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guān)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要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半p減”的實施切實減輕了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學科類培訓負擔。在校內(nèi),學生重復機械的作業(yè)減少,相應的作業(yè)時間有所減少,但是學生的作業(yè)質(zhì)量、教師的課堂教學質(zhì)量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半p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加強對課堂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布置作業(yè)的質(zhì)量,推進語文教學減負提質(zhì),逐步改善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現(xiàn)象。
關(guān)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教學;義務教育;教學效率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以講授為主,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非常少,因此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學習得不夠深入;第二,考試等因素導致教師只注重與考試有關(guān)的內(nèi)容,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第三,作業(yè)設計質(zhì)量不高,重復機械作業(yè)較多,學生在重復訓練中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以上原因?qū)е聦W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研究教材、充分備課,轉(zhuǎn)變課堂教學方法,提高作業(yè)設計質(zhì)量,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成績。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什么是有效的語文教學,要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做到有計劃地預習,在課堂上及時練習,對學生加強“思維導圖”設計的專題訓練,推動整本書閱讀等。
一、“雙減”政策下語文課堂的價值
(一)課堂能有效鏈接知識與學生
新教育認為,課堂應該有三重境界:落實有效框架,挖掘知識的內(nèi)在潛力,讓生活、生命、知識產(chǎn)生共鳴。要想構(gòu)建理想的語文課堂,構(gòu)建起知識和學生之間的橋梁,教師就要做這座橋梁的搭建人,讓學生和知識產(chǎn)生共鳴,要讓知識為學生所用;教師和學生也應是合作者,一起學習知識、互相幫助。最終,通過理想課堂的構(gòu)建,學生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運用這些知識掌握了一定的技能,這些技能和知識也會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二)課堂能幫助學生整理知識
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補救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補救教學要給學生少講新知識,多復習學過的知識;或者在講解新的知識時,穿插以前的知識,幫助學生理清、整理以前所學。
比如,學生到了三年級,教師可以抽出一兩節(jié)課,為學生復習二年級的功課,整理二年級的知識點。教師在講到王維的《鹿柴》時,可以引導學生背誦復習《畫》這一首詩,讓學生充分理解“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意思。在教授夸張的修辭手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背誦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贈汪倫》等詩歌,讓學生在詩歌中理解夸張的修辭手法。在課堂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時,教師要經(jīng)常引用學生學過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回憶中整理以前的內(nèi)容,從而達到復習的目的。教師還要在課堂中穿插課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只要大膽地進行補救教學,教師就能夠看到學生巨大的進步。學生在補救教學中,會積累很多語文知識,找回學習語文的自信。補救教學也會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得更加輕松,在轉(zhuǎn)換學困生方面游刃有余。
(三)課堂能給學生更多思考空間
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要培育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增加學生的思維“負擔”。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合作、探究和自主的方式,以問題為導向,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多讀多寫,邊讀邊思考,在讀中悟,也要讓學生在認真思考后進行表達。學生在表達時,教師要耐心、認真地傾聽,給予肯定,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四)課堂能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問題為導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多提出問題,問題提出后,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共同找出問題的答案。在一堂課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解答的問題越多,學生就會對課堂內(nèi)容理解、探究得越深入。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深度的課堂,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課堂的自主性、學生之間的合作程度。
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
(一)進行隨堂檢測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備課時,要準備好隨堂檢測,每講完一篇課文或一個知識點,都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隨堂檢測。隨堂檢測能夠使學生按時認真完成作業(yè)。學生只有及時地進行練習,才能掌握所學內(nèi)容,提高學習效率;教師也能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準確指導。整個課堂有講有練,才能避免教師一個人的“滿堂灌”,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比如,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內(nèi)容簡單,不需要深度思考,以字詞和朗讀為主。所以每一節(jié)課,教師應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完成田字格作業(yè)或者配套練習。學生在寫田字格作業(yè)時,教師要巡視指導學生寫規(guī)范字,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筆順、筆畫問題。當學生不把課堂作業(yè)當成“家庭作業(yè)”來寫時,就能減輕作業(yè)負擔,也能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養(yǎng)成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二)復習要及時、有計劃、循序漸進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語文教學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抓好語言材料和語言經(jīng)驗的積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fā)現(xiàn),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最初的遺忘速度很快,隨后逐漸緩慢。
因此語文學習后,學生要及時復習、循環(huán)復習。作為語文教師,要督促學生及時進行復習、循環(huán)復習,讓學生牢牢掌握所學知識,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
語文復習的內(nèi)容和形式有很多,主要包括背誦課文、聽寫生字、閱讀課文、習作、仿寫和積累好詞好句等形式。教師在上語文課時,應讓學生做到每天復習前一天所學的知識,每周聽寫一次生字,每周背誦一次課文,每天要在晨誦課上朗讀課文。
只有及時、循序漸進地復習,學生才能牢牢掌握所學知識,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認真對待每一次學習、每一節(jié)課堂。比如,教師在實踐中,可以運用清單管理的辦法,為每一位學生設立一張背誦課文的清單,讓學生知道要背誦的課文。當學生背誦完一課,教師就蓋一個獎勵章。學生湊夠5個章,就能得到一次獎勵;湊夠10個章,就能得到“更大”的獎勵,這樣學生背誦課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提高。
(三)重視課前三分鐘
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課前三分鐘,每節(jié)課課前抽出三分鐘讓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課前三分鐘應該包括多種形式和內(nèi)容,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學情,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喜好,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課前三分鐘”。比如,學生可以朗讀古詩、課文;可以在黑板上默寫自己喜歡的一段話,朗讀并解釋給同學;可以介紹自己喜歡的某一個人物、某一件事;可以唱一首歌或可以幾個學生合作表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等??傊?,課前三分鐘要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大家展示。每個學生展示完一個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其他的形式進行展示。與此同時,教師要做好登記,包括每一個學生展示的內(nèi)容、形式、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展示。
(四)做好專題練習
為了強化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或語文知識樹來認真整理和總結(jié)所學內(nèi)容。語文知識樹可以從語文知識層面的字詞句篇分類整理一學期或者一學年的語文知識。
比如在字方面,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漢語拼音、多音字、同音字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jié);在詞語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關(guān)聯(lián)詞、成語、近反義詞的歸納和整理;在句子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等句子的特點,同時根據(jù)這些句子的特點,進行句子的轉(zhuǎn)化聯(lián)系、仿寫練習等;在篇章方面,教師可以推進反思日記寫作等,通過專題練習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和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五)讀整本書,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拓展性學習任務群中指出:“根據(jù)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闭緯喿x,就是在同一個班級或者年級,由教師推薦給每個學生適合他們閱讀的整本書籍,讓所有學生在一定的時間段內(nèi)閱讀同一本書;教師通過做好閱讀記錄,豐富閱讀交流和閱讀效果反饋的方式,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個閱讀氛圍濃郁的環(huán)境,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和能力,最終讓每一個學生熱愛閱讀,讓每一個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進行閱讀。
在推進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列出表格清單,表格清單中包括學期、計劃閱讀時間、書名、作者、完成時間、完成效果等內(nèi)容。教師要讓學生對照表格清單,每月閱讀一本書,然后在清單上注明完成、完成效果。清單中的每學期,學生需要讀3~4本書,兩個假期各1本,每年10本。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督促,每周開展一節(jié)閱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每天讓學生在家閱讀30分鐘以上。用表格清單管理閱讀,學生會更加了解自己的閱讀計劃,有效按照進度完成自己的閱讀。
在剛推進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可以從繪本閱讀開始。繪本是用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繪本圖文并茂,能讓識字量較少的低年級學生借助圖畫讀懂故事大意,較快、較好地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在繪本《圖書館的老鼠》中,山姆住在一個圖書館,每天晚上他都要讀書架上的書,時間久了,他的腦袋脹鼓鼓的,想寫一些東西,寫完了就感覺舒服了,最終,山姆成了有名的作家。這個故事可以激勵學生,只要多讀多寫,就自然而然知道怎么學習語文、怎么寫作文。以《青蛙與男孩》《外婆家的馬》這兩本繪本為例,學生都爭先恐后地想要知道書里面講了什么,于是教師用幻燈片出示了繪本圖片,配上書中的文字,把繪本讀給學生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對書中的圖片也非常感興趣,并時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讀完兩個故事后,學生紛紛表示非常喜歡繪本中的內(nèi)容,想讓老師給他們介紹幾本繪本。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為學生推薦《肚子里的火車站》《月亮的味道》《點》《猜猜我有多愛你》《三只小豬》《逃家小兔》等書目。
新課標指出:“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币虼私處熞O計多種評價方式,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評價。比如,教師要上好閱讀交流課、閱讀欣賞課,設計各種讀書演講比賽、讀書手抄報比賽、讀書沙龍、朗誦會、故事會、讀書小明星評比等,以引導學生積極讀書;還要倡導親子共讀、師生共讀、同伴共讀一本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通過大量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三、結(jié)語
總之,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篇等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學生閱讀、寫作等發(fā)展性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等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語文教師,要通過更多的方法精心設計語文作業(yè)、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熱愛語文學習,最終使語文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熱愛生活。
參考文獻:
[1] 吳忠豪. 積累語言經(jīng)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J]. 教育研究與評論,2020(04):4-7.
[2] 李文靜. 學習語文打好基礎是關(guān)鍵[J]. 家長,2024(04):32-33.
[3] 曹婧.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gòu)建研究[J]. 考試周刊,2024(01):53-56.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