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都密切關(guān)注了“整本書閱讀”,將其設置為任務群,進行集中、有針對性的項目學習。所以近期內(nèi),不少教師嘗試執(zhí)教“整本書閱讀課”。
在大家較為熱衷的“導讀課”上,觀察到如下問題:課上得熱鬧,但又覺得“不對勁兒”。組織學生讀書,給人留下的是不適的感覺。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聊太多。整節(jié)課就是聊天。一會兒聊作者,一會兒聊創(chuàng)作背景,一會兒聊版本學,一會兒聊出版社,一會兒聊書本創(chuàng)作的周邊奇聞趣事……聊那么多,也不知道為什么聊,核心的概念是什么。的確,教師下的功夫很深,準備的素材很多,但是否符合學生需要,是否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恰恰是無從考證的。
第二方面:聊太久。因為聊得多,所以花在聊天上的時間特別久。按理說,導讀課至少要有“讀”的成分,然而全部被“聊”占據(jù),學生被“撩”得很配合,天南地北地應對著,至于課后會不會真的去讀,都是未知數(shù)。整本書導讀課,也成為新型的口語交際課。
第三方面:聊太深。那些常人懂的信息,一望便知的東西聊完了,于是教師拋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讓人驚嘆的深刻、隱秘的信息。固然,一本書能帶出深邃的思想,但在導讀課上,還沒讀的時候就“入戲”太深,真的有助于閱讀嗎?特別是原本就對閱讀沒興趣的學生,產(chǎn)生的是畏懼還是挑戰(zhàn)?
聊完之后下課了,有幾個人會去讀?不得而知。但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都是信誓旦旦的。畢竟可觀摩的都是公開課,當眾承諾是必要的配合態(tài)度。
作為整本書的導讀課,應該怎么上,才能起到“導”的作用,才能觸發(fā)“讀”的意愿?不妨先看一個生活中的案例。當代人閱讀是“快餐式”的,因為時間少,好書多,無法逐一閱讀。所以出現(xiàn)一個特殊的群體——為你讀書。他們讀完一本書后,會萃取精華,用幾分鐘時間講解全書。聽者如果有興趣,自己再決定是否跟進閱讀。我就多次在“聽書”之后跟著讀書,獲益良多。
試想一下:整本書導讀課,為什么不能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為什么沒有核心的“誘導”環(huán)節(jié)呢?瞄準三個弊端,也可以提出改良的三個建議:
建議一:抓取關(guān)鍵信息以指導共讀學科童話《作文真經(jīng)》為例,教師可以嘗試抓取主要信息,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了解本書。抓取的信息分三類:
第一類:本書到底講什么?用最簡潔的語言,讓學生知道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我會這樣介紹:這本書通過爆笑取經(jīng)故事,講述師徒四人向南出發(fā),取得“作文真經(jīng)”的神奇經(jīng)歷。每一集故事既有笑點,又涵蓋急需的寫作知識,讓讀者在笑聲中了解寫作,學習寫作。這一段介紹,能讓學生了解本書。了解,才有可能愛上閱讀。
第二類:書中有你需要的嗎?希望學生閱讀,必須戳中其“痛點”——這里有我需要的。所以,信息準備中就要運用“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讓其知道“讀了這本書,對我而言,有什么幫助”。我會這樣介紹:“閱讀這本書,既能看故事,又能學到寫作知識,還能借助書中的練習,提升寫作能力。最有意思的是,不愛讀文字的同學,還可以通過書中的漫畫來理解,讀圖就可以學作文?!毕嘈胚@一類信息,能給學生帶來主動閱讀的動力。
第三類:閱讀要注意什么?提示學生閱讀的注意事項、閱讀難點、書中需要特別關(guān)注之處。例如,我會提示學生:閱讀時,不要只顧看笑話,還要去琢磨:故事中的師徒四人為什么遭遇了窘?jīng)r?問題出在哪里?這些問題如何關(guān)聯(lián)到寫作?提示學生在閱讀時關(guān)注難點,就是為讀鋪路,掃清閱讀障礙。
建議二:約定推進流程
作為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課,教師不妨和學生約定下課后,就開始讀這本書。請注意,是課上做出對課后閱讀的約定,即通過約定,將讀落到實處??梢酝ㄟ^三個渠道實現(xiàn):
渠道一:展示一張表單。根據(jù)美國學者克里斯·比弗爾所著的《全腦教學與成長型思維教學》中的指導,要調(diào)動全腦參與學習,最簡單的操作就是讓現(xiàn)場的評估可視化。教師指導整本書閱讀時可以設計表單,對閱讀的進度予以公示。公開展示讀書打卡的進度,讓學生知曉什么時間該讀多少,讀到哪里。
渠道二:設計一種形式。設計匯報交流的形式。就在課堂上約定讀了一段時間后,以何種方式共享。是開讀書會?網(wǎng)絡交流?還是寫讀后感?這是推動整本書閱讀的關(guān)鍵。
渠道三:提出一個建議。此類建議針對的是“閱讀失誤”時的處理。例如,如何彌補閱讀中的缺失?如何組建團隊合作閱讀?甚至細微到如何獲得這本書、如何共享可參考的資訊等。在正式閱讀前,為學生做好建議,其實就是提供參謀,意在促進學生課后真正去閱讀。
建議三:示范精讀行為
整本書的導讀課,最大意圖在于讓學生愛上閱讀,進入閱讀。那么,不妨在課堂上做三個動作:
讀一讀:選取書中優(yōu)質(zhì)片段,當堂“為你朗讀”。
賞一賞:讀過之后,由教師主持,分享自己對這一片段的分析與欣賞。這一舉動,就是要讓學生看到老師有多喜歡。學生會因老師的喜歡而喜歡。所以,欣賞的時候,可以適當夸張,讓學生看到表情,聽到驚喜的聲音,感受到激動的心情。
試一試:教師示范后,讓學生試一試,出示片段,讓學生讀。讀后相互交流,營造真實的閱讀氣氛。
總之,整本書閱讀,不要聊太多、太久、太深。要努力做好三件事,讓學生課后真正讀起來。有讀,必有評估;有評估,必有匯報;有匯報,必有長進。整本書閱讀是一種新型的課,在新課程變革的時代,是每位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形態(tài)。
(作者單位:閩江師范高等??茖W校)
責任編輯 吳麗萍
本文系2024年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開放課題“新課標背景下‘整本書閱讀’學業(yè)質(zhì)量評價研究”(課題批準號:KCA2024 115)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