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要:素質(zhì)教育理念指出學生綜合發(fā)展中音樂素質(zhì)的重要性,并對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培養(yǎng)提出明確要求。音樂互動式教學通過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參加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為教師和學生間的信息及情感溝通、音樂知識傳遞提供載體。音樂教師應積極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使自身與學生間的平等互動得以強化,有效構(gòu)建良好師生關(guān)系,充分凸顯音樂教學的育人價值。文章從幾個方面對音樂課堂中開展互動式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以期促進音樂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互動式教學;素質(zhì)教育;音樂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3-0093-04
新課標要求音樂課程教學要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為主,以助力素質(zhì)教育全面推進?;邮浇虒W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可以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出來,對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習慣有促進作用。為提高音樂課堂師生互動質(zhì)量,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高漲,音樂教師可以將互動式教學有效融入音樂課堂教學中,以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果。下面,筆者針對音樂課堂教學現(xiàn)狀、音樂課堂互動式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策略,以期使音樂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得到提高。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交談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其可以使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教學模式向“教”與“學”相互影響的方向轉(zhuǎn)變。而且,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課堂中會出現(xiàn)多種形式的互動,除了傳統(tǒng)的師生互動,還包括生生之間、學生與設(shè)備之間的互動,這可以使學生與課堂教學的相互影響被強化,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高。音樂教師將互動式教學法運用于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充分參與到音樂課堂學習中,與音樂教師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達維多夫和艾利康寧按照兒童成長的心理特點將小學階段劃分為兩個時期,即游戲活動期(1年級~3年級)和學習活動期(4年級~6年級),處在不同時期的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差異較大,教師需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以達到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音樂是學生能夠直接感受的藝術(shù)形式之一,可以給學生帶來直接影響,讓學生對情感表達形成最初的認識。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好奇心和實踐欲會被充分激發(fā),進而自覺去感知和理解音樂,有效構(gòu)建音樂知識體系。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在綜合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心理需求的基礎(chǔ)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以使音樂課堂教學更好地完成。具體來說,小學低年級(1年級~3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更直觀、更具體,因此教師在對該階段學生進行互動式教學時要以直觀形象性的游戲活動為主。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樂器、多媒體設(shè)備、課本等音樂媒介的運用,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樂。小學高年級(4年級~6年級)學生在知識儲備、主觀意識、思維能力、感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提升,其對知識的感知逐漸從被動向主動轉(zhuǎn)變。音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心理需求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逐漸從對音樂的初步體驗和感受向深層情感表達和感知方向轉(zhuǎn)變,以此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shù)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zhì)。
1.教師沒有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
音樂課程具有自由性、不確定性、靈活性等特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才能幫助學生充分獲取音樂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音樂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這使得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學習效果不好。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部分教師并未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思考,而是立即予以糾正,這會嚴重影響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師生難以形成有效互動。其二,在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和討論時,部分教師沒有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導致課堂秩序混亂,學生交流和討論效果不理想。
2.無法有效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
當前,部分音樂教師對“以學生為主體”這一教育理念存在錯誤認知,導致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果不好。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部分音樂教師片面地認為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自主分組、自主演唱等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這雖然迎合了部分學生,但卻可能因為高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導致最終教學效果不理想。其二,部分音樂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全不信任,認為不能讓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此還在采用“灌注式”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這使得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理解能力等得不到充分鍛煉,因此學習效果不好。
3.師生缺乏情感溝通
在音樂課堂互動教學中,教師應在完成教學任務(wù)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積極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以幫助學生深度理解音樂背后的知識。然而,當前部分音樂教師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形象,不主動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而學生也會因為教師的嚴肅而不敢主動與其溝通交流,這使得師生互動較少,相互不了解,教師不知道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學生有不懂的知識也不敢向教師請教,因此“教”和“學”的效果都不理想。
4.學生對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音樂屬于副科,其主要作用為讓學生放松身心,活躍學習氛圍,因此學生對其存在不重視心理。然而,事實上音樂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shù)情操、藝術(shù)能力的重要途徑,其也具有較多的理論知識,也需要學生認真學習。學生如果不認真學習音樂知識,不積極與音樂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其對音樂的理解就會呈現(xiàn)表面化、單一化,那么學習效果不可能理想,音樂課程的教學作用也難以得到真正發(fā)揮。
1.設(shè)計音樂游戲,促進教學互動
音樂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心理需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游戲活動,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活動形式,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輕松、愉悅。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诖?,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小學階段學生直觀看待事物這一身心發(fā)展特點,將互動式游戲活動融入進來,以使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直觀,更便于學生理解,使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更好,從而使音樂教學效果得到切實提升。以《小青蛙找家》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這首歌曲需要學生學會打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在實際教學時,首先,音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模擬叫叫叫”小游戲,讓學生模仿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的叫聲,以此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其次,音樂教師可向?qū)W生傳授這首歌曲的節(jié)奏型,并引導學生根據(jù)該節(jié)奏型對小動物的叫聲進行模仿。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可借助音頻或視頻進行輔助教學,以使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最后,音樂教師可引導學生跟隨歌曲節(jié)奏模仿小青蛙走路,使學生跟著歌曲節(jié)奏互動起來。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讓座位為前后排的4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一起對小青蛙找家的過程及找到家后的肢體動作進行表演,以此加深學生的印象,促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guān)知識。音樂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邊學邊玩,不僅可以讓教學任務(wù)順利完成,還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從而高質(zhì)量達成音樂教學目標。
2.借助角色扮演,增強學習體驗
要想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教師需立足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創(chuàng)設(shè)具有生動性的課堂互動情境,并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以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快速進入情境,順利開展學習。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扮演相應角色,不僅能豐富學生的音樂學習模式,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相關(guān)技能。在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需結(jié)合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音樂水平,適當拓展課堂教學內(nèi)容,積極從課外引入主題教學資源,并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以此促使學生在表演中對相關(guān)理論知識進行思考,進而深入理解相關(guān)音樂知識以及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從而實現(xiàn)有效學習。以《誰唱歌》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這首歌曲的教學目標為讓學生充分體悟歌曲的音樂美和旋律美,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自信。在實際教學中,首先,音樂教師可以通過互動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具體如下。教師可在《誰唱歌》的旋律中,帶領(lǐng)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走進教室,并對學生進行引導:“今天,老師帶領(lǐng)大家去大森林里玩,好不好?”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好?!苯處煟骸跋旅妫蠋熞o大家介紹四位好朋友,分別是公雞、小鳥、喜鵲和鴨子,它們每天和睦相處,過得很愉快。請同學們跟隨老師播放的視頻學一學四種動物的叫聲?!痹趯W生充分掌握了四種動物的叫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三拍子動作,按照節(jié)奏朗誦歌詞,以使學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其次,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以幫助學生深刻感悟三拍子的旋律。具體如下。教師自己扮演樹爺爺,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扮演歌曲中的動物。教師一邊敲三拍子一邊提問:“哎,是誰唱歌?”扮演不同動物的學生分別給出相應回答。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這樣一問一答式的互動演唱,可以幫助學生深刻感知三拍子的旋律,提升學生歌曲學習效果。最后,音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自主創(chuàng)編歌詞,并與同桌進行一問一答式的互動演唱,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歌詞創(chuàng)編能力。
3.結(jié)合樂器教學,培養(yǎng)節(jié)奏感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聯(lián)合樂器開展教學可以為互動式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撐。這不但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值得注意的是,樂器種類較多,操作難度不一,音樂教師在結(jié)合樂器開展互動式教學時,需與各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使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且要將以往的“教師教授、學生自主練習”教學模式轉(zhuǎn)變?yōu)椤皫熒献鳌苯虒W模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樂器的掌握程度,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以《大鼓和小鼓》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這首歌曲需要學生通過動作、敲擊等方式感知和體驗聲音的強弱。在實際教學中,首先,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這首歌曲,并教會學生演唱這首歌曲。其次,音樂教師可對大鼓和小鼓進行敲擊,引導學生正確分辨大小鼓的形狀、聲響、敲擊方式,并引導學生掌握大小鼓的不同敲擊方法,然后按照4人一組的方式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分別配備一個大鼓和一個小鼓,以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的方式充分感受大小鼓的不同聲響。再次,在學生充分掌握了音樂和樂器后,音樂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講述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以此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該首歌曲的記憶。最后,音樂教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用大小鼓敲擊這首樂曲的方法,引導學生充分感受節(jié)奏的變化,并鼓勵學生進行模仿,然后在講臺上展示出來。這不僅能對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進行培養(yǎng),還能促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轉(zhuǎn)變學習態(tài)度,認真對待音樂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4.通過多媒體教學,為音樂互動提供載體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shè)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以增強學生對作品所蘊含情感的感悟,促進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具體來說,音樂教師可提前準備好音頻、視頻文件,然后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設(shè)備為學生展示出來,以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有效獲得相應音樂知識。在多媒體背景下進行音樂互動時,音樂教師需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音樂教師需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積極探索新課標倡導的教學方法,并立足學生身心特點,合理運用多媒體設(shè)備開展教學活動。第二,由于音樂理論知識較為抽象難懂,音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設(shè)備進行輔助教學時,需選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視頻和教學語言,以使教學內(nèi)容從抽象向具體轉(zhuǎn)變,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我們的家園》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這首歌曲需要學生有感情地演唱。在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shè)備對學生進行如下引導。教師:“快樂的音樂課又開始了,老師知道你們都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對很多動畫片的歌曲都很熟悉,今天我們就一起聽一些動畫片的歌曲,并猜一猜它們分別是哪部動畫片的,你們準備好了嗎?”(將提前準備好的多個音頻播放出來)學生:“《喜羊羊與灰太狼》《小豬佩奇》《汪汪隊立大功》……”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呀!下面,老師要放一首超級難的歌曲,不知道你們還能不能聽出來。”(多媒體播放音頻)學生:“這首歌曲好難啊,我們不知道?!苯處煟骸安恢酪矝]關(guān)系,這部動畫片的名字叫作《我們的家園》,有看過的嗎?讓我們現(xiàn)在一起看看吧,看一看這部動畫片的主人公是誰?!保úシ乓曨l)學生:“是小螞蟻。”教師:“是的,沒有錯,那么我們今天就一起學習《我們的家園》這首歌曲吧!下面,我們再聽一遍,聽完后仔細想一想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播放音樂)學生:“歡快的、高興的……”教師:“沒錯,說得真好。下面,我們再聽一遍,大家要一邊聽音樂,一邊打拍子,然后說一說歌曲是幾拍的,以及這個拍子的節(jié)奏型?!痹谶@樣的互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興趣充足,學習效果自然更好。
5.編創(chuàng)表演結(jié)合,豐富課堂教學
音樂和舞蹈具有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特性,二者均是藝術(shù)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且舞蹈具有可視性,可以讓學生對其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形成更直觀的感受。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可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教學難度、學生能力等,指導學生將教材曲目編創(chuàng)成舞蹈,并進行排練和演出,以此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將歌曲以奇妙、有趣的動作展現(xiàn)出來,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四季童趣》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在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可與學生進行如下互動。教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那么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呢?為什么?”學生1:“我最喜歡春天,因為春天可以看到桃花?!睂W生2:“我最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薄處煟骸按蠹艺f得真好!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淼母枨芯陀型瑢W們喜歡的季節(jié),請你們仔細聽一聽里面都有哪幾個季節(jié)?”(播放視頻)教師:“視頻中的小兔子玩得真快樂??!下面,讓我們通過拍手的方式幫它們把玩樂的氛圍變得更熱烈吧!請同學們在每句后面兩個拍子結(jié)束時一起拍手?!保ń處熝菔?,學生模仿)經(jīng)過這樣的互動式教學,學生被充分吸引,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課堂。待學生唱完整首歌曲,音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shè)備展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圖片,并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小組4人,讓學生在組內(nèi)討論每個季節(jié)該用什么舞蹈動作展示出來。在小組表演時,教師負責演唱,其他學生負責打節(jié)拍和猜季節(jié),以此共同完成舞蹈表演。這可以使課堂氣氛從枯燥、無趣變?yōu)檩p松、愉悅,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在表演中收獲知識。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是音樂教育的啟蒙教學,屬于學生音樂概念認知建立和音樂學習興趣萌發(fā)的重要階段,音樂教師在此階段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诖?,音樂教師應積極將互動式教學運用于音樂教學中,以使音樂課堂更具生動性、豐富性和吸引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茍金姍,牛彥敏,丁詩芬.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shù)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21(04).
[2]鄒萱萱,朱景燕.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模式探討[J].景德鎮(zhèn)學院學報,2022(01).
[3]袁媛.“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中職公共藝術(shù)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2(01).
Explor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Music Classroom
Yang Fang
(Linjing Town Xigouquan Mingde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21,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quality 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clea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usic quality. Interactive music teaching stimulates students desire for music learning, enhances their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ng in classroom learning, and provides a carrier for information an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transmission of music knowledge. Music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interactive music teaching, strengthen eq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selves and students, effectively build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fully highlight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music teaching.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music classrooms from several aspec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music classrooms.
Key words: primaryschoolmusic;interactiveteaching; competenceeducation; musicianship