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滿足國家和社會更廣泛的科技與經濟發(fā)展的需求,以中外合作辦學為依托的意大利語課程從單純語言技能的基礎教學逐步過渡到意大利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語創(chuàng)新教學實施途徑,構建中外合作辦學意大利語課程體系。以北京化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中外合作辦學——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的意大利語課程為例,從人才培養(yǎng)目標、外語教學“痛點”問題、教學創(chuàng)新舉措及成效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為推動中外合作辦學的意大利語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意大利語;中外合作辦學;工業(yè)設計;跨語言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教育現代化,要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罢缛祟愰_放、國家外交的腳步從未停止一樣,高校理應成為合作辦學、開放發(fā)展的堅定力量?!盵1]為順應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求,促進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掌握先進的工業(yè)設計理念、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語言能力和技能兼?zhèn)涞膹秃闲腿瞬?,北京化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經教育部批準,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其核心課程由意方教授用母語進行講授,以確保知識傳遞的準確性和全面性。意大利語課程是促進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獲取專業(yè)技能的重要媒介;反之,專業(yè)課則是意大利語課程教學實施的必要補充。
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設定
課程和專業(yè)最大的特點是滿足國家和市場的需求,而不是研究需求。[2]在外語習得目標的確立上,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與語言學專業(yè)學生的本質區(qū)別就是應用型和研究型。作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必修課,意大利語課程的育人目標應與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相符,而非單純追求跨文化交際的通識意大利語教學。以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為基礎,一方面,幫助學生搭建扎實的語言基礎;另一方面,將語言與專業(yè)知識相融合,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習得效果。
傳統(tǒng)外語教學中的“痛點”問題
1.學生的意大利語基礎薄弱,學習難度大。為了給在高年級開設的設計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生需要在本科一、二年級完成意大利語的學習。由于學生入學時的意大利語基礎基本為零,且外語課的時數有限,導致語言學習的難度較大,學生的學習程度相差較大。
2.口語課與語法課的教學缺乏協調配合。在一般的意大利語課程設置中,綜合課和口語課都是相對獨立的教學版塊,缺乏甚至沒有教學上的聯系,無法為學生提供連貫且完整的學習體驗。
3.教學資料匱乏。本課程采用的是目前國內通用的《新視線意大利語(修訂版)》系列譯制教材,多以介紹意大利的人文、歷史、社會狀況等內容為主;同時,由于本課程面向的學生為非語言類專業(yè),所以教材中的教學活動設計和練習等部分內容都不能滿足本課程的教學要求。
教學創(chuàng)新舉措及成效
針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我們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途徑等方面入手,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的探索與實踐。
1.拓展教學模式: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由于目前國內線上的意大利語教學資源較為匱乏,所以教師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大綱自主錄制了線上課程20節(jié),共計200余分鐘,搭配線上練習,在北京化工大學在線教育平臺進行發(fā)布,供學生隨時觀看學習。同時,搭配問答冊和錯題庫,精準解決問題,形成課后“反哺”課堂的良性循環(huán)。
“在混合式教學實施之后,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據此持續(xù)改進教學,一般從學生學習參與情況、目標達成度和學生學習感受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盵3]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本課程著重考量學生在線課程的學習時長、學習資源訪問、在線作業(yè)、討論任務的完成情況;通過學生互評及教師點評完成目標達成度評價;通過問卷星、一對一訪談的形式完成學生學習感受評價。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中教與外教開展意大利語課的融合式教學。中教與外教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將綜合意大利語課與意大利語口語課有機地串聯起來,使其不再是相對獨立的教學體,從而為學生構建語言輸入與輸出雙向互補的學習環(huán)境。
3.融入設計專業(yè)內容。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未來工作的需求為導向,將意大利語課程與設計專業(yè)的內容相結合,教師們共同設計并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及線下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如“設計周”“學生設計作品展”等,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將被動受教變?yōu)橹鲃蛹橙?,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
4.豐富教學手段: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及應用。本課程在北京化工大學在線教育平臺和Moodle平臺分別建立了課程資源,主要用于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線上討論、小組活動等學習過程。在課上使用雨課堂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輔助課上與學生的互動,緊抓學生的注意力,以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最大化。
5.教學創(chuàng)新成果。一是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所提高。學生對意大利的文化、習俗、價值觀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的交際。在與外方師生的交流過程中展現出了當代中國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受到了外方師生的一致好評。二是學生對中教與外教開展意大利語課的融合式教學評價較好。為了解綜合意大利語課與口語課教學融合的情況,2021年10月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開展教學融合以來的全部學生(2019級和2020級);共設置9道題目,從學生日常學習情況的反饋入手,了解學生每周除意大利語課外,課后自主學習意大利語的時間、側重點及途徑,進而對融合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從問卷的結果來看,超過95%的學生贊同意大利語綜合課與口語課的教學內容相融合且相輔相成;60%的學生認為在綜合課上學習的內容在口語課中有所體現;超過92%的學生認為口語課上練習的主題與綜合課上所教授的主題一致??梢钥闯?,學生對于兩門課程的教學融合情況給出了積極的評價。
結語
以中外合作辦學為背景的意大利語教學有別于語言學專業(yè)的外語教學,應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技能的基礎上,將語言與專業(yè)相結合。我們將繼續(xù)深入探索,豐富數字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實現語言技能和學科知識的相互促進,打造工業(yè)設計專業(yè)所特有的意大利語課程。
參考文獻:
[1] 吳朝暉. 讓高校在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發(fā)揮教育先行作用[J]. 中國大學教學,2020(12):4-7.
[2] 蔡基剛. 學科交叉: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外語構建和學科體系探索[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3):14-19.
[3] 韓錫斌. 混合教學研究與實踐[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2:183.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