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部分農村初中孩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所有心理疾病中,神經衰弱、強迫癥、考試焦慮等占相當高的比例。個別初中生因為不適應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競爭激烈的學習生活導致行為異?;蛘哒慈静涣剂暁猓罱K走上厭學輟學甚至違法的道路。筆者針對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探索。
一、豐富學生課外活動,增強價值感和歸屬感
學校要切實落實“雙減”政策,不盲目增加學生負擔,組織開展各種社團選修活動課或者在班級中直接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為學生搭建有利于充分發(fā)展個性的平臺,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打籃球,就動員他們去參加籃球社團;有的學生喜歡打羽毛球,就動員他們去參加羽毛球社團;有的學生愛唱歌,就讓他們參加音樂社團;有的學生愛畫畫,就讓他們去參加美術社團。學生們在豐富的課外活動中不但能學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技能,展現才華和藝術水平,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還能加強與他人的人際交往,培養(yǎng)出友誼和集體榮譽感,健全人格。
例如,在一年一度的校運動會上,學生們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參賽的學生努力拼搏,為班級爭光;沒參賽的學生送茶送水,加油吶喊,給參賽的學生許多鼓勵和關懷。大家共同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二、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樹立法律意識
青春期的學生思維十分活躍,獨立性和批判性迅速發(fā)展,但看問題又具有表面性、片面性。他們社會閱歷淺,思維能力尚未成熟,而且模仿性、依賴性又很強,如果教育不力,在不良環(huán)境影響下,可能形成某些不良習氣,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因此,學校要不斷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組織學生聽法治知識講座,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法治紀錄片和圖畫展,拓展學生的法律視野;可以開展以“學法守法" 健康成長”為主題的班會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教授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知識時,筆者設計模擬法庭活動,引入青少年校園欺凌的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加強法治觀念教育。班級學生小劉平常有欺辱同學的行為,筆者安排他在模擬法庭中飾演審判長的角色。為了使他更好地扮演審判長一角,筆者帶著小劉認真研讀相關法律知識,分析校園欺凌的案例,讓他認識校園欺凌行為帶來的危害,明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在模擬法庭活動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法治觀念明顯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顯著提高。小劉同學誠懇地向自己曾經欺辱過的同學道歉,還主動邀請全班同學監(jiān)督。
三、常態(tài)化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及時解決學生問題
學校心理咨詢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疏導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預防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做好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進一步強化學校心理咨詢室標準化建設,常態(tài)化開展心理疏導工作,采用面談、書信、回答指定問題、團體活動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丟憂愁,走正道,樂成長。
開學初,筆者讓每名學生為自己準備一本可以與自己,也可以與心理老師交流的談話錄,建立文字交流的通道。吳同學是一名文靜的女生,李同學是一名活躍男生,他深深地吸引了她。李同學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吳同學的談話錄里。久而久之,女孩子的成績開始下滑。她是個懂事的孩子,煩惱、自責,卻一直控制不住自己。通過談話錄,筆者發(fā)現了她的問題。為了幫她從矛盾和痛苦中解脫出來,筆者在談話錄上給她留了一段話:“欣賞別人的同時,不要忘了自我。欣賞美麗的花兒是一種心情,等待成長也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成長。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我們在踏足這些領域時,最好是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老師始終相信,當你事業(yè)成功的時候,幸福早晚會來敲門?!焙髞恚ㄟ^幾次同她交流,并不時地加以引導,這名女生最終平穩(wěn)過渡到一個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理智地處理好了青春期的情感萌動問題。
此外,也要充分發(fā)揮校家社作用,建立協同育人機制。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還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樹立合作理念,積極協同育人,充分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的各自優(yōu)勢和正向引導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學校要積極聯系共青團、婦聯以及公檢法司等社會各部門,及時聯系學生家長,溝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情況。家長和教師要給孩子樹立榜樣,發(fā)現孩子的成長進步,及時鼓勵,給予肯定,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激發(fā)孩子成長的內驅力。
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應不斷探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幫助他們發(fā)掘潛能,完善人格,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14期立項課題“加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訓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JY14-L402)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埠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