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色彩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美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要回歸于生活當中。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積極探尋小學美術生活化課堂的建設,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理解生活中的美,創(chuàng)造生活中美的目標,帶領學生通過色彩學習感受生活、關注生活,實現(xiàn)美術知識的生活運用。為達成理想化的教育目標,文章作者提出可以借助以色彩知識導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以色彩觀察活動打開生活之窗、以色彩運用活動描繪生活場景、以色彩感知訓練組織生活實踐等方式開展教學,突出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色彩教學;小學美術;生活化課堂;應用策略
Abstract: Color is the top priority 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art originates from life, but also higher than life, and to return to lif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teachers need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school art life-oriented classroom, discover the beauty in life, understand the beauty in life, create the goal of beauty in life, lead students to feel and pay attention to life through color learning, and realize the daily application of art knowledg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deal educational goal, 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teaching can be carried out by introducing color knowledge to create life situations, opening the window of life with color observation activities, depicting life scenes with color application activities, organizing life practices with color perception training, etc., so as to highlight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fine art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Color teaching;elementary school art;life-oriented classroom;application strategy
0 引言
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對美術學科的教育愈發(fā)重視,提高學生美術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zhì)已成為廣大教師所關心的焦點問題。生活化教學以“生活”為目的和手段,由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多種途徑挖掘生活化素材,基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選擇教學方法,此種方式用于小學美術課堂中,對學生素養(yǎng)形成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嘗試構建小學美術生活化課堂,落實色彩教學,優(yōu)化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與學習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美術學科育人作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體現(xiàn)生活化的特點,實現(xiàn)生活化的價值。
1 色彩教學的重要性
色彩作為一種藝術教育形式,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色彩學習能善于在技與藝的創(chuàng)造中尋找有機的結合點,促進審美素養(yǎng)的健康發(fā)展。為更好地分析生活化課堂的構建方法,筆者首先對色彩教學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具體總結如下:第一,有效的色彩教學能幫助學生強化色彩感知,增強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色彩是美術學習的一部分,也是美術學習的興奮劑[1]。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色彩知識、感受生活中的色彩,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色彩感,通過觀察、對比等方式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夯實色彩理論,在創(chuàng)作設計中更為靈活地運用色彩,呈現(xiàn)完美的藝術作品。第二,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幫助學生形成觀察生活的意識與能力。有科學研究表明,兒童是通過色彩先一步認知事物的具體形態(tài)從而對整個事物產(chǎn)生具體的了解。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學生的心理狀況,通過色彩教學使學生在五彩繽紛的環(huán)境中成長,其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都能獲得顯著提升,學生在利用色彩進行創(chuàng)作階段,在無拘無束的涂繪中能自由發(fā)揮潛能,增強審美觀念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第三,能幫助學生釋放天性,展示自我。色彩是學生嘗試認識世界并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大千世界處處充滿色彩。多彩的顏色能幫助學生平衡情緒,在掌握色彩知識后,學生能對事物的認識、辨別都可以依靠色彩實現(xiàn),通過繪畫的手段,學生能借助色彩展示自我、表達情緒,從學習壓力中抽離出來,遨游在色彩的世界之中,幫助其減輕學習壓力,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通過以上總結可以看出,色彩教學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美術素養(yǎng)形成均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關注色彩教學的重要性,在小學美術生活化課堂中實施有效手段,提高色彩教學效率,實現(xiàn)藝術的生活化,使藝術回歸于生活。
2 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生活化課堂中的應用
生活化課堂的建設并非教師單純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補充生活資源,而是需要教師利用有效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美術與生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下文,筆者對具體實踐方法進行總結,以供廣大教師參考借鑒。
2.1 以色彩知識導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生活化課堂建設期間,需要兼顧班級內(nèi)學生理解水平以及認知能力,盡量圍繞學生生活經(jīng)驗分享情境,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色彩學習積極性不足的情況[2]。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深度分析教材內(nèi)容,尋找其中包含的色彩知識,然后,再圍繞色彩知識選擇合適情境進行導入,吸引學生關注,引發(fā)學生對色彩的探究與觀察熱情,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
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色彩的冷與暖》一課教學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首先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教材內(nèi)提供了《門神》《丁香花》等藝術作品,展現(xiàn)了美術作品中的冷暖色,在本課學習中需要指導學生理解冷色與暖色的價值以及感受,并能選擇運用恰當?shù)念伾珌肀憩F(xiàn)季節(jié)或是心情。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圍繞色彩的冷暖知識,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可以為學生分享生活情境,以校園內(nèi)景色為素材分別展示冬季校園景觀以及秋季景觀,指導學生通過對畫面的觀察表達自己對冷暖色的理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結合自己較為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迅速根據(jù)圖片中的信息做出反應,并提出:冬季校園景色蕭條,下雪后看起來白茫茫的一片,讓人覺得十分清冷。秋季內(nèi)校園樹上的葉子都變成了金黃色,帶給人一種暖洋洋的感覺,當陽光照射臉上會使人覺得十分溫暖?;趯W生給出的反饋,教師可以邀請大家結合生活經(jīng)驗,由“冬季校園景觀圖”以及“冬季校園景觀圖”展開聯(lián)想,畫面中的白色會讓人聯(lián)想到寧靜與寒冷,黃色則使人感到溫暖、熱烈,生活中還有哪些顏色或是事物能讓你產(chǎn)生與之相同的感覺呢?在問題的驅(qū)使下,學生能自主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參與到尋找冷暖色的實踐活動當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試一試的方式,感知冷暖色之間對比產(chǎn)生的感覺,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提高色彩感知,產(chǎn)生對色彩研究的熱情。
借助生活情境素材作為導入資源,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色彩教學的難度,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色彩組成以及內(nèi)涵,使得學生建立色彩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為后續(xù)色彩運用、實踐活動奠定良好基礎。
2.2 以色彩觀察活動打開生活之窗
常規(guī)美術教學活動多以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教材提示,模仿教材中藝術作品進行色彩創(chuàng)作[3]。此種臨摹的學習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色彩搭配,但對學生而言,極有可能限制其想象力的發(fā)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生活化課堂中可以組織學生走出室外參與觀察活動,觀察生活中的色彩,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樣,能幫助學生跳出傳統(tǒng)美術學習的限制,有效鍛煉學生的色彩觀察意識,逐步在學習中涵養(yǎng)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生活的精神,增強自身核心素養(yǎng)。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色彩的明與暗》一課教學為例,在本課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掌握色彩的明暗變化,善加利用色彩知識,創(chuàng)作出效果不同的繪畫作品。由于部分學生缺乏觀察意識,極難理解不同色彩對應的深淺變化,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名為“觀察春天”的主題活動,將課堂教學陣地轉移到課外,組織學生觀察春天到來的“線索”以及不同事物顏色的“變化”。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學生走出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從抽芽的柳樹、冒頭的小花、和煦的微風中感受春天輕盈的腳步。結合本課學習要求,學生可以觀察不同陽光照射下樹葉的顏色變化,例如,在陰暗的地方,樹葉的顏色是深綠色的,而有陽光直射的葉子顏色是果綠色的,還有部分新冒出的小嫩芽是黃綠色的。還有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地面上自己的影子是黑色的,與周圍水泥地的顏色具有一定的深淺變化。通過富有趣味性的生活觀察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容易被自己忽視的生活之美。大家都通過觀察獲得對色彩明暗的新理解?;氐浇淌液螅處熆梢匝埓蠹曳窒碜约旱挠^察成果,并思考:色彩的明與暗分別給你什么感覺?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同一種顏色變暗或變亮?借助問題激活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色彩的調(diào)配與使用實踐之中,結合色彩的明暗知識創(chuàng)作一幅完整的畫作,實現(xiàn)色彩理論的遷移與運用。
借助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走入生活的實踐活動,可以順利提高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通過觀察生活色彩夯實理論基礎,為創(chuàng)作提供豐富靈感。但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在觀察活動中容易出現(xiàn)溜號的情況,因此,教師在學生參與活動中需要全程監(jiān)督,在學生遇到困難、問題時及時予以指導,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2.3 以色彩運用活動描繪生活場景
藝術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為鍛煉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利用色彩表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感知,圍繞主題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并在課堂中進行分享[4]。通過指導學生運用色彩描繪生活場景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色彩的印象與感知,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提高自身情感體驗,獲得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記錄色彩》一課教學為例,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光照下會產(chǎn)生不同的色彩變化,物象表面的色彩會發(fā)生許多微妙的變化給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察意識,能用色彩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將生活中的美景留于紙上,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分享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圖1)并指導學生觀察畫面中色彩搭配,嘗試回憶自己在與父母出行時觀看到的海面日出景象。
考慮到班級內(nèi)有部分學生并未參與過海上日出觀賞,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補充相關影視資料,以真實情境激活學生對美麗景色的向往之情,感受色彩變化在畫作中“畫龍點睛”的作用。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尋找一些表現(xiàn)不同時間段的風景照片或繪畫作品,并思考:這些風景照片或繪畫作品給你怎樣的色彩感受?在此基礎上參與到繪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之中,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生活場景。在學生完成作品設計后,教師可以邀請大家在班級內(nèi)開展評選活動,對其他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指出其在色彩運用方面的優(yōu)勢以及需要改進的部分。在良好的交流氛圍下,大家都能通過討論認識到自己在色彩運用以及觀察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自我并積累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
為進一步擴大學生實踐成果,教師可以將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貼到走廊之中,以便于其他班級教師以及學生進行參觀、閱覽。教師還可以圍繞生活實際,定期指導學生自主設計節(jié)日手抄報,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創(chuàng)作習慣,潛移默化中增強色彩運用能力,達成理想化的教育目標。
2.4 以色彩感知訓練組織生活實踐
教材內(nèi)提供的學習內(nèi)容有限,難以滿足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這一情況,在生活化課堂中教師可以基于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拓展教學資源,為學生補充豐富的學習內(nèi)容,指導學生參與鑒賞活動,在鑒賞中啟迪心靈、發(fā)展智慧,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更多與色彩相關的知識[5]。
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古建筑的保護》一課教學為例,在本課學習中教師為學生介紹了不同地區(qū)的古建筑,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古建筑顏色的搭配寓意,滲透古建筑保護的思想,驅(qū)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形成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并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教師在組織活動期間,可以結合生活為學生補充學習資源,導入圖片(圖2),為學生介紹首都故宮建筑顏色搭配以及其中存在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
結合補充圖片,教師可以向?qū)W生說明“紅色”在我國古建筑中的地位,并指導學生對圖片進行觀察,總結此種紅色與其他紅色的差別。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可以利用朱紅以及鐵紅等顏色進行對比說明,再由教師作補充說明:古建筑會根據(jù)建筑的等級與類別區(qū)分顏色,門、窗在古建筑裝飾裝修中是非常重要的,明清官式建筑中的門窗多用紅色。紅色代表高貴和權威,紅色的大門則象征著莊重。同時,不同地區(qū)民族文化差異,在紅色的使用上也會出現(xiàn)一定的變化。接下來,教師還可以利用綠色的瓦片、黃色的屋頂作為素材,帶領學生繼續(xù)參與鑒賞活動,指導大家嘗試以小組為單位,尋找本地區(qū)的古建筑,通過探索色彩搭配感受古代時期匠人的巧妙構思。在教師的引導下,班級內(nèi)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鑒賞的方式獲得對色彩以及古建筑的別樣體驗,借助這一契機,教師可以邀請大家圍繞“古建筑”主題嘗試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古建筑模型,將保護古建筑的想法付諸實踐當中。
圍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古建筑保護內(nèi)容分享資源,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融會貫通,在教師的幫助下拓寬自身文化視野,充分感受色彩運用在各行業(yè)中的價值以及保護古建筑的重要性。為了實現(xiàn)生活化課堂的延續(xù),教師還可以將補充資源發(fā)布到學習通、騰訊會議等學習軟件中,指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參與復習,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優(yōu)化色彩教學已經(jīng)成為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本文作者通過生活化課堂構建的手段,指出教師可以將色彩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為學生搭建通向生活的學科學習橋梁。文中,作者分別總結了生活化課堂的構建、導入、活動實施等具體內(nèi)容,揭示了色彩教學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價值,給予廣大教育工作者充分的啟發(fā)。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應圍繞以生為本的理念開展活動,相信在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下,小學美術教育質(zhì)量將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培育更多優(yōu)秀人才。
4 參考文獻
[1]王軼凡.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生活化課堂中的應用[J].學園,2022, 15(32):35-37.
[2]杜曉璐.淺談美術與生活相結合增添生活色彩——對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思考[J].流行色,2022(11):132-134.
[3]陳克宏.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色彩教學[J].天津教育,2022(08):120-122.
[4]孫巖.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色彩教學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 2021(05):144-145.
[5]沈凱華.生活化課堂,讓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更精彩[J].新課程導學,2019(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