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小學生的一門應用技能型課程,雖然其在基礎教育中課時占比不大,卻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并基于深度學習的視角,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熱情,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同時積極拓展學習平臺,以加強深度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水平。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深度學習;創(chuàng)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1.039
On the Inno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Pointing to Deep Learning
ZHAO Liping
(Minqin Xiguan Primary School, Minqin, Gansu 733399)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applied skill based cours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lthough it accounts for a small proportion of class hours in basic educa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learning,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actively expand learning platforms to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deep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vel.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ep learning; innovation strategy
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并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但當前社會調查顯示,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結果并不理想,且未能滿足社會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標準和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死記硬背、重復操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過程從被動記憶的“淺層學習”狀態(tài),逐漸向深度學習領域轉變,以幫助其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計算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
1" 深度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1.1nbsp; 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因為深度學習要求學生深入了解知識內容內核,如信息技術的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等,并在反復練習和實踐中熟練掌握相關技能,再加上其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領域,這樣可使學生在學以致用中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滿足感,以促使學生主動遷移知識,拓寬知識的應用場景,從而有效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另外,在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因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機械練習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完全不能滿足深度學習的標準,這就促使教師要主動提高專業(yè)素質,采取多層次、多角度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層了解知識,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讓其在主動參與中體驗信息技術的意義和價值,有效提高學習成果。
1.2"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在深度學習小學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需要綜合多種元素,并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和能力,這樣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高階思維能力。例如,在編程項目中,學生可能會編寫一些簡單的游戲程序,這時他們就需要綜合考慮邏輯結構、算法設計以及錯誤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并調動相關技能,從而有利于深入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蛘咴诜治鰯?shù)據(jù)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自主篩選、整理和解讀數(shù)據(jù),也可能會比較不同調查群體,并得出總結性結果,這樣有利于綜合提高學生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決策能力。再者,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網絡信息,且在搜索信息后,其要準確判斷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并從大量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的內容,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其信息處理能力。
1.3" 有利于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發(fā)展需求
在當今信息快速更迭的時代,深度學習已經成為人才快速適應信息時代的重要途徑之一。因為,其能夠幫助學生突破知識表層,深度挖掘信息技術知識的來龍去脈,幫助其在深入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找到能快速解決復雜問題的關鍵,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適應問題情景的變化。同時,信息時代還要求人才具有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而深度學習恰恰為學生提供了掌握知識和能力的肥沃土壤,讓他們主動探究獲取信息的各種途徑,并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從而產生新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再者,深度學習還能使學生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信息技術的變化日新月異,新的技術和理念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涌現(xiàn),學生一定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以便在面對未知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去學習、探究。
2"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
2.1" 學生層面
在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時常發(fā)生小學生一開始對信息技術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但是隨著教學內容不斷深入,學習難度也會隨之增加,而他們的學習動機則出現(xiàn)逐漸降低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剛開始小學生覺得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可以上網、聊天、打游戲,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一門讓他們放松的“娛樂”課。但是隨著各種教學理論的增加,其需要記憶的知識內容也會增多,導致他們失去玩樂的情緒,逐漸出現(xiàn)不重視、不想學的情況,再加上信息技術不參加學期末的考試或者評價,所以在學生感到力不從心時,就會毫無負擔地放棄學習本門課程。
2.2" 教師層面
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所以學生對課堂教學內驅力不足,首先需要檢討的就是教師,說明其作為課堂的主要組織者未能有效傳播知識。而教學調查顯示,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在課堂上教師將全部教學重點都放在知識講解上,而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再加上未能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操作時間,所以導致其知識掌握能力不足。而這種未能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因材施教理念的機械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難以將知識真正應用到實際學習中,在無形中使得學生的學習有效性降低。
2.3" 學校層面
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部分學校對信息技術課堂存在“偏見”,在實際教學中,其他學科教師搶占信息技術課堂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尤其是在臨近期末的時候,很多學科教師為幫助學生提高學科考試成績,搶占非主要學科的課堂。而班主任也未能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對學生成長的作用,如一部分班主任依舊并秉承“課程怎么上都好,只要將學生‘看’好就行”的理念,導致小學信息技術課的地位越來越低下,使“提高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成為 一句空話。
3" 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3.1" 加強技能訓練,設立高階思維目標
面對深度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教師不應該將教學重點完全集中在提高學生操作技能上,而是應該從學生整體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設定符合小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習目標。即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不是滿足于其能夠使用和理解知識,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四大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課程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利用設立高階學習目標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在完成教師設立的高階培養(yǎng)目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提煉核心知識,并有側重地發(fā)展關鍵能力,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教學“Excel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解讀與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指向核心目標和關鍵概念的教學目標,如在本節(jié)課中,可以根據(jù)單元核心內容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深度剖析,幫助學生梳理數(shù)據(jù)處理的核心問題,然后圍繞核心問題鏈設立互套式的教學目標。這種基于高階學習目標的課堂教學形式,有效擺脫了為了技能而教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因此,能夠引導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成果。
3.2" 加強小組合作,提高學生參與效率
合作學習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其要求學生具有與他人合作的技能和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學會與他人交流,理解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和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有目的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還需要在小組討論中多聽取他人的思考和分析,以便博采眾長,得到啟發(fā),為之后的發(fā)言奠定基礎。而發(fā)言是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重要方式,只有在課堂上多發(fā)言,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知識盲區(qū),并根據(jù)學生的思考角度和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爭取獲得最大化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初識Excel”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采用講解的方式,向學生介紹Excel軟件的知識,并示范一些具體操作,如合并單元格以及條件格式等。但是因為這種教學方式缺乏學生的參與,未能讓學生長時間地掌握相關知識,而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基于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索的發(fā)展特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組,讓學生自主調查并收集信息。教師可引導學生經過小組討論,確定每個成員的調查任務,如有的成員調查班級學生的年齡,有的學生調查身高和體重,有的學生調查家庭成員情況等,以此活躍課堂氛圍,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以便后續(xù)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的相關工作。
3.3" 采取個性化教學方式,分層挑戰(zhàn)學習任務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边@充分體現(xiàn)了個性化教學的理念,且他把教育比作農業(yè),意味著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就像農民會根據(jù)每株農作物的特點進行培育一樣,教師也需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獨特需求和特點,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這也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手段,致力于綜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且因為班級中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都不相同,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人愛好,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其盡快進入學習情境,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例如,在“搜索引擎查信息”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毒品的危害”為主題,讓其在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可以包括文字、圖片以及視頻等,而在分層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要為學生設立不同程度的學習任務,例如,針對知識掌握水平一般的學生,需要學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特定主題的簡單信息,學會如何輸入關鍵詞和篩選搜索結果,并學會正確評估有用信息的方式。而針對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延伸知識范圍,讓其深入查詢信息,并引導他們在分析和比較不同來源信息的過程中,總結出信用性較高的網站。這樣讓學生在操作中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3.4" 遷移知識內容,拓展學習任務
很多時候,學生只是學會了在特定情景中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與方法,卻未能將知識真正地深度遷移,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受到限制。因此,在教學中,當學生真正理解核心知識后,教師需要設計拓展任務,引導其進入全新的學習情景,并與非結構性核心知識相結合,為其提供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且在遷移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遇到新的問題情景,這樣有利于其再次整合意義鏈接的核心知識,以拓寬的知識面。故而,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設計更多的拓展性教學任務,以加深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探索和掌握,從而真正理解信息技術的本質。
例如,在“電子郵件”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學會了電子郵件的格式、優(yōu)點、注冊賬號的方式以及基本發(fā)送信息和接收信息的方式,而為了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廣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利用電子郵件進行交往,如利用電子郵件向教師發(fā)送作業(yè),因為其中可能會涉及一些添加文檔、圖片以及音頻等附件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遷移知識的過程中擴寬知識廣度。或者他們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垃圾郵件或者網絡詐騙,因此其也會格外重視保護賬號安全的相關知識,并且會主動積累一些常見的網絡供應商,如" Gmail、QQ" 郵箱、163" 郵箱等。這樣利用知識遷移的方式,有利于學生拓展學習運用情景,并逐漸脫離單純的技能訓練,走向綜合應用領域,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深度學習的教育領域,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發(fā)展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海洋中,深度理解知識,不斷發(fā)掘自身潛力,綜合提升信息技術專業(yè)素養(yǎng)。而且,深度學習在信息技術領域中具有重要的挖掘潛質,這就促使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策略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調動自身的智慧和教學熱情,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學習體驗,助力他們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周迎春.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23(3):43-46.
[2] 高俊俊.指向深度學習的信息技術大單元教學實踐探究——以“走進人工智能”教學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3(1):52-55.
[3] 衛(wèi)靜潔.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深度教學探索[J].江蘇教育,2022(36):76-79.
[4] 顧雪剛.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以“認識鍵盤”的教學設計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21(Z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