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軍 徐麗陽 吳國榮
摘要:文章基于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優(yōu)慕課網絡教學平臺,以公共基礎核心課程“高等數學”為例,主要介紹了高等數學混合式課程的課程資源建設體系,課程的實施流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的考核模式,以及近一年來課程實施的學生學習效果的分析,最后總結了利用優(yōu)慕課平臺開展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的一些心得體會和建議。實踐表明,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很好的提升和鍛煉。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網絡教學平臺??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O??????文獻標識碼:AExploration?and?Practice?of?the?Blended?Teaching?Mode?of
混合式教學不僅能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且避免了單一教學模式的不足,同時又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和認知性,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獨立思考和研究能力[4-6]。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講授外,還可以利用在線教學、網絡教學平臺指導學生,同時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不僅可以進行自主學習,而且能夠在網絡教學平臺發(fā)問、相互交流和討論。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間以來,在線教學、網絡教學平臺等發(fā)揮了極大作用,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零距離在線交流,滿足了特殊時期的教學需求,為現行高等教育增添了許多多元化教學元素?!熬€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僅能有效地整合線上和線下豐富的課程資源,且真正能實現“啟發(fā)式、討論式、參與式、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大數據時代深刻地影響著高等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為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的發(fā)展都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
文章以內蒙古農業(yè)大學“高等數學”課程為例,基于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優(yōu)慕課網絡教學平臺,介紹該課程線上教學資源的構建、教學實施流程,以及利用優(yōu)慕課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策略,并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自我評價和總結。
1?基于“優(yōu)慕課”教學平臺的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實踐
1.1?高等數學課程資源建設
自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立項與內蒙古農業(yè)大學“線上、線下”混合式“高等數學”一流課程立項以來,課題組教師按照項目計劃書進行了任務分解。首先,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傳了教師的基本信息、教學大綱、教學日歷和考核方式,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構建,目的是使學生對任課教師的基本情況,以對高等數學的基本內容和課程要求有所了解。隨后,課題組教師對高等數學課程進行整體梳理,按照內蒙古農業(yè)大學現執(zhí)行的教學大綱并結合課程教學日歷,將高等數學[7]課程共10章內容分解為65節(jié)單元內容,針對不同章節(jié)教學內容進行課件制作和微視頻制作(每個微視頻控制在10~15?min,便于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開展學習)。
經過課題組近一年多的努力,網絡教學平臺各個單元模塊構建已基本完成,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課程基本信息的構建,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師信息、考核方式,課程介紹、課程思政和數學文化等。(2)每一章課程線上學習單元的構建,包括思維導圖、課程教案、電子課件、微視頻、典型例題解析(這里需要說明每章上傳平臺的微視頻控制在6~7個,并針對重點、難點的內容制作),每節(jié)內容都需要上傳電子課件,方便學生下載。(3)課程教學資源的構建,包括數學史、數學家、典型案例、歷年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歷年數學競賽試題、歷年數學建模試題等,可以按照自己的課程建設情況適當的上傳教學資源,課題組在平臺上傳了30個數學建模專題,近5年的內蒙古農業(yè)大學高等數學期末考試試題和近5年的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試題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試題等。(4)線上隨堂測試和章節(jié)作業(yè)的構建(試題庫、試卷等),試題庫建設的時候最好是客觀題,便于平臺后續(xù)自動識別和讀取學生成績,這里按照章節(jié)知識點共計建設323個客觀題。
1.2?混合式教學的實施
依據內蒙古農業(yè)大學高等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題組將每一節(jié)教學課程實施過程劃分為3個階段,具體如圖1所示。
這種教學模式的設計符合遠程教學的3種交互模式,即學生與教師交互、學生與學生交互及學生與內容交互[7]。
在實施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課前線上學習的積極性,按照混合式教學的考核方式,把學生進入平臺次數和在線學習時長作為平時成績的一個考核點,且需要不定期給學生推送學生在平臺記錄的各項數據,這樣可以督促學生按時完成課前任務。通過網絡數據平臺監(jiān)測數據反映,自使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授課以來,學生能夠逐步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并能主動按時提交課前預習作業(yè),完成率比較高。有利于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3?多元化的課程考核方式
為了消除傳統(tǒng)期末考試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加強學生學習的過程管理,根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流程,課題組采取了多樣化、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方法,在評價過程中考查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網絡教學平臺會自動記錄學生登錄次數、在線學習時長、討論交流發(fā)言的次數及內容、教師與學生間的討論、參與問題的討論情況、單元測試成績、作業(yè)成績、觀看微視頻時長、上傳學生學習筆記次數等,這些記錄是評價學生線上學習的重要依據。開課之前,尤其是第一節(jié)課,教師需要和學生特別強調平時成績的構成和評定,并給學生演示平臺記錄數據的各項指標和統(tǒng)計規(guī)則,讓學生知道平臺使用的重要性。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平臺各項數據的采集,課題組制定了詳細的考核方案,線上部分(網絡教學部分)的成績占總成績的40%,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其中線上部分評價方式如表1所示,其目的是切實地讓學生積極用心參與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將近2年期的實踐教學表明,學生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有所提高。
2?教學效果分析
2.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所提高
通過2年的實踐教學反饋,學生已基本養(yǎng)成通過優(yōu)慕課平臺瀏覽學習資料的學習習慣,能夠主動完成課前學習任務與完成自測試題。通過優(yōu)慕課平臺數據顯示,課題組整理了2021年春季學期的授課情況來看,平臺統(tǒng)計到學生累計課程訪問數達13?696次,單元模塊中教學內容最高瀏覽次數達200多次,按時完成作業(yè)并在線提交的比例達99.69%,通過平臺統(tǒng)計計算得出,學生作業(yè)的單次平均得分未有所提高。并且學生基本能夠在上課之后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并將自主學習中發(fā)現的問題集中在課堂上討論和教師尋求幫助,結果顯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明顯提高。
2.2?學生的學習質量有所提高
從學生的在線測試完成情況,學生完成在線測試的提交率比較高,最高測試提交率為100%,最低測試提交率為96.7%。在優(yōu)慕課平臺上,我們布置的在線測試為客觀題,10個題滿分30分,規(guī)定15?min時完成,題目和選項以亂序的形式顯示。通過測試成績來看,學生成績都比較好,在21分左右。另外,在平臺上,學生提出關于教學內容的問題、發(fā)表觀點,主動參與討論的問題達2?800多條,而且學生提出的問題質量都比較高。通過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平臺上能夠得到老師及時的解答和鼓勵,使學生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參與,勇于探索,樂于分享的學習氛圍。結果表明,開展線上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高等數學的教學質量。
3?結語
文章基于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優(yōu)慕課教學平臺的“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改革是一項大膽的創(chuàng)新式教學,需要把傳統(tǒng)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二者的優(yōu)勢有機結合,既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實踐表明,高等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零距離在線交流,以及網絡教學資源的共享,并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但在初期階段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需要教師團隊不斷去克服。教師首先在觀念上要接受和認可這種混合式教學;其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建設優(yōu)慕課平臺等,這就需要在開始之前把任務細化,責任到人,這些困難都需要教師團隊老師齊心合力去完成。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它深刻地影響著高等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對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的發(fā)展都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如何利用好智慧教學平臺,是現代高等教育工作者一項長期堅持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1] 包永梅.《微積分》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0,18(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