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每每想起沈大安老師,總是想起他高大板正的身影,耳畔也總能聽到他燦爛又略帶沙啞的笑聲。他的目光是一貫的慈和,臉上也總是堆滿笑意。
最早看到沈大安老師的名字是在語文課本上。其實無論是早些年的浙教版教材,還是后來的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沈老師都是主要的編寫者。正因此,他對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的“前世今生”看得特別清晰,把握得也特別準確,是我們公認的 “明白人”。他對中國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尤其是浙江小學語文的改革與探索投入了最大的熱情和智慧。
記得2010年我參加全國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的時候,沈大安老師正是浙江小語會的會長。他看了我的試教,顯然不甚滿意,但又不忍苛責,只是燦爛又略帶沙啞地笑一笑,然后很用力地說:“這些年來,浙江的選手在每一次全國教學觀摩活動中都努力地展現(xiàn)出我們所堅持的課堂樣態(tài),我想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平中見奇,漸入佳境。希望才軍在這次活動中也這樣去追求,去展現(xiàn)浙江小語的課堂境界與審美特色?!睆哪菚r開始,我的語文課堂藝術追求就深深烙下了這八個字,并將其作為我永遠的課堂愿景。這樣的課堂境界,既尊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又展現(xiàn)出語文課堂循序漸進、思維爬坡、素養(yǎng)進階地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的生態(tài),更凸顯浙江小語“精致、大氣、和諧、開放”的審美品位和執(zhí)著追求。即使是現(xiàn)在,我給工作室學員們磨課點評的時候,還是會將沈老師的課堂藝術追求說給大家聽,和大家一起努力探尋和實現(xiàn)這樣的境界。
后來有幾次,無論是聊到課堂教學還是語文課程改革,沈老師言語之間對于小學語文堅守小學本位、學為中心、以生為本,尤其是給予學生健康的語言滋養(yǎng)和高階的思維能力念茲在茲。他自己更是樸素的踐行者,在許多點評指導和學術講座中,常常一針見血,卻又深入淺出,態(tài)度中正平和。在面對任何一次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鐘擺”現(xiàn)象,尤其是一線教師感到迷惘無措時,他都能定力十足,想得明明白白,說得清清楚楚,從不以復雜概念的堆砌和舶來理論的鋪陳來顯示所謂的“深刻”,讓人油然而生“原來如此、就是這樣”的恍悟和慨嘆。作家張鳴說:“肚子里沒有幾車書,加上幾道溝壑,其實故事也是不可能真正講清楚的?!苯逃虒W改革的實踐和表達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沒有幾車書,沒有輾轉(zhuǎn)反側的費盡思量,沒有燭照歷史、洞徹當下的勇氣和定力,哪里能如此娓娓道來,通透豁達,閑庭信步。
對于語文教學中任何新鮮探索的出現(xiàn),他都是一貫地包容和接納,饒有興趣地品咂品咂,且樂于與人分享他的真知灼見。那時候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正在探索交融,微課制作與運用成為語文課堂上的新樣態(tài),許多人都很憂慮由此帶來的語文本位即語言文字品味、揣摩和想象的弱化與游離。反而是他,熱情地擁抱新技術,饒有興趣地推動信息技術賦能語文課堂。他曾擔任過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的評審專家,約我一起參與項目,制作微課,并運用在課堂上,囑咐我可以在這個領域開展創(chuàng)新,以真實的課堂展現(xiàn)語文教師擁抱新技術的自信和魅力。后來我執(zhí)教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運用了微課,撬動學生真切領悟詩歌語言文字、情感氣韻和文化意象,還獲得了部級的名師優(yōu)課。他聽了很高興,說只要語文老師自己能掌握住分寸,就應該熱情擁抱新的課程理念,運用新的工具,積極開展實踐。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他于我是如此悉心關懷,于其他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浙江的小學語文研究者和實踐者自然也是如此。正是在他深情目光的注視下,浙江小學語文名師輩出,且始終活躍在課堂一線,持續(xù)著教學藝術的探尋和審美境界的追求。而他則笑語盈盈地推動著這一切,也成就著這一切。
相處愈久,了解愈深,越過“會長”“專家”的層層頭銜,甚至僭越地以忘年之交的清澈眼睛看他,驀然發(fā)現(xiàn)他身上還洋溢著令人動容的活力與天真。喜歡美食,熱愛生活,每到一處總要從主辦方繁縟的接待中抽離出來,邁著大長腿,走街串巷去感受城市的氣息、生活的溫度,去嘗嘗地道的煙火味。他的身上全然沒有一絲的學究氣,更多的是對生活、對各種新的變化充滿期待和好奇。很多時候,他都是激動、興奮、趣味盎然且充滿熱情的,弄得我們這些所謂的“少年老成”,在他面前,愈發(fā)是拘謹而無所適從了。
現(xiàn)在想來,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這大概是沈老師身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精神氣質(zhì),如今自然也成為我孜孜以求的生命境界。因為我們都信奉,成熟不是為了趨向復雜,而是為了抵達天真。德國哲學家尼采曾提出“精神三變”論的概念,他以駱駝、獅子、嬰兒來比喻人類精神的三個階段,精神會由駱駝變成獅子,再由獅子變成嬰兒。我深以為然,這大概就印證了孔子所說的“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沈老師的活力與天真正是從心所欲,回歸童真。從事教育,最大的饋贈就是有比從事其他行業(yè)更多的機會擁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天真與質(zhì)樸。因為理解兒童,尊重未成年狀態(tài),嘗試從兒童的視角和精神去丈量這個世界,是一個小學教師的必備功夫,就像沈大安老師說的“小學語文還姓‘小’”。而越是在教育教學領域獲得卓越成就的人,舉手投足間的兒童趣味、天真舉動也往往越明顯、頻繁。你看,從事小學教育的這些名家碩儒,哪一個不是老來天真。所以才會有人說,教著教著,我們就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多好,教成孩子,抵達天真!
真的好懷念沈大安老師!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賣魚橋小學)
責任編輯 吳麗萍
沈大安語錄
讀文學作品,重要的是讀出形象來,不是簡單的抽象概念。
每節(jié)課要安排練習。練習題做過了,老師批改過了,錯的訂正過了,全部批改過來了,這才是懂的表現(xiàn)。教學質(zhì)量是做出來的,不是談談說說講出來的。
一節(jié)課總要讓學生情感有觸動,認識有提升,語言有積累,思維有發(fā)展,每天進步一點點。
教學設計不必太刻意,環(huán)環(huán)緊扣未必就好。一節(jié)課可以設計幾個板塊,但開展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怎樣的要求心中要有數(shù)。
略讀課文教學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粗略”“應用”“自主”。
課堂上不要一味追求熱鬧,要有收有放,張弛有度,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靜靜地讀書,細細地思考,慢慢地體悟。
讓學生有足夠的睡眠,有時間玩,有時間讀課外書。看電視,鼓勵學生看特定時段的、適合自己的內(nèi)容節(jié)目。
老師要有時間休息,看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展適當?shù)捏w育活動和文娛活動,才能保持愉悅的心情,滿面笑容地對待學生。
我們學習名師和優(yōu)秀教師,主要不是模仿他們的一招一式,而是要領悟他們的先進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錘煉自己的教學智慧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