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院校校園品牌活動需遵循實踐育人原則,把握實踐育人的核心要義。文章結(jié)合對JX學院“綠色離?!逼放苹顒影咐钠饰?,就高職院校實踐育人路徑進行了梳理。實踐與研究表明:校園品牌活動實踐育人需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活動的價值選擇和創(chuàng)造性,切實提升學生的體驗感、獲得感和實踐動力,把問題導向與理論思維相結(jié)合,將思政教育融合于問題化解之中,并以品牌實踐活動為牽引促進“三全育人”“十大育人”系統(tǒng)功能的有效發(fā)揮。
關鍵詞 校園品牌活動;實踐育人;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1.007
Exploring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Path of Brand Activiti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JX College's \"Green Leaving\" Theme Activity as an Example
LIAO Shibin, WU Guijing, XU Hanzhu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40)
Abstract Campus brand activiti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grasp the core essenc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analysis of the \"Green Leaving\" brand activity case of JX College to sort out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path of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and research show that brand activity prac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and the role of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emotional stimulation, activity value selection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experience, sense of gain and practical motivation, combine problem orientation with theoretical thinking,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solving problems, and use brand practice activities as a guide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Ten Major Education\" systems.
Keywords university brand activities; practical education; path
實踐教育是高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歷來深受黨中央及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1]。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教育部黨組發(f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zhì)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了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wǎng)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大育人”體系及其實施內(nèi)容、載體、路徑和方法。鑒于高職院校在生源、辦學條件、人才培養(yǎng)特色等方面的特殊性,校內(nèi)綜合實踐活動作為高職院校育人的特別載體,其中的育人邏輯、路徑、方法已成為思政工作者研究的熱點話題,并隨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更新。
1" 高職院校實踐育人:一個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思政教育領域
新時代,各高校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持續(xù)加大投入,然而實踐育人的成效卻往往沒有獲得相對應程度的提高。目前,高校教育體系基本上仍沿襲傳統(tǒng)的做法,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導致實踐教學仍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上還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與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要求還存在不小差距,亟待進一步改進[2]。高校實踐育人過程中也存在主動意識低自覺、育人模式低動能、育人環(huán)境低協(xié)同及育人機制低保障等諸多非對稱發(fā)展矛盾,已嚴重影響實踐育人效能[3]。以上困境在辦學條件相對不足的高職院校中體現(xiàn)得更為突出。
要化解以上困境,需要找到影響育人成效的癥結(jié)所在,筆者結(jié)合近10年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經(jīng)驗和研究心得,總結(jié)了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第一,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大思政”認識不到位,存在以“量多面廣”論英雄的現(xiàn)象,實踐育人的系統(tǒng)思維、問題思維不強;第二,理論依據(jù)不充分,實踐活動因缺乏理論指導、精密設計,造成主題空泛、內(nèi)容松散、活動流于形式;第三,隊伍素質(zhì)不高,學工組織建設也跟不上,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較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也得不到有效發(fā)揮;第四,宣傳工作不足,導致實踐活動對學生吸引力不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不夠高,學生成長獲得感得不到滿足,達不到立體有效的宣傳教育氛圍。
針對高職院校實踐育人的癥結(jié),為了有效提高實踐育人的成效,我們需要增強理論思維,在活動設計、組織實施、隊伍保障、文化宣教方面進行系統(tǒng)把握。其中,關鍵在于加深教師對實踐育人地位、作用的認識,以及探索理論指導、方法途徑等。筆者在參閱國內(nèi)高職院校實踐育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jié)合指導組織的“綠色離?!敝黝}品牌活動案例,對高職院校實踐育人路徑進行了剖析,茲為提升高職院校實踐育人成效提供交流參考。
2" 實踐育人的基本依據(jù):把握實踐育人的原則及核心要義
2.1" 堅持實踐育人的基本原則
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全面推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兑庖姟分赋觯斑M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國民教育全過程,深入實施素質(zhì)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的必然要求”“堅持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nèi)容”“堅持理論學習、創(chuàng)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統(tǒng)一,堅持向?qū)嵺`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4]。具體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價值觀,需要在實踐活動中集中體現(xiàn);堅持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教育的基本原理,生產(chǎn)勞動本質(zhì)上是實踐,而生產(chǎn)勞動除了需要專業(yè)理論技術,同時還包括職業(yè)精神和公民道德,重點體現(xiàn)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這些精神品質(zhì)是生產(chǎn)勞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活動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堅持以上原則,有利于提高活動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是實踐育人工作的總遵循。
2.2" 把握實踐育人的核心要義
實踐活動需要彰顯實踐育人的基本特點,它的核心要義主要體現(xiàn)為人的主體性、價值選擇性、人的情感激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中,人的主體性就是要充分體現(xiàn)人作為活動的能動性、自主性和自為性;價值育人是實踐育人的實質(zhì)、方向與關鍵,讓學生從成長的脆弱性中擺脫出來,增強成長的勇氣和方向性,讓不確定性轉(zhuǎn)化為理想、信念;人的情感的激發(fā)是實踐育人的動力機制問題,也是認知形成的關鍵之所在,情感激發(fā)了學生探究、體驗、合作的動力;人的創(chuàng)造性與主體性緊密相連,主體是“從才能的自由發(fā)展中產(chǎn)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表現(xiàn)”,而創(chuàng)造性凸顯了人的主體性的最高表現(xiàn)[5]。
3" 實踐育人的有效路徑:依托品牌活動探索實踐育人規(guī)律
3.1" JX學院“綠色感恩、綠色離?!逼放苹顒痈艣r
3.1.1" 活動背景
每年6月是高校的畢業(yè)季,在學生離校之際學生宿舍垃圾成山,這種場景與文明的大學校園不協(xié)調(diào);許多可重復利用的物品淪為了廢品,導致資源的極大浪費;凌亂的場面與畢業(yè)生離校前的美好祝愿、美好校園人文景觀格格不入,為廣大師生所詬病。學校的后勤部門投入了大量人力忙于清掃校園,而所取得的效果卻并不如意。
3.1.2" 活動目標及主要內(nèi)容
為解決這個不和諧的問題,廣東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JX學院積極探索工作新思路、新途徑,通過組織專題系列活動,把綠色理念、感恩主題融入畢業(yè)生與低年級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把以上不和諧問題化解于活動中,引導學生踐行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互助互愛、感恩的校園文明景觀?;顒映h畢業(yè)生、頂崗實習生在離校時通過實際文明行動,共同維護校園的美好環(huán)境,感恩回饋母校情,并以公益的方式回饋社會。
自2020年以來,學院連續(xù)5年開展了“綠色離?!ぞG色感恩”主題系列活動,活動由學院團總支、學生黨務工作小組、學生會、學院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學生自律會聯(lián)合舉辦。主題系列活動涵蓋以下五大板塊內(nèi)容:①圖書捐贈漂流活動:②物品可利用回收;③綠色“室”界宿舍衛(wèi)生清潔;④“感恩愛心搬運”;⑤主題征文。
3.1.3" 活動成效
活動得到了學生的熱烈響應:①產(chǎn)生了互助互愛、綠色環(huán)保的良好文化宣教效果,把畢業(yè)季打造成為一道亮麗的校園人文景觀;②校園垃圾堆積成山、有用物品被當作垃圾處理的現(xiàn)象大為改觀;③活動不僅改善了校園人文環(huán)境,也鍛煉了學生組織隊伍,讓學生從中獲得成長,取得實踐育人的良好成效。
在由中國環(huán)境報社、中國環(huán)境網(wǎng)舉辦的2021年公益活動評選中,JX學院志愿者協(xié)會獲得“優(yōu)秀社團”榮譽稱號,指導老師被評為“優(yōu)秀指導老師”;在2022年廣東高校學生工作案例評優(yōu)活動中,該案例被評為一等獎。
3.2" 依托品牌活動,探索實踐育人的有效路徑
3.2.1" 發(fā)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jiān)督是高校學生工作的必要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熱情。為此,指導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施以必要培訓和及時引導,通過校園活動啟發(fā)、引領學生參與校園治理。聚焦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開動腦筋,轉(zhuǎn)換思考角度,提出創(chuàng)新方案。其中,發(fā)揮學生組織和學生骨干的先鋒帶頭作用是關鍵,在活動中錘煉學生的組織能力,使學生得以成長,有效提升學生在活動實踐中的體驗感和成長獲得感。與此同時,指導老師通過整體把握、及時引導、有效激勵等手段,引導更多的組織及學生參與其中,發(fā)揮協(xié)同聯(lián)動效應,形成合力,營造活動的宣教氛圍。此次活動是由學院團總支聯(lián)合志愿者協(xié)會、學生會、自律會等學生組織中的學生骨干協(xié)同組織完成,活動分工明確,互相配合,協(xié)同推進活動有序開展,并取得了較好的活動效果。
3.2.2" 把新理念融入實踐活動,增強專題實踐活動的吸引力
大學生深受社會新理念、新思潮的影響,有著積極參與營造社會新風尚的愿望。作為教育者,需對此加以引導和支持幫助,鼓勵大學生參與對新理念的討論學習和貫徹,增強學生組織開展活動的信心和成就感,提升學生解決問題、探索的成就感。本系列品牌活動在前期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在學生群體中進行了較廣泛的宣傳,弘揚“感恩”“綠色發(fā)展”社會主流價值理念,并把活動上升到參與公益、履行社會責任、傳揚美德的高度。活動過程中學生熱情較高,積極加入活動。指導老師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借助“轉(zhuǎn)化”的思路和校園文化的強大力量,將感恩美德和營造校園文化新風尚融入活動,把問題化解于文化活動,提高了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行動自覺,較好地解決了畢業(yè)季的若干問題。
3.2.3" 問題導向與理論思維相結(jié)合,達成思政教育與化解問題的雙重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藝術的工作手法,需要緊緊抓牢高校育人的本質(zhì)功能,不能為了實踐而實踐,不能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而是在實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目標和邏輯;同時在完善實踐活動管理體系、解決問題中達成思政育人的效果。要實現(xiàn)這個目的,需要找到問題所在,找到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借助理論的解釋、預測、指導和啟發(fā)功能,引導學生有效判斷、分析,提高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在此次品牌活動中,采用學生參與活動、宣傳文化烘托及借助朋輩群體的相互影響作用,在教育中化解畢業(yè)生離校時留下的現(xiàn)實問題,達到了實踐教育的目的。
3.2.4" 以品牌實踐活動為牽引,促進“三全育人”“十大育人”系統(tǒng)功能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
“十大育人”是一套體系,實踐育人作為其中的一個部分,不能孤立于“十大育人”之外發(fā)生作用,因此,高校必須有系統(tǒng)的思維,明確十大育人體系各自的功能,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大系統(tǒng)中把握實踐育人的地位和功能,尋找到實踐育人的發(fā)力點和育人的合力所在。具體思路是,立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文化、管理、服務、組織的育人功能融入實踐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此品牌活動突出了明確的活動主題意義、清晰的活動分工、活動流程等,讓活動做到“師出有名”“行動有方”“各方合作共贏”,有效地使學生管理、后勤服務、團學組織、二級學院等形成了合力,不僅使得活動取得明顯效果,也讓有關管理、服務、組織等育人體系有效運作起來,是一項較好的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實踐案例。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EB/OL].(2016-12-09).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 韓秀峰,王麗,郭春生.高等學校實踐育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高教學刊,2023(13):163-166.
[3] 顏秉明.非對稱效應理論視域下高校實踐育人的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9):82-85.
[4] 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12-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6870/201201/t20120110_142870.html
[5] 成尚榮.實踐育人的理論基礎、核心要義與基本形態(tài)[J].中國教育學刊,2022(10):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