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程導學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流程為“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確定學習途徑和策略—落實學習實踐過程—融入學習評價與反饋”。文章以“壓力的作用效果”這節(jié)課為例,以“學程導學式”教學流程為重點,詳細論述了初中物理“學程導學式”教學策略,以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程導學式”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3-0074-02
“學程導學式”教學模式是指在“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教學理念指引下,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借助學程導學單,圍繞學程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建構教學活動[1]。學程是指學生的學習程序,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標準、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和學習評價;導學是教師圍繞學生的學習程序,采用恰當?shù)姆绞揭龑W生學習的過程。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注重科學探究,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探索,提高實踐本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初中物理教師應依托“學程導學式”教學模式流程,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運用適當?shù)牟呗?,實施“學程導學式”教學。
一、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
(一)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知道學什么
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其實是讓學生知道學習內容。在不知道學什么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渾渾噩噩地參與課堂教學。對此,教師應前置課堂,在課前研讀教材,理清教學內容,設計學程導學單,明晰學習任務,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增強物理學習的針對性。
“壓力的作用效果”是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全一冊第八章第一節(jié)內容,重在讓學生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構建壓強的概念。本課時重點涉及四個知識點:壓力的概念、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的概念、壓強的增大與減小。這四個知識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對此,教師在學程導學單中布置學習任務:探究壓力的概念、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的概念、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學什么,便于有針對性地自學新知。
(二)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學到何種程度
學習目標是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設計出來的,展現(xiàn)了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情感等,便于學生知道學到何種程度,繼而沿著適宜的方向學習。在布置學習任務的同時,教師可采用研讀《課程標準》的方式確定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完善目標,使用顯性行為動詞表述目標等方式確定學習目標,并將其展示在學程導學單上。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一些內容,建構了一定的認知,儲備了力學學習經驗。但是,大部分學生對抽象物理概念掌握不到位,且操作物理實驗的能力不強,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可在學程導學單上呈現(xiàn)如下學習目標:(1)知道壓力的概念,能區(qū)分壓力和重力,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畫出壓力示意圖;(2)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單位和公式,可以在生活中應用壓強知識解決有關問題;(3)能操作物理實驗探究出影響壓力產生效果的因素,建構出壓強概念;(4)體驗物理探究活動,調查、收集生活實例,認知物理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建立在生活中應用壓強知識的意識,加深對壓強的理解。
有了學習目標之后,學生便可以清楚“要學到何種程度”,便于有目的地學習物理知識。
二、確定學習途徑和策略
學習途徑和學習策略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工具,便于學生知道怎樣學[2]。“學程導學式”教學模式自始至終地為學生指明學習途徑和學習策略,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真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教師應圍繞學習目標、學習任務,設定活動方案,并借助學程導學單讓學生知道怎樣學。結合“壓力的作用效果”學習目標和任務,教師設定了如下活動方案:
探究活動一:壓力的概念
分析生活現(xiàn)象(桌面上的茶杯、斜面上的木塊、墻上的圖釘),繪制相應的壓力示意圖。
想一想:(1)根據(jù)三種示意圖,能不能概括出什么是壓力?(2)繪制三種現(xiàn)象中的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思考壓強和壓力一樣嗎?
探究活動二:壓力的作用效果觀看插圖。
想一想:(1)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2)怎么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探究活動三:壓強的概念
觀看幻燈片,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想一想:(1)什么是壓強?(2)怎樣增大壓強?怎樣減小壓強?
學習方案中的每一項活動都從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出發(fā),便于學生積極體驗每一項活動,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學習目標。
三、落實學習實踐過程
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是“學程導學式”教學模式的重點環(huán)節(jié)[3]。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程導學單中的學習方案,利用教學智慧,使用恰當?shù)姆绞浇M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得任務成果,實現(xiàn)學習目標。
例如,圍繞學程導學單中的探究活動二,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展示一幅插圖。學生認真觀看,發(fā)現(xiàn)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于是,教師鼓勵學生思考:“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大部分學生再次觀看插圖,認真思考,提出不同的猜測。面對不同的猜測,學生的探究興趣愈加濃厚。同時,有學生自發(fā)地提出問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到底有哪些?要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想呢?”教師趁機鼓勵學生合作討論,確定驗證方法,操作實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思考問題,操作實驗,合作交流,集體展示,深刻地認識了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鍛煉了實驗探究能力,實現(xiàn)了學習目標。
四、融入學習評價與反饋
在實施“學程導學式”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融入學習評價與反饋,做到“教—學—評”一體化[4]。
例如,在學生探究、掌握了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后,教師設計隨堂檢測題(形成性評價法),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并對學生進行評價。
比如:
將一個茶杯放在桌面上,水杯會對桌面產生壓力。如下關于“茶杯對桌面壓力”說法正確的是( )。
A.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源于茶杯發(fā)生形變
B.茶杯對桌面的壓力其實就是重力
C.茶杯對桌面的壓力作用在茶杯上
D.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源于桌面發(fā)生形變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漏洞,有針對性地彌補,感知到物理的生活性,便于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實現(xiàn)相應的學習目標。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程導學式”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知道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何種程度的情況下,在體驗多樣的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理念指導下,將“學程導學式”教學模式作為教學工具,沿著“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確定學習途徑和策略—落實學習實踐過程—融入學習評價與反饋”這一流程實施教學,實現(xiàn)“學程導學式”教學模式價值,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王建虎.解析學程導學模式五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意義[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8(20):38-40.
徐耀光.以學為主的“學程導學”教學模式探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34(3):15-17.
徐耀光,葛曉英.打造以學為主的學程導學高效課堂:學程導學案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8(4):52-54.
葛曉英,徐耀光.打造以學生為主的學程導學高效課堂:學程導學模式在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8(2):58-60.
作者簡介:王南極(1978.12-),男,福建南靖人,任教于漳州市南靖縣城關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獲福建省優(yōu)秀教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