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軍
摘 要 通過深入研究學習理念、任務群本質以及學習目標,提出一種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教學實踐中,注重整合任務群與寫作教學,使學生通過任務群活動提升寫作水平。研究還強調在寫作教學中立足教材,增強不同學科之間的銜接,構建更科學高效的學習模式。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新高考背景下更全面、更靈活地應對跨學科學習挑戰(zhàn)的能力。
關鍵詞 新高考? 情境任務型作文? 創(chuàng)新策略? 寫作教學? 學科銜接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高考制度的變革,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的模式和要求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情境任務型作文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逐漸受到關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討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通過情境任務型作文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更全面、更靈活地理解和運用學科知識。我們將關注學習理念、任務群特性、學習目標的關系,提出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并通過教學實踐驗證其有效性。同時,強調寫作教學應立足教材,加強學科之間的銜接,構建更科學高效的學習模式。通過這一研究,我們旨在為高中語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啟示,培養(yǎng)學生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要求,迎接跨學科學習的挑戰(zhàn)。
一、 了解學習理念,認識任務群本質
學習理念是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在任務群教學中,深刻了解學習理念對于教師精準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學習理念是一種關于學習的信仰體系,涉及對知識、學科和學習方法的認知和態(tài)度。了解學習理念有助于揭示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方式,為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例如,在“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中,學生可能面臨對復雜文學作品的理解挑戰(zhàn),而了解學生是傾向于通過深度思考、團隊合作還是個人體驗來獲取知識,有助于教師制定更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其次,通過深入研究學習理念,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任務群的本質。任務群作為一種學科整合和知識拓展的形式,其核心在于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跨學科地理解和運用知識。了解學習理念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任務群的設計初衷,確保任務群不僅是知識的傳遞工具,更是學科整合和能力培養(yǎng)的平臺。例如,在“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中,學生可能面臨文學鑒賞和創(chuàng)作的雙重挑戰(zhàn),了解學習理念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與體驗文學作品,培養(yǎng)其對文學表達方式的獨立見解,實現(xiàn)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有機結合。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理念,例如開展問卷調查、小組座談等,以獲取全面的信息。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理念,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設計任務群,滿足學生的學科需求,提高任務群的實效性。
任務群的本質在于整合學科知識,提供更靈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發(fā)展的機會。任務群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實際應用能力的途徑。通過深刻認識任務群的本質,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任務群,實現(xiàn)知識的深度理解和跨學科應用。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不僅要求他們掌握豐富的學科知識,更需要他們具備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任務群的設計正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通過整合學科知識、提供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學生在完成任務群時,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更是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討,實現(xiàn)對知識的主動構建。例如,在“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中,學生需要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書中的知識,實現(xiàn)對整本書的全面把握。這種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使任務群成為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的融合平臺,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性的學科觀念和綜合素養(yǎng)。
在任務群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還需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了解學習理念使教師更容易察覺學生在任務群中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例如,對于那些更偏向個人經驗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其通過個人創(chuàng)作、反思等方式參與任務群,以滿足其對個體表達的需求。而對于更傾向于合作學習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設計更多小組合作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其團隊協(xié)作和交流能力。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理念,教師可以更精準地把握任務群的設計方向,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二、 明確學習目標,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
在新高考背景下,明確學習目標并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對于高中作文寫作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以《紅樓夢》為例進行說明。
明確學習目標是閱讀《紅樓夢》的首要任務?!都t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蘊含了豐富的文學內涵。學生需要通過明確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掌握小說中的重要元素,如人物刻畫、情節(jié)發(fā)展、意象運用等。例如,以“人物心理描寫與情感抒發(fā)”為學習目標,學生可以聚焦于賈寶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情感變化,并通過分析小說中的描寫手法,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世界。
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是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有效途徑。傳統(tǒng)的語文學科教學往往以講解和閱讀為主,但在新高考背景下,更需要通過創(chuàng)新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紅樓夢》的閱讀,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如小組合作、角色扮演、文學分析研討等。通過這些創(chuàng)新方式,學生能夠更主動地參與學科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以“意象在《紅樓夢》中的運用”為學習目標,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小說中的意象,提升學科學習的趣味性和深廣度。
同時,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也需要結合現(xiàn)代技術手段。在閱讀《紅樓夢》時,可以引入數(shù)字化工具,如在線互動閱讀平臺、文學分析軟件等。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工具,實現(xiàn)對小說文本的深度解讀,加深對文學元素的理解。例如,以“情節(jié)交互與在線討論”為學習目標,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小說情節(jié)的交互式分析,展開深入的文學討論,促使學科學習更加與時俱進。
此外,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也包括多樣的評價手段。在閱讀《紅樓夢》時,可以采用口頭表達、寫作展示、小組評價等方式,取代傳統(tǒng)的筆試評估。例如,以“文學解讀與表達能力”為學習目標,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展示的方式,向同學展示自己對小說的獨特解讀,激發(fā)對文學的獨立思考和表達能力。
在引導學生學習《紅樓夢》時,通過設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如人物心理描寫、意象運用等,學生在閱讀中有明確的方向,更有目的地進行文學分析。而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的引入,則使學生能夠更活躍地參與學科學習,從而提升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三、 立足教材,增強銜接意識
立足教材并增強銜接意識對于高中作文寫作至關重要。
立足教材是寫作教學的基礎。教材作為學科學習的主要依托,對于高中作文寫作策略的制定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寫作元素,包括但不限于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等。以《紅樓夢》為例,學生可以通過對小說中不同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描寫進行深入分析,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提高寫作的質量和深度。
增強銜接意識是教材運用的關鍵。不同學科之間的銜接意識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將不同領域的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形成更為豐富和綜合的寫作內容。以《紅樓夢》為例,學生可以通過結合歷史、文學、哲學等多學科知識,更好地理解小說中所蘊含的深層次意義。通過銜接不同學科的知識,學生能夠拓寬寫作的視野,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廣度。
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跨學科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入寫作中。例如,以《紅樓夢》中的宴會場景為寫作素材,學生不僅可以從文學角度分析人物的言行舉止,還可以結合歷史背景解讀宴會的社會意義,以及從哲學角度探討宴會中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結構。這樣的綜合性寫作任務不僅促進了學科知識的融合,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增強銜接意識還需要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學元素來實現(xiàn)。《紅樓夢》作為一部經典文學作品,蘊含了豐富的文學元素,如排比、對仗、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小說中的這些元素,并在實際寫作中有意識地運用。例如,在寫作任務中設定“運用排比手法描述小說人物”的目標,學生可以通過在寫作中有意識地運用排比,提高作文的表達力和藝術性。
增強銜接意識還包括了在教材運用中關注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以《紅樓夢》為例,學生在分析小說中的社會背景時,可以結合歷史學科的相關知識,深入理解小說中反映的封建社會結構和人際關系。通過這樣的學科關聯(lián),學生能夠更全面地把握寫作素材,寫出更有深度的作品。
在新高考背景下探討情境型作文寫作策略,通過深入研究學習理念、任務群本質及學習目標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并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增強不同學科之間的銜接,能夠培養(yǎng)學生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要求,更靈活地應對跨學科的挑戰(zhàn)。
[作者通聯(lián):蘭州市永登縣西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