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也?劉文軍
摘 要 本文以“尋找運動會上的最美少年”這一校園活動為專題開展寫作項目化學習,建構了實地觀察、人物采訪、寫推薦詞、撰稿修改、評選表彰等五個有梯度、不同形態(tài)的學習任務。通過開發(fā)寫作資源,設計情境任務,搭建多維支架將寫作、閱讀、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等有機整合,從而促進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項目化學習? 寫作教學? 真實情境
一、項目緣起
校運會是重要的校園活動,但由于課業(yè)緊張等各種原因,本校七年級的校運會成為了部分學生的“作業(yè)會”“零食會”,有違運動會舉辦的初衷。
恰逢新一屆運動會,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運動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觀察身邊人,發(fā)現身邊真善美的寫作素材,結合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寫人要抓住特點”、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寫出人物精神”、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等學習要求,舉辦“尋找運動會中的最美新中少年”項目化學習活動。
二、項目設計及實施
1.項目統(tǒng)攝:提取大概念,確定核心任務
(1)提取大概念
作家寫作并不是對生活真實的照搬照抄,而是“藝術地再現生活”,即“作者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感悟,對生活真實進行選擇、提煉、發(fā)掘、補充、集中、概括,通過想象與虛構予以重現、變形和再造”。藝術真實并不是生活真實的復制品,而是作家對生活真實所作的審美性反映,是作家的真情實感同他所描寫的對象完美結合的產物。
本項目的大概念定義為:“藝術真實”式寫人,即從生活真實出發(fā),在充分觀察、深入了解人物的基礎上,通過選擇、提煉與融合,善于把人物身上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品質特點表現出來,藝術性展現人物身上的真善美。
大概念有層次之分,層次越高的大概念所能輻射的范圍越廣,這也意味著需要將大概念分解為更多的核心概念,并構建能實現核心概念的相應任務,形成概念網絡。本項目學習將“藝術真實”式寫人作為一級大概念,在此基礎上劃分二級大概念。
(2)確定核心任務
本項目通過校運會這一真實情境及“尋找運動會中的最美新中少年”這一驅動問題,激發(fā)學生各自發(fā)揮優(yōu)勢,用不同的方式積極參與運動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創(chuàng)造“美人美事”,同時引導學生積極觀察身邊人,發(fā)現更多的“美人美事”,并能融合統(tǒng)編教材中的學習要求,書寫“美人美事”。
核心任務:撰寫一篇文章介紹你心中“最美新中少年”,向學校校運會專刊《最美新中少年》欄目投稿。
(3)設置學習任務群
本次語文項目學習在以落實大概念為核心目標的基礎上,建構了五個有梯度、不同形態(tài)的學習任務,如圖2所示。
2.過程可視:設計情境任務,搭建多維支架
任務一:實地觀察
(1)成立學習小組
每一個同學都要在運動會中為班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全班討論后,決定分為運動員組、攝影組、后勤聯絡組、文稿組、文藝組(運動會入場式表演)、志愿團(擔任學生裁判等),由教師挑選富有正能量、有熱情的學生擔任各組組長并招募組員。
傾聽所有組長的招募演講后,全班同學根據自己的所長和興趣加入各組,而后組長進行組內分工。由于初次接觸演講,學生還不知如何準備,教師為學生提供演講稿魔方(表1、2)作為寫作支架,供學生明確演講稿的寫作要點,從而個性化地指導組長寫作自己的演講稿。
(2)實地觀察
各組用不同方式記錄運動會賽前、賽中、賽后最動人的的事件和畫面,尋找令自己欣賞的人,并全班分享。
①觀察記錄
為讓學生更好地觀察記錄,筆者提供了觀察支架。
②觀察分享
各組組長匯報本組同學觀察到的賽前、賽中、賽后最動人的的事件和畫面,最令自己欣賞的人(不局限于一個小組一人,鼓勵一個小組有不同的人)。匯報要求最后要聚焦到人,觀察所得。
任務二:采訪人物
采訪你心中的最美新中少年,深入了解他(她)背后的故事,聯系平時生活,發(fā)掘人物故事,感受他(她)的精神品質。
(1)確定采訪對象
從眾多的觀察對象中挑選最符合你心中最美新中少年的同學,可以組合若干采訪小組,擬寫采訪提綱,深入了解他(她)背后的故事,感受他(她)的精神品質。
(2)實地采訪
在了解采訪技巧和注意事件后開始實地采訪,并做好采訪記錄。
任務三:寫推薦詞
(1)整理觀察記錄和采訪記錄
同學們在實地觀察和采訪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關于人物的素材,包含人物的內在品質、典型事件、言行、外部特征等。這些寫作素材較為松散,彼此關聯不強,塑造人物的特點也不夠集中和突出。因此需要同學們整理觀察記錄表和采訪記錄表,全面梳理想要推薦的“最美少年”的相關事跡,聚焦作者最想突出的人物形象,選擇典型事件、細節(jié)、畫面,過濾掉旁枝末節(jié)和人物的一些缺點。
(2)微寫作:為心中最美新中少年寫推薦詞
在正式寫作前,通過撰寫推薦詞的微寫作,梳理、總結、提煉人物精神和典型事件。
①閱讀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辭,了解推薦詞組成要素。
推薦詞與頒獎詞本質相同,都需要突出人物事跡和人物精神。筆者通過讓學生閱讀《2020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辭,了解推薦辭的寫法,并通過觀看記錄表(表3)加深對寫法的理解。
②撰寫推薦詞并修改
學生為心中最美新中少年寫推薦詞,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加明晰推薦對象的人物事跡和精神品質,同時通過不斷修改,精煉語言,聚焦人物精神品質,選擇典型事跡與細節(jié)。
任務四:撰稿修改
(1)跟著課文學寫人
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寫人物精神品格的優(yōu)秀范文。三篇選文分別通過典型事件、典型言行細節(jié)呈現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精神。三篇范文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可模仿的寫作范文。通過分別探究三篇課文在選材、語言上有什么特點,歸納總結什么樣的材料有助于表現人物精神,什么樣的場景或細節(jié)有助于表現人物精神,探究不同的寫作手法對于人物精神塑造的作用。
(2)篩選、總結、提煉推薦對象的特征,挑選組合關鍵事件、細節(jié)
人具有復雜性,人無完人。同學們所觀察、所了解的“最美少年”可能也會有不足,但是為了讓“最美少年”更具有典型性、引領性,我們需要對“最美少年”的相關事跡和品行進行選擇、提煉與融合, 把人物身上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品質特點表現出來,藝術性展現他(她)們身上獨特的真善美。
(3)寫作實踐與修改
撰寫一篇文章介紹你心中“最美新中少年”,根據作文量表(表5)修改作文,向校運會專刊《最美新中少年》欄目投稿。
任務五:評選表彰
(1)評選。匯集所有學生作文,由全班同學根據學生作文,挑選出25名最美新中少年。
(2)表彰。制作“最美少年”展示海報、獎杯、風采影集,舉行“最美少年”頒獎盛典。
①班級為評選出的“最美少年”制作宣傳海報(涵蓋姓名、形象照、事跡介紹等),將同學們最美的一面進行全班展示。
②“最美少年”獲獎者在全班同學的掌聲中領過水晶獎杯、走紅地毯,同時主持人分別朗讀推薦他們的作文,提高“最美少年”獲獎者的榮譽感。
三、對寫作教學開展項目化學習的思考
1.情境設計要“真實”
情境創(chuàng)設要“真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成長背景、興趣愛好。校運會是學生重要的校園活動。以“尋找運動會上的最美少年”項目化活動為契機,驅動學生創(chuàng)造“美人美事”,發(fā)現“美人美事”,更能書寫“美人美事”,將校園生活融入學科教學,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支架搭建要“有用”
項目化學習是高階學習帶動低階學習,教師為學生搭建的學習支架只有多維有用,才能滲透到搜集、組織、理解、分析、比較、推理、評價等各個認知層面。為此,教師有必要借助有效資源和學習支架給予學生必要的支持。
3.核心知識要“落地”
此次寫作項目化確定的核心知識是“藝術真實式”寫人,要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真實出發(fā),在充分觀察、深入了解的人物的基礎上,通過選擇、提煉與融合, 善于把人物身上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品質特點表現出來,藝術性展現人物身上的真善美。
項目化學習最終是要學生實現知識的再建構,此次“尋找運動會上最美新中少年”寫作項目化實踐,為了撰寫一篇文章介紹心中“最美新中少年”向校運會專刊《最美新中少年》欄目投稿,學生需要運用語文知識來解決演講組隊、采訪人物、寫推薦詞等實際問題,學生學會了在新的任務情境中遷移、運用、轉換、產生新的知識,并最終完成了推薦任務。
[本文系廣東省中小學三科統(tǒng)編教材“鑄魂工程”專項課題“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寫作教材學習單設計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GDJY-2021-A-b03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聯:鄧? 也,廣東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初中部;劉文軍,廣東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