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督管是指班主任采取創(chuàng)新、多樣、溫和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深層、高效的教學管理。構建多邊督管的模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協(xié)調師生、家校以及學生學習與興趣等之間的關系,以此達到高效、高質教書育人的目的。班主任是多邊督管的引領者,應結合本班特點,抓住班級發(fā)展的細節(jié),優(yōu)化班級管理狀況,巧妙運用多維度的策略,助力班級合理高效發(fā)展。
一、巧設班規(guī),形成風貌
班規(guī)是班級成員應共同遵守的公約,班主任應該結合目前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制訂新型班規(guī)。不同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表現(xiàn),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普遍存在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的問題[1]。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制訂班規(guī),促進班級形成陽光向上的班級風貌。首先,動員學生參與班規(guī)的制訂,從考勤、儀表、衛(wèi)生、作業(yè)、紀律、課堂等方面,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其次,分組討論,學生小組選派一名成員記錄討論要點并匯報發(fā)言。學生紛紛提出“不遲到早退,按時到校上課”“課間不追逐打鬧”“注意禮節(jié)禮貌”“保持整潔衛(wèi)生”“獨立完成作業(yè)”“遵守課堂紀律”等班規(guī),班主任可以歸納這些班規(guī),然后再做出增刪,最終敲定一個方案。最后,舉行班規(guī)的發(fā)布儀式。這一儀式為學生提供了班規(guī)制訂的參與感,讓學生能夠感知到班規(guī)對自我的約束力,進而自覺督促自己要規(guī)范行為。
為了保持班規(guī)的可持續(xù)性,班主任可以印發(fā)班規(guī)小卡片,每人發(fā)一張,再準備小紅花印章。班主任可以在放學前提問學生:“今天你有沒有做到遵守班規(guī)呢?”學生之間互相監(jiān)督,班主任合理評判,如果學生做到了就舉手,班主任可以為他們蓋上一個小紅花印章,以示鼓勵。集滿十五個小紅花就可以換一支筆,集滿三十個小紅花就可以獲得一封表揚信,集滿六十個小紅花就可以獲得參與“三好學生”評選的名額。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自覺注意個人行為,養(yǎng)成好習慣,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班級的氣質和風貌。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鼓勵學生自覺遵守班規(guī)實際上是一種提倡“自我教育”的表現(xiàn),“自我教育”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心靈的自由”。教育的歸宿是育人,育人的達成需要借助巧妙的方法。班主任可以抓住育人契機,創(chuàng)新班規(guī),在合理的限度內“春風化雨”,彰顯班級學生的精神風貌,實現(xiàn)班級的和睦,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
二、巧借班會,涵養(yǎng)品德
班會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德育課,也是階段性總結。班主任要借助班會讓學生愛上課堂,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涵養(yǎng)學生的品德。
巧妙合理的安排能讓班會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班主任可以提前為班會選定主題并告知學生,避免學生輕視班會或者缺少心理準備。然后,采取按學號排隊的方式,請學生在班會上結合主題簡單談談看法。這樣一來,不僅能有效解決班會課上班主任對學生的單向輸出問題,還能避免學生因怯懦而失去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例如,班主任可以舉辦紅色文化主題班會,先給學生講講著名的紅色故事,為他們做出一個主題上的引導,然后讓學生提前閱讀紅色文化書籍。接著,提供一塊場地,讓學生模擬紅軍長征。班主任不斷的發(fā)號施令:“現(xiàn)在有敵人來了,大家趴下!”“危機解除,大家迅速起立,然后向前跨一步?!薄翱矗橙说呐趶梺砹?,快分散開趴下!”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更能融入情境,設身處地理解紅軍戰(zhàn)士的艱難。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愛國短片,帶領學生合唱紅歌,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在理解中成長,在感悟中促進發(fā)展。
班主任也可以采用個性化的方式,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開展紅色主題班會。比如,有的學生內向但文采極佳,班主任可以鼓勵這部分學生撰寫紅色主題小詩,由熱愛朗誦的學生幫忙朗讀,以兩人一組為單位。有的學生有音樂天賦,班主任可以邀請他們上講臺唱一首紅歌,并且可以讓他們帶領全班學會一首紅歌。有的學生擅長繪畫,班主任可以將他們的繪畫作品貼在教室四周的墻面上,也可以將教室黑板報設計交給他們。這樣既能給學生帶來內心的滿足感和自豪感,讓學生愿意重視班會,融入班會,也能給班會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最后,班主任進行總結歸納,帶領學生回顧班會課的過程,從各方面依次總結,讓學生在班會課享受到樂趣的同時,也能獲得知識,獲得認知和思想品德上的提升。
三、巧連家校,培養(yǎng)能力
隨著“雙減”政策的頒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我國教育制度迎來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家校關系也出現(xiàn)了相應的變化。我國教育學家馬忠虎認為,家校合作實際上是聯(lián)合了對學生最具影響力的兩個機構一家庭和學校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2]。學生成長過程中最親近的人是家長和班主任,因此,家校合作是助力學生成功適應學習生活的良方。家校合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xiàn)完整的一站式教育,從而避免了教育脫節(jié),或者教育虛偽化的情況。有效的家校合作,可以讓班主任每日的教育活動與家庭教育同頻共振,家長在班主任的專業(yè)指導下,能促進學生的成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家校合作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心理以及個性等方面綜合考量,班主任可以通過這些綜合信息正確地評估學生,理解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行為,準確預判學生的心理活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學生出現(xiàn)成績持續(xù)性下滑的反?,F(xiàn)象,班主任要先觀察學生在校的行為習慣,觀察學生是因同學關系上的矛盾影響了學習情緒,還是過分沉迷于同學間的嬉戲打鬧以至于無心學習,又或者是課后沉迷網絡游戲。為準確尋找到原因,班主任可以聯(lián)系家長詢問情況,互通家校信息,了解學生在家庭之中的狀態(tài),是否與在校園中的狀態(tài)截然相反。
家校合作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將家長與班主任擺在同等的位置,讓班主任的身份向家長靠近,促使學生親近班主任,讓學生愿意與家長和班主任開心扉。例如,在面對學生嬉笑打鬧引起的矛盾時,班主任在進行口頭教育后還需要對問題予以重視,避免因學生輕視問題、班主任忽視問題、家長不知問題等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也就是說,在面對此類問題時,班主任除了需要進行言語上的溝通與疏導,還需要告知雙方家長,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讓學生在多方的教育之下,清楚地認識到潛在的風險,分清游戲與現(xiàn)實的界限,找到與朋友活動嬉戲的正確方式。
同時,家校合作可以促進教育的全面化,班主任可以布置一些家長與學生互動的作業(yè)。例如,班主任可以布置利用舊衣服制作環(huán)保袋的作業(yè),鼓勵學生與家長一起挑選材料、設計花紋、細心縫線,將作業(yè)的完成對象由學生個人擴展至家庭,改變學生潛意識中認為學校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家長的教育可以側重于實踐應用方面,而班主任的教育則是側重于理論教學方面,二者相輔相成,能夠深化學生的認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學生教育為紐帶的家校合作還可以促進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在互相理解之中促進家校關系的和諧,減少家校矛盾。高質量的家校合作,可以幫助學生愛上學習,逐漸理解學習的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
四、巧用懲戒,潤養(yǎng)精神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明確規(guī)定,教育懲戒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3]。教育懲戒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班主任教育過程中的左右掣肘的困局。但教育的藝術更是愛的藝術,教育懲戒的目的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巧妙運用懲戒的方式是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有助于潤養(yǎng)學生的精神風貌。
學生的行為習慣往往受到內心興趣的驅使,而非一板一眼地按照班主任的理想狀態(tài)發(fā)展。例如,學生在課堂上悄悄看漫畫書,班主任詢問起來,得到的回答大概是“上課太無聊了,我想看點有意思的書”。這時,班主任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走,翻看兩下學生的書,然后說:“今天課上教了大家寫讀后感,那你就寫寫這本漫畫的讀后感吧?!睂W生在完成這項額外任務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自己因為沒有聽課,根本不會寫讀后感,但是為了完成任務又必須尋找同學梳理課堂知識,然后再看著只有笑點而無營養(yǎng)的漫畫書束手無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并未聽到班主任的說教,反而是切身體會到了上課走神的后果。即使是自己喜歡的漫畫書,遇上讀后感這一形式的任務,也會變得枯燥乏味,這時,班主任可以引導性地提醒學生要認真聽課。同樣,如果在課堂上有學生偷偷畫畫,班主任依舊可以采取溫和的方式處理學習和興趣的矛盾。班主任可以讓這位學生參與創(chuàng)作黑板報,以商討的語氣說:“老師發(fā)現(xiàn)你繪畫功底很不錯,那么這次班級的主題黑板報設計你也參與進來好不好?”這樣一來,班主任實際上是給予了學生發(fā)揮特長的空間,而學生發(fā)現(xiàn)班主任能夠欣賞他的才能,自然也就愿意配合班主任的行動,從而改正上課畫畫的習慣。
但是,學生的問題不止存在于課堂,也存在于課后。例如,學生之間的斗嘴是難免的,當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時,班主任可以在辦公室約談相關學生了解詳情。班主任要營造輕松的辦公室氛圍,例如分享一些糖果、餅干之類的小零食,或者面帶微笑,這些都有助于消除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隔閡,為班主任更好地了解事態(tài)狀況,及時化解學生矛盾打下基礎。另外,如果學生的違紀行為情節(jié)輕微,那么班主任應以教化為主,但是不可以縱容或者漠視,甚至置之不理。學生做錯了事情,班主任可以點出錯誤行為,但是不建議采取罰站等體罰行為,因為這類當眾懲罰的行為可能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嚴重的話,學生可能會產生厭學心理。班主任可以安排學生完成一些班級的公益任務,比如照顧盆栽一周,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自律的好習慣。班主任在教育懲戒方面既不能優(yōu)柔寡斷,也不能冷酷無情,需要巧妙作為。班主任可以使用教育懲戒的方式幫助學生成長,但是班主任不應該濫用懲戒的權利。班主任可以遵從葉瀾教授“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的理念,合理使用教育懲戒權,從而讓學生獲得精神層面的滋養(yǎng)和提升。
結語
在小學班級教學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創(chuàng)設新情境,開拓新視野,應用新方法,讓學生在感性中感懷,在感悟中感化,讓學生理解到班級的概念,擁有集體意識。高效合理的班主任督管不能局限于教學任務,更要落實在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抓住生活中各種偶然出現(xiàn)的契機,立德樹人,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自我意識。
[參考文獻]
[1]湯芳.班規(guī)要科學合理[J].江蘇教育,2019(95):70.
[2]趙華夏.家校共育提高教學水平的策略研究[J].進展:教學與科研,2021(10):19-20.
[3]谷信茹.教育懲戒的三個視角[J].中小學德育,2022(8):64-65.
作者簡介:于卓(1979一),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川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