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匯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技工院校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要設計貼切的上下文語境、合理的情景語境、鮮活的文化語境,引導學生從詞匯的基本詞義、廣泛應用、文化內涵三個方面理解詞匯的用法,使學生掌握科學高效的詞匯學習方法,豐富語言知識,形成良好語感;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自主學習、信息處理、與人交流、與人合作和解決問題等通用職業(yè)素質;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貌、風俗和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和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職業(yè)素質;語境教學;詞匯教學
作者簡介:蔣謨芳,湖南省商業(yè)技師學院。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fā)的《技工教育“十四五”規(guī)劃》提出,大力發(fā)展技工教育,充分體現技工教育特色,注重技能人才職業(yè)素質和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現代職業(yè)崗位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職業(yè)素質要求。英語作為信息化時代下國際人文與科技等領域互動中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技工院校教英語教師應致力于提升英語學科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未來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中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
一、研究背景
詞匯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通過對我校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在口語與寫作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詞匯量不足。
《技工院校英語課程標準(2016)》(以下簡稱《課標》)提出,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設計具體真實的學習、生活、工作情境,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豐富語言知識,形成良好語感;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自我學習、信息處理、與人交流、與人合作和解決問題等通用職業(yè)素質;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貌、風俗和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結合我校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現狀,本文將探索如何在技工院校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設具體真實的語言教學情境,即語境,以提高英語詞匯教學成效。
二、技工院校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部分技工院校英語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傳統(tǒng),教學時脫離了實際語境,采用的詞匯教學方法多為講解法、構詞法、分類法等。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詞匯,學生對詞匯基本詞義的理解不夠透徹,且無法準確運用所學詞匯來完成高質量的語言輸出。同時,教師要求學生通過識記、背誦、默寫這一套機械化的流程來記憶詞匯,這種教學手段進一步削弱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學生語言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低效
通過對我校學生進行學情調查與分析可發(fā)現,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尤其是詞匯基礎非常薄弱。以《課標》對涉外專業(yè)的初中起點高級班提出的英語詞匯學習要求為例:若選擇開設基礎英語課程,學生需認知2000個左右基礎詞匯,領會、掌握和熟練使用800個左右常用詞匯;若選擇開設能力英語課程,學生需認讀2400個常用詞匯,掌握1840個以上常用詞匯;在必選的專業(yè)英語課程學習階段,學生需掌握800個以上專業(yè)詞匯、100條以上專業(yè)術語。對技工院校學生而言,這樣的詞匯學習要求無疑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一直以來,學生采用的是死記硬背的詞匯記憶方式,缺乏科學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這導致他們的詞匯學習收獲甚微,因而逐漸喪失了英語詞匯學習信心。
三、語境教學法在技工院校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波蘭人類學家Malinowski將語境劃分為語言性語境和非語言性語境。語言性語境指的是上下文語境,非語言性語境指的是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
(一)創(chuàng)設貼切的上下文語境,引導學生理解詞匯的基本詞義
在不同的上下文語境中,一個單詞通常會有不同的含義,即一詞多義。教師若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必然會使學生覺得整個詞匯學習過程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事倍功半。教師只有通過創(chuàng)設貼切的上下文語境來進行詞匯教學,使學生掌握更加高效的詞匯學習方法,豐富語言知識,形成良好語感,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的基本詞義。
例如,close是《課標》中的基礎性詞匯,在不同的上下文語境中有著截然不同的基本詞義。“Close the window.”中,close是動詞,表示“關閉”,因為下文是window(窗);“The hotel is close to the National Indoor Stadium.”中,close是形容詞,表示“(空間)靠近的”,句子的意思是“這家酒店離國家體育館很近”;“Gu Ailing and Su Yiming are close friends.”中,close也是形容詞,表示“(關系)親近的”,因為下文是friends(朋友);“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came to a close on Sunday.”中,close是名詞,表示“結束”,句子的意思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星期天圓滿落幕”。
(二)引入合理的情景語境,幫助學生掌握詞匯的廣泛應用
語言是人們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媒介,具有工具性。在詞匯教學中,教師需結合學生學情,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沉浸”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語境中,引導學生運用英語來解決日常生活和未來職場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形成自我學習、信息處理、與人交流合作和解決問題等通用職業(yè)素質。
1.聯系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語言來源于生活。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整合教材內容,了解學生的學習經歷、學習興趣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背景相聯系,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例如,在《新模式英語1》第一單元有關興趣愛好的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全民熱點話題“冰雪運動”作為實施詞匯語境教學的良好切入點。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播放2022年北京冬奧會宣傳片片段,激發(fā)學生對新詞的學習興趣,同時發(fā)布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了解北京冬奧會的七大賽事項目,呈現這一單元的重點詞匯skating(滑冰)和skiing(滑雪)。在詞匯輸入性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播放奧運冠軍谷愛凌的采訪視頻片段,視頻中提及這個天才少女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除了滑雪,她還喜歡彈琴、唱歌、寫作等,從而引出對話范例“—What's your hobby? —I like skiing.”。在詞匯輸出性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讓學生參考對話范例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分別談論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運動愛好,進而理解、記憶并學會應用有關興趣愛好的詞匯,如hobby(愛好)、enjoy/like(喜歡)、skate(滑冰)、ski(滑雪)、play(彈奏)、sing(唱歌)、write(寫作)等。
2.創(chuàng)設職場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質。教師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的特色,創(chuàng)設具體真實的職場情景,引導學生就真實的職場工作任務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互動與溝通,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信息處理、與人交流、與人合作和解決問題等通用職業(yè)素質。
例如,在《新模式英語2》第二單元有關購物的詞匯教學過程中,面對電子商務專業(yè)的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創(chuàng)設“商品銷售之促銷”這一職場情景,進行這一單元對話部分重點詞匯的教學。在詞匯輸入性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模擬天貓超市平臺,創(chuàng)設開展618促銷活動的職場情景,選幾名學生扮演客服,教師則扮演顧客給出購物需求,要求學生結合仿真的促銷活動頁面,模擬旺旺后臺進行購物對話交流,從而呈現關鍵句型范例“What's on your shopping list?”“We have fresh apples.”“What's the price?”“They are on sale now.”“Is there a discount?”等。在詞匯輸出性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考關鍵句型范例,根據教師所給的不同的購物清單,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分別扮演客服和顧客,完成模擬的“商品銷售之促銷”任務,進而理解、記憶并學會運用本單元有關商品銷售的重點詞匯 shopping list(購物清單)、have/there be(有)、price(價格)、on sale(促銷)、discount(折扣)等。
(三)融合鮮活的文化語境,引導學生感知詞匯的文化內涵
語言是思想與文化的載體,具有人文性。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鮮活的文化語境,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貌、風俗和文化,引導學生感知詞匯的文化內涵,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例如,在《新模式英語2》第一單元有關天氣的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列舉中西方文人描述風的文學作品片段,切入本單元話題,啟發(fā)學生思考中西方文學作品中“東風”和“西風”的不同文化內涵。中國古詩詞中,“春風”常稱作“東風”,象征著溫暖和勃勃生機,“西風”則象征著陰冷和萬物蕭瑟。如“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中國人眼中和煦的東風,在西方文人的筆下卻成了“a biting east wind(Samuel Butler)”(刺骨的東風),“a keen east wind(James Joyce)”(凜冽的東風)。英國詩人雪萊的名詩Ode to the West Wind(《西風頌》)便是謳歌西風的典型例證。教師還可選取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二十四節(jié)氣倒計時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根據視頻截圖,描述不同節(jié)氣時段的天氣,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It's rainy.”,理解、記憶并學會運用本單元有關天氣的重點詞匯 sunny(晴朗的)、rainy(下雨的)、snowy(下雪的)、warm(溫暖的)、hot(炎熱的)、cool(涼爽的)、cold(寒冷的)等。教師引導學生在鮮活的文化語境中開展語言學習實踐活動,由衷贊嘆中華民族適時而作的生產智慧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智慧,深刻感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人文素養(yǎng)。
四、語境教學法運用于技工院校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興趣
將語境教學法運用于技工院校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深入挖掘教材,立足學生學情,結合學生生活與職場情景,創(chuàng)設科學有效的語境,使學生所學詞匯不再是枯燥無趣的零碎片段,而是讓學生“沉浸”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真實鮮活的語境中進行有意義的溝通與交流,這將有效激發(fā)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更好地推動學生積極投入到語言學習實踐活動中去。
(二)有助于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運用語境教學法時,教師需堅持“以生為本”,依據學生的學習經歷、學習興趣、語言水平等,有效整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真實鮮活的語境中進行語言學習實踐活動,保持求知探索的欲望,體驗語言學習的快樂,從而形成輕松、愉快、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進一步提升詞匯教學效果,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三)有助于推動學生職業(yè)素質的發(fā)展
開展詞匯語境教學,既符合《課標》提出的開展情境教學的課程實施要求,又是發(fā)展學生通用職業(yè)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詞匯教學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設貼切的上下文語境、合理的情景語境、鮮活的文化語境,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高效的詞匯學習方法,豐富語言知識,形成良好語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自主學習、信息處理、與人交流、與人合作和解決問題等通用職業(yè)素質;有助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貌、風俗和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和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較之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模式,語境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只有引導學生“沉浸”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進行詞匯學習實踐活動,才能幫助學生理解詞匯的基本詞義、掌握詞匯的用法、感知詞匯的文化內涵,才能真正實現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質的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技工院校英語課程標準(2016)[S].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6.
[2]陳蓉.英語詞匯教學的認知語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
[3]朱永生.語境動態(tài)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李秋獻.以職業(yè)素養(yǎng)培育為導向的技工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探究:以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的英語應用能力課程為例[J].職業(yè),2021(1):84-85.
[5]王宇榮.巧用英語語篇,推動詞匯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3):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