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
[摘 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為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依據(jù)教材文本的編排特點以及學生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從提高閱讀速度、引領深度閱讀、拓展閱讀廣度等方面來引導學生,讓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提高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這樣,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閱讀能力;高年級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8-0033-03
閱讀能力與學習效率、學習質(zhì)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在語文教學的每個階段,教師都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夯實與鞏固學生前面學過的知識、方法,為學生進入中學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那么,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怎樣才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呢?
一、關注閱讀速度,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學生的閱讀速度與閱讀能力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閱讀速度,并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特點采取多種方法來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
(一)設定時間,提高閱讀速度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提高閱讀速度”策略單元。要想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得到提升,就要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閱讀一篇文章,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時集中注意力,不回讀,盡量連詞成句地讀的好習慣。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將相和》一文時,由于在《搭石》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在閱讀完畢后記錄下自己所用的時間,具有了一定的時間意識,所以教師給學生設置一個閱讀時間,讓學生在3~5分鐘內(nèi)把課文讀完。在明確了閱讀時間后,學生在閱讀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緊迫感,不會走神,并注意采用盡量連詞成句地讀,不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的方法,整個課堂形成了一種靜默的、快速閱讀的氛圍。這樣,有利于學生閱讀速度的提升??焖匍喿x作為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使學生的閱讀速度逐步得到提升。
(二)帶問題讀課文,提高閱讀速度
沒有目的的閱讀,只是把文本的語言文字過一遍,學生就不會思考文本內(nèi)容、表達藝術(shù)等,導致沒有什么深刻的印象,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帶問題閱讀課文,能改變學生讀而不思的習慣,真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教師要善于通過恰當?shù)膯栴}來幫助學生快速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田忌賽馬》一文時,在學生初步閱讀課文時,教師可提出問題:“田忌和誰賽馬?田忌賽馬的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怎樣?”教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提出問題:“課文主要講了‘我的伯父的哪些事?你覺得‘我的伯父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帶問題閱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文,使學生的閱讀目的更加明確,既可以避免學生為了提高閱讀速度而不注意思考課文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又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速度和問題的驅(qū)動下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鼓勵默讀,提高閱讀速度
與其他閱讀形式相比,默讀在閱讀速度上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尤其是對一些篇幅較長的課文,更應該倡導學生默讀。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省閱讀時間,還有助于學生思考。教師要認識到默讀的價值,以默讀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父愛之舟》一課,是一篇長課文。教學時,如果讓學生采取朗讀的形式,那就要占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會很少。依據(jù)這篇課文的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把握課文大意,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描寫了哪些場景,想想哪個場景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此引領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收到了省時高效的教學效果。
(四)抓主要信息,提高閱讀速度
在閱讀中,鼓勵學生抓住主要信息,理解文本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閱讀速度的提升。為此,教師要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的特點,引導學生抓住主要信息,解讀文本,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教師可讓學生抓住跟速度有關的詞句,尤其是“一種事物要比另一種事物的速度更快”這一表達特點,快速閱讀課文。這樣,有利于學生提取主要信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關注閱讀深度,提升閱讀學生能力
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提高閱讀的層次,讓學生展開深度閱讀。
(一)關注整體把握,走向深度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缺乏對文本的整體把握,那么就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要注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能力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引領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一是緊扣文章題目進行把握。如教學《將相和》一課,教師可以緊扣題目中的“和”字,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概括:“‘將指的是誰?‘相指的是誰?他們是因為什么不和?又是因為什么和好的?”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分析,很快就能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整體把握。二是緊扣主要人物與主要事件進行概括。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獵人海力布》一文時,教師就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三是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脈絡進行概括。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落花生》一課,教師可引導學生緊扣文本線索“種花生—收花生—議花生”進行概括,從而理解文章內(nèi)容。
(二)明晰文本主題,走向深度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領學生對文本主題進行把握,以避免學生由于主題不明而誤讀句段內(nèi)容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教師依據(jù)不同文章的特點引領學生把握文本主題,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匆匆》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結(jié)合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來理解課文大意,提煉出“感嘆時光易逝,內(nèi)心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悶,但又不甘心沉淪”這一主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從作者的寫作目的來提煉主題。在學生思考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結(jié)合文本主題展開分析、探究,這樣能促進學生主題意識的形成,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賞析重點句子,走向深度閱讀
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理解、賞析重點句子是重難點之一。要想提升學生理解、賞析重點句子的能力,就要著眼于重點段落,引領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以幫助學生把握句子的深刻含義,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慈母情深》一課,“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的上方……”這段話是理解的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教學時,教師引領學生對這段話進行理解、賞析,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教師讓學生把“我的母親”分別放在句子的前面與后面進行比較閱讀,說說兩者的區(qū)別。這樣,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敬意與對母親深深的愛。經(jīng)過賞析,學生知道了這是一個倒裝句,目的是強調(diào)“我的母親”。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引領學生品析關鍵詞句,能幫助學生習得閱讀方法,讓學生的閱讀走向深入。
(四)注重讀寫結(jié)合,走向深度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與挖掘文本中的讀寫結(jié)合點,引領學生賞析、感悟文本的精美語言、精妙寫法、精巧結(jié)構(gòu)等,并遷移運用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從而走進文本的深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有這樣的描寫:“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現(xiàn)出難以忍受的痛苦?!苯虒W時,教師以“飽經(jīng)風霜”一詞的理解與運用作為讀寫結(jié)合訓練點,引領學生進行練筆:請同學們想一想,那位拉車人“飽經(jīng)風霜”的臉是一張怎樣的臉?同時,為學生搭建這樣的讀寫支架:“那位拉車人才30多歲__________”在支架的幫助下,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那位拉車人才30多歲,可是看起來就像是60多歲的老人一樣……”五年級學生對“飽經(jīng)風霜”一詞并不陌生,但飽經(jīng)風霜的臉到底是一張怎樣的臉?學生的感受并不深刻。教師適時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人物外貌進行描寫,使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不再是平面的、干癟的,而是立體的、豐富的。這樣,“飽經(jīng)風霜”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就形成一幅鮮活的畫面,有形象、有聲音、有溫度,促進了學生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關注閱讀廣度,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教學實踐表明,只有具有一定的語言積累,眼界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提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的延伸拓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一)圍繞同一主題拓展閱讀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著同一主題進行編排的。在閱讀教學中,要想深化學生對單元人文主題的認知,就要拓展學生的閱讀。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呢?教師可以選擇與文本人文主題相關的文章,讓學生遷移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展開閱讀,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時,教師可引領學生拓展閱讀跟毛澤東有關的其他文章,體裁不限、內(nèi)容不限,以促進學生對毛澤東的了解與認識,使學生對毛澤東主席偉大的一生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感受。在閱讀教學中,拓展閱讀,不僅能擴大學生的閱讀視域,豐富學生的認知,而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設計開放性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從開放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能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不再局限于某一知識點上,而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不同的出發(fā)點展開思考,這樣能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課文主要是從哪些方面描寫少年閏土的?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課文的題目是‘少年閏土,可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我的內(nèi)心活動呢?這些內(nèi)心活動描寫可以省去嗎?”又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在學完課文以后,教師提出問題:“只有一個地球,作為少年兒童的我們該如何保護地球呢?說說你的想法與建議?!边@個問題,使學生的閱讀思考不再局限于文本內(nèi)容,而要從自身出發(fā),想想自己可以為保護地球做哪些貢獻。這樣,不僅使學生覺得保護地球不只是大人的事情,自己也可以為保護地球做貢獻,而且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凸顯出文本的教育價值,使課堂教學得到升華。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閱讀思維不再局限在教材內(nèi),而是跳出教材來展開思考,把閱讀教學引向深入。
(三)統(tǒng)整運用語文要素
語文要素既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亮點,也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語文要素的落實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體現(xiàn)出語文實踐的系統(tǒng)性與發(fā)展性,幫助學生把知識、方法、策略等轉(zhuǎn)化為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關注外貌、神態(tài)、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教學其中的長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時,教師就可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閱讀課文,如采取默讀、帶問題讀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運用學過的通過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內(nèi)心的方法,感悟李大釗的內(nèi)心。這樣把學過的語文要素進行聯(lián)結(jié),不僅可以使學生真正走近李大釗,了解李大釗的思想品質(zhì),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活學活用語文知識,凸顯出語文要素的序列性與發(fā)展性等特點。
綜上所述,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為使這一目標在課堂中得到落實,教師要從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規(guī)律、教材文本的特點出發(fā),引導學生展開深度閱讀,這樣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白茹.高段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1(Z1):81-84.
[2] 馬麗輝,劉霞,馬志華.如何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快速閱讀能力[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7):90.
[3] 王蘭英.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1(36):118-119.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