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演奏是一門聽覺藝術,貝多芬作為鋼琴彈奏領域的大師,創(chuàng)作出很多家喻戶曉的鋼琴作品。相比于貝多芬早期簡潔、質樸的鋼琴作品,晚期作品更多表現(xiàn)出其強烈的內心掙扎,鋼琴曲作品中曲式變化、變奏等寫作手法有了不一樣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這也要求鋼琴演奏者在演奏之前,需要了解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分析其中的演奏技巧,結合技巧要點進行針對性練習,從而提升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水平。為此,本文將從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的角度,分析其中的演奏技巧,并提出一些演奏練習建議,希望能增強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的藝術表現(xiàn)力,提升鋼琴彈奏者的素養(yǎng)。
關鍵詞: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創(chuàng)作特征;演奏技巧;練習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4-00-03
鋼琴演奏是一種聽覺藝術,同樣也是一種形體藝術,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鋼琴演奏需要側重于情感的詮釋與技巧的表現(xiàn)。貝多芬是鋼琴領域大師,其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鋼琴作品,被人們熟知。從貝多芬一生的創(chuàng)作時間劃分,主要分為早期(1792-1800年)、中期(1800-1815年)以及晚期(1815-1825年)。不同時期的貝多芬的作曲風格也有所不同,比如貝多芬早期的鋼琴作品比較簡潔、質樸。同時也具有粗獷、熱情的特點,貝多芬在這一時期融入很多自己的想法與情感,這也讓貝多芬早期的鋼琴曲作品具有別樣的感染力。對比早期的創(chuàng)作來說,貝多芬晚期的鋼琴曲作品更多表現(xiàn)出其強烈的內心掙扎,鋼琴曲作品中曲式變化、變奏等寫作手法有了不一樣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因此,本文從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來進行演奏技巧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可以為鋼琴學習者提供學習貝多芬作品的方法,有助于提升自身的鋼琴彈奏水平[1]。
一、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
貝多芬是鋼琴彈奏領域的大師,其極具創(chuàng)新、革新意識,這也讓他不同時期的鋼琴曲有所差異。比如,貝多芬晚期的鋼琴曲作品,這個時候貝多芬由于受到生活、病魔的影響,迫使貝多芬想要逃離這種苦難,鋼琴作品多為表現(xiàn)貝多芬內心強烈掙扎的情緒,所采用彈奏手法也有了不一樣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首先,變奏。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之一就是變奏。貝多芬在保持主題旋律的前提下加入了變奏的成分,包括音型、動機方面的變奏。一是針對一些段落的內部進行變奏,比如0P.106第三樂章的鋼琴作品中,在第一主題中運用三十二分音符進行裝飾,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了作品結構上的變奏。二是涉及整個樂段的變奏。比如作品0p.109的第三樂章中通過速度、節(jié)拍等因素的改變把主題偽裝起來,增強了音樂色彩的豐富性和飽和性。其次,復調。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具有復調特征。這也是貝多芬通過對復調對位手法深度研究的結果,雖然他探究巴洛克時期的復調對位手法,但并不是在模仿,而是從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角度進行改變,使復調出現(xiàn)在奏鳴曲結構內部的任何可能部位。比如貝多芬作品0P.109的第三樂章中,第五變奏依然運用了賦格的手法。最后,曲式變化。貝多芬晚期奏鳴曲創(chuàng)作也有著曲式變化,表現(xiàn)得非常自由,比如作品0P.110中,回旋曲式有賦格段,這也讓賦格正式進入奏鳴曲[2]。
二、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貝多芬是一位敢于創(chuàng)新的鋼琴大師,但在晚期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促使貝多芬的意志變得更加消沉,這個時期的鋼琴曲不再延續(xù)中期的“反抗性”,而是開始融入深刻的“內省”,鋼琴作品的風格開始向深沉、內省、復雜的方面轉變。由于晚期階段貝多芬完全失去聽覺,身體受到病魔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晚期階段的貝多芬開始追求內心情感的釋放,這也讓晚期鋼琴奏鳴曲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演奏技巧,以下將進行具體闡述。
(一)作品《第31首鋼琴奏鳴曲op.110》第一樂章演奏技巧
本樂章的呈現(xiàn)部(1-39小節(jié))中,開頭四小節(jié)具有一定的難度,也是鋼琴彈奏者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部分,對鋼琴演奏者提出較高的要求。而與貝多芬之前的奏鳴曲有很強烈的對比,這一部分則需要保持平靜心態(tài),讓音樂如傾訴般流動起來,同時在節(jié)奏上演奏者可以融入自己的一些理解與體會,以便讓整個鋼琴曲彈奏張弛有度。在練習中需要鋼琴學習者保持肩膀、手腕等肢體放松,確保整個過程不會出現(xiàn)勞累、緊繃的情況,以便鋼琴彈奏一氣呵成。在本樂章的展開部(40-55小節(jié))中,需要鋼琴練習者注意每一組伴奏的根音都要放下去,后兩個雙音對齊貼鍵演奏,同時也需要在后半部分帶入幽暗的音樂色彩,左手盡量用手指的力量將聲音有控制地放下去。本樂章的再現(xiàn)部(56-105小節(jié))及尾聲(106-116小節(jié))中,需要注意保持原速,而且在情感上要更為激烈、豐富,并且注重加強終止感。
(二)作品《第31首鋼琴奏鳴曲op.110》第二樂章演奏技巧
本樂章的主歌謠式曲式(1-42小節(jié))中,應注重帶有濃郁的諧謔風格,也應注重將音程、和弦以及八度連貫起來,合理運用踏板,使音樂達到一定的完整性。在本樂章的中段(43-97小節(jié))中,需要鋼琴訓練者將手指指肚緊貼琴鍵,手腕放松,保持音符的均勻流暢及平穩(wěn),同時也需要避免大臂僵硬帶來的阻塞感。本樂章的主歌謠曲式的再現(xiàn)(98-146小節(jié))及尾聲再現(xiàn)(147-161小節(jié)),要注重幽默風趣適度,在練習時可以借助同時期的貝多芬其他作品來更多感受他此段時間的狀態(tài)[3]。
三、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練習建議
(一)注重演奏要點
首先,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形式與特征是從古典音樂中獲得的啟發(fā),這也使得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中有很多古典音樂元素。在演奏練習時,可以從古典音樂的角度來尋找演奏靈感,以提升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效果。其次,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中運用了多章節(jié)的演奏技巧,大多都是由幾個樂章組成,不同樂章之間也有明顯差別,這也需要運用不同技巧進行彈奏,以實現(xiàn)情感的準確傳遞。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需要從整體出發(fā),分析各個樂章的要點,并逐個進行練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難度降低。再次,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有很多運用踏板的部分,需要演奏者事先做好標記,確保演奏中呈現(xiàn)出完美的演奏狀態(tài)。同時,在踏板使用過程中必須注重輕而穩(wěn),一般要踩下四分之三,確保踏板使用過程的規(guī)范性,從而讓彈奏效果更加純正和完美。最后,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之前,必須多聆聽幾遍,以把握貝多芬奏鳴曲中的細節(jié)之處及音調的變化,并結合貝多芬演奏曲目特點來進行演奏練習,逐步掌握其中的重要細節(jié),從而讓鋼琴彈奏呈現(xiàn)均衡狀態(tài),提升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的效果[4]。
(二)提升演奏能力
要想實現(xiàn)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增強受眾群體的情感共鳴,就需要從演奏者自身出發(fā),不斷提升演奏素養(yǎng),以滿足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的要求。首先,鋼琴演奏者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之前,必須做好基礎訓練?;A訓練主要是對鋼琴演奏基礎進行針對性練習。比如,在基礎訓練環(huán)節(jié),做好訓練素材選擇,訓練者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宜難度的訓練素材,之后開始大量、反復地練習,通過重復練習的方式可以逐步掌握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中的技巧與方法。其次,做好自我評估。鋼琴演奏者在訓練結束后,應通過對訓練過程的總結,分析相應的技巧方法,并找出自身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訓練中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讓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更加生動活潑,可以提高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的質量,同時也能幫助鋼琴演奏者逐漸在技巧總結與訓練中形成適用于自己的鋼琴演奏方法,進而提升鋼琴演奏者的個人素養(yǎng)。再次,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訓練過程中,鋼琴演奏者還可以從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音樂感受力與音樂想象力等方面出發(fā),結合自身對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想象與感受,創(chuàng)作適合自己的演奏方法,從而提升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效果。最后,鋼琴演奏者需要注重指法練習。指法練習是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的關鍵,如果指法出現(xiàn)錯誤,就容易影響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整體演奏效果。這也要求鋼琴演奏者在練習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時應注重指法訓練,掌握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所需要的必要指法,以增強彈奏過程的流暢度,減少錯誤出現(xiàn),以保障鋼琴演奏有序進行[5]。
(三)完善演奏練習方案
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時,除了要明確演奏要點,提升演奏能力外,也需要完善演奏練習方案,從而保障演奏練習的效果,提高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水平。第一,正確讀譜。正確讀譜是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練習的要點之一,這也是演奏者順利彈奏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關鍵。一方面,鋼琴表演者在音律練習時,需要掌握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作品中的內容以及情感情緒,結合內容判斷出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風格以及種類,之后再選擇適宜的鋼琴演奏訓練方案,以提升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訓練效果。如果鋼琴表演者不能有效讀出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精髓與情緒,就會影響練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訓練之前,鋼琴演奏者應養(yǎng)成先唱譜的習慣,通過有效的演唱來實現(xiàn)對鋼琴奏鳴曲中各個樂章的正確理解,這不僅會減少鋼琴演奏者后續(xù)的演奏錯誤,同時也能提升鋼琴演奏者對鋼琴奏鳴曲演奏的熟練度。第二,堅持慢速練習。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練習中,演奏者掌握慢速練習的方法。比如,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有不同的難點與要點,如果采用傳統(tǒng)練習方法可能很難及時克服,這時候鋼琴演奏者就可以從慢速練習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慢速練習的方式提升鋼琴奏鳴曲的訓練效果,這不僅可以幫助鋼琴演奏者克服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能增強鋼琴演奏者的訓練效果。第三,規(guī)范踏板訓練。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中有涉及踏板運用的部分,為了提升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演奏效果,就需要鋼琴演奏者做好踏板方面的練習。首先,“腳”的訓練要得當。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過程中,需要腳配合手指的律動踩踏板,但在實際演奏中會受到演奏者自身因素的影響,如習慣、身體構造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升踏板訓練效果,就需要鋼琴彈奏者在踏板練習中,應注意腳放置的位置,不能離鋼琴太近,避免腳趾與琴盤緊貼,同時在踩踏過程中要用腳心,以提升踩踏的靈活性。如果在踩踏過程中用腳尖踩踏,腳跟不能離地。在松開踏板時,不能一下離開踏板,而是稍微挪開一點。其次,在踏板練習時,需要坐姿端正,腳跟要穩(wěn)定地放在踏板前的地面上,并保障兩腿處于放松狀態(tài),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鋼琴表演者脫掉鞋子,這有助于提升踏板練習的效果,從而滿足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要求。最后,在踏板訓練環(huán)節(jié),需要練習者選擇與自身相適應的樂曲,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與優(yōu)化自己的姿勢,從而提升踏板訓練的效果。第四,分層次練習。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訓練過程中,鋼琴演奏者可以采用分層練習的方式,如在鋼琴奏鳴曲的訓練中演奏者可能存在雙手協(xié)調能力不足的情況,導致整個彈奏不符合要求,這時候就需要演奏者采用分層次演奏的方式,先從單手練習開始,逐步轉變?yōu)殡p手彈奏,以此提升練習效果,滿足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要求。第五,加強對曲子的理解與感知。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訓練過程,需要演奏者從理解與感知的角度進行訓練。一方面,訓練之前需要了解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演奏內容等,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自己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彈奏。另一方面,鋼琴演奏者還需要遵循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內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創(chuàng)新,更好地表現(xiàn)出奏鳴曲訓練中的情感與內容,以此提升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訓練效果[6]。
總之,貝多芬晚期鋼琴作品所采用的彈奏手法也有了不一樣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為了幫助鋼琴演奏者更好地掌握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技巧,筆者提出以下建議:在演奏練習時需要從整體出發(fā),分析各個樂章的要點,并逐個進行練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難度降低;在演奏練習時應結合自身對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想象與感受,創(chuàng)作適合自己的演奏方法;在演奏練習時需要掌握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作品中的內容以及情感情緒,結合內容判斷出鋼琴奏鳴曲的風格以及種類,之后再選擇適宜的鋼琴演奏訓練方案;在演奏練習時可以從慢速練習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慢速練習的方式提升鋼琴奏鳴曲的訓練效果,克服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演奏練習時,練習者選擇與自身相適應的樂曲,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自己的姿勢,提升踏板訓練的效果;在演奏練習之前,需要了解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演奏內容等,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自己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彈奏。這些建議可以提升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練習效果,有助于提升鋼琴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彭奕夫.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演奏技巧[J].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2023(09):68-69.
[2]姚恒璐.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中的現(xiàn)代結構預示[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20,38(02):31-41.
[3]秦歌星.貝多芬早期與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區(qū)分[J].北方音樂,2018,38(19):90.
[4]潘靜.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要點分析[J].大舞臺,2015(06):150-151.
[5]趙柵凌.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情感教學分析[J].音樂時空,2013(16):80-81.
[6]舒灼.貝多芬在其晚期鋼琴奏鳴曲中對賦格的運用[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31(06):140-143.
作者簡介:劉柏伊(1996-),女,遼寧朝陽人,研究生,助教,從事鋼琴演奏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