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生活理念有助于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課中講解、課后任務三個環(huán)節(jié)融入生活元素,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構(gòu)建高效英語課堂。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理念;融入策略
作者簡介:王文婷(1998—),女,江蘇省南通市北城小學,揚州大學研究生在讀。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小、思維活躍,處于語言學習的最佳階段。但由于日常生活中缺乏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有的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動力不足。與此同時,有的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時更為關注單詞與詞組的記憶和背誦,這也導致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應用英語知識。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全面滲透生活理念,用生活元素與場景拉近英語與生活的距離,讓小學生真正享受英語課堂。
一、在課前導入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學生注意力
傳統(tǒng)的說教式、填鴨式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英語課堂更富有生機與活力,教師應注意將生活化元素滲透于英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在課堂的開始就跟隨教師的引導學習知識。
(一)導入生活話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學生的興趣精選教學主題與內(nèi)容。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到銜接學生的日常認知與課堂內(nèi)容的作用。當導入的內(nèi)容對學生極具吸引力時,學生會主動地進行新課的探索。教師要在英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結(jié)合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教材內(nèi)容導入生活話題,用學生熟悉的話題與內(nèi)容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驅(qū)動下,根據(jù)教學安排學習單詞、句型、語法,鍛煉口語表達、聽力和寫作能力[1]。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Hobbies”為例。學生在日常進行自我介紹時,經(jīng)常會涉及“hobby”。因此,在組織此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時,筆者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考慮班級學生在“hobby”方面的差異,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筆者提出的“hobby”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時,筆者再向他們展示閱讀、看電影、唱歌等圖片,帶領學生學習read、watch films、sing等基本單詞和短語。然后,筆者繼續(xù)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提問學生:“What do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 What are your hobbies?”,由此鼓勵學生將思考內(nèi)容與教學主題相結(jié)合,并用英文表達出來。如有的學生說:“In my spare time, I watch cartoons and draw cartoons.My hobby is drawing. I like drawing very much, because I can stay focused when I draw”;有的學生說:“My hobby is dancing and I dream of being a dancer. On weekends I take some dance classes.”。
導入生活話題可以讓英語課堂充滿樂趣。小學英語教材中的許多內(nèi)容實際上都與學生的生活有關,教師要抓住這個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課堂學習。
(二)營造課堂氛圍,降低學習難度
在將生活理念融入英語課堂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愛好等,營造更為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為保障生活元素在英語課堂上發(fā)揮作用,教師要意識到課堂氛圍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能克服學習中的諸多困難,逐步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3“My day”為例。筆者在上課時帶來一個時鐘,向?qū)W生展示時間,然后向他們提問:“Class, what time is reality?”。在此問題的驅(qū)動下,學生回憶時間的表達方式。隨后,筆者繼續(xù)提問:“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學生有的回答:“I usually get up at seven.”;有的回答:“I usually get up at six.”。筆者繼續(xù)提問:“What do you do all day?”。學生根據(jù)自己一天的生活,總結(jié)有關活動,如get up、 go to school、 read、eat、exercise、do homework等。通過營造生活氛圍,學生能在學習英語時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學習相關的單詞、詞組。筆者教會學生這些詞匯后,繼續(xù)利用多媒體展示起床、上學、閱讀、吃飯等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對應的英語詞組,讓學生熟悉這些表達,隨后用英文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如有的學生描述道:“I get up at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Then wash up, eat breakfast, and leave the house at seven thirty.I go to school at about seven fifty and start my day.I finish school at five thirty in the afternoon.I go home and do my homework first and have dinner at seven.”。
有些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認為英語的學習難度較高,很難在課堂上保持專注力?;诖耍處熃o學生營造更符合他們需求的氛圍,可以使他們在學習英語時減輕思想負擔。
二、在課中融入生活元素,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新課標要求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需求,利用新理念、新知識讓學生將英語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入生活理念時,教師不妨通過組織角色扮演、拓展延伸知識等方式,推動生活元素與英語課堂的融合,構(gòu)建高效英語課堂。
(一)組織角色扮演,鍛煉交際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基本的單詞與句子,更關鍵的是要讓學生能靈活應用英語單詞與語法,會讀、會寫、會表達。但有的教師忽略了口語表達訓練,導致學生雖記住了教材中的單詞與詞組,但在口語交際中無法大膽表達??梢姡處熞匾晫W生的英語表達。在將生活理念融入英語課堂時,教師可通過組織角色扮演類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角色的思想情感,大膽表達,從而逐步具備更強的表達與交際能力[2]。
例如,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Seeing the doctor”是圍繞著“看醫(yī)生”展開的。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這一場景,比較熟悉這一部分內(nèi)容。筆者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角色扮演活動,從班級中隨機抽選四五個學生,讓一個學生扮演醫(yī)生,另一個學生扮演護士,其他學生扮演前來就診的病人,并自由發(fā)揮,根據(jù)自己生活中的就診經(jīng)驗,演繹一段情景劇。在學生表演結(jié)束后,筆者向他們提問:“Class, what parts of the body do we refer to?”。學生回答:“頭、肚子、腳、手、腿、耳朵、眼睛、嘴巴……”筆者繼續(xù)引導道:“這些身體部位的英語怎么說?”在這一生活情境下,筆者教給學生head、stomach、feet、hands、legs、ears、eyes、mouth等單詞。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學習在就診
時比較常用的句子,如:“I have a slight headache.”。學生在掌握了這些基本單詞與句子后,再參與到角色扮演中時,就能熟練使用這些單詞與句子,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
為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在組織這類活動時,應考慮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引入各種各樣的生活元素與場景,給學生提供選擇角色的機會,使學生在體驗角色的過程中學習英語知識。
(二)拓寬知識面,豐富教學內(nèi)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小學英語教學不能單純局限在教材內(nèi)容上。融入生活理念的教學思路,顯然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為例。此單元圍繞著“圣誕節(jié)”展開,但圣誕節(jié)屬于西方節(jié)日,學生對這一節(jié)日一知半解。筆者在課堂上圍繞“圣誕節(jié)”的主題,用關于圣誕節(jié)的課件向?qū)W生展示圣誕節(jié)的知識,從而實現(xiàn)了課內(nèi)外知識的結(jié)合,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在課堂的最后,筆者延伸到“東西方節(jié)日對比”的層面,組織一次“Should or should not have Christmas”的討論活動。這樣學生不僅能學習關于東西方節(jié)日的單詞、句子,還能了解其背后的文化。
為培養(yǎng)學生在英語方面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教師要圍繞單元主題,深入剖析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適當外延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能夠結(jié)合課內(nèi)外知識,深刻理解各個知識點。
三、課后聯(lián)系生活元素,拓寬學生英語視野
受到傳統(tǒng)教育經(jīng)驗的影響,許多教師都將教學的內(nèi)容局限于課內(nèi),以至于無形之中斬斷了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在生活理念下開展英語學科的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主動將生活化教學延伸到課后,拓寬學生的英語視野。
(一)借助信息技術,滿足個性需求
當下,不斷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已逐步被應用到了教學課堂上,幫助教師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不僅能利用微課或者其他網(wǎng)絡工具學習知識,也可以利用微信、QQ等軟件與教師進行實時溝通與交流。教師在構(gòu)建生活化課堂時,應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與工具,與學生之間建立交流渠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3]。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Whose dress is this?”為例。此單元涉及dress、party、sock、long skirts
等單詞。學生在學習這些單詞時,不僅要學習其發(fā)音與用法,還要熟練表達、靈活應用。在結(jié)束此單元的教學任務后,筆者分析學生的上網(wǎng)習慣,將課件上傳到班級群內(nèi),給學生布置復習任務。學生到家后,只要有手機與電腦,就能下載這些課件,靈活安排時間來學習。此外,筆者還設置電子問卷,讓學生利用手機答題,并結(jié)合學生的答題情況,了解學生在此單元學習方面的不足。這種線上方式較為新穎,學生能積極配合,在對知識點有疑問時,也可立即利用微信或者QQ向教師提問。如一個學生用QQ向教師坦白:“老師,我在平常生活中不愿意說英語?!苯處煱l(fā)現(xiàn)許多學生存在這一問題,于是在后續(xù)的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口語訓練活動。
要在英語課后融入生活理念,教師就要根據(jù)班級內(nèi)學生的具體情況,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巧用各種信息技術,遇到學習上的問題后,及時尋求教師的幫助,與教師互動、交流,或者從網(wǎng)絡中尋找答案,拓寬知識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二)布置生活化作業(yè),激活學生思維
在生活理念指導下,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與學習能力,布置一些生活化作業(yè),保持作業(yè)的開放性、靈活性,使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既能鞏固知識點,又能逐步培養(yǎng)多方面的能力。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通過課后的生活化作業(yè),學生能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能力完成作業(yè),保持思維的活躍性[4]。
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為例。當單元教學任務結(jié)束后,筆者要求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觀察城市中“clean and dirty”的情況,總結(jié)本城市在“Keep our city clean”中做得比較好的地方。這種作業(yè)需要學生在課后發(fā)現(xiàn)與總結(jié),學生會在放學路上、小區(qū)周圍認真觀察。如有的學生說:“I found that there are relatively more garbage cans in our city, which is relatively convenient to throw garbage, and the phenomenon of littering is relatively less.”;有的學生說:“The greening work in our city is very good and it cleans the air.”;還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不足之處,說:“There are water pollution in the park.”。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主要是書面作業(yè),主要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單詞、句子的理解與記憶。為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師還應布置一些生活化、開放化的作業(yè),使他們能夠留心生活。
結(jié)語
由于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的興趣不高,因此很難保障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教師融入生活元素實施小學英語教學,能有效降低學生理解英語知識的難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程改革持續(xù)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融入生活理念,實施生活化教學,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為他們帶來全新的英語學習體驗,讓學生真正地愛上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錢惠芬.親近生活趣學英語 夯實能力提升素養(yǎng):小學低年級英語生活化教學法的實踐策略[J].華人時刊(校長),2022(11):58-59.
[2]王英方.淺談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2(37):96-99.
[3]周少媚.用生活理念構(gòu)建英語課堂[J].廣西教育,2018(41):128-129.
[4]陳一新.淺談“生活教育”理論對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啟示[J].成才,2023(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