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整本書閱讀教學與學習任務群理念相融合,打造符合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學習形式,對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實踐意義。文章基于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小學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和原則,提出以整本書閱讀培養(yǎng)興趣、圍繞整本書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整本書閱讀任務、開展整本書探究活動和拓展活動五點建議,以期發(fā)揮整本書閱讀教學價值,拓展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形式,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語文教學形式,是建立在傳統(tǒng)單篇閱讀教學基礎上的有效創(chuàng)新。學習任務群同為新型教學模式,強調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具有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教學優(yōu)勢,兩者融合,推動了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以學習任務群為載體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學生的閱歷和精神生活,還能夠使其認識到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基于這一方向探究科學教學路徑,開展多元教學活動,實現學習任務群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機融合。
一、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小學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
1. 提升綜合素養(yǎng)
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有助于轉變學生被動閱讀學習的狀態(tài)。學習任務群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融合,在拓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范圍的同時,有效銜接課內外閱讀,能夠滿足語文閱讀教學的現實需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 培養(yǎng)閱讀思維
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夠將學生的閱讀學習思維從“定向閱讀”中解放出來,激發(fā)其閱讀學習興趣,活化語文學科思維。整本書閱讀教學與學習任務群的同步開展,能夠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鍛煉閱讀理解能力,搭建閱讀框架體系,提升閱讀思維品質。
3. 激發(fā)自學意識
以學習任務群為框架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學習資源,還能通過任務設計與布置持續(xù)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促使其根據任務要求自主閱讀,提高自學能力。
二、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小學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原則
1. 趣味性原則
整本書閱讀的特點是知識內容較多、閱讀形式多樣,這就需要學生以較高的專注度投入閱讀學習,實現自身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習任務群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融入趣味性元素,以學生感興趣的書目作為整本書閱讀學習內容,布置學習任務,發(fā)揮任務驅動作用,提高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接受程度,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學習習慣與能力。
2. 拓展性原則
閱讀量的積累與一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水平息息相關。教師應該以課內閱讀為載體,積極拓展課外閱讀內容,并由此構建閱讀學習任務群,這樣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學科視野,還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其性情涵養(yǎng),提升文化品位。通過拓展閱讀資源,引導學生在高品質閱讀中豐富知識積累,陶冶情操。
3. 自主性原則
相比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指導學生掌握閱讀學習方法,鼓勵其進行自主閱讀,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因此,教師應該以“學生自主閱讀”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構建的核心,實現科學的閱讀教學。
三、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小學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
1. 精選內容,激發(fā)閱讀興趣
閱讀內容的選擇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同時也關系到閱讀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茖W選擇內容,是激發(fā)學生整本書閱讀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教師應該以教材文本為基礎,結合學情,優(yōu)選整本書,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產生積極影響,體現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意義。
例如,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統(tǒng)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屬于童話題材,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教師以課文為載體,引導學生對《王爾德童話》這本童話故事集展開整本書閱讀,初步培養(yǎng)其整本書閱讀意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了解巨人和花園前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在此基礎上使學生體會“做人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不要自私自利,要懂得分享”的道理,并由此引申到《王爾德童話》整本書閱讀,讓學生搜集其中同樣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如《夜鶯與玫瑰》不僅歌頌了愛情,也使學生認識到了“夜鶯”所象征的理想主義者,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對美的追求;《忠實的朋友》則讓學生真正理解了友誼是雙向的,既是對自己的誠實,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在整合上述童話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各篇童話故事的寓意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設計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各篇童話故事表達的情感內涵,深入體會《王爾德童話》傳遞出的真善美,既落實語文要素,又使學生獲得美的體驗和熏陶。以童話故事為引,既激發(fā)了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又調動了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使相關閱讀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2. 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閱讀氛圍
保證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需要教師通過合適的引導方式為其注入閱讀動力,鼓勵學生自發(fā)性閱讀。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的學習體驗,創(chuàng)設相應的閱讀情境,幫助學生獲得真實、形象的閱讀體驗。在與文本內容相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中,學生將深入理解文本內涵,揭示閱讀真諦。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太陽》這篇課文時,學生在文本學習中能夠了解有關于太陽的知識,既可以滿足他們對未知的探究欲望,又能夠培養(yǎng)其探究科學奧秘的精神。這篇說明文具有科普教育價值,教師可以圍繞“太陽”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降低說明文閱讀學習難度,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讀懂說明文,認識太陽的特點。以課文中“我們看到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這一自然段為例,教師利用希沃白板播放相關的科教視頻,向學生直觀演示太陽和地球的大小差異。視頻中,學生看到地球在碩大、火紅的太陽面前只是一顆幾乎看不到的“小藍點”,不由得對太陽產生一種敬畏心理。結合視頻內容,學生也能夠直觀感受課文中“太陽會發(fā)光,會發(fā)熱,是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這一段所描繪的景象。
通過觀看視頻,學生不僅對太陽產生了強烈的好奇,還對宇宙產生了無盡的遐想。教師可以借此向學生推薦關于宇宙的書籍,如《極簡宇宙史》《平行宇宙》《暗淡藍點》等,布置相關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認識太陽系、銀河系、黑洞和宇宙等事物。在奇妙的時空之旅中,學生領略前所未見的奇觀,并理解這些未知內容背后蘊含的深奧的科學原理,對探究宇宙產生濃厚的興趣,體現了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價值。
3. 優(yōu)化過程,合理設計任務
整本書閱讀能夠為學生呈現更為豐富多樣的閱讀資源,這也為教師設計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提供了良好契機。學習任務群設計的合理性將直接決定學生整本書閱讀學習的效果,教師需通過任務設計與布置優(yōu)化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通過任務驅動,引導學生明確整本書閱讀學習的思路,對文本內容建立多元感知,實現思維交互與進階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意識,在閱讀中實現收獲與成長。
例如,統(tǒng)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讀不完的大書》這篇課文中,作者將“大自然”稱為“一本讀不完的大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有關“自然”的讀物聯系起來,使學生學習課文之余,對自然產生探究欲望,并在閱讀學習任務的導向下自主閱讀關于“自然”的書籍,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課文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學習任務,指引學生以正確的思路閱讀學習本篇課文。
任務1:“讀不完的大書”指的是什么?
任務2: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中可以了解到“大書”的“大”?
任務3:作者寫出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
任務4:讀完本篇課文后,你有怎樣的感受和體會?
至此,學生產生了對大自然一探究竟的想法,教師可以將《大自然筆記》《家門口的自然探究筆記》《我的收藏——尋找大自然的寶藏》等書籍引入課堂,供學生自主閱讀,滿足其探究欲望。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整本書內容,設計如下閱讀學習任務。
任務1:你選擇了哪本書?這本書帶給你怎樣的閱讀體驗?
任務2:你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了有關大自然的哪些內容?你是否與作者有同樣的感受?
任務3:你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有哪些收獲?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幫助學生明確了閱讀學習思路,優(yōu)化了閱讀方法,提升了整體教學成效。
4. 自主探究,漸入閱讀深境
圍繞整本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群,是引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基礎。任務框架的設計與搭建為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服務,教師應該布置合適的學習任務,指導學生以“感知文本內容—揣摩文本細節(jié)—了解文本觀點—理解文本內涵”的順序逐步接觸閱讀核心內容,使其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實現深度閱讀。教師需以“問題 + 任務”的形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入思考,打造完善的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教學體系,助力學生實現高質量的整本書閱讀學習。
例如,統(tǒng)編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核心目標是引導學生通過三個科學故事,正確解讀“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教學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通讀課文、梳理各個科學故事內容的基礎上,以“課文中哪些句子描寫了真理發(fā)現的過程?哪些句子的含義較為深刻?”為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對細節(jié)展開合作探究。隨后,結合課文內容,以“課文講述了哪些科學實驗的過程?”為任務,要求學生合作搜集關于“石蕊試紙的發(fā)明”“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科學角度解釋做夢”的相關資料,讓學生結合課外拓展內容對課文內容展開深入交流,思考“課文講述的這些科學探究過程,想要表達什么觀點?”這一問題。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展示討論成果,檢驗其是否真正認識和體會課文所傳達的“真理的發(fā)現需要以不斷提問、解問,契合不舍追根求源為基礎”的道理,深化文本主旨感悟。
5. 結合教材,拓展閱讀活動
統(tǒng)編版教材新增了“快樂讀書吧”欄目,該欄目既是對多篇課內文本的總結,又是教師實施教學延伸的開端。為此,教師應該以此為載體開展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設計工作,指引學生在課內整合性閱讀學習的基礎上,將閱讀視野轉向課外,提升文化認知。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十萬個為什么”時,這一單元中的《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等課文均為科普類文本,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能夠激發(fā)其濃厚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想要通過閱讀對外界展開深入探究,豐富個人認知。由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快樂讀書吧”活動中,以蘇聯作家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為整本書閱讀內容,設計“這本書主要講了什么內容?”“這本書對你來說是否有幫助?”“你能從這本書中學到些什么?”等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探究各種有趣的事物和現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回顧個人生活經歷,總結一些自己尚未解決的問題,如“鐵為什么會生銹?”“水為什么會結冰?”“食物放久了為什么會變質?”,并嘗試從《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中尋找相應的答案,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和對未知的探究欲望,體現整本書閱讀對提高學生認知水平、豐富閱讀經驗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讀書既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又是能力提高的基礎。小學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興趣導學、氛圍營造、任務設計、自主閱讀等方面優(yōu)化閱讀教學模式,以“寓教于樂,學用結合”為教學指導思想,以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閱讀內容激發(fā)其學習自主性,以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完善的任務體系驅動學生的自主閱讀,以科學的指導方式引導學生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以點帶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科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歐欣欣.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教學實踐[J]. 學苑教育,2023(26):79-81.
[2]錢豫. 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整本書深度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 名師在線,2022(3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