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和求知欲。下面,筆者以統(tǒng)編歷史教材七(下)“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一課為例,淺析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chuàng)設任務:基于課程標準設置主題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一課主題涵蓋多層次的歷史現(xiàn)象和概念,包括權力結構、文化制度,以及全球發(fā)展潮流的相對位置等?!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學生能“通過了解明清時期加強皇權的舉措,初步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通過清中葉以來的政治腐敗、故步自封和19世紀的國際局勢,認識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因此,本課時的主題可以設置為“認識專制下的危機,探討閉關中的落伍”。
為反映封建君主專制不同層面的表現(xiàn),教師可將教材內(nèi)容重新調(diào)整為三個層層遞進的板塊:君主集權攀頂峰,文化專制萬馬喑,封建日暮危機重。在這個結構下,學生需要完成與板塊相關的具體任務,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深化和技能的提升。
整個任務活動以“主題+板塊”的方式進行,確保了任務的整體性。教師可將完整的任務和活動整體交給學生,尊重和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性,但不要刻意將任務分解或簡化,以免破壞任務的完整性和挑戰(zhàn)性。結合學生所學的歷史內(nèi)容,教師還可將教學內(nèi)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聯(lián)。通過以上設計和安排,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核心知識和關鍵能力的掌握,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情境體驗:基于學生認知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體驗作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貫穿學習全過程的情境設計,營造有助于學習的氛圍和方式。在設計情境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他們一般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并對歷史穿越劇具有較強的興趣。因此,在教授“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這一課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一個總體情境:“夢回清朝,你是一名‘穿越劇’的演員,說說你在清朝的工作和生活。”這個大情境不僅具有較大的吸引力,還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興趣緊密相關,從而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接下來,在每一個板塊中都可以設置具體的情境,以配合大情境的展開。
1.視頻情境:君主集權攀頂峰
在教授“君主集權攀頂峰”這一板塊時,教師可通過視頻情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具體而言,可制作或選擇一個描述清朝軍機處一日工作流程的視頻,觀看視頻后,學生需要從清朝雍正帝時期的一位軍機大臣的角度出發(fā),談談對軍機處設立及其工作流程的認識和感受。這一情境設置不僅與板塊主題高度相關,還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可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清朝君主是如何通過軍機處加強集權的。
2.材料情境:文化專制萬馬喑
在教授“文化專制萬馬喑”這一板塊時,材料情境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提供兩份與文化專制有關的材料:材料一來自李祖陶的《邁堂文集》,描述了文人自覺避諱、壓抑個性的現(xiàn)象;材料二則是龔自珍的詩句,表達了寫作活動更多地受到生計壓力和文字獄的影響。閱讀完這兩份材料,學生需要從一個生活在清朝的讀書人的角度出發(fā),談談生活感受,從而更加直觀地了解清朝文化專制對個體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響。
3.“材料+視頻”情境:封建日暮危機重
在教授“封建日暮危機重”這一板塊時,教師可以先提供兩份與清朝對外政策相關的材料:材料一是1793年乾隆帝給英王的敕諭,強調(diào)中國對外國貨物的不依賴;材料二是馬克思對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批評。學生閱讀材料并回答:清朝實行了什么樣的對外政策?原因是什么?結果如何?
其次,教師播放《厲害了,我的國》視頻片段,強調(diào)新時代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學生需要基于這一現(xiàn)實背景,回到現(xiàn)代,對比唐、宋、明、清四個朝代的對外政策,并探討對當代有何啟示。
這種情境設計不僅符合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要求,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和意義建構。
三、真實探究:基于核心素養(yǎng)進行探究
真實探究建立在任務驅動和情境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科探究,旨在把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達成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比如,在探討清朝軍機處的設立及其運作時,學生會出現(xiàn)一種常見的誤解,即將其視為單純的權力機構,而忽視了它在政治、社會與文化層面所產(chǎn)生的復雜影響。對此教師應強調(diào),軍機處的存在并不僅僅意味著君主專制的進一步強化,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朝臣們的日常工作和心理狀態(tài)。
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評價清朝政治體制和文化氛圍時,不能僅從君主專制這一角度進行單一化的解讀,而應綜合考慮其對個體和社會的多重影響。這樣的全面分析將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歷史,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關于如何平衡權力與責任、自由與秩序的深刻啟示。
再比如,課堂上在對比唐、宋、明、清四個朝代的對外政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清朝“閉關鎖國”政策進行分析,該政策嚴重制約了中國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也使中國逐漸失去了與世界接軌的機會。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對當今社會的啟示。
在實際的教學中,通過任務設計、情境設置和真實探究等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綜合性和實用性,為歷史教學提供了一種富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的新路徑。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宏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