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魯
摘要:情境教學法對優(yōu)化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等有重要作用。文章重點闡述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便更好地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 情境教學法? 應用策略
引言:歷史學科極具概念性、邏輯性和思維性,初中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實踐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更加真實、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一定程度上賦予了課堂較強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為學生營造積極、愉悅的氛圍,進而使得學生能夠高效學習歷史知識點,提升其學科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
初中生能動性、好奇心和探索欲較強。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其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游戲化的歷史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強化其認識以及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使其對歷史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學習“新文化運動”這節(jié)歷史課時,教師可借助游戲導入的方式,如傳話游戲,將提前準備的課件資料展示出來,如譚嗣同、李大釗、蔡元培等,讓學生依照圖片將其歸類,此時學生會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點,如維新派代表、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以此為依據將其分組,而后進行傳話,看哪個小組能完整地傳出此節(jié)內容的重點。并且之后教師要將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課,了解新文化運動“新”在哪里,而后教師以此為切入口,引領學生共同了解這場運動對于孔子以及我國傳統(tǒng)封建文化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對我國造成的影響。此方式不僅可以活躍歷史課堂教學氛圍,游戲化的情境還可以強化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參與度,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歷史內容,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使得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及效果事半功倍。[1]
二、創(chuàng)設信息情境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信息化歷史情境,可更加高效地傳遞歷史信息,進而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及效果。例如,在學習“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這節(jié)歷史課時,早期的國家有三個,分別是夏商周,此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是對三朝政治制度的講解,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描述三朝更替的視頻片段,“夏傳子,家天下……最長久”,此三字經可謂是家喻戶曉,歷史教師可在此時提問相關問題,如商紂滅亡后的新王朝是哪朝。學生都能夠回答出是西周,而后教師可遞進式地引領學生了解“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發(fā)展”,出示表格信息,讓學生帶著對視頻的認識去完成表格,通過填寫表格信息,進一步總結在朝代更迭的過程中,有哪些新的發(fā)展。同樣用視頻、歌曲和影片的方式進行導入、重點知識的講解,以此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專注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趣味的歷史情境,在情境中為學生講解歷史重點,更有助于學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還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印象,進而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及效率。[2]
三、創(chuàng)設實物情境
教師可讓講解時以實物的方式呈現出所講內容,此方式可以強化學生的視覺感和真實感,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學習“秦統(tǒng)一中國”,教師可用拼圖的方式導入實物情境,讓每個學生感知、接觸實物教具,進而能夠使得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fā),思維進一步拓展。教師也可將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封國地圖制作出來,根據對實物情境的回顧學習,邀請學生自主上臺將零散的地圖拼完整。在拼圖期間,可邊講解、邊說明,讓學生能夠深層次理解秦王橫掃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整個過程。以實物游戲的方式,強化初中生的感知和認識,培養(yǎng)初中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將實物擺到學生面前,可以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和思維拓展,進而增加畫面感,有利于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及效率顯著提升。
結語: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法,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科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和熱情,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進而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歷史情境中學習、探索、思考,而且能夠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歷史素養(yǎng),還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進而為未來歷史學科深層次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余洋.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2(12):61-63.
[2]方剛.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2022(0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