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有利于助推課程標準理念落地、拓展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內容、突破傳統(tǒng)教學瓶頸??鐚W科教學、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三者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內容上具有兼容性、過程上具有融通性,這些特性決定了綜合與實踐模塊實施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的可行性。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綜合與實踐 跨學科教學 主題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18-56-03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文簡稱課程標準)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明晰了以主題式學習為主的綜合與實踐學習模式,并強調通過跨學科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主題式、跨學科成為教育熱點研究主題,對數(shù)學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基于跨學科學習視角,本文對小學數(shù)學教材的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展開深入研究。根據(jù)課程標準,小學階段綜合與實踐教學應當以主題式學習為主,同時強化跨學科學習理念的整合應用?;诖?,本文結合近年來關于課程標準的梳理與解讀,對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探索綜合與實踐領域主題式教學設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相關概念剖析
(一)跨學科和跨學科教學
1926年,美國學者伍德沃斯首次提出跨學科這一概念,意為跨越一個已知學科邊界的、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的實踐活動。[1]此時的“跨學科”概念主要是指學科間的合作,與后續(xù)的“跨學科研究”尚有一定的差異。而后“跨學科”一詞在科學界、教育界得到廣泛應用。1989年,美國學者舒梅克對“跨學科教學”的內涵進行界定,他認為跨學科教學是指跨越學科邊界,建立各學科課程有意義的聯(lián)系,從而幫助學生在更廣闊的領域中學習的教學活動。[2]各國學者后續(xù)持續(xù)深化了跨學科教學研究與實踐。
綜合上述研究觀點,本文將數(shù)學跨學科教學定義為:以數(shù)學學科為核心,基于中心主題和任務綜合其他學科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教學活動。
(二)綜合與實踐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初次納入“實踐與綜合應用”,將其作為數(shù)學課程四大學習領域之一。《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實踐與綜合應用”更名為“綜合與實踐”,并一直沿用至今。在2011年版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綜合與實踐的內涵意義為“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課程標準沿用了這一內涵,未對綜合與實踐進行再次界定,但提出了主題式、項目式、跨學科等與之相關的新的教學模式或教學理念,在操作上給予了更加明確的指導。
(三)主題式教學
竇桂梅以語文教學為載體深化了主題式教學的研究,并提出主題式教學圍繞一定主題,充分重視個體經(jīng)驗,在主題式教學中要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念,整合教學內容,整體構建課堂教學。[3]關于主題式教學的內涵,本文綜合課程標準的相關闡釋和要求,將其定義為:以主題為中心,以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領域為載體,聚焦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引領學生綜合應用多個學科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教學活動。
二、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的必要性
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中綜合與實踐模塊內容的特點,并聯(lián)系主題式教學模式本身的應用特點,開展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模塊的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十分有必要。
(一)主題式教學設計有利于助推課程標準理念落地
與2011年版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相比,課程標準對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要求有所改變,提倡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應適當采用主題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其中,小學第一、第二、第三學段以主題式為主,進入第四學段后,教師可以適當采用項目式學習。為更好地指導小學數(shù)學教師開展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課程標準針對不同學段學生提出了教學建議。如第一學段中,課程標準明晰了六大主題活動,包括“數(shù)學游戲分享”“歡樂購物街”“時間在哪里”“我的教室”“身體上的尺子”“數(shù)學連環(huán)畫”,同時明晰了學業(yè)要求,給出了教學提示。第二學段、第三學段也是如此。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課程標準用了很大的篇幅指導教師開展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而相關教學要求中,“主題式學習”貫穿始終。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中強化主題式教學設計,是助推課程標準理念落地的有效途徑。
(二)跨學科理念的融合有利于拓展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內容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面臨的數(shù)學問題往往不局限于數(shù)學學科本身,可能涉及語文、科學、歷史等。因此,學生需要有廣闊的知識面,才能更好地應對問題。與其他三大領域的教學不同,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領域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生活性、過程性的顯著特點。其中,綜合性決定了教師的教學不能局限于數(shù)學學科本身,而是要以數(shù)學學科為核心,打破學科邊界,融入多學科知識,引領學生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可見,跨學科理念的融合能夠有效拓展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的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進一步凸顯綜合與實踐領域綜合性的顯著特點。
(三)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有助于突破綜合與實踐傳統(tǒng)教學瓶頸
有的教師在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既未凸顯綜合性,也未凸顯實踐性。綜合性不足體現(xiàn)為忽視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導致學生對現(xiàn)實問題的理解、分析和解決存在偏差;實踐性不足體現(xiàn)為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不足,“以講代做”的教育模式背離了課程標準理念。針對上述教學瓶頸,教師在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中應強化跨學科、主題式教學??鐚W科理念的融入能夠有效解決教學綜合性不足的問題,主題式教學能夠讓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更加具有方向性。由此可見,跨學科主題式教學有助于突破綜合與實踐傳統(tǒng)教學瓶頸。
三、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的可行性
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否可行呢?本文從目標、內容、過程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一)目標的一致性
跨學科教學體現(xiàn)了一種教學理念,“綜合與實踐”是教學內容,主題式教學則是一種教學執(zhí)行模式,三者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
跨學科教學核心行為在于“跨”,強調教師在教學執(zhí)行過程中,要注意以一個學科為基準,融入其他學科內容,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或以一個學科的理論方法解決另一個學科的問題,通過跨學科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和實踐能力。
綜合與實踐內容編排本身就有跨學科特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和實際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上述角度來看,綜合與實踐本身就是一個跨學科的學習模塊,指向學生綜合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主題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圍繞特定的主題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基于情境開展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強化學生自主建構能力的發(fā)展,推動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教學情境主題的來源學科可以多樣,主要聯(lián)系生產生活情境,強調基于解決問題的需要,融合多學科生成主題。因此,主題式教學與跨學科教學理念十分契合。
綜上,跨學科教學、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三者都指向學生綜合應用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在目標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這為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的實施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二)內容的兼容性
所謂內容的兼容性,是指跨學科教學、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三者在教學內容上具有兼容性。
首先,跨學科強調多學科內容和方法的有機融合,如數(shù)學與科學、數(shù)學與語文、數(shù)學與藝術等。以第三學段“校園平面圖”的教學為例,學生親自動手測量校園的大小并繪制校園平面簡圖,標明重要場所,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藝術的融合。由此可見,跨學科內容是多學科知識的融合。
其次,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的綜合性強調數(shù)學與其他學科內容的綜合。需要強調的是,綜合與實踐領域的內容是以數(shù)學學科知識為核心,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恰當融合。
最后,主題式教學需要有源于現(xiàn)實生活的待解決的真實問題,而這種問題的解決不是依靠單個學科知識就可以實現(xiàn)的,往往涉及多個學科知識。
綜上,從內容維度來看,跨學科教學、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三者涉及的內容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三)過程的融通性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跨學科教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主題式教學具有過程的融通性。
首先,跨學科教學過程并不僅僅體現(xiàn)為多學科知識的融合,還體現(xiàn)為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能夠通過解決具體的問題,更加深刻地認識跨學科的重要性,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敖處熆梢曰诳鐚W科理念設計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提升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實踐能力?!保?]
其次,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以實踐活動為主,如“歡樂購物街”活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模擬購物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元、角、分,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充分凸顯“從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最后,主題式教學過程往往需要學生開展綜合與實踐活動和融合多個學科知識。例如在“歡樂購物街”主題的綜合與實踐中,學生除了要認識人民幣、鞏固數(shù)學計算等數(shù)學操作,還需調動道德與法治中的人際交往知識、語文中的對話交流技能等。
整體而言,綜合與實踐、跨學科主題式活動過程充分凸顯了“從做中學”的教育理念,通過引領學生“做”,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深化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由此可見,跨學科教學、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具有過程的融通性,都以“做”為主線促進“學”,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綜合與實踐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設計是助推課程標準理念落地、拓展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內容、突破綜合與實踐傳統(tǒng)教學瓶頸的有效載體。同時,跨學科教學、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具有目標的一致性、內容的兼容性、過程的融通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視情況進行基于跨學科理念的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設計,以提升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帆,楊欽芬.跨學科主題學習:意蘊、特點及實施策略[J].教育科學探究,2024,42(4):58-64.
[2]馬善恒,王楠,唐增富,等.義務教育階段跨學科主題教學:內涵詮釋、問題檢視及實施策略[J].化學教學,2024(3):3-7.
[3]竇桂梅.“主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人民教育,2004(12):32-34.
[4]杜慧慧.跨學科理念下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研究[J].教育界,2024(1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