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冠男
摘要:整本書閱讀教學是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方法。教師應(yīng)提高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程度,推薦適合閱讀的書目;激發(fā)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改善學生的畏難情緒;教授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注重讀書分享,完善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評價體系。學校和家庭也應(yīng)努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文字世界里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現(xiàn)狀;教學策略;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7-0065-04
整本書閱讀作為語文課程標準的任務(wù)群之一,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整本書教學更應(yīng)該給予更高的重視,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實現(xiàn)自我成長。但從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來看,整本書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現(xiàn)狀以及提升策略進行探討,以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分析整本書閱讀教學現(xiàn)狀
第一,教師缺乏終身學習理念,未養(yǎng)成讀書習慣。為人師者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行為本身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因此作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更應(yīng)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但一些教師并沒有整本書閱讀的習慣,甚至個別教師給學生安排的必讀名著自己都沒有讀過,教學任務(wù)布置下去便按照教參講解。沒有深入了解名著內(nèi)容,就無法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更無法對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效果也會因此而大打折扣,對書中情節(jié)理解不透徹,人物性格特點分析不到位,教學質(zhì)量也難以保證。教師自身的閱讀量不足,就做不到給學生推薦適合的閱讀書籍,閱讀訓練效果也會因此降低。
第二,教師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缺乏重視。部分教師安排的整本書閱讀課時很少,導致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時間達不到新課標要求。個別教師不重視整本書閱讀教學,依舊我行我素講解教材內(nèi)容,講解考試重點,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成績[1]。有的教師雖然開展了整本書閱讀教學,但是沒有章法、沒有正確指導,浮于表面,導致學生讀過也很容易忘記,不能深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的教師即便開展了整本書閱讀教學,也不清楚應(yīng)該推薦學生閱讀哪些書,也不知道學生對哪些書籍感興趣,使得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常常因為與課內(nèi)學習內(nèi)容無關(guān)或不感興趣而放棄。
第三,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得其法?,F(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學領(lǐng)域并沒有對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詳細的研究和探討,使得部分教師對整本書教學不得其法,都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多數(shù)是布置任務(wù)然后讓學生自主完成。部分教師認為讓學生自主閱讀即可,如閱讀《紅星照耀中國》時,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圈畫重點找出主要人物,分析其人物性格特點即可,并不會進行閱讀指導,也沒有讓學生對文章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進行分析討論,更沒有開展整本書讀后的分享等活動。這就導致學生雖然讀了,但是囫圇吞棗、停于表面,并不懂其真正含義,只記得大概情節(jié),做名著閱讀試題的時候依舊處于迷茫的狀態(tài),能夠做對作者是誰,短文出自哪個章節(jié)等基礎(chǔ)題,但對涉及意象、情感、意義等有難度的題,就不知從何處入手。這樣的整本書閱讀,不僅占用了學生的時間,也沒有達到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
2.從學生閱讀的角度分析整本書閱讀學習現(xiàn)狀
第一,缺少讀書氛圍。閱讀需要一定的氛圍,但是從調(diào)查結(jié)果來看,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讀書氛圍。從家庭來看,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的家長沒有起到帶頭作用,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孩子自然也就有樣學樣,不喜歡讀書。部分家長沒有閱讀習慣,很少在家中利用休息時間閱讀書籍,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更談不上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孩子愛上閱讀了。個別家長甚至認為讀課外書不重要,學習課內(nèi)知識才是重中之重,忽視了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在孩子閱讀時不但沒有營造安靜的讀書環(huán)境,甚至會阻止孩子閱讀課外書籍,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整本書,知識積累受到影響。從學校來看,如果教師積極推薦整本書閱讀,學校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經(jīng)常開展閱讀活動,就會使學生主動進行整本書閱讀,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部分教師不重視整本書閱讀,很少給學生推薦適合的書目,自己也沒有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就很難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愛上閱讀了。個別學校對圖書館等教育場所沒有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和使用,沒有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也沒有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書籍,這就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閱讀意識薄弱、閱讀習慣不好、閱讀量過少、閱讀時間碎片化等問題,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難以得到持續(xù)激發(fā),閱讀效果自然不好。閱讀整本書不僅需要大塊的時間,而且需要營造良好的氛圍,但是學生的注意力總會因為豐富多彩的生活而轉(zhuǎn)移,導致閱讀不認真,閱讀不夠深層,更談不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研究整本書寫作的背景了。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整本書閱讀就失去了意義。即便是深入閱讀,有的學生也會因為沒有教師的指導而沒有完成深層理解,更喜歡花時間讀一些自己喜歡的雜志或者是漫畫,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提升。
第二,閱讀方法不正確,沒有得到正確指導。個別學生的閱讀并非自愿,而是在家長的強迫、教師的要求下進行的,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貪圖速度快,想要盡快完成教師和家長布置的閱讀任務(wù),而非吸收書本內(nèi)容提高自身素養(yǎng)。個別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做讀書筆記,也不會進行詞語摘抄,遇到有疑問的情節(jié)懶得去查找相關(guān)的資料,閱讀缺乏深入思考,即便是在閱讀中遇到了問題想要去解決,也不得其法,常常不了了之,深層的思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拋諸腦后。
1.提高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程度,推薦適合閱讀的書目
整本書閱讀可以使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語言,了解語言的多樣形式,獲得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開闊知識視野,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思考方式和人生感悟[2]。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僅是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對語文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通過閱讀整本書,教師能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給學生樹立一個讀書榜樣,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出口成章,引經(jīng)據(jù)典,在舉手投足間展現(xiàn)自身的魅力,使學生對教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為此,教師應(yīng)提高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程度,在合理的教學契機給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書目,并和學生交流整本書閱讀書目內(nèi)容,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解決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也列出了一些推薦書單,依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整本書內(nèi)容的選擇。例如,在講解魯迅的《藤野先生》時,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散文集《朝花夕拾》,使學生了解魯迅外出求學時候的老師,加深對作者的了解。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查找相關(guān)資料,如魯迅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課上進行分享,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魯迅的了解,也能讓學生了解歷史,提高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
2.激發(fā)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改善學生的畏難情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做感興趣的事情就會事半功倍。隨著中考名著題的難度逐漸增加,必讀名著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給學生帶來的壓力逐漸加大。學生對篇幅較長的名著閱讀總是望而卻步,而對趣味性較強的小說愛不釋手,這不僅是因為篇幅過長,也是因為不感興趣。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打開學生興趣的大門,再解決名著閱讀難度大的問題。
首先,在進行單元名著導讀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課程導入的方式,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以情節(jié)跌宕的小故事或者是當下流行的短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是采用舞臺劇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處于興味盎然、充滿期待的狀態(tài),再導入課程主題。例如,在《水滸傳》閱讀前,教師可讓一名學生扮演賣肉小販,再找一名學生表演挑剔找茬的顧客,顧客讓賣肉商販先把這塊肉的瘦肉部分切下來不要一點肥肉,再把肥肉單獨切下來不要一點瘦肉,通過小商販的不滿和顧客的挑剔找茬來吸引學生,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再導入課堂教學內(nèi)容,引出名著《水滸傳》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這樣,將名著中情節(jié)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能讓學生明白其實名著離自己并不遠,使學生愿意主動走進名著,有更深刻的體會,激發(fā)對名著的閱讀興趣,進而拿起書讀,真正走進名著。
其次,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應(yīng)加入新奇有趣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如班會主題分享、小劇場表演等。例如,在閱讀《紅樓夢》的時候,可以組織一場跨時空的人物對話表演。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自己閱讀《紅樓夢》,熟悉書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找到自己最熟悉或最喜歡的一個人,掌握他的說話方式和行為特點,在劇場表演時演繹這個人,要做到形神兼?zhèn)?。而其他同學根據(jù)表演提問,表演者回答時需要加入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并按照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進行回答或演繹。如演繹林黛玉時,要演出她的心思敏捷,也要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柔弱的樣子等。這樣的趣味形式,能加深學生對作品及其中人物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
最后,在整本書閱讀結(jié)束后,教師要進行一個趣味總結(jié)。教師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整理出各自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小組內(nèi)成員進行討論,再進行小組成果展示等。教師還可以設(shè)置獎勵機制,可以設(shè)置一些獎項來鼓勵學生加入到討論中,激發(fā)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教師可選擇展示成果最好的一組進行獎勵或讓學生自己選擇最喜歡的文具作為獎品。
無論是開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導入,還是中間的閱讀過程和最后的成果展示,整個過程都充滿趣味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lǐng)學生對閱讀書目進行深入探究,而這正是整本書閱讀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學生的興趣很容易被激發(fā),難的是如何讓興趣能夠一直維持下去,讓學生從被動變成主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重視起來,下決心使課程有趣、有效,做到一直堅持,一直引領(lǐng),才能讓學生真正提升自主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3.教授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正確科學的閱讀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效率,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因此,教師除教授學生一些正確的閱讀方法,還應(yīng)通過問題設(shè)計引領(lǐng)學生進行獨立閱讀。
首先,閱讀整本書時可以采用跳讀、點讀、精讀等方法,教師應(yīng)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前詳細講解方式方法,使學生明白對于不重要的情節(jié)可以采用略讀的方法,而對于重要人物對話和情節(jié)則需要使用精讀方法。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圈畫法,對重點話語或能夠給予人啟示的句子進行摘抄,這樣不僅可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積累好詞好句,用到日后的寫作上。由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積累程度不同,因此教師還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要求,以此來實現(xiàn)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有所得,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如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寫隨筆,將自己的感悟或者問題等寫下來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而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重點進行閱讀,完成摘抄即可[3]。
其次,閱讀問題設(shè)計需要有層次感,設(shè)計的問題要讓學生感興趣,引領(lǐng)學生閱讀更多精品書籍。教師設(shè)計的問題需要抽絲剝繭、層層遞進,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通過問題回答深入了解作品內(nèi)容,體悟作者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時,教師可以設(shè)置相關(guān)問題: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老師,每一階段的老師都各有不同,那么魯迅的老師難道只有藤野先生一個人嗎?還有其他人嗎?魯迅和他的老師之間還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嗎?學生想要解答這些,就會閱讀《朝花夕拾》,或者是魯迅的其他散文集。教師還可以引入其他書籍的閱讀,并向?qū)W生提出問題:老師看到很多同學在閱讀名著《西游記》,大家認為孫悟空的師父只有唐僧一個人嗎?還有其他人嗎?在拜師學藝的過程中,孫悟空經(jīng)歷了什么?課后請大家搜集資料繼續(xù)閱讀,下節(jié)課給大家講講這些關(guān)于師父的故事。查找相關(guān)資料的過程是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興趣的過程,而在課堂上完成成果展示是學生收獲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時刻,這會讓學生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逐漸上升,并維持下去,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4.注重讀書分享,完善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評價體系
吳欣歆說:“讀完一本書以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做成實在的文化產(chǎn)品?!盵4]讀書分享活動可以多樣化,可以讓學生采用舞臺劇的方式選擇一個書里最喜歡的人物進行一段表演,也可以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思路梳理,或者是進行讀書分享交流會,讓每一名學生都有上講臺鍛煉的機會,并進行樣式、內(nèi)容等多方面的評價,讓學生時刻保有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讓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心得交流和閱讀成果展示的時候,要注意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jié)果性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以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5]。此外,評價主體也要多樣化,可以應(yīng)用教師、學生、家長及專家相結(jié)合的方式,采用量表形式對學生的成果進行打分點評,讓學生獲得多方面成長。教師可以先讓同學互評交流,再加入教師、家長以及專家的多方面評價,讓評價更加多元化、科學化,使學生明白閱讀活動也可以豐富多彩,更加期待閱讀。教學評一體化不僅應(yīng)存在于整本閱讀的成果展示部分,也應(yīng)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始終,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是興趣使然,讓學生真正熱愛閱讀,讀完整本書更愿意主動將讀后心得形成文字化的作品進行主動展示和交流討論,通過多方面的練習提升閱讀能力。
語文整本書閱讀是課程標準中的任務(wù)群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文化素質(zhì)的重要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整本書閱讀教學,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做好學生學習的榜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欣欣.“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評價探究———以《朝花夕拾》為例[J].語文建設(shè),2023(13):77-80.
[2]張艷娟.初中語文任務(wù)驅(qū)動式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 2023(29):143-145.
[3]沈曉麗.指向文化自信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任務(wù)群設(shè)計[J].學苑教育,2023(12):72-73+76.
[4]吳欣歆.培養(yǎng)真正的閱讀者:整本書閱讀之理論基礎(ch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21.
[5]楊艷飛.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評價策略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3(25):4-6+25.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un Guanna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whole book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s,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and cultivate good reading habits.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increase their emphasis on reading the entire book and recommend suitable reading material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the entire book and improve their fear of difficulty; teach the method of reading the entire book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literary literacy; pay attention to book sharing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teaching of whole book reading. Schools and families should also strive to create a good reading atmosphere, so that students can discover and understand themselves in a rich and colorful world of words.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Chineselanguage;wholebook reading; teachingstatus;teachingstrategies;reading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