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 唐榮紅 袁建華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高校不斷擴張發(fā)展,高校財務風險日益凸出,文章基于財務會計制度的視角,以S大學為例,主要從高校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和發(fā)展能力這三個方面選取財務指標,綜合運用單指標分析法和F分數模型,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結合實際設定預警界限,給出預警提示,從而防范財務風險,確保高??沙掷m(xù)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 財務風險 預警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5-086-03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高校不斷擴張發(fā)展,高校財務風險日益凸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保障高校能夠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有必要建立科學、合理而且高效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國內外關于財務預警系統的研究中運用比較多的方法主要有單變量分析法、Z分數模型和F分數模型,除此之外,還有線性概率模型、邏輯回歸模型等,但這些模型在高校財務風險預警中實際運用很少。目前針對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對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及框架的理論研究,缺乏對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實證研究。因此,本文基于財務會計制度的視角,綜合運用單指標分析法和F分數模型,通過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高校財務風險預警開展實證研究,不僅有助于豐富高校財務管理理論,而且有助于高校利用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找出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測,防范財務風險,幫助學校決策層做出合理的決策,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二、研究變量和樣本選取
本文以山東省S高校為研究樣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山東省S高校2013—2022年相關財務數據,其中高校收支結構數據來源于年度決算報告。高校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主要包括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發(fā)展能力三個一級指標,以及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7個二級指標,具體的變量定義見表1。
三、構建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一)計算財務風險預警指數
如果指標為極大型變量,則指標預警指數=(指標實際值-指標標準值)/指標標準值
如果指標為區(qū)間變量指標或極小型變量,則指標預警指數=(指標標準值-指標實際值)/指標標準值
(二)權重的確定
隨著高校的快速發(fā)展,高負債已經成為部分高校過大規(guī)模的必然選擇。因此,償債能力作為高??沙掷m(xù)發(fā)展的重要指標被賦予40%的權重[1]。而運營能力和發(fā)展能力也是高校健康發(fā)展的相對重要的指標,因此各被賦予30%的權重。根據各財務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分別賦予各財務指標不同的權重。
(三)計算財務預警綜合指數
償債能力預警指數=0.3*流動比率+0.3*資產負債率+0.4*現金負債比率
運營能力預警指數=O.4*預付款占流動資產比率+0.6*支出收入比率
發(fā)展能力預警指數=0.5*收入增長率+0.5*現金凈額增長率
財務預警綜合指數F=0.4*償債能力預警指數+O.3*運營能力預警指數+0.3*發(fā)展能力預警指數
為便于更直觀反映高校的財務風險,根據風險等級和指標預警指數,將高校財務風險劃分為四個風險控制區(qū)間,以預警財務風險。如果財務預警綜合指數大于0.1,則不存在財務風險;如果財務預警綜合指數大于零且小于0.1,則說明財務風險等級是輕度風險;如果財務預警綜合指數在大于負0.1且小于零,則說明財務風險等級是中度風險;如果財務預警綜合指數在大于負0.5且小于負0.1,則說明財務風險等級是重度風險。
四、高校財務預警實證分析
(一)單指標分析
單指標分析是指根據衡量財務風險的指標如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現金負債比率、預付款占流動資產比率、支出收入比率、收入增長率和現金凈額增長率等,對照預警臨界值逐一進行分析,以此預警高校財務風險。
1.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期末流動資產與期末流動負債的比值,該指標作為償債能力中一個重要指標,其反映高校短期償債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高校短期償債能力越強,財務風險越小,但過高不利于高校的規(guī)模的擴大。一般認為,高校的最佳流動比率2左右,預警臨界值為1.5-2.0為區(qū)間型變量[2]。
流動比率預警指數=(1.5-各年份流動比率)/1.5
由圖1可以看出S高校2013—2022年這十年間流動比率均大于1.5,說明該高校短期償債能力較強,財務安全性高,經營風險小。
2.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期末負債總額與期末資產總額的比值,反映高校的長期償債能力,該指標越低說明財務風險越小,財務安全度越高,但該比率過低不利于高校規(guī)模的過大,因此應適當發(fā)揮負債的良性作用,該比率預警臨界值為0.4-0.6為區(qū)間型變量。
資產負債率預警指數=(0.4-各年份資產負債率)/0.4
由圖1可以看出S高校2013—2022年這10年間資產負債率均小于40%,說明該高校具有較好的償債能力,財務風險較小。
3.現金負債比率?,F金負債比率是(期末貨幣資金與財政應返還額度之和與期末負債總額的比值,該比率反映高校貨幣資金儲備對負債的承受程度。一般預警臨界比率為0.5,是極大型變量。
現金負債比率預警指數=(各年份現金負債比率-0.5)/0.5
由圖1可以看出S高校2013—2018年這六年間現金負債比率均高于0.5,財務風險較小,從2019年開始S高?,F金負債比率逐年下降,并低于0.5,說明S高校從2019年開始財務風險處于中度風險,這是由于S高校自2019年以來申請銀行貸款進行新校區(qū)建設,后期的還貸壓力也在逐年遞增。
4.預付款占流動資產比率。預付款占流動資產比率是年末預付賬款與年末流動資產的比值,該比率越小,說明高校積極清理往來款項,可周轉資金越多,資金使用效率高,財務風險小。該指標是極小型變量,其預警臨界比率為0.5。
預付款占流動資產比率預警指數=(0.5-各年份預付款占流動資產比率)/0.5
由圖1可以看出,S高校2013—2022年這10年間,墊付款項占的比重逐年大幅下降,說明S高校積極清理往來款項,可周轉資金較多,資金使用效率較高。
5.支出收入比率。支出收入比率是總支出與總收入的比值,反映高校收入對支出的保障程度,一般認為該指標小于1,說明高校的財務政策穩(wěn)健,穩(wěn)健的高校財務政策其指標值小于1[3]。該指標是極小型變量,其預警臨界比率為1。
支出收入比率預警指數=(1-各年份支出收入比率)/1
由圖1可以看出,S高校2013—2022年這10年間,收入均小于或者等于支出,說明該高校財務政策相對穩(wěn)健,收入對支出的保障率較好。
6.收入增長率。該指標反映學校的發(fā)展?jié)摿?。若該指標值越高,則該高校的可支配和周轉的資金越多,財務支付能力越強。該指標是極大型變量,一般預警臨界比率為0.1。
收入增長率預警指數=(各年份收入增長率-0.1)/0.1
由圖1可以看出,2013、2014、2015、2020、2021這五年S高校收入呈現負增長,而2016年收入增幅較大,主要原因是S高校財政撥款收入較2015年增長31%,事業(yè)收入較2015年增長44%。
7.現金凈額增長率。該指標反映學校的發(fā)展?jié)摿?。若該指標值越高,則該高校的可支配和周轉的資金越多,財務支付能力越強。該指標是極大型變量,一般預警臨界比率為0.1。
現金凈額增長率預警指數=(各年份現金凈額增長率-0.1)/0.1
由圖1可以看出,S高校2019—2021年現金凈額呈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主要是因為2019年實行養(yǎng)老保險制度和工資改革,造成人員經費支出大幅增加,財政撥款未能彌補支出,資金缺口較大,動用銀行存款確保人員薪酬的發(fā)放,銀行存款余額較大幅度減少。
(二)財務預警綜合指數
基于單個指標的預警指數和對應的權重得出每年的預警綜合指數,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S高校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年和2022年這五年S高校F值均大于0.1,表明S高校這五年財務狀況良好,處于安全無警戒狀態(tài)。
2015年S高校財務風險為輕度風險,2018年S高校面臨中度財務風險,2019—2021年這三年S高校面臨重度財務風險。因為從2018年開始,S高校開始擴建新校區(qū),財政撥款不足以支付基礎建設,故采用銀行貸款的方式解決資金需求問題,固定資產貸款大幅度增加。隨著貸款規(guī)模的擴大,S高校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日益突出,加之隨著養(yǎng)老保險制度和工資改革的實行,造成人員經費支出大幅增加,財政撥款未能彌補支出,資金缺口較大。
五、高校財務風險控制對策建議
(一)實施適度債務規(guī)模,發(fā)揮負債的良性效用
在財政投入無法滿足高校高質量發(fā)展的前提下,負債籌資成為最為直接和最為有效的選擇,高校通過舉債不斷擴大辦學規(guī)模,改善辦學和科研條件,滿足高校師生教學和科研需求,使得高校的科研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實現高校的跨越式發(fā)展。但是如果高校債務規(guī)模過大,勢必會導致債務負擔過大,影響高校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高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適度舉債,控制債務規(guī)模,構建債務風險預警體系,防范債務風險,發(fā)揮負債的良性效用,確保高校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二)加強財務內部控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財務控制系統是否健全關乎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和資產的安全性。隨著高校的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財務風險日益凸出,只有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無論財務人員配置,還是崗位職責劃分都做到科學、合理,加強預算控制和成本控制,開源節(jié)流,才能確保高校財務管理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才能保證高校經濟活動有序高效運行。
(三)變革政府撥款方式,拓展資金來源渠道
根據對山東省S高校2013—2022年收入結構分析,政府撥款收入平均占其總收入約50%,政府撥款是省屬地方高校最重要的經費來源之一。財政撥款是高校改革的指揮棒,傳遞了高校發(fā)展的政策導向,但對于高校未來的發(fā)展來說,財政撥款是把“雙刃劍”。如果高校的發(fā)展過分依賴于政府撥款,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校師生開展科學研究和實施產學研相融合的積極性,不利于高??蒲挟a出水平的提高。因此發(fā)揮政府的杠桿和導向作用,需要變革財政撥款方式,推行政府績效撥款[4]。同時,高校應積極爭取財政資金的同時,不斷拓展資金來源渠道,例如充分發(fā)揮校友會的作用,爭取社會的捐贈;加強與企業(yè)的合作,積極開展橫向課題項目,充分挖掘自籌經費的潛力,逐步拓寬經費來源渠道,為高校高質量發(fā)展提供雄厚的經濟基礎。
(四)加強預算管理,強化成本控制
高校在積極開源的同時也要注重節(jié)流。一方面,高校應加強預算管理,不斷細化預算編制,積極與各部門進行溝通,充分調研后編制預算數據,確保預算數據的有效性和預算管理的科學化[5]。另一方面,高校應加強成本控制,從各部門實際出發(fā)編制預算,杜絕浪費,讓每一筆資金支出都能發(fā)揮它的價值,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五)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健全財務風險防控機制
一方面,財務人員從思想上要提高財務風險防范意識,高??梢酝ㄟ^定期開展培訓、召開相關會議的形式,讓財務人員深刻的認識到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健全較為全面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從事前、事中和事后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控制與應對[6],增強財務危機的可控性,最大程度的規(guī)避財務風險,確保高校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6]。
參考文獻:
[1] 劉躍,王玲.西部高校財務預警與財務風險防范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2):49-51.
[2] 白海泉.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的實證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9-81
[3] 李強.高校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6(26):123-125.
[4] 蔣方華,張進.高校財務狀況與科研產出的實證研究—以某省屬地方高校為例[J].商業(yè)會計,2021(14):78-82.
[5] 張靖淋,曹文婷.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優(yōu)化研究[J].會計師,2023(23):83-85.
[6] 劉曉敏.高校財務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21(19):61-65.
[作者簡介:李萍萍(1988—),山東淄博人,碩士,山東農業(yè)大學財務處,副科長,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與審計;唐榮紅(1968—),女,山東泰安人,山東農業(yè)大學財務處,科長,高級會計師;袁建華(1970—),男,山東德州人,山東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農村財務與財政研究。](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