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 劉濤
摘? 要:文章針對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體系缺失的問題,通過對文獻的系統(tǒng)分析,借鑒一般的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流程,在系統(tǒng)的梳理分析高職教師線上培訓的特點以及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影響要素的基礎之上,通過問卷調研,設計了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16項。在實際應用方面,通過數(shù)據(jù)的分析,構建的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在操作性、全面性、科學性及可用性等方面效果良好,為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提供了新的參照。
關鍵詞: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4-0149-04
高職教師培訓越來越重要,國家出臺的各種制度文件對高職教師的培訓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規(guī)范高職院校的教師培訓,推動高職院校教師培訓的高質量發(fā)展,成為時代發(fā)展的新訴求。高職院校教師培訓形態(tài)越來越多元化,但是與之相匹配的多元化的教師培訓質量評價體系卻十分的欠缺,如何規(guī)范高職院校線上培訓質量評價體系,檢驗高職教師線上培訓效果,成為本研究關注的核心問題。
一、相關研究現(xiàn)狀分析
關于教師培訓評價體系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研究關注點也比較多元,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歸類后,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關注培訓服務質量,形成系統(tǒng)的培訓評價體系:董志文、趙博陽通過研究成人教育質量和行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以學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以及教育成果享用者為評價主體,構建了基于培訓條件、培訓準備、培訓過程、培訓效果四個維度的培訓質量評價體系[1];張慧、余竹君基于SERVQUAL量表及教育培訓行業(yè)服務質量的特點,從保證性、可靠性、有形性、移情性和便利性五個方面構建出適合教育培訓機構的服務質量評價體系[2]。
二是注重對培訓質量評價框架的研究,如王超超以企業(yè)培訓評估模型為切入點,結合教師培訓的內涵和影響教師培訓質量因素,構建了教師培訓質量評價的體系框架[3]。王丹等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通過AHP層次分析法結合FCE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教師培訓評價建模[4]。
三是關注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李祥子、馮志君等針對慕課輔助教學這一新的教學組織形式進行研究,以過程性評價為切入點,系統(tǒng)地探究了采用慕課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教學質量評價策略[5]。李行、邱明等使用層次分析法,從混合式教學的特點出發(fā),把教學過程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進行評價。構建出較完整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6]。
國外針對高校的師資培訓質量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國的“職教師資培養(yǎng)質量屋宇”框架體系[7],英國的ITT新進教師培養(yǎng)體系[8],這為職業(yè)教師培訓質量評價標準的設立提供了參照。總體上講國內外關于師資培訓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但聚焦的群體比較宏觀,研究視角未針對教師培訓的形式。本研究立足先有的研究成果,以“高職教師線上培訓”這一新的培訓組織生態(tài)為單元進行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體系的設計與應用,對構建的線上培訓質量評價體系進行推廣應用、改進。
二、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影響要素分析
(一)高職教師線上培訓特點分析
高職教師線上培訓是新時代一種新的學習形態(tài),本質上屬于成人教育的范疇,應具備成人學習[9]和線上學習[10]雙重特性,高職教師線上培訓特點可以歸納為四點:主動自覺性、目的性、經驗性、易受干擾性。如表1所示。
(二)影響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的要素分析
依據(jù)高職教師線上培訓的特點,結合現(xiàn)行的高職教師線上培訓組織管理的流程,影響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的要素包括:內容的精準性、授課方式的吸引力、平臺的易用性、管理的規(guī)范性以及服務的針對性。
1. 內容的精準性。成人學習目的性極強,線上培訓學習也不例外,內容的精準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內容本身的精準性,即和參訓者需求的匹配性;二是內容呈現(xiàn)精準,要重點突出,情境創(chuàng)設符合實際場景。如果培訓的內容節(jié)選與呈現(xiàn)和受訓者的需求存在偏差,不符合實際的需求,會對培訓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如何確保內容的精準性、針對性,不僅是線上培訓追求的目標,也是成人教育培訓一直的追求。
2. 授課方式的吸引力。在線培訓受媒體的影響,培訓師對學員課堂行為、學習過程的掌控力減弱,學員學習行為變得更加靈活、自主,這對培訓師的授課方式和課堂管理思維產生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如何利用平臺功能特性,展開互動教學,以互動方式吸引學員、掌握學員的動態(tài)成為新的要求,因此線上授課方式的新穎性、吸引力成為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
3. 平臺的易用性。相較傳統(tǒng)培訓,線上培訓學習最大變化是媒體途徑的改變,學員由傳統(tǒng)面對面的知識傾聽者,轉變成線上平臺的操作者、內容的接收者,學習者的個人信息素養(yǎng)及采取的平臺媒體的易用性成為制約學習效果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采取的媒體平臺操作越簡單、穩(wěn)定性越強,越易于被接受,反之亦然。
4. 管理的規(guī)范性。線上學習培訓需要一套完整的培訓組織管理流程,規(guī)范的管理和組織實施方式能夠增強參訓者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建立一套可量化的監(jiān)督機制,以組織的名義對其進行監(jiān)督管控,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他因素對培訓的影響。因此規(guī)范性的管理也是需要考慮的要素之一。
5. 服務的針對性。學習個體有各自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期望,學習習慣迥異,線上平臺的引入更加加劇了差異的分化,增加了新的影響因素如個體信息素養(yǎng)的差異,如何針對個體的差異做好個性化的服務,提升服務的針對性、精準性,成為線上培訓服務需要關注的核心。
三、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設計
(一)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設計原則
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體系是一個系統(tǒng)的、具有內在緊密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的整體,評價指標系統(tǒng)設計的一般過程:先對目標進行分解,找出評價對象特性,然后建立評價標準,進行標準描述,確立價值取向,最后確定指標權重[11]。參考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一般流程,采用調查歸納和系統(tǒng)分析方法來設計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遵循的原則如下:
1. 與目標的一致性。評價指標是評價目標的具體化、行為化和可操作化,評價指標項必須要充分反映評價目的,能夠準確呈現(xiàn)和刻畫評價對象的特征,客觀、全面涵蓋為達到的評價目標所需要的基本內容[12]。評價目的要具備一定的引導作用,為評價對象提供改進方向。
2. 指標需客觀可測。指標需客觀可測,指標在進行設計時需要以客觀的事實或現(xiàn)象作為評價依據(jù),且這些事實或現(xiàn)象是可以通過具體可操作的話語體系進行描述和呈現(xiàn),且不存在歧義與難以判斷的情況。
3. 相互獨立與關聯(lián)性。指標體系有層級之分,相互獨立是指同一級別下的指標項直接相互獨立,不存在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語義上不能重疊,也不存在因果關系,必須是一些客觀事實的陳述;關聯(lián)性是指某一指標項與下一級別的細分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關系,下一級別的指標項能影響上一級別指標的評判,下一級別的指標項的評判結果總和即為上級指標項的評判結果。
4. 整體完備性。指標體系的指標項設計的全面性,指標體系在進行設計時要能夠全面地覆蓋全部的評價目標。
5. 指標的可接受性。指標的可接受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要符合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提出指標才是可接受的。二是按指標進行評價是可行的,有切實可行的量化方法。
(二)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1. 指標項確定。本研究以某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研和訪談,結合影響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的因子,設計了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五項,分別是培訓內容、授課方式、平臺技術特性、管理體系、服務體系,二級指標項16項,分別是內容的精準性、內容的實用性、內容的科學性;授課方式的新穎性、授課過程的合理性、授課節(jié)奏;平臺的穩(wěn)定性、操作性、互動性、整潔性;管理規(guī)范性、管理及時性、管理新穎性;服務的針對性、服務的先進性、服務的時效性等,指標描述見下文。
2. 指標加權。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指標項的加權采用的是統(tǒng)計加權的方式。統(tǒng)計加權[13]是設計一項重要程度意見表,讓部分有關人員對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投票,把投票結果按統(tǒng)計公式進行計算,確定權數(shù)。本指標體系在確定權數(shù)的過程中邀請高職院校培訓負責人,向其發(fā)放評價指標體系加權問卷,征求專家對指標權數(shù)的意見和看法。本次共發(fā)放問卷20份,回收18份,有效問卷18份,回收率90%,有效率100%。確定權數(shù)后的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四、指標應用效果分析
為檢驗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在某高職院校舉辦的線上培訓項目中進行了應用,并從操作性、全面性、科學性、可用性四個維度設計了指標應用效果滿意度調查問卷,在應用該評價體系的項目負責人、學員中展開調研,采用線上問卷形式進行,回收問卷98份,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如下:
從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每一項的得分率都大于0,且都在0.5以上,說明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評價指標體系在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學性、可用性等方面得到用戶的認可,具備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董志文,趙博陽. 成人教育培訓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 中國成人教育,2020(16):29-32.
[2] 張慧,余竹君. 教育培訓行業(yè)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基于SERVQUAL量表的評價方法[J].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06):66-70.
[3] 王超超. 教師培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的構建[J]. 教學與管理,2017(30):55-57.
[4] 文思群,王丹,鄧祥林,等. 基于多層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職教師資培訓評價研究[J]. 數(shù)字技術與應用,2020,38(10):200-202.
[5] 李祥子,馮志君,陳結霞,等. 基于慕課線上教學的過程性評價體系的構建[J]. 藥學教育,2021,37(02):74-79.
[6] 李行,邱明,蔡彬卓,等.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研究:面向數(shù)字設計類課程[J]. 大學教育,2021(02):39-42.
[7] Hufnagel H,Kimmler-Schad S,Teichmann K. Qualit?tsrahmenfürdie Qualit?tsent-wicklung und Selbstevaluation an den Seminaren in Baden-Württemberg[EB/OL]. http://www.schulbw.de/entwicklung/qualieval/sem/SEV_SEM_Qual-itaetsrahmen-Selbstevaluation_2008-12.pdf.2015-9-11.
[8] The early career framewor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data/file/773705/Early-CareerFramework.pdf.2019.
[9] 呂志革. 基于成人學習特點的在線深度學習策略探究[J]. 中國成人教育,2019(17):6-8.
[10] 曹良亮,衷克定. 在線學習者學習行為特點的初步探討[J]. 中國遠程教育,2012(03):56-61+96.
[11] 何克抗,李文廣. 教育技術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12] 彭張林,張愛萍,王素鳳,等.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與構建流程[J]. 科研管理,2017,38(S1):209-215.
[13] 何克抗,李克東.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莫唯然)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職業(yè)教育研究會2021年度立項課題“高職教師線上培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與應用”(課題編號:GDGZ21Y01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余慧(1985—),女,碩士,廣東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師培訓、信息化教學、職業(yè)教育技術;劉濤(1987—),男,碩士,廣東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技術、教師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