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娟
[摘 要]自然拼讀繪本已成為時下英語教學的重要拓展資源。在自然拼讀繪本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基于主題意義探究,通過真實有效的語境、分層設計問題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拼讀技能,深化學生的理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展現自然拼讀英語繪本的教學價值,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自然拼讀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9-0063-03
自然拼讀是兒童在語言啟蒙時學習拼讀和拼寫單詞的一種方法。學習者從一開始就直接學習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從而達到看見單詞便能拼讀、聽到單詞就能拼寫的目的。在掌握了一定的發(fā)音規(guī)則后,學習者可以從單詞入手,掌握相應的詞匯。但語言學習不僅在于詞匯的認讀,更注重段落篇章的閱讀和對語篇深層內涵的理解。在近些年的教學實踐中,自然拼讀繪本已成為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腳手架”。但是,教師在選擇合適繪本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困惑:如何突破局限于拼讀技巧的教學困境?如何區(qū)分“教”與“學”的關系?如何在學習活動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于此,筆者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英語新課標”)的角度重新審視自然拼讀繪本的教學實踐,以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思維發(fā)展,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
一、新課標視域下自然拼讀英語繪本教學的必要性
英語新課標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是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的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學習活動觀視角下的教學活動主要有三類:一是學習理解類活動,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二是應用實踐類活動,包括描述與闡釋、分析與批判、內化與運用;三是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新。在自然拼讀英語繪本教學中,學生語言技能的習得和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師要通過設計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使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真正落地。下文以牛津閱讀樹英語繪本第四級Stuck in the Mud為例,解析新課標視域下如何實施自然拼讀英語繪本教學。
二、新課標視域下自然拼讀英語繪本教學實踐
(一)解析繪本內容
繪本Stuck in the Mud主要講述Dad,Biff,Chip和Wilma,帶著小狗Floppy在戶外散步時,為拯救一只綿羊而陷入泥潭的故事。故事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情境呈現,故事開始。一家人在泥濘的道路上散步,突然聽到奇怪的聲音。這部分的重點詞匯是“walk,muddy”。第二部分,發(fā)現問題,共同解決。這家人循聲而去,找到了陷入泥潭的無助小羊,于是一家人齊心協力幫助它。這部分的重點詞匯是“sheep,lead,stuck,deep,sank,pushed,pulled”等。第三部分,出現新問題,解決問題。爸爸的靴子不幸陷入泥潭,Wilma幫爸爸撿靴子。這部分的重點詞匯是“l(fā)ost, boot, muddy”。第四部分,結局。最后,Wilma撿到鞋子后,陷入了泥潭。
這本自然拼讀英語繪本以Chip一家的生活情景為背景,趣味十足地呈現了他們共同解決問題的畫面。作者在“我與家庭”的主題意義下引導讀者思考親情,遷移情感來感受自己家庭的溫暖;同時告訴讀者,遇到問題可以和家人一起解決,家人也要主動幫助。這種親情關懷、問題解決、愛與善良的引導意識貫穿了整個故事。
(二)制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關鍵,課堂中所有的教學活動設計都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本次課教師可以這樣制訂教學目標:(1)能梳理故事情節(jié),概括故事內容;(2)能通過觀察相似的詞匯尋找規(guī)律,讀重點單詞并嘗試運用;(3)能從故事細節(jié)中體會人物情感,培養(yǎng)熱愛家人、樂于幫助他人的品質;(4)能借助思維導圖復述或通過表演演繹故事情節(jié);(5)結合生活實際,嘗試為繪本故事續(xù)寫結尾。
(三)設計教學活動
1.整體感知語篇體裁
在學生閱讀語篇后,引導他們對繪本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與探究。
(1)讀封面感知信息
繪本的封面蘊含了很多信息,給予了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如教學牛津閱讀樹系列英語繪本時,教師可以直接亮出繪本的封面,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了誰、在哪里以及自己是否有被困的經歷等;再讀一讀標題,猜測繪本內容。
T:Look at the cover. Who are they?
S1:Chip,Wilma,Biff,Dad,Floppy.
T:Who is looking at us in the picture?
S2:Biff.
T:Maybe she wants to tell us something, right? What else can you see?
S3:A sheep.
T:Where are they?
S4:Park.
T:Lets read the title. Who was stuck in the mud?
S5:The sheep.
繪本的封面提供了人物、地點等信息,學生在觀察封面時逐漸沉浸在畫面中。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封面中感知故事的概貌,為后面的深入閱讀做好準備。
(2)獲取、梳理信息
在預測故事內容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請大家閱讀全文后,回答以下問題:遇到小羊之前,Chip一家在做什么?誰救出了小羊?怎么救的(動作)?救出小羊后,大家順利離開了嗎?”
T:What did they do before they heard Baa?
S1:They went for a walk. A muddy walk.
T:Who saved the sheep?
S2:Dad,Wilma and Chip.
S3:Dad pushed. Wilma and Chip pulled.
T:Did they leave after saving the sheep?
S4:No.
T:Why?
以問題鏈為導向,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清晰、有層次,文章的主線也一目了然。整體閱讀后,學生發(fā)現故事的走向與自己之前的預測有偏差,自主進行信息糾正,無形中培養(yǎng)了閱讀素養(yǎng)。
(3)整合細節(jié),完成故事情節(jié)圖
教師呈現故事情節(jié)圖,通過剛才的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走向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Please work in a group and finish the mind map. With help of the mindmap we can act out or retell the story easily.”學生需要做的是小組合作完成故事情節(jié)圖,以此補充與整合信息。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為之后的實踐應用做好了準備。
2.提升學生思維水平
(1)內化語言知識,實現自我輸出
應用實踐類活動需要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脫離語篇,通過思維導圖等類似的“腳手架”來內化故事情節(jié),敘述故事內容,運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語篇的理解。這一內化輸出的過程有助于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發(fā)展,同時通過小組合作也可以實現語言的交流互補,達到在真實語境中運用合適語言的目的。根據學生完成的故事情節(jié)圖,教師布置小組合作敘述故事的任務并組織學生進行演繹,讓學習更有情境性和趣味性。
(2)尋找拼讀規(guī)律,自主學習單詞
閱讀自然拼讀繪本,需要學生自主拼讀一些單詞。拼讀也是教學目標的一部分,新課標視域下的自然拼讀繪本教學,強調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實現自主拼讀,并能對照圖文猜測含義。教師可以先提供與新授單詞類似的已學單詞給學生作參考,再出示新單詞讓學生試讀,如“see-feet-week-sheep-deep”“foot-book-cook-good-look-boot”等。學生發(fā)散思維,通過頭腦風暴從已學單詞中搜索出發(fā)音相同的單詞,從而將新知與舊知連接起來,建構自己的知識庫。
(3)提煉主題意義,培養(yǎng)文化意識
在繪本閱讀中,教師通常與學生一起探究繪本的主題意義?!皬倪@篇文本中,你學到了什么?”對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通常會從各個方面展開討論。如本節(jié)課,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一些問題:“如果你遇到困難,家人會幫助你嗎?家人遇到困難,你會幫助他們嗎?同學遇到困難呢?如果你身邊沒有其他人,遇到和Wilma一樣的困境時,你會怎么辦?”
T:If you have some problems,will your family members help you?
S1:Yes. My Mum and Dad always help me.
S2:Yes. We love each other.
T: Will you help them too?
Ss:Yes.
T:You are so kind and lovely. So in the school,are you willing to help your classmates?
Ss:Yes. We are friends.
T:Its so friendly of you. What if theres nobody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S3:I will call the policeman.
S4:I will solve it by myself.
上述教學,教師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家庭”“關愛”“互助”的含義,加深學生對繪本主題的理解。
3.促進學生遷移創(chuàng)造
(1)分析文本細節(jié),培養(yǎng)高階思維
理解語篇的內涵,應從中挖掘思考性的問題。如本節(jié)課,“為什么爸爸要給Floppy戴上鏈子?為什么Biff和Chip笑了?如果你是Wilma,你有其他辦法撿靴子嗎?”帶著以上問題,教師開展以下教學。
T:Why did Dad say to put Floppy on a lead?
S1:Because Floppy is in the mud.
T:Oh you mean,maybe Floppy will be stuck in the mud without lead.
S1:Yes.
T:Why are Biff and Chip laughing?
S2:Wilma is stuck in the mud.
T:Oh yes,is it funny?
S2:Yes.
S3:No. Its dangerous.
T:If you want to help your Dad to get the boot, what will you do?
S4:Use a lead.
S5:Call the policeman.
繪本Stuck in the Mud故事的最大沖突點是“陷入泥潭了應該怎么辦”,教師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主人公的做法是否正確,讓學生進行批判、分析與辯論?!鞍职值囊恢谎プ酉萑肽嗵?,你是否會像Wilma一樣沖過去撿?”面對這個問題,學生產生了不同意見:有的因為害怕而不敢過去;有的雖然害怕,但還是會沖過去嘗試;有的會想其他辦法……這個過程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高階思維,他們深入分析事件,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解決問題。
(2)創(chuàng)造想象,續(xù)寫結尾
繪本作為教學的延伸資源,有很多值得探討和創(chuàng)新的內容,學生在課后可以對繪本進行創(chuàng)編。Stuck in the Mud繪本以Wilma的一句話“Now Im stuck!”為結尾,給予了讀者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從遷移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說,續(xù)寫繪本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方法,是一項綜合性的發(fā)展性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語言技能、知識儲備,充分發(fā)揮想象。
三、新課標視域下自然拼讀英語繪本教學思考
(一)突破自然拼讀,落實核心素養(yǎng)
新課標視域下的自然拼讀繪本教學,不僅著眼于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還力求在自然拼讀和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分析學生的學情,由此設計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在語言上實現從內化到遷移的輸出,在思維上實現從低階到高階的進階,在文化素養(yǎng)上實現從對比到認同的拓展。
(二)關注學生本體,追求真實意義
自然拼讀繪本教學的意義不僅在于知識的獲得,更在于延續(xù)生活情境,使學生受到啟迪。從育人的角度來看,自然拼讀繪本教學還有改進的空間。例如,當教師把問題從主角遷移到學生時,只是較低維度的有參照的思考與批判,但是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應適當挖掘。因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向能力強的學生提出開放程度高的問題,向能力弱的學生提出開放程度不高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需要小組合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嘗試解決各種真實環(huán)境中的問題,使學生突破思維局限,獲得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英語新課標為自然拼讀繪本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幫助教師解決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明確只有在主題意義的指導下、在真實有效的語境中、在深度探究的學習活動中,才能更好地落實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現自然拼讀繪本教學的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 李彩霞.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1,21(7):115-117,120.
[2] 吳洪菲.基于學習活動觀的自然拼讀繪本閱讀教學實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1,22(2):3-9.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