江,山頂作礬頭,皴法以長披麻皴為主,純屬董巨一路。秦祖永《桐蔭論畫》評其畫入逸品[3]。由于他對藏印有特別的愛好,故當(dāng)時(shí)交往諸友之中很多篆刻名家。他收集印章達(dá)數(shù)千方之多,其子將這些印章匯集成《賴古堂印譜》,為“篆刻家模范”[5]。

        亮工見識(shí)廣博,勤于著述,著作甚富。其詩文集前后有13種,如《友聲》《蕉堂集》《閩雪》《北雪》《偶遂堂近詩》《恕老》《刪定賴古堂詩》《賴古集》《賴古堂詩》《賴古堂集》等;詩文外的雜著有18種,如《全濰紀(jì)略》《通燼集》《入閩記》《翼揚(yáng)》《耦雋》《平心錄》《鹽書》《蓮書》《字觸》《同書》《閩小記》《書影》《讀畫錄》《印人傳》《賴古堂書畫跋》等。又注重表彰同時(shí)代人的著作,編選刻印有《賴古堂近代古文選》《尺牘新鈔》等書[4]。

        其中與書、畫、印有關(guān)的重要著述有《書影》《讀畫錄》《印人傳》等?!稌啊肥?,為亮工所撰重要學(xué)術(shù)著作之一,撰于順治十六年(1659),記述了他的平生所學(xué)、所見、所聞,涉及詩賦、文風(fēng)、藝壇掌故、文人軼事,凡小說、戲曲、音樂、書法、繪畫、篆刻等方面,都有論述?!队∪藗鳌啡恚凉ひ簧釔凼占≌?,生前及身后由其子周在浚等編印《賴古堂印譜》,流傳至今。此書是周亮工關(guān)于篆刻和篆刻家方面的著述,各家著錄多作四卷?!敦湑加浝m(xù)編》著錄三卷,康熙十二年(1673)周在浚等編刊[4]?!队∪藗鳌窞橛∽V中的每個(gè)篆刻家立一小傳,記載了文彭等60人,并附有不知姓名和有名無傳者64人。

        亮工將其藏畫中的精品裝訂成冊,每每出游,都隨身攜帶,若有閑暇,則信手翻閱,回想某幅畫出自某畫家手筆,與某畫家的交往情誼,或作畫的時(shí)間、地點(diǎn),甚至畫家的品藻、軼事、雅謔等,隨意所至,信筆寫下,撰成畫家小傳,積累多了,裝璜成冊,便成了《讀畫錄》。其中立傳的畫家約41人,書后另附畫家姓名未及立傳者69人。記載詳實(shí)可信,為后人研究明末清初的金陵畫壇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秦祖永《桐蔭論畫》序中甚至將其與《畫品錄》等相提并論,足見其在金陵畫史上的重要地位[3]。

        亮工一生好士憐才,對朋友敦篤不欺,一時(shí)遺老多從之。他廣交文友,砥礪切磋,家中常常高朋滿坐,飲酒賦詩,在當(dāng)時(shí)文壇和藝壇產(chǎn)生較大影響。順治二年(1645)至四年(1647),他為官揚(yáng)州期間,接觸了許多在揚(yáng)州的遺民、文人,如程邃、孫枝蔚、許珌、王漁洋、吳嘉紀(jì)、汪楫等。離開揚(yáng)州后,他和揚(yáng)州文人圈仍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晚年曾多次回?fù)P州會(huì)友游玩[6]。亮工在福建為官期間,與高兆、許友以及宋祖謙、江皓臣、吳晉、林熊等福建文人圈中的人物交往密切[7]。明末清初的金陵畫壇,呈現(xiàn)出一派獨(dú)特的、與所謂“正宗”的四王畫派有著明顯區(qū)別的藝術(shù)風(fēng)貌。周亮工與金陵畫家交往甚密,其中不乏金陵本地畫家如胡元潤、朱瀚之、樊圻等,更多的是寓居南京的畫家如龔賢、石溪、程正揆等,周亮工雖然與他們經(jīng)歷不同,但在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追求上有相通之處,因而能與他們成為同道知音。作為畫家的朋友,他起了傳遞信息、資助和藝術(shù)交流中心的作用;作為鑒賞家和金陵畫壇的評價(jià)權(quán)威,他起著聯(lián)系、凝聚畫家,并積極引導(dǎo)金陵畫壇的畫風(fēng)的作用[3]。

        2 周亮工印章收藏與編輯《賴古堂印譜》

        明末清初的學(xué)者、文人,一方面繼承了萬歷年間“搜古以供嗜好”的特點(diǎn),同時(shí)面對朝代更替、政治復(fù)雜化的局面,多不愿卷入這種漩渦之中,而是潛心傾力于文藝,來表達(dá)自己的人生追求,其中尤以書畫藝術(shù)活動(dòng)為突出。和書畫藝術(shù)密切相關(guān)的文人篆刻印章,在當(dāng)時(shí)成為文人寄情言志的重要方式和文人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而得以普及和發(fā)展,蔚成風(fēng)氣,并促進(jìn)了編輯印譜的興盛。

        印譜的產(chǎn)生可追溯到唐玄宗時(shí)期的“璽譜”。宋代由于金石學(xué)的發(fā)展,集古印譜有了充分發(fā)展。明代中后期,隨著文人篆刻及收藏印章之風(fēng)漸來漸興,明隆慶六年(1572),上海顧從德與安徽印人王常合作,以自己家藏并江浙收藏家收藏的秦漢印為基礎(chǔ),鈐印成《顧氏集古印譜》,共20部;萬歷三年(1575),此印譜又被增補(bǔ)并用木刻刊印,更名為《印藪》,大規(guī)模發(fā)行,由此在文人中形成一股集摹古印的熱潮。印人的自刻印譜隨之產(chǎn)生,同時(shí)出現(xiàn)了匯集印人印章為印譜的風(fēng)氣。萬歷四十五年(1617),太倉人張灝匯集文彭、何震、蘇簡等22人的作品,輯成《承清館印譜》正續(xù)集,印作以詩句閑章為多,并逐一注明刻印者姓名。崇禎四年(1631),又匯集明代何震、朱簡等近60位印人所刻成語閑章印近2000方,輯成《學(xué)山堂印譜》。此二種印譜的輯成,開創(chuàng)了匯集印人印章為印譜風(fēng)氣的先河。周亮工的藏印活動(dòng)和《賴古堂印譜》的輯成,正是沿著張灝的集輯活動(dòng)而展開的[8]62-63。

        周亮工不但是卓有聲譽(yù)的詩人和學(xué)者,也是收藏和鑒賞大家,其庋藏的書畫、印章以及古物甚多,賞鑒頗精;尤嗜印章,藝技要求甚高,曾延請名家巨匠鐫刻印章,收藏宏富,達(dá)數(shù)千枚之多,在當(dāng)時(shí)收藏界可謂首屈一指。其子嗣以及與之交游的文藝界名家多有記述,從中可見周亮工勤勉、醉心于收集、研究、鑒賞印章之身影。周亮工之子周在延在一篇跋文中回憶周亮工對印章的癡迷:“因憶先子雖不能為印,然每得一石,或胸有數(shù)字,則幾經(jīng)揆度,俾配合混融,點(diǎn)畫無間,字與石相稱而后安焉。否則數(shù)易之。有句云:得款頻相就,低崇愜所宜。蓋實(shí)錄也。故與賓客雜坐,酒闌燈炧,談及篆籀,反復(fù)精神,百折不窮,人各飽所未聞,雖數(shù)十年以此名家者,使之略述顛末,皆嘆弗及也?!盵9]

        明末清初隱士學(xué)者張遺(怡)評曰:“櫟園先生有三癖,曰書畫,曰硯,曰印章……生平收藏印章不下數(shù)千方,遠(yuǎn)溯斯籀,下逮文何,選異拔尤,非佳品不采,非名手不登……然此冊所載,猶可七百余面……近代以來,無有儷者……先生之癖,與杜征南、歐陽六一并傳不朽矣?!盵10]

        畫家高阜曾說:“櫟園先生曰:予生平性酷嗜此,不啻如南宮之愛石。嘗語:篆刻之妙,津津不置口,若天下尤好之倫,如美女時(shí)花,異香名酒,俱無以易茲酣適者。歷官以來,吏牘盈前,賓朋滿座,未嘗少廢摩弄,至其辨析文義,指說象形,一點(diǎn)一畫之間,皆期于中程,度會(huì)神理,雖專家名輩,操三寸而獻(xiàn)奇者,一經(jīng)抉摘,莫不俯首屈伏……而名家至不可勝數(shù),中更數(shù)十年,積千數(shù)百枚,錯(cuò)落筐篋間,皆有古法可式。近代以來好古之家,致印之多而且精者,未有如周先生者也?!盵11]4-9

        藏書家黃虞稷云:櫟園夫子“酷嗜印章,數(shù)十年來,江南北精于篆刻者,各有貽贈(zèng),聚而藏之篋衍,不下數(shù)千枚。經(jīng)夫子所鑒定者,皆精考秦漢之遺文,上瓦鐘鼎之妙畫,蓋不獨(dú)可以語當(dāng)世,后之欲精心斯藝者,咸有所法程……夫子之為世模楷,固有其遠(yuǎn)者大者,然即此區(qū)區(qū)小技,亦足以法天下傳后世。非其精神所萃,而能如是哉!”[12]

        金石名家張貞也形象地描述了周亮工對印章的嗜好:“櫟下先生于印章一道獨(dú)有偏嗜,不特于一時(shí)作者如穆倩師、黃濟(jì)叔、穆生諸子,求之曾不遺余力,凡文士中有志斯道者,必令奏刀,得其一章半篆,則喜形于色。積久幾至萬顆,精遴之尚存數(shù)千,奇麗怪偉,工妙絕世,所謂《蘭亭》無下品也。先生官青州,賓友歙集,必出行笈所攜傳觀為樂。余每過先生,以其有同好,命之審定甲乙,然后登譜。先生下世,漸就散棄,流布人間,唯印本數(shù)冊而已?!雹僦焯焓?006年所撰的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博士學(xué)位論文《周亮工及其〈印人傳〉研究》之第二章第二節(jié)“《賴古堂印譜》的編選與周亮工的印章活動(dòng)”中第65-66頁所敘述的張貞的“杞田集卷十四·跋賴古堂印譜”中涉及此事。[8]65-66

        史學(xué)家倪粲:“賴古堂印譜一編,吾師櫟園先生所集也。先生嘗謂予曰:‘凡物聚于所好,而尤聚于衡鑒之精。有之而不好,不聚也;好之而不擇,雖多猶不聚也。有匯集古人之力而無其才,有上下古人之才而無其識(shí),君子所大懼也。……予不敏,性與古人為緣,雖此印章,亦成奇癖,故聚數(shù)十年精神,凡海內(nèi)諸家所篆,無不論定而評騭之,以藏弆為今日之盛?!盵13]

        清康熙六年(1667),周亮工感嘆所聚玩好,半屬云煙,乃取所藏書畫,分賜諸子;并取家藏印,包括其父、弟遺印,和兒輩用印,由其仆陶姓者任印拓之事,集為一編,名曰《賴古堂印譜》(或稱《賴古堂家藏印譜》),一年僅得25部。讓兒孫各藏一部,外余盡散之友人。譜首有高阜、周銘、高兆、黃虞稷、張遺(怡)等序,共四卷?!敖衿漭d之譜者,皆其氏號(hào)堂庵與其所取名言俊句以見志適情者也?!盵11]12收印約600多方,均為當(dāng)時(shí)宗工巨手所鐫,代表了明末清初篆刻的風(fēng)格和成就。本譜輯成,即被印林奉為圭臬。《賴古堂印譜》后由其子周在都、周在延、周在浚等在原本基礎(chǔ)上幾次進(jìn)行編選,各本選印數(shù)量有別[11]12。據(j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此譜有三個(gè)版本,即康熙六年周氏賴古堂鈐印本,清初鈐印本,清初鈐印、清郭起隆跋本。其實(shí),此譜版本不止這些,本文后有詳述。

        此譜載周氏名號(hào)齋室印較多,也有閑章,有的記錄其生平蹤跡,頗有耐人尋味者。如“我在青州作一領(lǐng)布衫重七斤”一印,亮工曾在青州任職,其刻為印,或有紀(jì)念之意。又如“又活一日”,“勿忘此日”二印,可確知為黃濟(jì)叔與其同時(shí)被囚時(shí)所作,前印示生命危在旦夕,強(qiáng)作豁達(dá)也。后印刻于黃濟(jì)叔先得釋時(shí),概括兩人的患難之交。黃濟(jì)叔刻印,流傳極少,賴此可見風(fēng)貌?!白唏R聯(lián)翩鵲噪人”印,則是楊玉暉以蘇東坡詩句入印,亦可見楊氏刻印體勢?!顿嚬盘糜∽V》中還有“周圻”、“伯安”、“圻三十七”等印,可見周亮工原籍江西金溪之譜名、輩行[14]。誠如高阜所云:“覽者……于半圭數(shù)字間,已可得周氏一家之概矣,則謂是譜為櫟園先生家乘可也?!盵11]12-13

        在明末以來的匯集印人印章為印譜的風(fēng)氣中,《賴古堂印譜》有著特別的意義。后人將《學(xué)山堂印譜》《賴古堂印譜》以及《飛鴻堂印譜》(1776年由歙縣人汪啟淑輯成,版本、內(nèi)容都仿《學(xué)山堂印譜》),合稱“三堂印譜”,但此三譜有很大不同?!秾W(xué)山堂印譜》和《飛鴻堂印譜》中的印作,多采詩文成語,娛情適性,自著風(fēng)雅。而《賴古堂印譜》以匯集者的自用印章為中心,還包括反映周亮工生平的諸多印章。通過這些印章,可了解、研究他的經(jīng)歷和思想狀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jià)值,是另外兩譜不能比擬的。但《賴古堂印譜》未注明印章作者,不能與《印人傳》相印證,為此譜缺憾之處[8]65、[14]。

        3 《賴古堂印譜》現(xiàn)存各種版本

        據(j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書資料,《賴古堂家藏印譜》分“不分卷”和“四卷”兩種:《賴古堂印譜》不分卷,清周亮工輯,清初鈐印本?!顿嚬盘糜∽V》不分卷,清周亮工輯,清初鈐印本,清郭起隆跋。

        《賴古堂印譜》四卷,清周亮工輯,清康熙六年周氏賴古堂鈐印本。

        其實(shí),全國各地所藏清早期鈐印之《賴古堂印譜》有多種,書名、版式、尺寸不一,如:

        《賴古堂祖孫三代自用印譜》一卷,開本縱27.8,橫15.2厘米,每頁6、7印不等,共集279印。內(nèi)容有周亮工及其子、孫的字、號(hào)、齋館名、詩詞章句等。四川省博物館藏[15]。

        《賴古堂印譜》不分卷,(清)周亮工輯,清初(1644-1722)鈐印本,二冊,8行20字,白口,四周雙邊。國家圖書館藏。

        《賴古堂印譜》,(清)周亮工篆印,清初(1644-1735)鈐印本,線裝,一冊。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藏。

        《賴古堂印譜》四卷,(清)周在浚編,清前期賴古堂鈐印本,線裝,四冊(一函),縱27.4厘米,白口,無魚尾,四周單邊,框格為藍(lán)印。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

        《賴古堂印譜》,(清)周在浚藏輯,清前期周氏賴古堂鈐印本,四冊(一函),線裝。南開大學(xué)圖書館藏。

        《賴古堂印譜》,(清)周在延輯,清康熙三年(1664)鈐印本,線裝,二冊(一函)。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藏。

        《賴古堂印譜》四卷,清康熙六年(1667)周氏賴古堂鈐印本,線裝,四冊,縱28、橫16.6厘米,框縱19.4、橫13.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賴古堂印譜》四卷,(清)周在浚、周在延、周在建輯,清康熙六年(1667)周氏賴古堂鈐印本,八冊。國家圖書館藏。

        《賴古堂印譜》四卷,(清)周亮工輯,清康熙六年(1667)周氏賴古堂鈐印本,四冊,線裝,容庚贈(zèng)書。中山大學(xué)圖書館藏。

        杭州西泠印社藏有一部《賴古堂印譜》,清康熙六年(1667)輯成。全書每頁正背朱泥鈐印,共1550方。開本高29.5、寬17.5厘米,板框高19.6,寬13.4厘米。書口刻隸書書名,玉扣紙藍(lán)框。每卷之首均有序,卷一《賴古堂藏印序》,高阜撰;卷二《賴古堂印譜序》,高兆撰;卷三《賴古堂印譜引》,張遺撰;卷四《印譜小引》,周銘撰;《印譜序》,黃虞稷撰。卷首右上角刻書名卷次,左下刻“大梁周在浚雪客,在延龍客,在建榕客藏”。收印如下:卷一,396?。痪矶?,398印;卷三,378??;卷四,378印。此譜原為張魯庵先生藏本,1962年捐獻(xiàn)西泠印社。卷首鈐有“丁仁收集摹拓之記”、“曾經(jīng)八千卷樓所得”、“葛祖芬鑒藏印”等收藏印[14]。

        南京圖書館藏有《賴古堂家印譜》一卷,收錄印158方,而卷首僅有高阜一人序。疑為后人根據(jù)鈐印本所輯[8]64。

        民國以來的出版物還有:

        《賴古堂印譜》,四冊(一函),開本30.5×17.7厘米,神州國光社影印,1912年。

        日本印人小林斗庵編輯《中國篆刻叢刊》,1981、1984年日本二玄社套色發(fā)行,《賴古堂印譜鈔》編入其中第八卷。

        《賴古堂印譜》,(清)周亮工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收600多方印。

        朱天曙編校整理《周亮工全集》(十八冊),鳳凰出版社,南京,2008年。其中第十七冊為《賴古堂印譜》(四卷),原印譜套色影印。

        總之,周亮工作為明末清初的著名學(xué)者和大鑒藏家,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其所編輯的《賴古堂印譜》,為明末清初三大印譜之一。該譜以編者的字號(hào)齋室印為主,旁及見志怡情之閑章,有較高的歷史價(jià)值,為另兩譜所不及?!顿嚬盘糜∽V》內(nèi)容豐富,版本較多,對后世匯輯印譜影響深遠(yuǎn)。本文僅作初步研究,其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尚待于學(xué)界同仁繼續(xù)努力、深入研析。

        [1]王鐘翰.《清史列傳》卷七十九:周亮工[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清]周亮工.全濰紀(jì)略[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3]許文惠.周亮工與清初金陵畫壇[J].藝苑:美術(shù)版,1998(2):36-45.

        [4]劉奉文,王輝.周亮工著述考[J].文獻(xiàn),1994(4):194-205.

        [5]《四庫撤毀書提要》中《印人傳》提要[C]//.四庫全書總目附錄.北京:中華書局,1965:1842.

        [6]朱天曙.周亮工與金陵、揚(yáng)州文人之關(guān)系[J].中國書畫,2007(8):52-58.

        [7]朱天曙.周亮工與閩地文人群的關(guān)系[J].榮寶齋,2008(1):282-287.

        [8]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傳》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2006.

        [9]周在延.《賴古堂印譜》跋[C]//韓天衡.歷代印學(xué)論文選.杭州:西泠印社,1999:521.

        [10]張遺.賴古堂印譜引[C]//[清]周亮工.賴古堂印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1-55.

        [11]高阜.賴古堂藏印序[C]//[清]周亮工.賴古堂印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2.

        [12]黃虞稷.印譜序[C]//[清]周亮工.賴古堂印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5-29.

        [13]倪粲.賴古堂印譜:序[C]//[清]周亮工.賴古堂印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43-47.

        [14]重今,穎之.社藏印譜介紹(十):《賴古堂印譜》[J].西泠藝叢,1986(14):23-24.

        [15]謝凌.周亮工及其賴古堂印譜[J].文史雜志,1999(3):72-74.

        歐陽摩一南京博物院研究員。江蘇南京,210016。

        Research on Laigutang YinPu Compiled by Zhou Lianggong

        Ouyang Moyi

        Zhou Lianggong was an official active in the period of the Ming-Qing transition.Despite of the frustrations he experienced in life,Zhou established himself a renowned scholar and great art appreciator and collector.His Laigutang Compilation of Seals(Laigutang Yin Pu)w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seal compilations at the time.This paper examines Zhou’s life and achievements and explores the issues on Laigutang Compilation of Seals including the writing process and extant versions.It is argued that the Compilation is of great historical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has asserted profound influence to later works of its kind.

        Zhou Lianggong.Laigutang YinPu.Extant version.

        G256.22

        2013-08-29編校:徐憶農(nóng))

        ①本文所撰周亮工及生平在總體上參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出版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由俞劍華主編的《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并在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xué)、清華大學(xué)、南開大學(xué)、中山大學(xué)等圖書館查詢系統(tǒng)檢索相關(guān)資料。

        猜你喜歡
        周亮印譜鈐印
        夏昶作品欣賞
        善良的印記
        古意盎然說印譜
        擔(dān)當(dāng)
        中國書畫(2020年10期)2020-03-09 06:27:44
        獨(dú)孤求知者周亮
        汽車觀察(2018年9期)2018-10-23 05:46:20
        特殊的“古籍”
        清 李觶 花草蟲鳥冊頁
        收藏與投資(2017年4期)2017-05-30 05:19:17
        “反比例函數(shù)”測試卷
        水墨名家
        周亮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五十路在线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 |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国模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日本一道dvd在线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有码手机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毛片在线播放a| A阿V天堂免费无码专区| 国产免费操美女逼视频| 国产精品精品自在线拍| 人妻去按摩店被黑人按中出| 久草视频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偷拍|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99国产免费热播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悠悠色av|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国产麻豆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黄网站|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 亚洲av永久久无久之码精| av网站在线观看大全|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国产一级在线现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无码| 人妻在卧室被老板疯狂进入国产 | 麻豆精品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婷婷激情六月|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