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屬于全新的人類智能結構理論.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有意識滲透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學生學習思維和認知方式的多樣性,符合新課程標準基本要求,與學生物理實驗素質培養(yǎng)有更多契合點.學生學習基礎、學習悟性、學習愿望都存在個體差異,教師滲透多元智能理論內容,為不同群體學生提供不同學習服務,設計不同學習任務,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潛能,為深度發(fā)掘學生探索主動性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1 實驗預習設計,滲透多元智能理論內容
物理實驗預習任務設計時,教師要深潛教材之中,對實驗相關內容展開深度解析,結合學生實驗操作基礎,推出適合的實驗設計方案,組織學生展開實驗準備工作,利用身邊現(xiàn)有條件,對實驗需要材料進行搜集整理,對實驗步驟和程序做出設計和研究,這都能夠對學生產生豐富的學習動力.
1.1 精選實驗任務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教師在實驗預習階段設計一些任務,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能夠為更多學生提供自主研究的機會.高中學生有獨立學習意識,也有獨立探索的能力,教師適時給予方法指導,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啟動學科思維,在個性探索中建立實驗能力.實驗在學科教學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教師需要展開深度發(fā)掘,規(guī)劃更多實驗方案,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例如 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師先列出生活案例,引導學生結合初中學科認知進行概念學習.如,“某同學圍繞400m 跑道跑一圈,用時1min,其速度為多少? ”運用初中階段學習知識和高中相關知識進行計算,出現(xiàn)了較大偏差,學生很難接受“位移與用時之比”這個概念,教師繼續(xù)引入新的概念.如矢量,速度是一個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學生開始研究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利用一些生活案例進行對應解讀,逐漸建立嶄新的學習認知.為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思維,教師繼續(xù)推出新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要求學生利用實驗進行驗證學習,學生進入教材閱讀環(huán)節(jié),對相關實驗方案展開仔細研究,開始規(guī)劃自己的驗證實驗方案.教師精選實驗內容,推出新物理概念,要求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通過概念解讀組織實驗方案,在探索性學習中逐漸建立學科能力.
1.2 提出實驗要求
教師布設物理實驗任務時,要提出具體的操作要求,包括實驗內容閱讀、實驗材料準備、實驗方案梳理、實驗操作步驟設計等,都能夠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學習路徑.物理實驗預習任務呈現(xiàn)差異性,與學生個性要求相匹配,符合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對學生實驗學力基礎做深入研究,找到實驗預習任務投放時機,提出具體學習要求,都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動機.
學生對操作性實驗最有興趣,教師精選實驗內容,準備實驗材料,創(chuàng)造更多操作機會,無疑能夠為學生深度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例如 教學“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教師先將實驗材料呈現(xiàn)出來,將實驗插圖展示出來,要求學生進入學習小組,集體研究實驗方案,規(guī)劃操作步驟,解讀實驗原理.學生對實驗設計任務比較熟悉,都能夠主動接受任務,在小組中展開熱烈討論,研究實驗操作步驟.教師跟進觀察,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深度研究,給出一些操作建議,確保實驗操作順利展開.利用打點計時器的方法,以定滑輪木板、小車、紙袋、細繩、鉤碼、刻度尺、導線、交流電源等為實驗材料,學生集體研究實驗操作材料的搭建,理清實驗操作步驟,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專業(yè)處理,最終形成實驗成果.教師對實驗方案設計做具體指導,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操作路線,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實驗操作程序順利展開.
2 實驗過程組織,優(yōu)化多元智能理論應用
組織實驗過程時,教師需要有優(yōu)化意識,設計多元問題,組織學生展開學習討論,滲透更多探索實驗的內容,及時傳授一些實驗方法,矯正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這樣能夠為學生順利展開實驗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學生學力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師對此要有清晰地認識,設計帶有梯度性的思考問題,能夠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教師針對實驗方案設計提出一些懸疑問題,讓不同群體學生面對不同問題,體現(xiàn)分層教學意識.
分層教學理論與多元智能理論高度契合,教師深入研究學情,結合學生實驗基礎展開教學調度,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都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嶄新的學習契機.問題調動有特效,關鍵要看教師設計技巧把握,唯有創(chuàng)造更多懸疑,才能形成針對性激發(fā),教師要做好學情研究,以提升教學設計品質.
教師結合實驗內容設計思考問題,要注意滲透多元智能理論內容,建立鮮明的梯度,為不同群體學生量身定做問題,這樣才能順利啟動學生實驗思維.
例如 教學“自由落體運動”,教師先與學生一起閱讀教材內容,引出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的觀點.前者認為,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而后者卻給出不一樣的觀點.伽利略認為,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任何輕重的不同物體,其下落速度都是一樣的.這兩位物理學家的觀點肯定有正誤,你如何做出準確判斷呢? 如何才能驗證你的觀點呢? 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思考和討論,開始研究牛頓的“管實驗”,逐漸理清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對伽利略的觀點進行重點討論,最終形成正確認知.為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繼續(xù)調動,讓學生展開深度思考,提出學習問題.學生在具體學習討論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疑惑,教師設計了問題展示機會,學生積極回饋,課堂研學氣氛逐漸形成.教師利用問題進行調度,學生主動思考和回饋,并提出自己的學習疑惑問題,將實驗學習推向深入.
2.2 引導生本操作
實驗種類眾多,演示實驗、操作實驗、探索實驗、觀察實驗、驗證實驗、模擬實驗,都在物理學科中有廣泛應用,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注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推出更多操作性、實踐性實驗任務,指導學生展開實驗操作,為學生提供一些學法支持,確保探索實驗能夠順利進行.鼓勵學生自主操作,與多元智能理論高度融合,教師要進行學情調研,結合學生實驗學力基礎進行匹配設計.
例如 在教學“重力與彈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組織學生學習相關概念,對重力、重力大小、重力方向、重力作用點等內容進行深入學習,然后設計重力、重心探索實驗任務:樹上的蘋果為什么墜落都要落到地面上? 民工砌墻時,為什么要使用重垂線檢測墻壁是不是垂直呢? 自行設計重垂線,進行相關操作,歸結出相關概念.教師布設任務后,學生對重錘比較感興趣,利用身邊材料進行設計和操作,主動探索重力、重心等物理概念.在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評估,主動引入更多實驗內容.如斜坡上的靜止物體,其重力、重心的判斷,不妨以實驗的方式展開研究.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設計,組織學生自行操作,從實踐體驗中歸結實驗認知.物理實驗內容豐富多元,學生對實驗的認同感也呈現(xiàn)差異性,教師需要做匹配設計,以順利啟動學生實驗思維.
3 實驗總結評價,促進多元智能理論內化
實驗結論誕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學習反思活動,讓學生對實驗操作情況進行個性評價和總結,寫出實驗反思報告,這對促進學生實驗認知內化有積極作用.物理實驗有自身特點,教師圍繞多元智能理論展開教學安排,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
3.1 評價實驗收獲
實驗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實驗學習反思活動,要求學生結合實驗操作情況,講述自己的學習體會,歸結操作經驗,促進其實驗認知的內化.實驗大多帶有探索性,學生進入實驗環(huán)節(jié)后,其多種感官都參與其中,學習體驗更為豐富,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實驗歸結討論,為學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機會.學生集體交流實驗體驗,共享實驗經驗,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思考的機會.學生對實驗收獲缺少理性歸結的意識,教師需要做出精準設計,在引導學生展開實驗評價中滲透相關內容.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實驗討論活動,要規(guī)劃討論范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對實驗收獲進行集中處理,以便形成完善的實驗認知體系.
例如 教學“摩擦力”,教師先做實驗演示操作,然后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操作,利用手掌與桌面摩擦,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在靜摩擦力產生條件的總結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結合自身體驗,歸結出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學生進入深度思考環(huán)節(jié),很快就有信息回饋:靜摩擦力產生,需要兩個物體之間有彈力,接觸面不光滑,還需要有相對運動趨勢,這樣才能形成靜摩擦力.教師推出最為簡單的體驗性實驗,運用手掌和桌面進行實驗操作,學生積極行動起來,進行主動操作,很快就有實驗認知形成.從學生歸結情況能夠看出,教師實驗設計是比較成功的,雖然操作簡單,但實驗效果顯著,學生在歸結交流中完成認知內化.
3.2 延伸實驗實踐
物理實驗與學生生活有很多融合點,教師在實驗訓練設計環(huán)節(jié)時,為學生提供更多延伸思考和操作的機會,無疑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起點,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學習要求.特別是網絡信息的廣泛應用,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探索的機會.搜集實驗數(shù)據(jù)、整合實驗信息、展示實驗案例、討論網絡實驗、設計模擬實驗等,都屬于個性化學習形式,體現(xiàn)多元化智能理論的應用.
例如 在教學“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針對“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操作情況,要求學生分析實驗中多種科學方法的應用,并做出必要提示:在這個實驗操作過程中,在實驗環(huán)境設計中運用了等效法、在實驗條件設計時運用了匹配法、在實驗原理分析中運用了簡化法,從這些角度展開思考,歸結出實驗方法應用.學生根據(jù)教師指導展開深入思考,在互動交流中找到解題的突破點.在實驗成果總結中,教師對學生實驗操作情況有清晰地把握,主動滲透多元智能理論,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實驗思考之中,結合實驗操作情況展開自我檢查,促進其實驗認知的消化.學生對實驗的認識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教師對學情有科學地分析,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探索機會,成功調動學生歸結應用意識.
4 結語
物理實驗教學有自身規(guī)律,教師執(zhí)行教學策略時,要有對接意識,滲透多元智能理論,這樣能夠大幅度提升教學組織效率,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激勵和觸動,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在創(chuàng)新探索學習過程中加強實驗素養(yǎng).多元智能理論與因材施教原則有某種契合之處,教師需要有融合對接意識,在實驗教學中做到主動滲透,為不同群體學生提供個性服務,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