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減負增效”背景下,體育教師想要吸引學生的目光,并促使學生高效完成體育學習目標,就需要與時俱進,在積極實踐中尋找適合中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親身參與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增加,為他們健康搭建堅實的基石?;诖?,文章立足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從四方面,即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時引入體育游戲,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充分利用各種體育資源,促進學生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組織體育比賽,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了具體的探討,以期能給中小學生體育教師一些深思。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教學觀念;體育游戲;體育資源;體育比賽
一、引言
作為未來的接班人,中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至關重要,其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速度與水平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發(fā)展的質(zhì)量。以往授課中,體育教學呈現(xiàn)出“重理論而輕實踐”的現(xiàn)象。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師應注重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通過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各種體育訓練,久而久之,提升中小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為其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提供重要的助力[1]。
二、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一)教育觀念相對落后
中小學體育教師想要創(chuàng)建高質(zhì)量教學課堂,首先就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積極研討“雙減”要求,然后以此為導向,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F(xiàn)階段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具體表現(xiàn)為:
首先,受社會方面的影響相對較大。以往的教育實踐中,社會層面缺乏對中小學生體育成績的關注,受此影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忽視了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至于中小學體育課堂相對枯燥,未能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提升進行正確、科學地指導。
其次,學校的課程壓縮相對較緊,致使體育教學存在課時不夠的情況。面對升學的壓力,家長與教師都以學生學習成績?yōu)橹?,以至于體育課堂成為了部分學生“補習”文化課程的課堂。受此影響,即便體育學科的內(nèi)容相對較少,部分學校也存在體育教學課時不滿、學生沒有全部掌握相關體育技能的現(xiàn)象。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不利于中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教學手段相對單一
教學手段對于高質(zhì)量體育課堂的構建至關重要。豐富的教育手段可以適當減少體育訓練的枯燥性,吸引中小學生的目光,使之積極參與到訓練活動中,長此以往,獲得訓練效率的提升;可以激發(fā)中小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熱情,便于他們在課堂上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F(xiàn)階段,采取“填鴨式”、“滿堂灌”等授課方式的體育教師不在少數(shù),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體育知識,他們或是在教師的帶領下跑步,或是在操場上自由活動一段時間,總之,缺乏對體育技能的深入探討。
受此影響,多數(shù)中小學生沒有意識到參與體育訓練的重要性,沒有意識樹立終身鍛煉意識的必要性,故而,其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相對較低,這對于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是不利的。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體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改革體育教學活動,并結合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反饋,適當優(yōu)化自己的授課方案,以便能喚醒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熱情,從而自覺、積極參與到各項體育訓練中,在掌握更多體育技能要領的同時,還能獲得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為他們?nèi)蘸髮W習更多、更難的文化知識奠定必要的身體基礎[2]。
三、解決中小學體育教學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及時轉變教學觀念
在實施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進行教學觀念的創(chuàng)新。首先,摒棄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索與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得以找到自己的薄弱之處,并進行科學地彌補,以此提高學習體育課程的效果;應根據(jù)體育競技精神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地改革,使之更為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譬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減少對學生運動訓練的干預度,確保學生擁有足夠探索的機會。以學習短跑為例,當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某個短跑技能掌握得不夠訓練,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相應的討論活動,如,該短跑技能的要領是什么?在訓練過程中容易發(fā)生什么問題?自己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提升訓練的效果等。在討論與分享中,學生的訓練思路有所拓展,這對于他們更好地完成訓練目標是非常有幫助的。此外,中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所給出的回答可能存在闡述不夠深刻、理解不夠全面等現(xiàn)象,對此,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匮a充,促使學生從更高的角度把握體育技能的精髓[3]。
給予學生較多表達自我的機會。部分體育教師往往以學生體育素養(yǎng)較弱為由,剝奪學生闡述自己的機會,以至于學生無法深及內(nèi)里,獲得更多與體育技能有關的感悟。對此,教師應及時轉變做法,為學生提供更多闡述自我想法的機會,使他們在闡述過程中,逐漸加深對于體育項目的了解。譬如在體育訓練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請學生談談自己的訓練感受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隨后,某個學生所提出增加體育游戲的意見,獲得了許多學生的認可。對此,教師不妨加以借鑒,將體育技能以游戲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自發(fā)地加入到體育訓練活動中,久而久之,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二)巧用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是指將體育知識以游戲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游戲化的體驗領會體育知識精髓、獲得良好訓練效果的教學方式。與純粹地講解相比,游戲元素的融入可以改變體育教學的枯燥性,為體育課堂注入無限活力,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熟記體育理論知識的含義;可以增加學生的合作意識,使他們在參與體育訓練中找到與人相處的有效方法;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強化學生的抗壓能力,為其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提供重要的支持。為此,在日常授課中,教師應結合體育運動的特點,選擇相對適宜的游戲元素,然后以學生較為喜歡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以此創(chuàng)建高效的游戲化體育課堂,使學生在參與各項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獲得體育素養(yǎng)的明顯提升[4]。
第一,注重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開展體育游戲活動的目的旨在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故而,體育教師應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設計多樣化的體育游戲。譬如,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其身體協(xié)調(diào)性與平衡性較差相對較差,教師適當減少耐力游戲,而增加簡單游戲的比例,譬如丟手絹;而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其身體素質(zhì)、學習能力等有所提升,這時,教師不妨引入一些難度相對較大的游戲,譬如“抗洪搶險”游戲——首先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要求他們每人將書包放在胸前一路縱隊站好,待老師發(fā)出指令以后,各個小組排頭的學生需要將快速跑到制定的地點,同時,將書中放在指定的“江堤險處”,然后跑到自己小組的最后;而后,每個小組學生則需要按照第一名學生所跑的路線依此進行,并將書包擺成一疊。此外,書包是不能倒的。期間,用時最短,擺放書包最為整齊的一組則為勝利,可以獲得教師所提供的“抗洪搶險”粘貼。等學生掌握“抗洪搶險”的游戲規(guī)則以后,體育教師可以適當提升難度,例如在“抗洪搶險”的路上設置多個障礙物,讓學生通過不斷跨越障礙的方式,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訓練任務。
第二,將體育游戲和專項素質(zhì)訓練進行深入融合。在授課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式,將學生較為喜歡的游戲元素與專項素質(zhì)訓練相融合,以此優(yōu)化體育游戲,切實提升體育游戲的育人效果[5]。
首先,注重與力量、速度素質(zhì)訓練相融合。力量與速度是中小學生學好體育課程、掌握體育技能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zhì),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其與游戲元素進行深入融合,以此促進學生這兩項素質(zhì)的提高。
通常球類運動,譬如籃球、鉛球等對強化中小學生的力量素質(zhì)有顯著的訓練效果。在開展球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傳遞能量球”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教師所制定的游戲原則,向其他組員傳遞“能量球”,讓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探究傳遞“能量球”的有效技巧。而對速度素質(zhì),教師可以引入與跑步有關的體育游戲。譬如“換球接力”、“喊號追人”、“大魚網(wǎng)”等,使學生在趣味跑步游戲中,不斷提升個人的速度。
其次,耐力與靈敏素質(zhì)訓練游戲。以靈敏素質(zhì)訓練為例,體育教師可以嘗試將力量、平衡等多種因素深入融合,引入“如來神掌”游戲——首先讓學生將兩條跳繩拉直并放平,著重控制好間隔;然后請學生兩兩一組,在60厘米到100厘米的范圍內(nèi)面對面的站立,最終通過腳踩跳繩與雙手接觸的方式相處推彼此,直至有一方因失去平衡而離開跳繩,以此強化學生的靈敏能力,使之在相互推搡中獲得身體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過于投入而無法專注于后續(xù)的體育課程。對此,體育教師應進行及時的干預與引導,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偏離所學的內(nèi)容,或者為體育游戲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則應立刻制止,并指導他們主動探究后面的體育知識。
(三)注重科學開發(fā)與利用相應的體育資源
中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離不開各種體育資源的支持,譬如體育器材、人力資源等。為了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使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精髓的同時,還能形成積極進取的堅強意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利用多種方法,合理開發(fā)與利用多種體育資源,使之成為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力量[6]。
第一,更新與完善體育設施。教師應聯(lián)合學校的相關負責人,不斷完善體育設施,譬如雙杠、足球場地等,以此創(chuàng)建多功能、多樣化的操場,切實滿足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需求。此外,教師還應及時做好體育設施的維護工作,以雙杠為例,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應認真檢查雙杠設施以及其周圍的情況,確保雙杠符合使用標準,周圍不存在影響學生參與雙杠練習的因素存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后,教師還應請專業(yè)人員對雙桿進行科學地維護,以確保其始終處于正常的使用狀態(tài)。
第二,合理利用當?shù)氐捏w育資源。如位于山區(qū)學校的老師,可以利用周圍的山區(qū)資源,開展登山、徒步等戶外訓練,使學生在參與中,既掌握更多的戶外技能,又能改善對體育課程的刻板印象,從而以積極、自覺的態(tài)度參與其中。位于城市學校的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周圍的公園、體育館等資源,帶領學生開展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活動,以此滿足學生的多種學習需求,使之在長時間的參與中,樹立終身鍛煉意識,為他們完成全面發(fā)展目標提供必不可少的身體保障[7]。
(四)組織體育比賽
體育比賽活動的開展,可以喚醒學生的求勝欲望,便于他們從多個方面,尋找贏得比賽的有效方法,最終獲得個人體育素養(yǎng)的明顯提升;可以促使學生結合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不斷糾正自己的動作,從而提高自身動作的敏捷性與耐力;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溝通的機會,讓他們在充分探討敵我雙方優(yōu)勢與劣勢的基礎上,找到改進自身不足的方式。在具體授課中,體育教師應結合體育項目內(nèi)容,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得合作意識的增強與學習效率的提高。
譬如在學習與籃球有關的技能時,若是教師長時間組織學生訓練基礎技能,學生不免覺得乏味無趣,從而抱以應付的態(tài)度。為此,教師不妨改變教法,在傳授學生相應的籃球技能,并給予他們一定的訓練時間以后,可以讓學生三人一組,開展“三人籃球”競賽活動,讓他們得以通過實踐檢驗自己掌握體育技能的水平,并嘗試從多個方面入手,分析提高自身打籃球能力的有效路徑。比賽結束以后,教師結合自己對學生比賽情況的記錄,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能對自己有較為全面、較為準確的了解。等學生有所改正以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正規(guī)籃球的比賽,讓學生在賽場下不斷積累經(jīng)驗。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求勝欲望,教師還可以設置多種個性化獎勵,譬如零食、聽一首勵志歌曲等,學生為了能贏得比賽,在比賽時,需要不斷回顧自己所學的籃球基本技能;在比賽結束以后,需要認真反思自己在賽場上的表現(xiàn)。這些經(jīng)歷對于他們更好地領會籃球技能的要領、獲得籃球素養(yǎng)的提升是較為有利的[8]。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中小學生體育教學活動,礙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教學觀念相對落后、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等不足,對此,教師應根據(jù)中小學學生身心成熟情況、身體素質(zhì)的差異等,對體育教學進行科學地改革與優(yōu)化,以便能充分滿足中小學的需求;應利用多種方式,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將強化中小學的體能和體育素養(yǎng)作為改革的藍本,給予學生較為豐富的體育課堂體驗,為其體育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羅文,莫凝,何秋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體系發(fā)展研究[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3,(08):109-111.
[2]曹彤.玩中學 學中樂——融合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學體育游戲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49):7-11.
[3]倪偉,胡靜.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策略略論[J].體育視野,2022,(03):87-89.
[4]邢芬.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0):125-127.
[5]牛文英.現(xiàn)代體能訓練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體育風尚,2023,(02):128-130.
[6]劉亞麗.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系統(tǒng)思考[J].體育視野,2023,(03):68-70.
[7]田城輝.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2,(06):100-101+83.
[8]王偉德.“雙減”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甘肅教育,2023,(14):40-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