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設計;審議標準
單元教學設計審議是對自然單元或重組單元設計的審查和評議,審查單元教學設計的合理性,評議單元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定期審議單元教學設計能夠監(jiān)控單元教學設計中的授課資源能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精進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各層級教研機制的構建,可以使單元教學設計的實施更加科學合理,對提升教學質(zhì)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單元教學設計的審議結果,如果定期反饋,那么對今后單元教學設計的反思、改進與完善都是大有裨益的。
審議單元教學設計能夠為老師們提供教學參考路徑,應該有“審議的標準”,而在具體的審議標準中,也應該包含具體的維度。
提到“審議的標準”,我聯(lián)想到“閱卷的標準”。我們平時給學生講題時,相信不少老師都給學生講過,這道題的閱卷標準是什么,閱卷老師通常會怎樣批閱等。學生明確了閱卷標準后,能夠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答題,分幾個角度分析能夠得高分。與此類似,教師如果能夠清楚地知道單元教學設計的審議標準,就能夠知道如何去設計單元、規(guī)劃教學。
具體來說,單元課題名稱的提煉能否統(tǒng)領整個單元教學設計;單元圍繞哪個“單元主題”來展開;課時分配是否考慮學生的已知學情和認知水平;單元教學目標是否合理,能否體現(xiàn)“教學評一致性”;課時安排是否恰當,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掌握知識和技能,做到不重、不漏;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是否貼近學生生活,是否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教學重難點、三易點是否定位準確并講解透徹,是否給學生吃了“夾生飯”;教學方法是否多樣化,比如:講解、討論、分組、演示、對比、歸類等,具體到某個知識點,用哪種教學方法效果最好;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是否層層遞進,有各自的內(nèi)在邏輯,引導學生步步深入:作業(yè)設計是否體現(xiàn)分層,能否兼顧不同水平學生的認知差異……
比如,我們通?;谡n程標準、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三個方面來定位學習目標,并根據(jù)教學評一致性進行目標敘寫。而學習目標又與評價任務相對應,教學活動設計又與評價任務和學習目標相關聯(lián)。因此,這三個方面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關系,教師是否能夠做到整體把握?整體把握的結果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guī)律與特點?這是學習目標的分析依據(jù),其他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要有理有據(jù)。
當學生看到單元整體設計的時候,感覺“挺簡單”的,但是在進行具體的課時設計時,學生又會進行深入思考,感覺到“不簡單”,不管是導入環(huán)節(jié)、還是探究環(huán)節(jié),從一而終都要“以學生為本”,把自己設想成“聽課的學生”,會有怎樣的反應和感受?師生之間進行“角色帶入”或者“角色互換”。
崔允漷教授曾經(jīng)提到“單元學歷案”,它是教師為學生學好教材、以單元為單位開發(fā)的一種助學方案或支架,包括單元名稱與課時、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含資源與建議)、作業(yè)與檢測、學后反思六個要素。為學生搭建起“學習的腳手架”,學生夠不到,老師幫助他“用力夠到”,這也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
基于當前中考的需要,我們要設計“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設計”,而如何將核心素養(yǎng)落地、落實呢?需要將其細化、分解為學生的關鍵能力。也就是需要將單元設計分解為具體的課時設計,而每個單元都是圍繞某個主題展開的,因此,我們要進行“主題探究的單元教學設計”,將上述兩個方面進行融合,變成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主題探究單元教學設計”。依托主題探究,實現(xiàn)知識的結構化。
截至目前,高密市推進了涵蓋三個學部、六本教材的主題探究單元教學設計,我們對有的單元進行了課時順序的調(diào)整、課時問題的整合與歸類、以及課時的重組。比如——七上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七下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七下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八上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八下第二單元《理解權利義務》、九上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九下第一單元《我們共同的世界》。圍繞“友誼”的繼續(xù)與離開、集體角色沖突與處理、法治的作用與未成年人保護、國家利益的舉例與維護、公民權利義務的面面觀、民主法治的參與和要求、世界的特征與應對……這些主題有的距離學生生活很近,有的遠一點。距離學生生活較近的主題,學生能夠侃侃而談,距離學生生活較遠的主題,學生也能夠進行情境分析。所以,我們的主題探究單元教學設計要給學生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感覺,這就涉及到每個主題的思考深度問題。
學生能夠做到深度思考的前提是教師設計的問題能夠?qū)訉由钊?、邏輯關聯(lián),設計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像走臺階一樣,一步一步實現(xiàn)深度思考,實現(xiàn)思維的發(fā)散與碰撞。當然,這里的“深”,不是高深難懂的意思,而是基于一些“兩難情境的選擇、行動的取舍”去嘗試“動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然后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最終明晰正確的做法。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大”指的是“強而有力”,體現(xiàn)宏觀視野、整體框架與系統(tǒng)思維,在這種宏觀視野之下,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某個情境當中,找到問題的切入點,進行分析,這也體現(xiàn)了分析能力和挖掘能力,二者并不矛盾。
好的課堂,總有一種味道,讓人想“反復咀嚼”。如果一個教學設計,讓人看后,有“果然如此”的感覺,將教學設計運用在我們的鮮活課堂之中,這堂課給予學生的感悟或思考,能夠讓學生難以忘懷,甚至回味無窮的話,那么這堂課是成功的。
何為精品?從整體上看,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打造成“樣板房”,課時教學設計打造成“樣板間”。參考崔允漷教授的高屋建瓴,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單元和課時之間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如果說單元教學設計是樣板房,代表整體,那么,課時教學設計是樣板間,代表部分。部分融入整體當中,整體又能夠體現(xiàn)部分,二者一脈相承、自成體系。單元教學設計能夠把學生頭腦中那些零散的知識點加以整合和加工,有助于解決知識的融合問題,學會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堅持單元教學整體審議,充分發(fā)揮審議的診斷、激勵和改進功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改進教師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設計的審議工作之后,是加強教學改進,需要在注重教學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完善,其間,我們要不斷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王春易.從教走向?qū)W——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yǎng)[J].
[2]尤小平,崔允漷.學歷案與深度學習[J].
[3]劉宗豪.從“課時主義”到“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范式轉換與實施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23(7):54-59.
[4]夏雪梅.項目化學習的實施: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中國建構[M].2022(9):103-111.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密市知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