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榮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體驗;物理素養(yǎng)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問題引入生活,讓學生轉變思維,進而開展深入學習.在基于生活體驗的學習中,學生更容易體會這些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將生活與物理教學結合起來,其實就是基于學生實際的認知狀況,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路徑,以讓他們發(fā)現(xiàn)更多的物理奧秘,生成更多的物理素養(yǎng).
1 將生活作為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時,要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當教師將學生的生活片段呈現(xiàn)出來,他們會覺得很親切,覺得所學的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進而也就產生探究的興趣.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為例,教師先是展示一把直尺,用手捏住尺的末端,然后將手松開,尺就開始自由下落.教師問學生,班上誰的反應快一些,在直尺往下落的同時,學生第一時間去抓,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能抓到.同桌的兩個學生就用一把尺子輪流做剛才的實驗,他們體驗著自由落體運動,也比拼著反應速度.在學生體驗了這樣的實驗之后,教師將學生的經(jīng)驗轉化為一道題:設直尺從開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另外一個學生抓住時,直尺下落的距離h,該學生的反應時間為t,則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如果教師一開始就讓學生做這樣的題目,他們只能被動地去練習.當教師將生活的經(jīng)驗融合進去,學生則對學習的內容充滿期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要融入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2 構建基于生活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探究欲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將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認知、情感等結合起來,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內容大多數(shù)有一定的情境,但不足以滿足所有學生的求知要求.因此,教師就要捕捉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讓他們走進生活,也走進物理.當學生發(fā)現(xiàn)研究物理就是研究生活,他們就更愿意探個究竟.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的教學為例,教師先播放學校附近的一個商場的視頻,順著視頻學生就能看到一個智能化的電動扶梯.教師讓學生說說乘坐這個電梯的體驗.大多數(shù)學生去過商場,也就自然地說出:當沒有顧客乘行時,扶梯運行得很慢;如果有顧客站上扶梯時,扶梯就開始加速了.
教師將視頻播放的場景變成圖2,并敘述:扶梯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扶梯先以加速度a 勻加速運動,再以速度v 勻速運動.假如質量為m 的顧客正好需要乘扶梯上樓,又恰好經(jīng)歷了這兩個過程,重力加速度為g.顧客在勻速運動階段受到幾個力的作用? 加速階段扶梯對顧客的摩擦力大小為多少? 方向又是怎樣的?
學生在教師畫的簡圖上做了受力分析,如圖3所示.學生認為顧客在勻速運動階段處于平衡狀態(tài),他受到重力、支持力兩個力的作用.學生運用牛頓第三定律,發(fā)現(xiàn)加速階段扶梯對人的摩擦力大小為macosθ,方向為水平向右.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那榫硠?chuàng)設,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轉化.學習物理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所學內容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歸根到底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與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
3 利用生活案例,提高學生掌握認知的能力
在學習物理時,教師可運用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幫助他們來解決物理上的問題.教師也可讓學生回憶那些畫面,再引入具體的問題,以通過這些案例提升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進一步地發(fā)掘生活實例,借助身邊的資源,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4 借助生活物理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生活實踐,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其實基于生活的實踐更能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內化認知的過程就是學生開啟實踐運用的過程,也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生與生長的過程.
例如 以一次生活實踐為例,教師問學生假如能測得一棵果樹樹干的高度,再測得一個果子從樹冠掉落的時間,如果重力加速度取10m/s,那么能不能推斷出該果樹樹冠部分的高度約為多少? 該果子落地時的速度為多大? 學生就以果園里的一棵桔子樹為例,開展了實踐活動,他們先是測得該樹的樹干的高度為1.6m.接著他們從樹冠處剪下一個桔子,用秒表測得果子掉落的時間為0.2s.有了這樣的測量之后,他們將相應的數(shù)據(jù)以圖形的形式展示出來,如圖4所示.
學生先是設開始下落到達樹干沿的時間為t,他們想到這樣的公式:Δh =1/2g(t+0.2) -1/2gt2,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代入,他們得到t=0.7s.再接著,學生得出H =1/2gt =2.45m.在計算果子落地的速度時,學生運用公式v =g(t+0.2),代入得果子落地時的速度為9m/s.可以看出,在實踐中學生羅列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將所學知識運用起來,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多注重生活,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偶爾將課堂搬到戶外,對學生更有吸引力,也能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
5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能夠促成他們的深度學習.學生在豐富并且多元的生活情境中能夠有效地將所學的內容對接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進而展開深度思考,實現(xiàn)高質量學習的發(fā)展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發(fā)掘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建構生活與物理的聯(lián)系,提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如果學生基于生活深入體會到高中物理的原理與概念等,更能增強他們學習物理的熱情,提升探究能力,最終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