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統(tǒng)領作用之下,以主題為引領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應以單元為著力點,從整體到局部,將單元目標分解成每個課時的子目標。與此同時,聚焦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大主題,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接近現(xiàn)實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學思結合,將已學知識與自身實際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讓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得到提高,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生活。
關鍵詞:單元教學;以讀促寫;初中英語
作者簡介:朱佳(1997.10-),女,江蘇揚州人,江蘇省揚州市朱自清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應推動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圍繞單元主題,深入解讀和分析單元內各語篇及相關教學資源。教師要深挖語篇背后的文化內涵和育人價值,將相關的背景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對整個單元主題的認知,不斷發(fā)展英語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教學設計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之上,從原有的語篇逐步走向深入語篇,直到超越語篇之外的拓展和體驗。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新課標對初中階段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作出明確要求,即能圍繞相關主題,運用所學語言,與他人進行日常交流;在書面表達中,能描述和介紹身邊的人、事物或事件,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觀點和意圖等。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中設置了單元寫作目標,將單元內容加以整合。筆者希望能夠通過以讀促寫 ,將割裂的單元課時內容和目標整合,為學生搭建腳手架,使學生在有了一定的語言輸入后實現(xiàn)學以致用,于真實情境中輸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
二、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設計
(一)單元目標的整體性
單元整體教學的心理學基礎格式塔心理學,又叫完形主義。格式塔心理學者認為:從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立場出發(fā),不僅學生應將學習情境視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感知,教師更應努力把學習情境作為一個整體呈現(xiàn)給學生。
總體來看,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主題內容有三大范疇,分別是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同時,通過課程內容的六要素: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語言的感知,情感的建立,文化的浸潤,品質的培養(yǎng),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實現(xiàn)?;谡n程內容的要求,以單元為單位,以各個課時為目標載體,將每個部分串連起來,完成系統(tǒng)的教學。
(二)單元目標的系統(tǒng)性
教師在確定單元目標前,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要求,立足于整個單元的多維目標,建立目標系統(tǒng),形成多角度的目標觀。在主題意義的統(tǒng)領下,不同的語篇、多樣的語言知識、豐富的文化知識、隱含的語言技能、滲透的學習策略,構成了科學有機的語言系統(tǒng),六要素相輔相成,相互聯(lián)系。
在教學中,教師應在深入解讀和分析文本及相關資源的同時,結合學生的認知邏輯和生活經(jīng)驗,對單元內容進行重新整合,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連接起零散的片段,使原本沉寂于文字間的內容流動起來,形成具有整合性、關聯(lián)性、發(fā)展性的單元目標。
(三)單元目標的問題解決性
英語作為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語言工具,承擔著傳播與發(fā)展文化的重要作用。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英語具有特殊的跨學科特點。因此,在設定英語教學目標時,教師不應局限于書本中的語言知識,還需拓展至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層面。在未來的社會發(fā)展中,面對未知的命題,我們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案。
趙連杰基于英語教育與問題解決的思辨關系闡述,并結合英語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屬性,構建了指向問題解決的三位立體模型,指出目前英語學科的價值被過度窄化為了語言知識,而忽視了其重要的解決問題的功能。因此,在使用這門“工具語言”時,就不得不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合進來,指向問題的深度解決,形成跨學科的思路。例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4的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用英語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突出了英語與地理知識、語言溝通技能的結合。學生需對地理方位知識有所掌握,同時對人際交往策略進行靈活運用。
三、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以讀促寫教學策略
(一)整體解讀教材,分析單元目標
新課標指出,單元主題意義應當是整個單元系統(tǒng)目標的主線,單元的每個課時目標須圍繞著主題意義設定,不能孤立地存在。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善于發(fā)現(xiàn)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將主題群整合成有機整體,以問題的深度解決為導向,在單元視域下,結合每一個模塊進行具體的目標分析。
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4“Finding your way”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范疇,其主題語境內容為尋找去往目的地的路線并為他人指路。本單元共有7個板塊、6個語篇。單元開頭的Comic strip板塊,利用兩只小狗的對話呈現(xiàn)對于旅行中遇到的困難的討論。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通過兩名同學關于班級旅行的出行對話,開啟路線的探討。Reading板塊,以導游的視角描述了動物園之旅。在此板塊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移步換景的位置表達,了解不同動物的習性和特征,并培養(yǎng)良好的觀賞和游覽之禮。Grammar板塊的A部分介紹了不定冠詞a和an的用法與區(qū)別,以及定冠詞the的使用語境,學生需準確把握三者的不同與聯(lián)系;B部分介紹了方位介詞的用法,旨在使學生學會用方位介詞描述身邊的場景和人物的位置。 Integrated skills板塊將方位表達的知識融于聽力和口語練習中,將聽說結合,并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境。Study skills板塊涉及語音和語調的變化及對應的語境含義等內容,通過模仿Millie和Sandy的對話,學生需自己判斷升調和降調的位置,此項活動建立在學生對于整個語言環(huán)境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之上。Task和Self-Assessment板塊,要求學生利用本單元所學的重點句型表達寫一封Suzy的派對邀請函,給予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用英語完整、詳細地按照地圖介紹自己熟悉的景點,運用英語明確、詳細地為他人指路。在與他人的對話中,體會英語表達中的升降調。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積極主動地承擔導游的責任,了解身邊的景點背后的文化價值,并主動地向他人介紹其文化內涵,在社會交往中使用得體、恰當?shù)挠⒄Z口語表達。
(二)結合問題解決,開展以讀促寫教學
在指向問題深度解決的單元整體目標下,基于教師角度,以讀促寫教學策略可以作為一種對學生所學內容進行評價的方式;基于學生角度,這種類似“微寫作”的訓練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和樂趣。
開展以讀促學教學的關鍵在于,要從學生運用外語交流信息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結合本單元的主題,以學生喜愛的動物園茱萸灣為例,創(chuàng)設外教想要參觀茱萸灣的情境,請學生模仿課文的某一段,用英文介紹動物園的游覽路線以及對應的特點。在此項活動中,以任務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學生可以真切地體會到用英語去解決身邊的問題的樂趣。與此同時,還可以和身邊的同伴分享彼此的寫作內容,使英語學習為解決實際問題服務。
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有用的表達、合適的詞語。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增強了其學習英語的自我效能感。以讀促寫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將輸入和輸出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提升了教學效果。
四、結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的推進任重而道遠。課前,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的主題意義進行文本分析,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合理地設置目標;課中,面對計劃之外的學生的課堂反饋,教師隨機應變地采取靈活變通的教學策略,結合主題和目標,將突發(fā)問題及時高效地解決;課后,教師總結并歸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學生的課堂反饋。
上述是筆者關于單元整體教學的淺薄的認知,還需實踐的探索和經(jīng)驗的積累,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在反思中形成體系。
參考文獻:
[1]Stein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UP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 Boston: Heinle amp; Heinle, 1999.
[2]齊地爾.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9):32-37.
[3]劉永康.格式塔整體性原則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20-24.
[4]李冰潔.中學英語教師要發(fā)揮好課堂上的“腳手架”作用[J].才智,2018(21):7.
[5]張琳琳.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8):37-42.
[6]孫玲,徐文彬.“問題解決導向”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20(2):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