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宇華
[摘 要]課外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支撐。語文教師要通過設計多樣化的課外閱讀任務,強化閱讀教學的功能,促進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提升。文章結合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著重探討課外閱讀任務在初中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的功能與設計,提出有關建議和方法,希望能為推進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提供有效幫助。
[關鍵詞]課外閱讀任務;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課堂閱讀;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12-0005-03
一、課外閱讀任務的基本概念
課外閱讀任務,是區(qū)別于課內閱讀任務的一種任務形式,它發(fā)生于課外,具有語文閱讀的特征與形式,與課內閱讀任務相互補充、相互支撐。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外閱讀任務不可或缺,發(fā)揮著培養(yǎng)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能力提高的作用。
二、初中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課外閱讀任務的功能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能力
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無疑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閱讀在其中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要切實把握方向,從課內與課外兩個維度推進閱讀教學。尤其是通過課外閱讀任務的設計和運用,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閱讀教學的走向,使學生在激發(fā)興趣、提升能力、實現(xiàn)知識遷移方面取得積極成果[1]。
如在《藤野先生》的閱讀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閱讀魯迅先生其他的回憶類文章,然后與《藤野先生》進行對比,并記錄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延續(xù)課內閱讀的熱情,通過課外閱讀拓寬視域、形成立體感知,進而積累更多的素材并學會有效運用??梢姡ㄟ^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學生能夠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逐步提升閱讀應用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閱讀教學的綜合影響力
從教師的角度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支點。課內閱讀只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部分,課外閱讀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影響力。學生是否具備自主、自發(fā)閱讀的意識和能力,很多時候取決于其課外所下的功夫。
因此,語文教師通過設計課外閱讀任務,以任務引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從而進一步擴大閱讀的范圍,確保閱讀由課內向課外延展。這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發(fā)展路徑。語文教師應綜合把握課外閱讀任務的設計方向,按照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特點,靈活多樣地設計、打造課外閱讀任務,用任務式方法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確保學生的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
(三)有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良性培養(yǎng)
從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角度分析,教師通過設計課外閱讀任務,能夠延展課堂閱讀教學的功能和效力,讓學生帶著任務進入自主閱讀的狀態(tài),進而保持閱讀的熱情。實際上,初中生正處于12—15周歲的年齡段,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律、自控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因此有效的任務驅動和引導對他們的成長來說十分重要。如教師發(fā)布的課外閱讀任務,可以指引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閱讀的基本規(guī)律和方法,找到適宜自己的閱讀技巧,從而逐步形成個性化的閱讀習慣,為其終身閱讀奠定心理和情感基礎。
三、初中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課外閱讀任務的設計
(一)立足課堂實際,設計進階式閱讀任務
從課堂出發(fā),以教材為準,這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原則。實際上,初中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必須基于課堂,進而拓展到課外。語文教師之所以要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任務,是因為要豐富學生的閱讀技能,使學生保持閱讀的熱情和興趣,為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漸進式提升“添磚加瓦”。語文教師要把握閱讀的特性,設計漸進式課外閱讀任務,切不可“一刀切”“大水漫灌”,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否則就會使課外閱讀任務喪失既有意義和價值[2]。
比如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選編了《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這幾篇經典寫景散文。這些文章結構合理、語言凝練、情感直白,很適合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閱讀,對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大有裨益。對此,教師設計的課外閱讀任務也要相對簡易,以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自信心為重點。如在第一單元閱讀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史鐵生、孫犁、冰心等知名作家的寫景類散文,讓學生在同體裁文章的閱讀中生發(fā)情趣,逐步進入課外閱讀的良好語境和氛圍中。八年級、九年級階段,教師設計的課外閱讀任務要隨著課內閱讀的升級而有所改變,即增加課外閱讀的篇幅、頻次,提升閱讀任務的難度,使學生養(yǎng)成讀寫融匯的習慣,并逐步提升閱讀轉化和應用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以課堂為抓手,設計進階式課外閱讀任務,為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支持。
(二)結合學生特點,制定個性化閱讀任務
“以學生為中心”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原則,也是指導課外閱讀的重要方針。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制定的課外閱讀任務,必須符合學生的基本特點,滿足“差異化”的要求。眾所周知,不同學生的知識儲備、閱讀能力、理解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課外閱讀任務的設計要精確而細微,能夠適應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3]。從這個角度看,初中語文教師要全面了解班級學生的特點,并以此為依據設計課外閱讀任務,用個性化的指導和幫扶,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為其形成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比如教師在設計文言文主題的課外閱讀任務時,應充分考量學生的特點與接受能力,突出差異性與特殊性。如對于優(yōu)秀生,教師可以推薦《道德經》《山海經》《呂氏春秋》等書籍,要求學生在不參考翻譯的情況下自主閱讀,同時記錄閱讀的難點和疑點;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降低任務的難度,要求他們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等書籍,積累閱讀的技巧;對于后進生,教師可以趣味性引導為主,要求他們閱讀《趣說三國人物》《論語白話全譯》等書籍,讓他們逐步感受閱讀的樂趣,為其進一步提升閱讀水平創(chuàng)造條件。
(三)多種形式并舉,豐富課外閱讀任務形態(tài)
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外閱讀任務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水平和閱讀技能等,要為學生推薦多樣化的閱讀材料,確保學生“均衡吸收營養(yǎng)”。一般來說,教師設計的課外閱讀任務要形態(tài)多樣、內容豐富、主題導向明確,兼具人文性、社會性和趣味性。唯有如此,課外閱讀任務才能被學生真心接受,而學生也才能在任務的引導下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提升閱讀效率和水平。教師設計的課外閱讀任務既要突出書籍的重要性,又要強調經典的寫法等,以更好地訓練學生的專項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將整本書閱讀與細節(jié)式閱讀結合起來,從而極大地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比如在教學《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后,教師可以以此為引,設計拓展性課外閱讀任務。具體為,要求學生通過查閱相關史料、搜索互聯(lián)網素材、閱讀與“火燒圓明園”和“英法聯(lián)軍侵華”有關的文章和報道,全方位了解雨果寫這封信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雨果的經典著作——《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要求學生落實整本書閱讀,或進行選擇性閱讀,進而充分了解雨果這位浪漫主義作家具有的悲天憫人、憐惜人類文明成果的情懷。當然,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自由閱讀,如閱讀相關書籍、文章、信件,提升對歷史事件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感。
總之,教師布置的課外閱讀任務要形態(tài)多樣、體裁完備,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及情感認知。
(四)定期評價反饋,改進學生課外閱讀方法
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語文教師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引路人”,要切實發(fā)揮作用,從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入手,推進全過程管理和幫扶,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導。初中生的課外閱讀大都屬于課內閱讀的延展和擴充,與課堂教學存在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诖?,教師要定期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進行評價,尤其是對學生課外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進步幅度等進行客觀評測,然后及時反饋和溝通,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課外閱讀中的疑難問題,向學生傳授閱讀技巧和方法。定期的評價和反饋有助于學生順利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實現(xiàn)閱讀技能與素養(yǎng)的同步提升[4]。
比如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設計有“名著導讀 《駱駝祥子》:圈點與批注”的教學任務,這可以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拓展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2到3周時間閱讀《駱駝祥子》,并圈點與批注書中的精彩段落和寫法等。在學生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后,教師可以專門預留一堂課的時間,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進行評價和反饋。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按照“教師總評+學生自評+交叉互評”三位一體的方式,搜集學生完成閱讀任務的相關信息和數據,重點評價學生圈點、批注的質量與效果,最終得出完整的評價結果。之后,教師可以用表揚、激勵的方法鼓舞和驅動學生,同時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教會學生正確閱讀名著的方法,以及圈點與批注的相關技巧。通過有針對性的評價和反饋,教師能夠驅動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外閱讀任務,還能夠引導學生不斷改進課外閱讀的方法和策略。
(五)聯(lián)系日常生活,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習性
現(xiàn)實生活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母體”,也是學生閱讀行為的“土壤”。初中語文教師要切實把握學生的閱讀需求和身心特點,基于生活觀念重新解構閱讀教學的路徑,將日常生活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支柱,確保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主、自發(fā)、自由閱讀的習性和品格[5]。眾所周知,“開卷有益”體現(xiàn)了閱讀之于人的品性成長的重要性,而科學的閱讀行為則能夠塑造一個少年良好的價值觀與行為習慣。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秉持人性化方針,密切聯(lián)系日常生活,將課外閱讀任務生活化、本土化,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性,讓學生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比如《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名篇,塑造了一個落魄的底層知識分子形象,充滿辛辣的諷刺和無情的鞭撻。在教學《孔乙己》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日常觀察,分析“孔乙己”現(xiàn)象的存在形式,并閱讀相關材料,形成更理性的理解。如可以安排學生閱讀吳敬梓的《范進中舉》,將范進的人物形象與孔乙己的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和理解的過程中感受封建禮教和“八股取士”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進而形成閱讀之外的思維升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索小說中的形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現(xiàn),從而更好地感受文學的力量,更好地洞察人性的復雜和多樣??梢?,通過聯(lián)系日常生活,能使初中階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進一步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逐步培養(yǎng)個性化的閱讀習性和技法,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節(jié)奏。
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初中語文教師要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任務,使之與課內閱讀形成有機聯(lián)系,共同充實教學內容,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初中語文教師要把握學生的特點與教學進程,優(yōu)化課外閱讀的評價和反饋,突出生活導向,以促進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平穩(wěn)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張權.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踐探索[J].學周刊,2023(33):115-117.
[2]? 王雪莉.大閱讀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內與課外閱讀整合策略論述[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3(4):12-13.
[3]? 林寶梅.讀寫結合? 內外拓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方案探究[J].考試周刊,2023(46):31-36.
[4]? 袁方.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及對策[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3(7):56-57.
[5]? 陳智蘋.品味閱讀之美? 打開教學之門:“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3(34):28-33.
(責任編輯? ?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